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购买台湾6吨凤梨以“回报”当初的200瓶红酒?确定不是搞笑?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购买台湾6吨凤梨以“回报”当初200瓶红酒这件事,很多人确实会觉得有些令人费解,甚至带有一丝幽默感。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

1. 事件的背景:中国大陆暂停进口台湾凤梨

首先,这个事件的发生并非孤立的。2021年3月,中国大陆以检疫问题为由,突然宣布暂停进口台湾的凤梨(菠萝)。这对于当时高度依赖大陆市场的台湾凤梨产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大量凤梨面临滞销的困境,对农民的生计造成了直接影响。

2. 事件的起因:澳大利亚的“善意”与台湾的“感谢”

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驻台北贸易代表处(Austrade)的代表,也就是澳大利亚的非官方驻台机构,表达了对台湾凤梨产业的支持。他们宣布将购买6吨台湾凤梨,并将其分发给澳大利亚驻台官员、相关机构以及一些在台的澳大利亚人。

而所谓的“回报”200瓶红酒,则源于之前一个澳大利亚葡萄酒商在台湾受到了台湾方面的“礼遇”。据报道,在澳大利亚对华关系紧张、中国大陆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其对华出口受阻时,台湾方面出于对澳大利亚的支持,购买了大量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并将其中的200瓶赠送给了澳大利亚驻台代表处。

因此,澳大利亚购买6吨凤梨,从字面上看,是一种“以货易货”或者说“以物回报”的逻辑。

3. “不是搞笑”的解释:地缘政治、外交姿态与人道主义关怀的结合

尽管从纯粹的商业价值来看,6吨凤梨和200瓶红酒的价值可能并不完全对等,但将这件事简单视为“搞笑”就忽略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地缘政治的考量:
声援台湾: 澳大利亚对台湾购买凤梨的举动,是在中国大陆对台湾实施经济压力的背景下,向台湾表达明确的支持和声援。这不仅仅是购买水果,更是政治立场的体现。在国际关系中,这种互助行为能够加强盟友之间的联系。
制衡中国大陆: 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大陆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保持警惕。通过支持台湾,澳大利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对中国大陆施加压力的行列,显示其在地缘政治上的站位。
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缩影: 近年来,中澳关系经历了显著的恶化,中国大陆对澳大利亚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葡萄酒、煤炭等。澳大利亚在此时支持台湾,也可以看作是其在与中国大陆博弈中,寻求新的盟友和合作领域,以分散风险和寻求战略平衡的一种方式。

外交姿态与“软实力”:
展现友善和互助: “以物回报”的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具象化色彩,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友谊”、“互助”、“投桃报李”的外交信号。这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现,通过具体行动来提升国家形象和民众好感度。
促进双边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澳大利亚不仅巩固了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也向岛内民众展示了澳大利亚的友好态度,有助于深化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回应台湾的善意: 台湾此前购买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行为,是在澳大利亚自身因对华关系受挫而面临经济困境时伸出的援手。澳大利亚购买台湾凤梨,可以被视为对这份善意的积极回应,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外交礼仪。

人道主义关怀与产业支持:
帮助农民: 澳大利亚的举动确实为台湾滞销的凤梨提供了一个出口渠道,为当地农民减轻了负担。这是一种人道主义层面的支持,关注到经济压力对基层民众生活的影响。
多元化市场: 对于台湾凤梨产业而言,这也有助于其拓展新的海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4. 为何会觉得“搞笑”?

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搞笑”,主要是因为:

价值不对等感: 6吨凤梨的市场价值与200瓶红酒的市场价值,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不对等”的交换,容易引发一种“不够对等”的滑稽感。
媒体的简化解读: 媒体在报道时,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突出这种“回报”的说法,并可能加以渲染,使其听起来更像是一场“以水果换红酒”的趣闻。
缺乏对复杂政治经济背景的了解: 如果不了解中澳关系、两岸关系以及澳大利亚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单纯从字面意义理解这个事件,确实会觉得有些不知所云或啼笑皆非。
文化语境的差异: 在某些文化中,这种直接的“以物易物”式的情感表达可能并不常见,从而产生一种陌生感和趣味性。

总结来说,澳大利亚购买台湾6吨凤梨以“回报”200瓶红酒,绝非简单的搞笑事件。它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外交策略和人道主义关怀的综合体现。 澳大利亚通过这次行动,不仅在政治上向台湾表达了支持,在经济上帮助了台湾产业,也在情感上回应了台湾的善意,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其作为盟友的价值和担当。这种行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全球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互助与联盟,往往超越了单纯的商业价值计算,而上升到战略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层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结论,这是作秀,不是搞笑。

我们先了解一下基本事实:

首先,澳大利亚不可能大批量进口菠萝。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盛产菠萝,往年多次出现菠萝太多烂在地里的场面。澳大利亚本身还出口菠萝,每年会卖一些到新西兰去。想让澳大利亚拼着自己的农民亏本也要扶持台湾农民?恁就是桃饱网会员?

其次,菠萝不是一种耐储存的果子,鲜果常温不能储存超过一星期。就算冷藏也只能二十几天。还不能冷冻,冷冻就坏了。台湾离澳大利亚还比较远。靠海运运到了果子都要烂了,靠空运的话运费会高到吓人。所以载个六吨意思一下问题还不大,载个六千吨大概是想让台湾农民赔死。

六吨菠萝就是台湾用来表示“我背后有人”这个态度的,而不是正常的国际贸易,就是赔本赚吆喝罢了。


最后上暴论:

台湾菠萝没了大陆市场就是个卖不出去的货色。

日本冲绳产菠萝,日本和菲律宾菠萝合作多年,日本农协势力强大,这三点决定了卖日本没戏。

东南亚的菠萝比台湾多,质量比台湾好,人家吃撑了买你的

美国是菲律宾都乐菠萝大股东,美洲是菠萝的故乡,人家吃撑了买你的

中东和欧洲太远,台湾菠萝运费和保鲜问题很大,没有竞争力。

韩国行不行我还真的不清楚,但是台湾折腾了一星期了也没看到台湾对韩国有什么想法,看样子也是没戏。

不然还能卖谁呢?非洲还是印度?

user avatar

台湾地区的菠萝在台北市批发价,每公斤新台币30多元。

从台湾地区空运菠萝到澳大利亚,运费是每公斤新台币200至300元

台湾地区“农委会”决定对空运到澳大利亚的菠萝,每公斤补贴运费新台币105元

这菠萝要在澳大利亚卖多少钱才能挣回本来呢?

澳大利亚也出产菠萝,一年产量有近8万吨,其中出口3万吨到新西兰。

就算这是南半球,这算是反季节水果。澳大利亚又能吃掉几颗台湾地区的菠萝呢?

user avatar

运费比菠萝货值都高,搞搞噱头可以,当真就不必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购买台湾6吨凤梨以“回报”当初200瓶红酒这件事,很多人确实会觉得有些令人费解,甚至带有一丝幽默感。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事件的背景:中国大陆暂停进口台湾凤梨首先,这个事件的发生并非孤立的。2021年3月,中国大陆以检疫问题为由,突然宣布暂停进口台湾的凤梨(菠萝).............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 回答
    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被拒收,这期间美国企业趁虚而入,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故事的背景:那段“不太平”的时光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当时中澳关系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尤其是动力煤,在中国市场本来是占据了很大份.............
  • 回答
    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在办公室摆放日本动漫“美少女”手办,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的争议。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究起来,背后牵涉到许多值得探讨的层面。事件的发生与初始反应:具体是哪位官员,以及他摆放的手办的具体形象,网络上的信息可能有些碎片化,但核心在于,他的私人收藏被公.............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奶茶店老板克扣女留学生工资,并疑似有帮凶殴打当事人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慨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起劳资纠纷,更触及了劳动权益保障、跨文化语境下的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潜在的歧视问题。事件的严重性与多方面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克扣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能被容忍.............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澳大利亚那位女警英勇救人的故事,真的让人心情复杂。一面是生命的赞歌,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扼腕的悲剧。那名女警,据说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努力回忆一下,但一时想不起来,可能是我的记性不好。)她当时肯定没有多想,看到有人遇险,本能地就冲上去了。那种毫不犹豫的勇气,简直是天使下凡。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近期关于本国在华市场份额“被多国瓜分”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全球经贸格局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要理解这种“瓜分”的感受,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回响与期望的落差澳大利亚曾几何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尤其是在对华贸易方面,扮演着一个相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