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孩子多大了才可以读金庸?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挺实际的。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尤其是提到金庸,心里都痒痒的,想让孩子也体验一下武侠世界的魅力,但又顾虑重重,不知道这个“度”在哪里。

在我看来,孩子多大能读金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年龄数字,而是要看孩子本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对复杂人性、历史背景的接受程度。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考虑,这样会更具体一些:

1. 阅读能力和识字量:

这是最基础的门槛。金庸小说的语言虽然不算晦涩,但毕竟是文学作品,有自己的风格和词汇。如果孩子连基本的汉字都认不全,或者阅读速度很慢,读起来会很吃力,乐趣也会大打折扣。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阅读能力通常还在基础构建阶段。读一些简单的绘本、桥梁书是比较合适的。金庸小说的篇幅和文字量对于他们来说,很可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是最简单的《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武功招式、江湖术语,还有人物关系,都可能让孩子望而却步。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如果孩子阅读能力较强,识字量也够,并且对文字有一定敏感度,可以尝试让他们接触一些“入门级”的金庸作品。比如,可以先从故事性相对独立,情节推进比较顺畅的开始。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的成长过程,从一个憨厚的少年到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对很多孩子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或者,情节比较紧凑、人物关系不至于过于复杂的,也可以考虑。
初中阶段(13年级): 这是大多数孩子开始真正能理解金庸作品精髓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处理更长的篇幅、更复杂的句子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开始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纠葛,以及一些历史背景的隐喻。

2. 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

金庸小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武打场面,更在于它对人性的探讨,对江湖恩怨、家国情仇的描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情感世界的复杂性: 金庸笔下的人物,很少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动机,也常常会犯错,会有挣扎。例如,《天龙八部》里乔峰的悲剧命运,萧峰的民族身份认同,游坦之的卑微与执念,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人性的挣扎。年幼的孩子可能难以理解这种“亦正亦邪”的设定,更倾向于非黑即白的概念。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开始理解人性的多面性,更能体会这些角色的悲欢离合。
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金庸小说很多都是以真实历史时期为背景的,比如宋朝、元朝、明朝等。书中会涉及到当时的社会制度、民族矛盾、政治斗争等等。这些背景信息,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了解,或者说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无法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初中生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对这些背景的理解会更深刻。
价值观的引导: 金庸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忠诚、侠义、爱情、友情等的探讨。这些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这些价值的理解深度是不同的。年轻时,可能只看到侠义的快意恩仇;长大后,则能体会到侠义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牺牲。

3. 兴趣和引导:

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兴趣。如果孩子天生对武侠世界、历史故事感兴趣,那么尝试阅读的时间节点可以适当提前。

兴趣的萌芽: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看了武侠电影、电视剧,或者听了关于金庸的传说,而对这些故事产生了好奇。这时,家长可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家长的引导: 当孩子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可以先给他们讲讲故事梗概,介绍一下主要人物,或者让他们看一些改编的影视作品(当然,需要筛选一下,避免过于暴力血腥的版本)。等孩子对故事有了基本的了解和兴趣后,再鼓励他们去读原著。家长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一起讨论,解释其中的典故、历史背景或者人物心理。这种共同阅读和讨论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

总结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是:

小学中低年级(13年级): 不建议直接阅读金庸原著。 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能还没跟上,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孩子实在喜欢,可以找一些经过改编、简化后的少儿武侠读物,或者家长讲故事。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可以尝试,但要选择性。 如果孩子阅读能力强,对历史、故事有浓厚兴趣,可以从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关系不那么复杂的作品开始,例如《射雕英雄传》。但一定要有家长的陪伴和引导。
初中阶段: 是接受金庸作品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综合素质基本能支撑他们去理解金庸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此时,可以引导他们去探索更多的作品,去体会不同小说中的独特韵味。

最后想说的是, 读金庸不仅仅是为了看打斗,更重要的是去感受他笔下那个江湖的悲欢离合,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家国情怀。所以,在引导孩子读金庸时,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把阅读金庸变成一种“任务”或“测试”,而是把它看作是一场与孩子一起探索文学世界、体悟人生的美好旅程。顺其自然,适时引导,比强求一个固定的年龄更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进了985以后的第五个月

user avatar

从文艺批评理论上来说,金庸小说是农耕文明时代的校园青春文学。

非常适合初中生和高中生阅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庸小说已经过时了。因为农耕文明时代已经结束了。

user avatar

我读《圣经》是在小学,我的大筒木,直接三观炸裂!比如上帝一生气就降下硫磺和火来屠城,所以防止活祭婴儿的办法就是把婴儿都杀掉!这个逻辑给100分!比如被上帝喜爱的大卫王为了霸占别人妻子把别人故意送到战场送死,比如大卫王的儿子强奸了亲妹妹,比如犹太人让其他城的男人行割礼皈依上帝却趁着他们成年男子行完割礼没有战斗力的时候背信弃义攻入城内大肆屠杀把城里男人都杀光!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我满怀期待地等上帝惩罚这些背信弃义的犹太人,结果他们部族族长口头谴责了一下就没事儿了!没事儿了!

但是吧这还不是最生猛的,最生猛的是《希腊神话》,儿子杀老子,老子吃儿子,儿子娶亲妈,姐姐嫁弟弟,女神阉男神,大力神女装(没看错最勇猛的大力神女装大佬了好些年),国王烧女儿,老婆杀老公(阿门农一家三口)。哈雷路亚!我最服气还是希腊这帮神,只能用生猛两字来形容!

当然因为这些事儿都是神话,所以最让我震惊的还是《东周列国志》,有乱伦,齐襄公跟亲妹不仅乱搞还把妹夫给搞死了,最后这么一个乱伦的女人还得到鲁国人的爱戴成了太后;有杀父,赵武灵王活活被饿死;有群p,一个叫夏姬的女人四十多岁跟三五个男人群p;有扒灰,楚平王看儿媳妇漂亮就把儿媳妇霸占还把儿子也杀了;有京观,对就是用人头堆砌高台印象中燕昭王干过;有鞭尸,伍子胥鞭尸楚国国王;有杀俘,长平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有吃屎,勾践吃人屎,孙膑吃猪屎,有丧心病狂,要离为了刺杀庆忌,让阖闾杀其妻,屠其子,断其臂以为苦肉计……

再后来读《水浒》我的乖乖,有把人肠子挂在树上的(潘巧云),有把人肉片来烤着吃的(李逵),有用人肉做馒头的(孙二娘),有喝人心醒酒汤的(王英,宋江),有杀人全家一口不留的(武松)……还有《西游记》,看看这描述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


怎么说呢,我小时候读了这些以后,真是内心澎湃,血脉偾张。但是吧,也没干啥离经叛道的事情。相反自此以后自带避雷针,基本上这么多年都没对什么事大惊小怪过。后来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就觉得那些书里的血腥暴力色情也就是过家家级别的。

所以我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觉得金庸小说需要限制年龄来阅读,但《圣经》,《希腊神话》,《东周列国志》,《水浒》,《西游记》就可以随便给小孩儿看。但我更觉得奇怪的是,为啥在很多人眼里孩子读点儿所谓的少儿不宜就会礼崩乐坏,滑入深渊?

讲句心里话,真的,别小看了孩子,他们会不会被带偏还是看父母的言行,而不是给他们看的书。

至于多大可以读金庸,反正只要我孩子有阅读能力我肯定把《圣经》,《希腊神话》,《东周列国志》,《水浒》都丢给他/她读,省得被摸一下屁股都大惊小怪。

人肉个锤子!直接包成包子吃了它不香吗?

user avatar

直接给答案。

小学四年级左右,或者说十岁左右。

这个时候的孩子的阅读周期正处于从绘本,注音读物等低幼向转折的时候,孩子会本能的寻找能够替代绘本的读物,比较关注孩子的家庭会给孩子开始订阅期刊,糟糕一点的,孩子就变成手机的深度用户了。

但是,在目前的小学四年级,马上就要进入高小的学习阶段,课纲中要求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学习时长也会跟着延长,此时孩子有没有阅读长文本和长时间的关注能力就变得很重要,这时家长就应该有目的性的引导孩子进行长时间的长文本阅读。

在我们家长可选择的长篇之中,文本有趣,自身熟悉,正能量比较明显这三个条件一框,能选的也就是金庸了╮( ̄▽ ̄)╭

其它的,基督山伯爵,乱世佳人,三个火枪手,黑郁金香这些,建议初中再读。

十年前被各种推崇的凡尔纳,在漫威爆米花满天飞的情况下,孩子根本就不爱看了╮( ̄▽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