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铁路车站配线数量为什么经常出现奇数?

回答
铁路车站的配线数量,也就是股道(或者叫车道、线路)的数量,确实经常出现奇数,这背后隐藏着一些实际的运营需求和技术考量。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车站的功能说起,再一步步深入到配线设计。

车站的核心功能:交汇与停靠

首先,铁路车站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让列车能够“交汇”和“停靠”。

交汇: 在单线铁路时代,车站是列车错车(会车)的唯一地点。两趟方向相反的列车,一趟要在车站等着,另一趟才能通过。这样一来,至少需要两条股道:一条供列车临时停靠,另一条供对方列车通过。
停靠: 旅客列车需要有站台才能上下旅客,货运列车也需要有股道进行装卸货物。这意味着每有一趟列车需要进入车站办理业务,就至少需要一根股道来承载它。

为什么会倾向于奇数?

虽然最基本的需求是两条股道(一条会让,一条通过),但实际运营中,情况远比这复杂。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效率、灵活性和运能,车站的股道数量会变得更多,而奇数配线恰恰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1. 核心的“会让”与“接发”组合:
考虑一个最常见的场景:一趟列车(比如旅客列车)进站停靠(接发),另一趟列车(比如货运列车)需要从另一条线路上通过(会让)。
如果只有两条股道,当旅客列车停靠在其中一条股道时,另一条股道就成了让车股道。这种情况下,两条股道勉强够用,但效率很低。
如果我们增加一根股道,形成三根股道(比如1、2、3道),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场景一: 旅客列车进2道停靠,货运列车从1道通过。3道可以作为备用,或者给即将进站的下一趟列车做好准备。
场景二: 旅客列车进2道停靠,另一趟旅客列车(或货运列车)也在2道,需要办理业务。此时,1道和3道就成了让车股道。如果1道有车停着,3道可以用来让另一趟车。
关键点在于: 拥有一个“中间”的、灵活的股道,配合两侧的股道,能极大地提高列车在车站内的作业效率,特别是会让列车的能力。三股道配置(例如,一侧为会让股道,另一侧为接发股道,中间的再用于灵活接发或会让)能同时满足“一车进站(停靠),一车通过(会让)”并为下一趟车腾出空间的需求。

2. “客货分流”与“客货混合”的需求:
大型车站,特别是既有客运业务又有货运业务的车站,通常需要将客运和货运线路分开。
如果一个车站需要同时处理:
旅客列车进站停靠。
旅客列车出发。
货物列车通过。
货物列车装卸。
或者,需要让部分旅客列车(比如动车组)在某些股道上进行“动车组待避”(即部分动车组在车站内暂时停靠,让更快的列车通过)。
这样一来,单纯的两股道就远远不够了。三股道可以实现简单的客货分流或混合,比如一根是主要的客运接发股道,一根是货运或会让股道,中间的一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随着车站等级的提高,四股道、五股道甚至更多股道都是常见的。但你看,即使是四股道,也可以看作是两个“一让一接”的组合,而五股道(例如,一侧两股,另一侧三股,或者一侧一、三、五,另一侧二、四)更能体现出“中心一根,两翼对称”的灵活性。

3. “中间股道”的战略意义:
在奇数配线中,尤其是三股道配置,中间那根股道往往具有战略性的灵活性。
它可以用来接发任何一趟列车,也可以作为会让股道。
比如,假设有1、2、3股道。2道是核心的旅客到发线。1道可以用来让车,3道也可以用来让车。更关键的是,如果1道和3道都停有列车,2道上的列车还可以选择性地向1道或3道“挪动”(如果连接关系允许),以腾出2道给更优先的列车。
这种“中心开花”的模式,使得车站的调度更加游刃有余。

4. 经济性和效率的平衡:
修建铁路股道需要大量的土地、轨道、信号设备、接触网等资源,成本非常高昂。
设计方案需要在满足运营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四股道(比如1、2、3、4道)可以看作是“两对”让接股道。但相比三股道,在某些简单会让场景下,四股道可能略显浪费。
奇数配线,特别是三股道,往往是在经济性和效率之间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点。它比两股道效率高很多,但又不像四股道那样在某些情况下会显得“多余”。
再往上,五股道(如1、2、3、4、5道)通常是三股道功能的延伸,比如增加一根客运专用线、一根货运专线,或者增加一根专用备用线。这依然保持了“中间”股道的战略价值,并增加了整体的容纳能力。

举个例子说明:

想象一个只有两条股道的车站。
一趟旅客列车(A)进站停靠在1道。
此时,一趟货运列车(B)从另一方向来,需要通过。它只能在2道等待。
旅客列车A需要较长时间办理业务。那么,货运列车B就要在2道干等着。
如果这时,还有另一趟旅客列车(C)也要进站停靠,它就没地方停了,只能在外面等。

再看一个三股道的车站(1、2、3道)。
旅客列车A进2道停靠(核心客运到发线)。
货运列车B从1道通过。
旅客列车C可以同时进3道停靠,或者在3道待避。
这样,A、B、C三趟列车可以几乎同时在车站内进行不同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总结一下:

铁路车站的配线数量出现奇数,尤其以三股道为基础的配置,是为了在保证基本“会让”和“接发”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根灵活的“中间”股道,显著提升车站的作业效率、列车通过能力以及应对复杂运营情况的灵活性。这是一种在运营需求、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之间权衡后的优化结果。随着车站业务量的增加,股道数量会继续增加,但这种“奇数”的趋势,特别是“中心一根,两翼对称”的思维,依然是许多车站设计的基本逻辑。

所以,下次你在地图上看到一个车站有三根、五根股道,别觉得奇怪,这很可能就是为了让列车们能够更顺畅、更高效地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完成它们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一个主站来说(非通勤站)只要站房在一侧,所有股道都是通过式股道,所有站台都占满站台的全部长度,那么出现奇数站台几乎是必然,因为有一个必然是直接连接站房的,否则远离站房的最后一个站台有半边会没有使用。那么这个站台要么就是一面靠墙或者马路,一般来说如果占地允许都会修上一个股道。而且很多车站在最后一个站台之外会有存车线,那为什么不把最后一条轨道修成站台线呢?


对于通勤铁路的话一般是相反的,因为奇数个轨道通常会造成一条轨道闲置用不到,沦为机走线或者存车线,属于浪费,而且通勤线的车站往往要求占地小。。很多时候也会修成地下或者架空式的站台,那么就没有奇数站台的必然了。。

尽头式车站比较自由,另外还有尽头式和通过式的混合车站,不在讨论范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铁路车站的配线数量,也就是股道(或者叫车道、线路)的数量,确实经常出现奇数,这背后隐藏着一些实际的运营需求和技术考量。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车站的功能说起,再一步步深入到配线设计。车站的核心功能:交汇与停靠首先,铁路车站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让列车能够“交汇”和“停靠”。 交汇: 在单线铁路时代,车站.............
  • 回答
    地铁列车能否在铁路车站运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问题,背后涉及到技术、安全、标准等一系列复杂的考量。简而言之,大多数情况下,地铁制式的列车不能直接在普通铁路车站运营,或者说,即使勉强可以,也存在着巨大的限制和风险。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搞清楚地铁和铁路的“出身”和“设计.............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这在铁路和地铁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操作。给已有的铁路线或者地铁线增设新车站,听起来好像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但实际上,这背后有很多考量和工程上的可能性。为什么要在现有线路上加站?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是 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新开发区的出现,或者原有线.............
  • 回答
    说到咱们国家早期建铁路,那真是个大工程,也是个大话题。你问为啥那时候车站设得那么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头,不是简单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这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条件、经济需求,乃至地理环境等方方面面来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那时候中国啥情况。刚开始修铁路,那可是从零开始,而且是引进西方技术。那时候.............
  • 回答
    中国铁路车次奇偶区分上下行:是“必要之恶”还是可以优化的历史遗留?在中国铁路出行,有一个我们或许早已习惯的规则:奇数车次通常代表下行(从起点向终点方向,例如北京到上海),偶数车次则代表上行(从终点向起点方向,例如上海到北京)。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贯穿了我国铁路客运系统多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列车的认.............
  • 回答
    咱们国家的铁路车钩,为啥没像某些国家的铁路那样,普遍采用那种圆圆的、厚厚的“饼状”缓冲器呢?这事儿可不是随便决定的,背后有挺多门道,跟咱们铁路发展的历史、技术选型、经济性,还有对安全和舒适性的考量都有关系。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首先,得明白“饼状缓冲器”是啥玩意儿。你说的这种,通常指的是那.............
  • 回答
    说到奇葩的铁路车次,那可真不少!有些路线设计得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好像是为了兜圈子而兜圈子。我记得有个车次,从 A 地到 B 地,正常情况下可能就几百公里,但它却能给你绕出上千公里,绕得你怀疑人生。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其中一个我听过觉得特别“绝”的例子。这趟车我姑且称它为“环形探险号”吧(当然,这只是我.............
  • 回答
    这事儿闹的,真够让人头疼的。铁路车间换岗,这本来就是工作中的常事,但关键是这给你换的这个岗位,以及主任这番话,实在有点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又该怎么应对。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几个关键点:1. 新岗位到底是什么? 主任说“新岗位”,这玩意儿.............
  • 回答
    米轨铁路的车身宽度与准轨列车是否相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铁路建设的历史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选择。简单来说,米轨铁路的车身宽度与准轨列车是不同的,米轨铁路的车身普遍比准轨列车要窄。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概念: 轨距(Gauge): 这是判断一种铁路是米轨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触及到了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和难点。简单来说,铁路将每个车厢卖给第三方运营商,确实有可能学习民航业引入市场化竞争,但实际操作的复杂程度和可能遇到的挑战,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大得多,很难完全复制民航模式。为了说得更明白,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一、 民航业市场化竞争.............
  • 回答
    铁路部门在提升普速列车车厢舒适度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考量,这使得其提升速度和幅度不如高铁。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经济效益与成本考量: 普速列车定位为基础出行工具: 普速列车(如绿皮车、25G/K等)通常定位是满足广大民众的出行需求,尤其是经济出行需求。其票价相对较低,这意味.............
  • 回答
    中国铁路车票的分配方式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断优化和调整。总的来说,它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辅以公益性原则和技术手段的综合分配体系。以下是中国铁路分配车票的主要方式和一些详细的解释: 1. 市场化导向:以需求为基础这是最核心的分配原则。铁路部门会根据各个车次的客流数据.............
  • 回答
    铁路部门不淘汰绿皮车,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懒得换”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绿皮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中国铁路发展脉络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1. 成本效益,尤其是对于价格敏感的乘客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绿皮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旅客列车,它的造价、运营成本.............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一位律师因为不满高铁不能分段购票,一纸诉状就把中国铁路总公司告上了法庭。这事儿一出来,关注度那叫一个高,社会各界都有自己的看法。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看看律师为什么这么做,铁路总公司又是什么态度,以及这背后折射出的一些问题。律师为什么告?—— 追求公平与规.............
  • 回答
    确实,随着铁路客运业务的调整,一些曾经繁忙的小站逐渐停办了客运业务,转为货运或维持基本运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车站的工作人员上下班的方式会比普通客运站更加多样化和复杂一些,也更具特色。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一下这些铁路员工平时是如何上下班的:核心逻辑:铁路内部的运输资源和当地的交通条件结合。一、铁路内部.............
  • 回答
    咱们聊聊现在有多少列车,能一口气跨过两个铁路区间或者客运段?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火车运行的一些“门道”,咱们得把这个说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铁路区间”和“客运段”。 铁路区间:这个更偏向于技术层面的划分。简单来说,就是铁路上相邻的两个信号机之间的一段线路。在运营管理.............
  • 回答
    韩国铁路系统能同时运行高效的通勤列车和舒适的长途普速列车,这背后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数十年的规划、投资和技术发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深入剖析:1. 铁路网络的战略规划与多层次设计韩国的铁路网络并非一开始就为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而设计,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
  • 回答
    许多旅客会纳闷,为什么明明很受欢迎、一票难求的客运铁路线路,每天却只跑一两趟车,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费解。难道铁路部门宁可让宝贵的轨道和车辆闲置,也不愿意增加班次来满足出行需求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复杂的考量和现实的制约,并非简单的“懒得开”。首先,我们要明白,铁路的运行并非儿戏,它涉及到庞大的基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铁路这次对列车运行图的优化调整,以及暂停发售4月8日及以后车票这事儿。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的细节可不少,咱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为啥要暂停发售车票进行调整?这就像我们要对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进行一次“大体检”和“升级改造”,得先把所有车都停下来,才能保证改得顺畅,不会出岔子。火.............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一起回顾中国铁路在2016年5月进行的这次调图。那次调图确实可以说是影响深远,对当时的铁路客运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变化。下面我来详细给您梳理一下主要的调整方向以及一些可能告别的车次。2016年5月调图的整体基调与大的调整方向:这次调图,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关键词来把握其精神:提速、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