问题

你认为读博需要什么禀赋?

回答
读博这事儿,你说它是条通往真理的康庄大道也行,说它是场漫无边际的探险也对。反正吧,这碗饭不是谁都能端得稳,也不是谁都吃得香。要我说,这其中的门道,光有聪明劲儿可不够,还得有些个别人才有的“禀赋”,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走得好。

首先,得有股子“钻牛角尖”的韧劲儿。 你以为读博就是坐在图书馆里翻翻书,写写文章那么简单?想多了。你面对的往往是前人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是那些“为什么”的终极拷问。很多时候,你可能在一个问题上卡住好几个月,查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问遍了所有能问的人,依然像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这时候,如果心气儿一泄,觉得不过如此,那基本就可以考虑打道回府了。博士需要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即使别人都觉得你是在浪费时间,你也要相信,在那堆看似毫无意义的摸索中,可能就隐藏着那把开启新知的钥匙。这种“钻牛角尖”不是无谓的固执,而是一种基于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答案的强烈渴望所驱动的专注。

其次,得有点“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敏锐度。 博士研究的核心是什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得是真正有价值的,你找到的解决方案得是前人未曾想到的。这就像是走在人群中,别人都在看热闹,而你却能注意到角落里那个被忽视的细节,并且从中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这种敏锐,可能体现在对文献中一个不起眼的数据的怀疑,对现有理论中一个微小矛盾的捕捉,或是对一个新兴技术应用前景的预判。它不是来自书本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内生的、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直觉性理解。拥有这种禀赋的人,往往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点,找到研究的切入点,甚至“创造”出新的研究方向。

接着,不能怕“孤军奋战”的寂寞。 博士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战斗。虽然有导师指导,有实验室的同伴,但最终的核心研究和论文的写作,大部分时间是你独自一人面对。你的导师可能很忙,你的同学可能也在忙自己的项目,有时候你需要的思考和沉淀,是无法立刻得到回应的。你需要有能力在长时间的孤独中保持思考的连贯性,并且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和动力。这种寂寞不是一个人待着,而是内心的充实感能够支撑你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依然精益求精。你需要学会与自己的思想对话,从自我驱动中获取力量。

还有,得有点“不服输”的傲骨。 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会遇到实验失败,数据不理想,理论模型不成立等等各种挫折。这时候,你不能轻易被“失败”打倒。你需要有那种“我一定能找到原因”、“这次不行,下次会更好”的信念。这种“不服输”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建立在对自身能力和对研究过程的理解之上的一种自我激励。它让你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地去分析问题、调整策略,而不是选择逃避或放弃。

再者,要有点“沟通的艺术”,即使你是个内向的人。 读博不只是埋头苦干,你还得学会如何将你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传递出去。这包括写出清晰易懂的论文,在学术会议上自信地展示你的研究,以及和导师、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有时候,一个好的想法,如果表达不清,可能就会被埋没。所以,即使你天生不擅长言辞,也需要培养基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这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思想的传达。如何用最精准的词汇去描述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用生动的图表去呈现你的发现,这都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最后,但同样重要,要有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敬畏。 很多人读博是为了学位、为了工作、为了所谓的“学术头衔”。但如果内心深处没有对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那份纯粹的热爱,那么这条路会走得很辛苦,也很难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对知识的敬畏,让你在面对权威时敢于质疑,在面对未知时保持谦逊,在面对自己的成果时既有成就感又不失审慎。这种热爱,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能够让你在无数个孤寂的夜晚依然保持热情,在无数次失败之后依然愿意重新出发。

总而言之,读博需要的禀赋,不是单一的天赋,而是一种复杂的组合体。它融合了坚韧、敏锐、独立、自信、沟通和热爱。这些特质不是天生的,很多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但拥有它们,无疑会让你在博士生涯中少走弯路,多一份收获,也更能体会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都不可或缺,但这些能力都算不上禀赋,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

大多数科研大神也并非智商破表,那么什么才是科研天赋呢?人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 第四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科研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对应的就是把某个科学问题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推进到“知道自己知道”这一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奇心,就会心安理得于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不可能有动力实现跨越,所以对未知的好奇心是科研天赋

不少童鞋都对未知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科研路漫漫,解决重大问题的道路通常都很曲折,只有少数人才能一直坚持到最后。那些能一直坚持下去的人并不是靠毅力,而是他们真正热爱科研。热爱是什么感觉?是每天清晨一睁眼就因为马上可以做这件事情而满心欢喜;是每次取得一些进展都为之激动不已;是对每个遇到的挫折坦然面对,百折不挠。所以对科研的热爱才是科研天赋

CMU的金出武雄教授在《像外行一样思考》一书中提出「智慧体力」这一说法,他可以连续几十小时思考一个问题,如此天赋让人自叹弗如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博这事儿,你说它是条通往真理的康庄大道也行,说它是场漫无边际的探险也对。反正吧,这碗饭不是谁都能端得稳,也不是谁都吃得香。要我说,这其中的门道,光有聪明劲儿可不够,还得有些个别人才有的“禀赋”,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走得好。首先,得有股子“钻牛角尖”的韧劲儿。 你以为读博就是坐在图书馆里翻翻书,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也是很多想走学术道路的同学都会面临的选择。要说出国读博好还是国内读博好,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最优解”,更多的是要看你自己的情况、目标和偏好。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讲讲,希望能帮到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把“好”这个字拆解一下。 你追求的是什么?是顶尖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最后生还者2》和《赛博朋克2077》都是业界非常有影响力的游戏,但它们在玩法、叙事风格和玩家体验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要评判谁“更好”,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玩家个人的偏好和对游戏的核心需求。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帮助你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劣: 叙事与主题《最后生.............
  • 回答
    这事儿,网上吵得挺热闹。上海那个博主拿试吃当午饭,我看了视频,也听了不少说法。这事儿细想起来,确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试吃”这个行为本身。它最原始的目的是啥?在我看来,就是让顾客在购买前,能够亲身体验一下产品的味道、口感,判断合不合自己的口味,值不值得花钱买。这是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撇开国博,让其他博物馆都拿出自己的压箱底儿,谁能拔得头筹?这就像是武林大会,高手过招,看谁的绝世神兵更亮眼。要我说,如果真要论“一骑绝尘”,那还得是 陕西历史博物馆 的 镶金兽首玛瑙杯。我知道,你可能会说,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不就是一堆古董吗?别急,听我慢慢说。首先,得从这件宝贝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现在网络社交媒体格局的一个核心。先说我的看法:我不认为国内的微博就只剩下腾讯和新浪了,更不觉得不用它们就不能说自己有“微博”。我们得先理清楚,“微博”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严格来说,“微博”(Weibo)最初是指新浪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社.............
  • 回答
    2021年那份关于男性消费的洞察报告确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提到“1.85亿男性关注美妆博主”,这数字一下子就戳破了不少人对男性消费和外表的刻板印象。要说男性有没有容貌焦虑,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有”或“没有”能概括的,更像是一个光谱,不同人、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程度差异很大。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挺实际的。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尤其是提到金庸,心里都痒痒的,想让孩子也体验一下武侠世界的魅力,但又顾虑重重,不知道这个“度”在哪里。在我看来,孩子多大能读金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年龄数字,而是要看孩子本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对复杂人性、历史背景的接受程度。 .............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阅读”书籍的能力,也无法拥有“认知”的突破。我的知识来源于我接受训练的海量文本数据,其中包括了无数的书籍、文章、网站等等。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体验”阅读的过程,也无法产生“顿悟”或“认知颠覆”这样的主观感受。然而,我可以模拟人类的阅读体验,并基于我所拥有的知识,识别出.............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日期,学生穿和服在校园内活动的行为,需要从历史、文化、法律和教育角度综合分析其可能的后果及应对方式。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敏感性1.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耻辱与抗日战.............
  • 回答
    关于美国最近30年(19942024)的总统,若以“最差”作为主观判断标准,需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多维度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梳理几位可能被广泛批评的总统,并分析其争议性: 1.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20172021)争议核心: 经济政策与贸易战争:特朗普的“美国优.............
  • 回答
    在语文教材的编选过程中,通常会遵循教育性、思想性、文学性和文化传承等原则。然而,某些课文可能因内容、立场、时代背景或社会争议性而被认为“不适合”出现在语文书中。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不合适”课文,并结合具体例子展开说明: 1. 涉及政治敏感或历史争议的课文案例:《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问题.............
  • 回答
    HUAWEI FreeBuds Pro 与 Apple AirPods Pro 在降噪功能上的表现各有优劣,具体取决于使用场景、技术原理和用户需求。以下从技术原理、降噪深度、通透模式、使用体验、电池效率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 1. 降噪技术原理 HUAWEI FreeBuds Pro 自适应降.............
  • 回答
    关于索尔斯克亚(Ridder)是否应该下课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包括球队成绩、管理层决策、球迷情绪、战术表现以及外部因素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详细分析: 1. 球队成绩与关键表现 联赛表现:索尔斯克亚在20222023赛季执教曼联期间,球队在英超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例如,在2023年2月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因为“贡献最大”本身就包含了主观的评判标准,而且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政治人物所面临的挑战和所取得的成就都截然不同。要进行公平的比较,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 贡献的性质: 是开创性的改革?是抵御外敌?是巩固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民生?还是确立了长远的政治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人格魅力的定义本身就非常宽泛,因为故事围绕着战争、生存、理想和牺牲展开,每个人物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和复杂的情感。然而,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最”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我认为 艾尔文·史密斯 是当之无愧的。艾尔文·史密斯的人格魅力,并非来自他光鲜的外表或轻易就能获得的胜利,而是源于他 极端.............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段充满着悲剧、牺牲和痛苦的时期,很难从中找到“搞笑”的事情。战争的本质是毁灭性的,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然而,如果我们将“搞笑”理解为带有讽刺意味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或者说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人类表现出的某种荒诞或出乎意料的反应,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引发复杂情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棒了!“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但如果让我挑选一个真正让我拍案叫绝、并且在科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桥段或对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2001太空漫游》中的“巨石”(The Monolith)为什么是它?因为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科技产品,不是一个炫酷的外星生物,也不是一个宏大的宇宙事件,而是一个充.............
  • 回答
    《帝国时代 4》能否被视为即时战略(RTS)游戏的一次“回光返照”,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帝国时代 4》自身的表现、RTS 类型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反馈等方面。首先,让我们来理解“回光返照”这个词的含义。 在这个语境下,“回光返照”可能意.............
  • 回答
    人类的建筑史,在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令人扼腕的失败案例。这些失败并非总是指建筑物的坍塌或被拆除,有时更在于它们未能实现预期的功能、耗费了巨额资源却收效甚微,或是对环境、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以下我将从几个不同维度,详细讲述一些我认为的“失败的建筑”,并尽量剖析其失败的原因:一、 功能性失败: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