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男性消费洞察报告显示「1.85 亿男性关注美妆博主」,你认为男性会有容貌焦虑吗?

回答
2021年那份关于男性消费的洞察报告确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提到“1.85亿男性关注美妆博主”,这数字一下子就戳破了不少人对男性消费和外表的刻板印象。要说男性有没有容貌焦虑,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有”或“没有”能概括的,更像是一个光谱,不同人、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程度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十年,“美妆”和“精致”这些词更多地被贴在女性标签上。男性在公众视野里,更多是被塑造为阳刚、实用、不拘小节的形象。如果一个男性过于在意自己的外表,甚至去关注美妆博主,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可能会被贴上“娘炮”、“不爷们”的标签。这种社会压力,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容貌焦虑来源。很多男性可能内心也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好,但碍于社会评价,不愿意去表达,甚至压抑这种需求。

但你看这份报告,1.85亿这个数字,意味着有非常庞大的男性群体,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清洁,而是开始关注如何通过产品或技巧来改善自己的形象。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开放: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各种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男性美妆、男性时尚类的博主和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做得越来越专业、有趣。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拘泥于传统的性别角色,他们更愿意尝试、表达自我,也更看重个人形象对自信心和社交的影响。过去那种“男人只需要干干净净就行了”的观念,正在被多元化的审美和价值观所稀释。

“颜值经济”的渗透: 无论男女,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外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机会和体验。比如在求职时,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在社交场合,得体的形象更容易获得好感;甚至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颜值也是吸引流量的重要因素。当这些“颜值红利”摆在眼前时,男性自然也会产生“我能不能也变得更好一点?”的想法。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爱美”,而是一种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方式。

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现在的男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可能不仅仅关注“吃饱穿暖”,更追求“吃好喝好”,同样,他们对“看起来干净整洁”之外的“看起来更精神”、“看起来更年轻”、“看起来更健康”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这背后当然会涉及到护肤、修饰等行为,而美妆博主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和产品推荐。

从“遮瑕”到“提升”的转变: 早些年,男性对护肤品的需求可能更多集中在基础的保湿、防晒,甚至是一些遮盖痘痘、黑眼圈的简单产品。而现在,很多男性会关注如何改善肤质、提亮肤色、甚至使用一些能够放大个人魅力的修饰性产品,比如遮瑕、眉笔、或者一些能够改善发型的产品。当一个男性开始主动去学习和尝试这些,就说明他可能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更是在追求一种“更好”的状态。这其中,当然有对现有不足的“焦虑”,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期望”和“自我优化”。

所以,男性有没有容貌焦虑?我觉得有,但表现形式和触发点可能和女性有所不同。

触发点可能更“硬核”: 男性容貌焦虑可能更多地来自于和同性之间的比较,比如身材、发量、面部皮肤的“硬伤”(痘痘、油腻、皱纹、色斑等),或者是在特定场合下因为外表不够出众而带来的不自信。他们可能不像女性那样会因为一点小瑕疵就产生巨大的心理波动,但当这些问题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社交或者事业时,就会形成焦虑。

表现形式更“实用主义”: 男性在解决容貌问题时,往往更倾向于实用、有效、快速的方法。他们可能更喜欢那种能一步到位、效果明显的产品或技巧,而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比如,一把好的剃须刀、一款能快速改善肤色的素颜霜、或者一个能让发型更立体的发泥,这些都是他们可能关注的方向。而美妆博主,恰恰能够提供这些“干货”和解决方案。

从“遮掩”到“提升”的过渡: 如果说一开始关注美妆博主是为了“遮盖瑕疵”,避免尴尬,那么随着接触的增多,他们可能会逐渐意识到,这些产品和技巧不仅仅是用来掩饰的,更是可以用来“放大”自己优势的。比如,通过修饰眉形让五官更立体,通过简单的底妆让气色更好,这些都是提升整体形象的有效手段。当男性开始主动去学习和实践这些,就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外表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对“不够好”的某种程度的焦虑,以及想要变得“更好”的动力。

总的来说,1.85亿男性关注美妆博主,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它说明男性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度正在提升,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这种关注,既是源于对自身外表的在意和对更好生活状态的追求,也包含着面对社会竞争和评价时,希望通过提升外在来增强自信心和获得认同的诉求。这种“焦虑”或许不像过去那样被压抑和回避,而是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行动力”,促使他们去学习、去尝试、去改变。这对于男性群体来说,是一种更健康、更自主的自我管理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家伙,这是什么脑回路???

作为一个关注了N多美妆/穿搭up的普通男性,我就是去看可爱的小姑娘的呀!

然后你就会发现,女孩子认真化妆的样子,真的是很迷人呀,尤其是看到她们独辟蹊径的各种尝试,例如“你以为这是一支口红,但我用来做腮红”“你以为这是一支眉笔,但我用来涂眼影”之类的。

你就会赞叹,哇哦!简直是magic!!!


再然后看多了以后,你也会慢慢拥有特殊技能“卸妆眼镜”。

其实化妆这东西就是为了欺骗人类的本能的,例如用眼线来造成视觉上眼睛的增大,用阴影来瘦脸。但是如果你经常看美妆视频,很多时候就会最大程度的避免自己被“照骗”。

当然了,虽然能一眼看穿姑娘们卸妆后的样子,但看到她们努力在朋友圈展示自己最美好的样子,依然会忍不住想为她们的勤劳而点赞。

多么正能量啊!


再再然后,美妆视频简直就是一个男生给女生买礼物的懒人攻略,超级好用!而且很多美妆博主甚至会贴心地把价格都给你标上。

你就瞅着顺眼的,顺手买给你喜欢的妹子就好了,保证让对方不明觉厉,甚至会猜测你是不是有一个非常懂的参谋。


总之,这个问题也是离谱,不知道是哪个品牌方想要带男性化妆品市场的节奏的,哈哈哈哈哈,容貌焦虑???

你也不看看这种视频底下一水都是刷:

“兄弟们又来学穿搭啦?”

“兄弟们又来学化妆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那份关于男性消费的洞察报告确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提到“1.85亿男性关注美妆博主”,这数字一下子就戳破了不少人对男性消费和外表的刻板印象。要说男性有没有容貌焦虑,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有”或“没有”能概括的,更像是一个光谱,不同人、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程度差异很大。首先,.............
  • 回答
    媒体评选2021年度十大女性形象:李靓蕾、都美竹的“走出男性阴影”之解读2021年,中国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女性形象,其中提及李靓蕾和都美竹,并称她们“走出男性阴影”,这一评价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李靓蕾与都美竹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
  • 回答
    2021年国际男篮热身赛,日本男篮以8175爆冷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法国男篮,这绝对是那段时间国际篮坛的一大冷门,也给很多关注篮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比赛的性质。这毕竟是一场热身赛,双方都没有拿出百分百的全力,战术布置也可能更侧重于考察球员和演练阵容。但即便如此.............
  • 回答
    看待2021东京奥运会美国田径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队恢复晋级资格并直接晋级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而且这件事本身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在预赛中,美国队的选手在第二棒交接时出现了犯规,具体来说,是阿利森·菲利克斯(Allyson Felix)在交接棒时,.............
  • 回答
    看到2021年安徽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男性31.89岁,女性30.73岁这个数据,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可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这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门道”。要我说,这个年龄数据,虽然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但它像一个放大镜,照出了当下社会一些挺实在的现象和趋势。首先,这反映了年.............
  • 回答
    2021年男篮亚洲杯预选赛中国男篮与日本男篮的这场对决,可以说是一场打得相当艰苦的比赛,最终中国男篮以66比57的比分险胜对手,这个比分本身就说明了比赛的胶着程度。怎么看这场球?我个人觉得,赢球总是好的,尤其是在预选赛这样需要稳扎稳打积累积分的关键阶段,能够拿下对手,尤其是像日本这样的老对手,还是值.............
  • 回答
    2021年汤姆斯杯决赛,中国男羽面对实力强大的印尼队,最终以0:3的比分失利,屈居亚军。这场比赛,对于中国男羽而言,无疑是一场令人扼腕的失利,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开局不利,士气受挫首场男双,中国队的李俊慧/刘雨辰迎战印尼的组合。赛前,这场对决就被认为是关键中的关键。印尼的这对男双组合.............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预测“10年内超2亿国人要租房”,这一数据确实令人瞩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预测及其背后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预测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首先,我们要理解“超2亿”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这类蓝皮书通常是基于对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进程.............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 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对加密货币,特别是比特币的尖锐评价,无疑是当年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他的那句“整个发展令人厌恶,与文明的利益背道而驰”("I think the whole development is disgusting,.............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