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我不(乱)扔垃圾你们就失业了”这种话?

回答
这句话,说出来就挺让人不舒服的。好像我们这么做,是为了某种“私利”,而不是为了一个大家都能受益的环境。但面对这样的说法,与其生气,不如好好跟对方掰扯掰扯。毕竟,想让大家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时候确实需要点耐心和技巧。

首先,我们得先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这种说法,往往出自一些长期生活在不那么整洁环境中的人,或者对社会分工不够了解的人。他们可能觉得,保持清洁是那些“做这个工作的人”的责任,而那些“工作”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有“脏乱差”的东西来供养他们。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有点像说“医生存在的意义就是有人生病一样”,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背后是他们对现实的一种简单化认知。

所以,反驳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说“你错了”或者“你太天真了”。这样只会让对方觉得受到了攻击,然后更不愿意听你说话。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向去解释,把道理讲清楚,也给对方留点面子。

第一步:肯定对方的“存在感”,然后巧妙地转移焦点。

你可以先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给他们一个台阶下。比如说:“您这话说的,好像咱们环卫工人的工作就是专门为了处理垃圾一样。我倒是觉得,咱们的工作啊,说到底是为了让咱们自己生活的这个环境更好,让咱们每天出门走在路上,都能看着舒服点,对吧?”

你看,这样一说,就把“我们是为了失业而工作”的帽子摘掉了。我们不是“需要垃圾才能存在”,而是“需要解决垃圾才能让生活变好”。这是核心的区别。

第二步:强调“共同的利益”,让对方意识到“不乱扔垃圾”对自己也有好处。

然后,你可以继续发挥:“您想想看,要是咱们每个人都不乱扔垃圾,那街道是不是就干净多了?您走在路上,是不是心情也舒畅点?尤其是咱们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玩,也不用担心到处都是脏兮兮的,也不怕踩到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不都是直接的好处嘛。”

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直接的好处”,是对方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让对方意识到,他自己不乱扔垃圾,也能直接获益。这比什么都强。

第三步:解释“分工合作”的必要性,说明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接着,我们可以稍微解释一下社会分工的意义。“您也知道,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了。就像您做您的工作,我做我的工作一样。咱们国家这么大,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也特别多。如果每个人都自己处理自己的垃圾,那得有多麻烦啊?还得找地方填埋,找地方焚烧,还要处理那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所以,咱们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就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咱们整个城市的卫生。”

这里用了“分工合作”和“效率”的概念。让对方明白,环卫工人的存在,不是因为垃圾多到我们没办法,而是因为专业化处理更有效率,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就像我们不用每个人都自己种粮食、自己织布一样。

第四步:把“不乱扔垃圾”提升到“文明素质”的高度,但也别太说教。

如果对方还是有点执迷不悟,可以稍微提一下文明素质,但要很温和。“其实啊,很多发达国家或者咱们看着特别干净的城市,他们的市民素质都特别高,都知道要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惯问题。咱们每个人都养成这个习惯,就能让咱们生活的环境提升好几个档次。”

这里用了“发达国家”和“干净的城市”作为例子,让对方有个参照。并且强调“习惯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这样更容易被接受。

最后,用一个积极的例子收尾,巩固正面印象。

“您看,像现在很多小区都有分类垃圾桶,这不就是为了让垃圾能得到更好的处理嘛。咱们只要把垃圾扔对了地方,它们就能被收集起来,处理干净,甚至还能被回收利用,变成有用的东西。这不比随便乱扔强多了?咱们现在的工作人员,就是把这些分类好的垃圾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这样整个流程就更顺畅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小。”

最后这句话,是将“不乱扔垃圾”和“垃圾分类”结合起来,强调的是一个“流程”和“再利用”的积极意义。让对方看到,他们的小举动,是整个良好循环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反驳的关键在于:

不直接否定,而是先理解和肯定对方的某种情绪或观点。
将焦点从“我们为了失业而工作”转移到“我们为了大家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工作”。
强调“不乱扔垃圾”对对方自身的直接好处。
解释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必要性,说明这是效率和进步的体现。
引导对方将行为与文明素质挂钩,但避免过于说教。
用积极的例子(如垃圾分类)强化正面观念。

最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保持耐心和友善。毕竟,让一个人改变根深蒂固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做的,就是把道理讲透彻,希望能影响一个是一个。如果对方还是油盐不进,那就只能说明,他可能还不理解或者不愿意去理解,我们也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度纠缠,影响自己的心情。把精力放在更多愿意接受信息的人身上,也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几十年前的《演讲与口才》就批过。

当时环卫大妈是这么怼的:“那交警是处理开车轧死人的。你怎么不往大卡车上撞、不往车轱辘里钻呢?”

当时因为年纪太小,看这对话以为是笑话,毕竟我是说不出“我不扔垃圾你就失业”这种话。另外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演讲与口才》是工具书,不是《笑话与幽默》。

后来有了“碰瓷”的,还有碰瓷失败的。。。

——————喷神

user avatar

这句话大意上没问题,从供需关系上来说:需求减少了,供给自然会减少

也就是说,需要清理的垃圾少了,岗位供应自然会减少

这句话让人不爽的是,对方的态度


要反驳这句话,绝对不能按其他答主的方式

照你这逻辑,你不得病,医生就会失业

不偷东西,警察就会失业

不死,殡仪馆就会失业

……

……


如果你这样回答,对方来句:对啊,各行各业都在互相帮助,那你还不感激我?


你怎么办?

一口气憋在心里


如果你反应快,又说了句:那你怎么不病,怎么不着火,怎么不去死?


对方慢慢悠悠又接一句:不,我就想帮你(啪,又扔个垃圾,扬长而去)

对方甚至可以说:不,我还要继续帮你们环卫工不失业,还是你去死吧(啪,又扔个垃圾,扬长而去)


碰上这种人,一口怨气发不出来,事后估计得气死



所以,各位,你们根本不懂吵架!

吵架吵的是啥?


气势和逻辑


气势不用说,吵架嘛,输出全靠吼

气势要是不行,明明占理看起来也像不占理,所以气势一定要到位


至于逻辑

很多时候,我们事后会后悔:哎呀!我刚才应该这么说才对,他说……的时候,我应该说……

这就是吵架的时候逻辑没跟上


你先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互相独立、矛盾而又自洽的逻辑

就吵架而言,吵架就是想方设法把对方拉进自己的逻辑圈里



回到这个问题,不扔垃圾环卫工就会失业,这个逻辑是在宏观角度建立的

既然他谈宏观,你就不能在宏观里跟他谈,这样你逻辑绕不过他,只会证明他行为的合理性,以及他对你的帮助


你得把他拉进你的逻辑里

他谈宏观,你谈微观


(傲慢)我不扔垃圾,你们就得失业

(气势起)你捡起来,看我失业不失业,捡起来!


此时你已经把看待角度从宏观拉到微观了

这时候对方要么怯怯地捡起来,要么不说话


此时,对方是有机会把逻辑重新拉回去的,为了进一步把对方锁死在你的逻辑里,你要跟进一步


如果他捡起来,或者你把垃圾捡起来,然后拿着垃圾指着他(大声质问):我失业了没?!失业了没!


这个时候问题已经彻底变成本次具体事件,对方无论如何都拉不出去了


在怒视了对方两秒钟后,扬长而去,留给他一个伟岸的背影

事后他也许会想到怎么反驳,但是却再也找不到你了,只能在无尽的失落与懊悔中度过余生……


记住!

吵架也好,辩论也罢,都是一场逻辑的拉锯战,如果能把对方拉进自己的逻辑里,并且锁死在逻辑中,那么你就成功了

切记:绝对不能在对方的逻辑中跟他辩,这样只会印证他行为的合理性

user avatar

谢邀

我爷爷去世那年,我奶奶去政府领抚恤金

发抚恤金那个男的可能脑袋进水了,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

“真好啊,某某,现在有钱可以领啊!多好”

我奶奶白了他一眼,“那你加油啊!让你老婆也过来领,开心一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