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

回答
带孩子去旅行,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既期待又纠结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是的,应该带孩子去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并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精心安排。

带孩子旅行并非仅仅是“带着孩子玩”,它是一项对孩子成长有着深远意义的投资,能够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适应性、创造力,甚至建立家庭的深厚情感纽带。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我认为应该带孩子去旅行,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一、 带孩子旅行的益处:

1. 拓宽视野,丰富认知:
直观的学习体验: 书本上的知识是抽象的,而旅行能将知识具象化。参观历史遗迹,孩子能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去博物馆,能了解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去自然风光区,能认识不同的动植物和地理环境。这种亲身体验远比在课堂上或通过图片视频来得深刻和鲜活。
打破思维定势: 旅行能让孩子接触到与自己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心态,避免形成狭隘的“井底之蛙”式思维。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旅行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会主动提问,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这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2. 培养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适应新环境: 离开熟悉的环境,孩子需要学习适应新的酒店、新的交通方式、新的饮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会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遵循新的规则、如何处理突发状况。
锻炼自主性: 在旅行中,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一些决策中,比如选择今天的行程、选择要买的纪念品、学习保管自己的小物品。这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被信任,从而增强自主性和责任感。
面对挑战: 旅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小小的“挑战”,比如迷路、语言不通、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包办。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
共同创造美好回忆: 旅行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活动还是温馨的晚餐,都会成为家庭共同的美好回忆。这些共同经历能极大地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
高质量的亲子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能忙于工作,亲子时间常常被压缩。旅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全家人能放下工作和学业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彼此的陪伴中,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和互动。
学习团队合作: 计划行程、打包行李、共同完成任务等,都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机会。他们会学会如何与家人协作,共同达成目标。

4. 提升孩子的适应性和韧性:
习惯变化: 孩子在旅行中会经历时差、睡眠习惯的改变、饮食的调整等。这些经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培养更强的心理韧性。
应对不确定性: 旅行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孩子在过程中会学到如何应对计划外的变化,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不确定性。

5. 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体验生活的美好: 旅行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美好之处,无论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是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都能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
培养感恩之心: 体验过更广阔的世界后,孩子可能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父母、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恩之心。

二、 带孩子旅行的注意事项和策略:

虽然强烈推荐带孩子旅行,但如何“带”以及“带什么”至关重要。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体差异进行精心的规划。

1. 循序渐进,从小开始:
婴儿期(01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的感知比较有限,但长途旅行仍然可以。可以选择近郊游、短途自驾游。重点是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保证孩子的睡眠和喂养。旅行的意义在于父母的陪伴和对孩子早期感官的刺激。
幼儿期(1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周围事物有更多的感知和互动。可以选择主题乐园、海边等轻松愉快的目的地。行程安排要宽松,要预留孩子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可以开始引导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概念,比如颜色、形状、动物等。
学龄前儿童(3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记忆力强。可以安排一些更具教育意义的行程,比如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主题公园。让他们参与到简单的行程规划中,比如今天想看什么动物,或者想玩什么项目。
小学生(6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都有显著提升。可以安排更远、更具深度的旅行,比如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探索营、户外活动等。鼓励他们写旅行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青少年(12岁以上): 可以给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深度参与行程规划和执行。可以尝试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徒步、露营、国际交流等。旅行的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对世界的责任感。

2. 行程规划的原则:
节奏放慢: 不要试图在一次旅行中“打卡”太多景点,尤其是有小孩子的情况下。行程安排要松弛有度,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孩子因为疲劳而产生负面情绪。
寓教于乐: 将知识融入到玩乐中。比如在古迹旁,可以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在自然风光区,可以认识一些植物,观察昆虫。
考虑孩子的兴趣: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目的地和活动,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享受旅行的过程。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看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他们的期待。
灵活性是关键: 旅行计划需要有弹性,随时根据孩子的状态进行调整。如果孩子累了或不适应,不要强迫进行原定计划。
安全第一: 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和住宿,了解目的地的安全状况,提前准备好常用药品。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时刻看管好孩子。

3. 行前准备:
证件、文件: 确保所有家人的证件齐全有效。
行李: 根据目的地和天气情况,合理准备衣物、鞋子。为孩子准备一些熟悉的玩具、绘本,可以帮助他们缓解不适。
药品: 准备常用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创可贴以及孩子可能需要的特定药物。
食物: 如果孩子有挑食或过敏的情况,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他们习惯的零食或辅食。
攻略和信息: 提前了解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餐饮、景点等信息,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筛选。

4. 旅行中的细节:
沟通: 在旅途中,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
鼓励尝试: 鼓励孩子尝试当地的食物,学习当地的简单语言,与当地人交流。
记录: 可以让孩子参与记录旅行的点滴,比如画画、写字、拍照,这有助于他们回顾和加深记忆。
保持耐心: 有时候孩子在旅行中可能会出现闹情绪、不配合的情况,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理解。

三、 对反对声音的回应: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带孩子旅行太麻烦,或者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认为孩子太小不记事,带去也白带。对此,我想说:

“麻烦”是成长的机会: 确实,带孩子旅行需要更多的精力和细致的安排,但这正是锻炼家长自身能力和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所谓的“麻烦”,往往是通往“收获”的必经之路。
学习不仅仅在课堂: 旅行提供的“生活课程”是课堂上无法比拟的。即使孩子记不住所有细节,但他们通过旅行获得的眼界、体验和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这些比单纯的知识记忆更重要。孩子虽然小,但他们的感受和经历是被珍藏的,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被唤醒。
“记不记事”是相对的: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他们也会对新奇的经历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大海。而他们的父母,更能感受到与孩子一起经历的珍贵。美好的回忆和情感连接,是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的。

总结来说,带孩子去旅行是对孩子全面发展的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它能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活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塑造他们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能为整个家庭留下珍贵而美好的共同回忆。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做好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安排,让旅行真正成为一次促进孩子成长的有意义的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

为人父母,如果不能意识到应该让孩子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而是把孩子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是不够称职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天天让孩子看探索频道虽然不坏,但是也不如带着他去趟非洲,当然我现在还比较穷,有钱的话我是一定要带他去的。

我们的很多父辈的可悲之处在于,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人在封闭的环境里,就容易看不到希望,生命的活力也不断的消失,最终失去了竞争力,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看到一些在监狱里长期服刑的人员,一旦回归社会,能够生活得更好的,非常少见,因为他们与世界的联系被阻断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关键是如何带孩子正确的旅行。

上车就睡觉,停车就撒尿,下车就拍照,这不叫旅行,最多叫放风。

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孩子两岁半,我第一次带他出门,当时家里长辈都是反对的,认为孩子太小,带着孩子自己也很累,可能玩不好,但是我很坚决的带他去了三亚的海边,看着他在海边跌跌撞撞的奔跑,抱着他在海水里游泳,我觉得付出的金钱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孩子三岁多,我第一次带他去北京动物园,整整一天他的眼睛都在发亮,千奇百怪的动物从书本上走到他的眼前,还带了他去看海豚表演,想让他亲手摸一摸海豚,可惜那天人太多,没排上号,但是看到海豚从水面上飞跃出来,他小手都拍红了。那次还有一个跟小猩猩照相的机会,结果我儿子吓尿了,被猩猩很鄙视的给拒绝了。

孩子三岁半,第一次带他去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当时有一只马来熊就趴在我们的车窗上,我妻子都吓了一跳,但是我儿子一点儿都不害怕,还想伸手去摸他,不过太危险了,他只能隔着窗户和马来熊说话、挥手,我想这对培养他的好奇心和胆量,有很大的好处。

孩子四岁多,我们带着他去了桂林,在漓江上面打水仗,两个船的人打得浑身都湿透了,大人小孩都很开心,一开始他吓哭了,但是后来他还是拿起水枪加入了战团,咬着牙皱着眉,顶着水柱还击的表情,让我相信他以后能够成长为一个战士。

基本上条件允许的话,每年我都会带他去一个不同的地方,平时周末休假,有时间我也会带他去北京的博物馆、公园,或者周边的温泉,滑雪场。

我的孩子今年七岁,不完全统计的话,我带他去过三次三亚,一次桂林,一次杭州,好多次北京。

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滑雪,游泳,放风筝。

他喜欢看关于宇宙、恐龙、昆虫的书籍,自己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是原版,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者让我给他讲(这个有点儿难,目前没有坚持下来)。

他能给同学讲自己看过的故事。

能看英文带字幕的电影,上饭店能点一桌子菜(这个其实五岁就会了)

自己收拾衣服,整理房间,泡方便面和做水果沙拉。

这些东西其实我都没有刻意的教过他,能够学会,全凭他自己的好奇心。

他知道世界很大很大。

从今年开始,我打算启动全新的旅行方式。

让他自己选择目的地,自己筹划资金的安排,自己确定旅行的路线、项目和交通方式。另外为了省钱,我打算暑假带他出行,不住宾馆,全程住帐篷和自己做饭。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我不介意他当一个全职的旅行家,我去不了的地方,希望将来他能替我去看一看。

我觉得父母对孩子教育最大的意义,就是带给他更大的世界,培养他生存的技能,并且鼓励他勇敢的去追求和探索。

user avatar

【2016.5.18更新】


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周的时间,我的这篇回答收到了约1.9k个赞同、700个感谢,评论数量超过300条,并有多个平台申请授权转载此文。


没想到我在知乎的首答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反响,受宠若惊。


我也仔细浏览了大家的评论,很开心地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虽然某些见解与我不同,但是大家都彼此尊重、乐于分享。不同的思想可以在这里交流、碰撞,我想这就是知乎最有价值的地方了。


有很多与本文意见一致的评论,我挑了几个放在这里:


郭真

说首先要有钱的也是够了!懒就懒,怕麻烦就怕麻烦,面对自己有这么困难?旅行的定义是什么?有规定必须出国出省才叫旅行吗?我女儿两岁左右时的概念,凡是需坐车(公交车)出去玩的都是旅游。不到一周岁时带她去了长隆海洋王国,看过海豚表演。看完以后并没有再给她看过相关相片。时隔一年半的今天,在电视上看到海豚表演,她对外公说我看过这个,外公没有去,爸爸妈妈带我去的(外婆也一起去了)。外婆很惊讶,问她“那外婆有没有去”,她说外婆也去了。小朋友的记性超乎想象。我们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每年公司旅游都不嫌麻烦带着去。


张晶

其实不一定非要去多么远的地方,哪怕是家门口的公园,陪他一起观察他没有注意过的事物也是可以的


ratafia

赞!小孩出去旅游,的确是记不住当地的景点,我女儿现在就搞不清香港迪斯尼乐园和新加坡环球影城里的各种项目,但她记得很快乐很快乐。而且现在也知道地铁不能吃东西,坐电梯要靠右,即使回了北京也这样做,不是很赞吗?


郑梦婷

自己有时候出门,经常看到老外抱着屁点大的小朋友,真的很温馨。之前和同事讨论,我的回答和楼主一样,带他出门玩,然而我同事讨论的依然是学什么好。这又如何,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因为我自己就是在旅行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才更了解他人,更懂得自己。


阿蘭那

我们是从一岁半开始旅行 跟答主一样就是我们在东京也脱臼了……还叫了救护车 孩子什么都记得 经常会挂在嘴边 看动画片他会说片头的城堡他去过 记得医生爷爷很胖 记得在杭州看过很大的佛 记得在海边捉寄居蟹 等等等等 很多东西他看了就会联想到 这是不是哪里哪里 现在三岁 已经知道飞机上不能解开安全带 自己要饮料喝 全程都会很安静 旅行习惯了其实并不闹 他会乐在其中


奔腾的cash

挺赞成答主的说法,孩子虽小可能记不住什么,但那种愉悦的心情或者感觉肯定能体会的。我儿子现在三周岁,两岁出头我们就带他陆陆续续去了一些地方,像斯里兰卡,菲律宾(两次),台湾(两次),接下来暑假准备去澳大利亚和日本,偶尔看到之前拍的照片,他还是能说的出来是哪里,有些什么,所以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接触接触新鲜事物吧


桃夭夭

我完全懂楼主的意思,有钱出国,没钱周边甚至郊游也可以,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上的风景。我确实要检讨,你列出的几个不出游的原因我都有,现在孩子两岁半,是可以出发了


LeVietan

大家都说有钱真好, 我就想说一句话。 我小时候, 我爸 能带我到楼下转转 认真的 听我 讲 我 奥特曼 大战变形金刚的故事, 或者和我出去溜达一下。 我都觉得 真的 很开心。 有些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 更大的世界, 他只需要 父母的世界稍微的 向他们倾斜一下, 他们 就会 开心一些


安书

很认同答主,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带女儿旅行,过程痛苦不堪,总是想:下次再也不带她了。可是回去后,规划下一次旅行,又会不自觉得把女儿算进去,可能潜意识里已经认为,没有女儿的旅行,就不是旅行了吧。因为每次旅行回来,都能看到她的成长


陆美娟

很赞同啊!我并没有带宝宝去外国玩,毕竟条件有限,但是我宝宝记忆力很好,去过的都记得,而且去了看到新鲜事物,会分享给我和周围的朋友,一张嘴能说会道,就是我觉得有点太爱表现,这点让我有点汗颜…但是和最开始她的性格比起来,真的改变很多…我家宝宝今年3周岁


蕎麦饅头

我女儿每次要出门旅行她就会很开心,还会自己收拾衣服,并且会自己提出要求去玩什么。现在3岁半了,很会与陌生人聊天,也很懂得怎么去回答自己不想回答的问题。带娃出去旅行到底好不好从孩子的成长表现就能看出来。


刺猬

不是钱的问题!即使是带孩子去免费的公园玩,也是一种历练。重要的不是去了哪里,而是这个过程!


我很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也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



-------------------------------------------------------------

以下是回答原文:


前几天在Linkedin上看到了一张图,说“人们不记得你说过什么,不记得你做过什么,但人们记得你给他们的感觉”。


我很赞同这句话。确实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始终贯穿在我们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看法中。而且从孩提开始,人就对各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感觉与认知。


*这就是我在Linkedin上看到的图片。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女儿能够从幼年起便感知这世界,那我们能对我的女儿做点什么呢?从小教她唐诗宋词来感受文化?从小教他数学物理来感受知识?我和我太太都做不到,因为我们俩都不倾向于这样的教育方式。


那我们怎么办?再不做点什么,女儿就要长大啦!


作为爱到处游荡的我们,决定带着孩子从小出去旅行,希望孩子在旅行中积累世界观。家中长辈都很支持我们的想法,毕竟他们也都是爱旅行的那类人。不过,很多好友可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反对意见。


反对声主要围绕在三点:

一、孩子小,记不住,浪费钱;

二、太危险,易生病,吃不惯;

三、巨麻烦、牵扯多、玩不好。


关于第一点,不得不承认,孩子确实记不住每件细节,或许过几个月就忘记了旅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但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感知可不会忘记,就像我本文开篇所写的那样。


我看到网上有一篇我很赞同的文章,这样写道:


“我特别害怕父母的有用论。譬如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没用的,学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没用的,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就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就是没用的……沿着有用论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通过旅行,我能看到女儿在各方各面的进步。她从小知道在机场如何安检、登机,也知道出行之前如何抉择哪些物件该放进行李;她不仅知道西方人有绿色、蓝色的眼睛,也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不同语言是人类建造巴别塔时产生的。她记得马来西亚有长鼻猴和萤火虫,记得迪拜有帆船酒店,记得洛杉矶环球影城有小黄人和变形金刚,而这些都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故事素材。



*女儿在2岁半时拉着自己的行李箱。


现在5岁的她,已经可以分辨地球仪上的好多地方。当电视中提到一个她不认识的国家时,她会向我询问这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位置。前几天我在看《花样姐姐》时,她就搞明白了墨西哥在哪里。


目前她也常常想着今后的旅行计划,慢慢开始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我很欣慰,也更尊重她对这个世界的很多看法。我和她一起进步、一起探索,这很不错,不是吗?


关于第二点,旅行途中确实有很多的意外,而我们也就可以利用这些困难来锻炼她,让她学会面对、学会坚强。旅行,是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


我们在迪拜旅行时,女儿因为时差原因而闹觉,她不断地挥舞着自己的胳膊并用力扯拽我们。我们被她搞得连晚饭都吃不好,只好草草吃点东西了事。但在走出饭店后,她撕扯的更加厉害,结果把她自己的胳膊扯脱臼了。这也更加剧了她的哭闹。不得已,在这陌生的城市,我们带着脱臼的女儿坐着陌生人的车,来到陌生的医院排队、挂号、看诊。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她为此得到了一份非常难得的纪念品——迪拜医院的门诊磁卡。不过,女儿从此之后学会了克制,再也不敢乱发脾气。而我和太太也多了一份谈资,向朋友们讲述我们的窘迫,并体会了一次超低效率的迪拜医院的看病经历。这很有趣,不是吗?



*这就是迪拜医院的医疗磁卡。



关于第三点,我根本就不会认为带孩子旅行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要说麻烦,还是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更麻烦啊!


能和全家人一同旅行,是幸福和惬意的事情。旅途中遇到的一切情况,都是旅行的一部分,路上永远没有一帆风顺,或者也可以说,一帆风顺的路途根本就不算是真正的旅行!


当然,我们也知道,女儿虽然因为旅行而有所成长,但她身上仍有很多缺点。因为旅行不是成长的万能药,只是我们看世界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旅行,虽然是让我们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达别人呆腻了的地方,但看看远处的风景、远处的山水、远处的建筑、远处的人文,这些都让我们瞪大了双眼去感知那里的人和物,更关键的是让我们看到了那里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


-------------------------------------------

附上我女儿旅行的一些照片。


10个月大时在三亚:


一岁半时在首尔:


二岁半时在沙巴:


三岁时在长滩岛:


三岁半时在迪拜:


四岁时在斯德哥尔摩:


四岁半时在加利福尼亚:

user avatar

在可能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因为20年前种下的这颗种子,在我身上已经生根发芽开出了花朵。趁着六一节,给你讲讲我 3-14岁的旅行故事。


走过的每一步路,感受过的每一处风景,都在潜移默化的,让你成为现在这个你。

我一直这么相信。

3岁的时候,在老爸哼哧哼哧的背上登上黄山。半路爬不动了请了个挑山工背我,步履飞快害得爸妈在后面一路狂追。那天的景色很好,我们用当时还不甚普及的胶卷相机拍了很多照片,在雾气里看见了美丽的迎客松~


下山的时候遇见一场暴雨,我们仨拄着树枝做成的拐杖,一起在路边的岩洞里望着滂沱的水柱躲雨。


紧接着去了千岛湖,在鹿岛上跟萌萌哒梅花鹿们拍照~ 不过说实在的,看到触角那么雄伟的大怪兽,小小的我吓得要哭了#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


到了5岁的时候,我被带来当时还未完全建好、刚刚开始有游人的四川九寨沟。

那山和水,当真美得奇幻。我第一次发现,水竟然能如此清澈见底得五颜六色。

当天晚上我们一直一直在篝火前烤全羊。我都舍身表演节目了,羊就是没熟。大人们总说,快了快了,快啦快啦!等着等着,困得不行的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到第二天醒来天已大亮。我急了问,我的羊呢?老爸嬉皮笑脸的说,你的羊?昨晚一出炉就进大家肚子里啦~ 看你睡得那么熟也不忍心叫你。

哼!这些讨厌的大人,一定是等我睡着赶紧把羊瓜分了~ 我一直耿耿于怀。 ̄ヘ ̄*o

藏区牦牛长长的白毛煞是美貌~ 这么大只我坐在背上也毫无压力。

做个小盆友真好。


从九寨沟回来,我们又去乐山看了大佛。老爸在镜头后面指导,来,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好就这里!

啾!耳朵抓歪了~ ◑ω◐)


6岁上小学的前夕,我们坐着游船,在还未修建三峡工程的长江上顺流而下。

沿途要跨越几个堤坝,大船在原地随着水流急速升高或是下降,跨越到下一段水道里。那天夜里,我们在堤坝巨大的射灯下等在船头,见证这个奇迹。

一路经过长江沿岸好些个城市,看了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都江堰、白帝城 ...

(然后在船上乱跑让我妈好一顿找,回头少不了一顿胖揍这种事我会说吗~ (/ω\)

前几天刚好问起我妈,她一脸无辜:啊我当时揍你了?没有吧~  


7岁的时候,去了海南岛。路边2块钱一个大椰子新鲜多汁。坐船去看茂密的红树林,追逐天涯海角,在鹿回头俯望整个三亚...

一天在饭店吃到文昌鸡,惊为天鸡好吃得转圈圈!!那顿一下吃进了7碗米饭(趴地~ _(:3 」∠)_

9岁的时候去武夷山,坐着竹筏在浅浅溪涧里漂流~


10岁登上世界屋脊。

袋装食品一下飞机就鼓胀成了气球,好在我没什么高反;只是短短一段到布达拉宫的路,要停停走走半小时。

羊八井、罗布林卡... 那时还没有川藏骑行,也没有追求心灵净化的文青;只有戴着满头串珠磕长头的藏民,和围着喇嘛听藏传佛教历史的外国背包客。喇嘛们的英文不要太溜~

从西藏又飞去了贵阳,在黄果树瀑布下当了回苗族少女。


11、2岁的时候,来了北京和上海。

那一年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还是刚刚竣工的金茂大厦。从上面展望整个浦东和外滩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在南京路和城隍庙压马路,还去了努力模仿Safari的野生动物园。

在北京过春节。惊奇地发现,原来北方冬天的商场里是可以吃冰淇淋的!原来饺子要等到春晚开始边看边吃。逛庙会、喝大碗茶... 爸妈帮我把彩色纸剪碎,放进盛着水的小杯子里搁到窗户外,第二天起床就变魔术一般的成了一盏盏五颜六色的小冰灯。

在世界公园里提前转遍了小埃菲尔铁塔、小自由女神、小金字塔等等全球的名胜;爬上八达岭长城,在故宫颐和园朱红的院墙、与雕梁画栋的绿色回廊间奔跑;看看卢沟桥是不是和语文课本里写的那般,每一只狮子的造型都不一样。


14岁,途经哈尔滨坐着绿皮火车由满洲里和海拉尔出发,一路晃悠悠的从东往西,穿越整片内蒙古大草原。

淹没在大片的牛羊中、骑着马去看草原深处的湖泊、绕敖包喝马奶酒,晚上与一群台湾和韩国青年一起裹在军大衣里看又大又晃眼的星星。

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一路晃到宁夏看清真寺,在兰州吃了碗牛肉面,最后从西安回了家。


这些小小小小的故事,都存在小小的姑娘心里。

15岁,我没有太多准备的,获得公派留学机会出了国。从那开始一步一步,游逛了近60个国度,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进而甚至成为一名推动旅行行业的探索者。


不要以为孩子们都不记得哟,小时候的引导和影响,会写进一生的轨迹也说不定。

愿我们都永葆童心,像孩子一样永远纯真、和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υ✪


* 作者:蔡韵Iris。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不知不觉游荡60+国,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

「无二之旅」联合创始人,也开着五间民宿。


在个人公众号【蔡韵Iris】记录蓬勃又美好的生活,探索不同的可能。来交个朋友吧!


------------------------------------------------------------------------

P.S.: 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很多很多点赞和非常用心交流的朋友,真心感谢你们 =D

而每次讲到旅行的故事,同样也会有一些朋友留言 你真有钱/ 有钱才有机会去这么多地方吧。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对于将赚的钱花在什么地方,是买房买车买包买化妆品,还是投资自己,选择学习和体验,都有不同的方式和优先级。只要没有特别大的生活压力都可以实现,旅行本身也并不需要特别多钱,请这些留言的朋友们打破迷思;也更关注这样的经历好不好玩如何获得、有什么体验和收获,是否有可以互相讨论借鉴的点,而不要把所有简单归结于一个字 --钱。

拿我自己说吧,我的父母都是普通教职,所以在那个年代比较有培养孩子的远见,加上个性也爱玩,家庭投资第一优先是出去走走看看、提升眼界见世面,所以我很幸运能够早期和他们一起有这些比较难得经历。我们只是二线城市的小康家庭,很多朋友可能经济条件比我都要好。还是那句话,有钱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却难得。大家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带孩子去旅行,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既期待又纠结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是的,应该带孩子去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并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精心安排。带孩子旅行并非仅仅是“带着孩子玩”,它是一项对孩子成长有着深远意义的投资,能够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适应性、创造力,甚至建立家庭的深厚情感纽.............
  • 回答
    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在身边”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有温度、有深度、有意义的联结。它需要我们把心沉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生活里,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什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1. 全情投入,放下手机的“在场”: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高质量的陪伴不.............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如果丹麦疫情真的失控并向中国求助,我们国家是否应该伸出援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疫情失控”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新增病例的增长,更可能包含了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死亡率飙升、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等一.............
  • 回答
    关于索尔斯克亚(Ridder)是否应该下课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包括球队成绩、管理层决策、球迷情绪、战术表现以及外部因素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详细分析: 1. 球队成绩与关键表现 联赛表现:索尔斯克亚在20222023赛季执教曼联期间,球队在英超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例如,在2023年2月的.............
  • 回答
    大学老师的授课能力和研究能力之间,我个人认为并非绝对的成正比关系,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将它们看作是两条独立的赛道,还是有些片面了。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个能力。研究能力,通常指的是老师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内,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或方法、收集分析数据、得出创新性结论,并将.............
  • 回答
    我必须非常坦诚地说,我对“本科生科研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以及“本科生科研是否应该存在”的观点,是非常肯定的。我认为,本科生参与科研不仅有意义,而且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我长期的观察、学习以及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们先来聊聊“意义”这个词。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科研的意义绝.............
  • 回答
    将法定婚龄降低到 18 岁,这个提议背后确实有着一套逻辑,即认为 18 岁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理应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权利,其中包括了结婚的权利。从“成年即享有相应权利”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毕竟,在许多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中,18 岁被视为个体独立、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分水岭。如果一个 18 .............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经典的老掉牙问题,不过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答案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个人觉得,年轻人嘛,得活得明白一点,别太把自己逼死。你说“攒钱”和“生活”,听起来就像是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一个像是苦行僧,另一个像是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者。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我身边太多.............
  • 回答
    要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经济学,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经济学就是研究我们怎么把有限的东西,用最聪明的方式分给所有人的学问。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简单,但如果展开来讲,它其实包含了经济学最核心、也最实在的东西。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好东西,对吧?想要好吃的、好看的、舒服.............
  • 回答
    关于老师是该威严一点还是和学生做朋友这个问题,我得说,这可不是个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现实中的教学,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巧妙的平衡,一种在威严和亲近之间游走的艺术。我见过太多老师,有的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站在讲台上,眼神犀利,声音洪亮,一板一眼地讲授知识。这样的老师,他们身上有一种天然的权威感,学生们通.............
  • 回答
    御姐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词儿,它背后藏着太多微妙而迷人的特质,是那种需要细细品味才能真正理解的风格。首先,御姐绝对不是那种娇滴滴、需要人时刻呵护的小女生。她的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不动声色的强大气场。这种强大不是张牙舞爪的,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自信和底气。你看她,站着的时候,身姿挺拔,.............
  • 回答
    新时代阅读: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新时代的阅读,早已不是静坐在书桌前,一页页翻阅纸质书的单一模式。它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涉及阅读的每一个维度——方式、内容、设备,乃至阅读者的心态和习惯。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新时代阅读的新变化: 一、 阅读方式的多元化与互动化 从单向接收到多向互动: .............
  • 回答
    本赛季英超最佳球员的讨论,就像往年一样,注定会引发一番热议。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联赛里,总会有那么几位球员用他们的表现征服了球迷和专家。要我选一个“最佳”,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今年的舞台上,闪耀的球星实在太多了。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个,我会把票投给 菲尔·福登(Phil Foden)。我知道,.............
  • 回答
    王力宏事件中的李靓蕾,关于全职妈妈价值的论述,的确引人深思。她提出的“全职妈妈薪酬应是保姆、老师等角色的加总,再加上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个算法背后蕴含的,是对家务劳动的价值认可,以及对女性在婚姻中付出的一种量化考量。咱们不妨就这个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聊这笔账该怎么算。首先,我们要明确,全.............
  • 回答
    我非常认同“机器人人工智能应该给人类提供便利,而不应该被资本家利用来消灭就业”这个观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设想,更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推动的方向。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观点。“机器人人工智能应该给人类提供便利”这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从字面意义上讲,便利意味着让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但要说“最不应该存在”的生物,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棘手。自然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即使是那些我们觉得厌恶或者觉得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里可能也扮演着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角色。不过,如果硬要从一个更侧重于“给人类带来极大痛苦或威胁”的角度去思考,我可能会倾向于提到.............
  • 回答
    .......
  • 回答
    “不加班的都是垃圾”这种说法,确实触碰到了很多职场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于工作、职业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认知。关于初入职场是否应该放低姿态,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 nuanced(细致入微)看待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放低姿态.............
  • 回答
    好,今天咱们就聊聊中医。不过,今天咱们不急着去论个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咱们先把“中医”这个概念给掰扯清楚了。毕竟,很多时候咱们争论不清,就是因为对同一件事,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是中医?在我看来,中医不仅仅是一套治病的方法,它更像是一种对生命、对人体、对疾病的独特观察、理解和干预的体系。它不.............
  • 回答
    政协委员提出“对往届生和应届生招聘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择业期政策”的建议,这无疑触及到了当前就业市场一个颇为敏感且重要的议题。要评价其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建议的初衷与合理性首先,我们得理解这项建议背后的出发点。它主要指向了当前就业市场中对“应届生”这一身份的过度偏爱,以及由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