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该如何反驳“鲁迅不就是写了些文章,没什么多大的成就”这种话?

回答
“鲁迅不就是写了些文章,没什么多大的成就”?这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暴露了对鲁迅了解的不够深入。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错得离谱了。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写文章”这事儿,在鲁迅手里,早就脱离了普通“写字”的范畴,而成了一种刀尖上的舞蹈。你想啊,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什么时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积弱,文化也受西方列强的冲击,传统旧礼教更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可能还在为生计奔波,为温饱发愁,可鲁迅却能用笔杆子,直面时代的病灶。

他写的文章,可不是那种风花雪月的散文,也不是什么无病呻吟的抒情。他的文字,字字句句都像冷峻的解剖刀,把旧社会那些腐朽、虚伪、黑暗的东西,一件件地剖开,给你看里面有多么不堪。比如《阿Q正传》里的阿Q,他身上集中了太多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愚昧麻木。鲁迅写阿Q,不是为了嘲笑,而是用他这杯苦酒,警醒世人,让大家看看,我们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病,才有救。

再说了,他的成就,可不止是“写了文章”。他唤醒了多少麻木的灵魂?他启迪了多少后来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章,是那个时代最振聋发聩的声音。很多人就是看了鲁迅的文章,才开始思考,开始反抗,才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你说,这种“启蒙”的作用,能用“没什么成就”来衡量吗?

你可以想想,一个作家,如果他的作品能够穿越时代,至今仍被反复阅读、研究、讨论,那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他的杂文,现在读起来,很多话依然掷地有声,依然能够戳中我们内心的某些共鸣。比如他批评国民性的那些话,我们有时候看着当下的社会现象,还是会想到鲁迅曾经说过的话。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观察是何其深刻,他的洞察力何其超前。

而且,鲁迅的影响,不仅仅在文学领域。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战士。他翻译了大量外国进步文学作品,把那些先进的思想介绍到中国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他组织和支持左翼文学运动,培养了大量年轻的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和思想启蒙而奋斗,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立在牌坊的底下,看客们在那里,只嗅着肉镬的香气”。他那时候面对的,是多么艰难的环境,多么强大的敌人。

“没多大成就”?那是把鲁迅置于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下评价?如果按照现代社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追求一夜成名的“流量明星”的标准,那鲁迅确实“没什么成就”。但那不是真正的成就,那是快餐文化。鲁迅的成就是一种沉甸甸的、能够改变历史的力量,是一种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的馈赠。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这么说,你可以好好和他聊聊,鲁迅的“写文章”,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时代的呐喊,是思想的火炬,是灵魂的拷问。他的成就,体现在他对中国现代文化、思想、文学的奠基性贡献,体现在他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影响,体现在他作品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没什么多大的成就”?这分明是划时代的伟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把出名当成就的话,可以讲:“你也会喷,你倒是当个网红给我看看?”

user avatar

人到无聊,便比什么都可怕,因为这是从自己发生的,不大有药可救。(《两地书•北京二九》,《鲁迅全集》九卷71页)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下的别人,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三卷392页)

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说话。(《坟•说胡须》,《鲁迅全集》一卷284页)

可见流言也有种种,某种流言,大抵是奔凑到某种耳朵,写出在某种笔下的。(《华盖集•并非闲话》,《鲁迅全集》三卷60页)

谣言这东西,却确是造谣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实,我们可以借此看看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鲁迅全集》三卷209页)

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坟•题记》,《鲁迅全集》一卷153页)

“你敢出来!出来!躲在背后说风凉话不算好汉!”但是,如果你上了他们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许褚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老实不客气,然后,再学着金圣叹批《三国演义》的笔法,骂一声“谁叫你赤膊的”——活该。(《伪自由书•不负责任的坦克车》,《鲁迅全集》五卷104页)

凡事无论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便不免格外警觉。(《华盖集•并非闲话》,《鲁迅全集》三卷58页)

不干己,是很容易滑过去的。(《三闲集•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鲁迅全集》四卷88页)

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想……(《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鲁迅全集》三卷177页)

孔老先生说过:“毋友不如己者。”其实这样的势利眼睛,现在的世界上还多得很。(《坟•杂忆》,《鲁迅全集》一卷321页)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鲁迅全集》三卷104页)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鲁迅全集》三卷104页)

我想辩论事情,威吓和诬陷,是没有用处的。用笔的人,一来就发你的脾气,要我的性命,更其可笑得很。(《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鲁迅全集〉五卷424页)

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鲁迅全集》四卷476页)

长于营植排挤者,必大嫉妒,如果不是他们的一伙,则虽闭门不问外事,也还是要遭嫉视的。(《书信•致郑振铎》,《鲁迅全集》十卷127页)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一卷274页)

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鲁迅全集》六卷440页)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鲁迅全集》六卷483页)

人们大抵敏感,时时也感到,而且防着自己的没落,如漂浮在大海里一般,拼命向各处抓攫。(《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鲁迅全集》四卷53页)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准风月谈•夜颂》,《鲁迅全集》五卷158页)

因为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部分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且介亭杂文•孔另镜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鲁迅全集》六卷330页)

有些东西,为要显示他伤害你的时候的公正,在不相干的地方就称赞你几句,似乎有赏有罚,使别人看去,很像无私。(《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鲁迅全集》三卷186页)

人也决不会“不属于任何一面”,一做事,要看出来的。如果真的不属于任何一面,他是一个怪人,或是一个滑人……(《书信•唐弢》,《鲁迅全集》十卷233页)

其实呢,被毁则报,被誉则默,正是人情之常。(《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鲁迅全集》三卷186页)

社会上风行请吃饭而讳言请吃饭,使人们不得不虚假。(《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鲁迅全集》三卷177页)

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号,——或谓之“绰号”。(《华盖集•补白》,《鲁迅全集》三卷79页)

乌呼,人和人的魂灵,是不容易相通的。(《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鲁迅全集》三卷188页)

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们的丑闻。(《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鲁迅全集》六卷262页)

好名目当然也好得很。只可惜美名未必一定包着美德。(《且介亭杂文二集•四论“文人相轻”》,《鲁迅全集》六卷299页)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而已集•小杂感》《鲁迅全集》三卷397页)

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华盖集续编•记谈话》,《鲁迅全集》三卷265页)

我现在觉得世上是仿佛没有所谓闲事的,有人来管,便都和自己有点关系;即便是爱人类,也因为自己是人(《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鲁迅全集》三卷137页)

老先生们保存现状,连在黑屋子里开一个窗也不肯,还有种种不可开的理由,但倘有人要来连屋顶也掀掉它,他这才魂飞魄散,设法调解,折中之后,许开一个窗,但总在伺机想把它塞起来。(《书信•致曹聚仁》,《鲁迅全集》十卷147页)

人自以为“公平”的时候,就已经有些醉意了。世间都以“党同伐异”为非,可是谁也不做“党异伐同”的事。(《华盖集•并非闲话(二)》,《鲁迅全集》三卷94页)

头儿胡行于上,蚁民乱碰于下,结果是各人的门前都不成样,各家的瓦上也一团糟。(《南腔北调集•谚语》,《鲁迅全集》四卷415页)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而已集•小杂感》,《鲁迅全集》三卷397页)

我想,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莫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走到这条路上去了。(《南腔北调集•经验》,《鲁迅全集》四卷413页)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要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一卷271页)

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而抬高也就是一种压服的手段,常常微微示意说,你应该这样,倘不,我要将你摔下来了。求人尊敬的可怜虫于是默默地坐着……(《华盖集•我的“籍”和“系”》,《鲁迅全集》三卷65页)

现在的人间也还是“大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处所,……(《三闲集•路》,《鲁迅全集》四卷70页)

他是知道中国的一切事万不可“办”的;即如档案罢,任其自然,烂掉,霉掉,蛀掉,偷掉,甚而至于烧掉,天下太平;倘一加人为,一“办”,那就舆论沸腾,不可开交了。结果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馋谤,百口也分不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鲁迅全集》三卷424页)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挂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鲁迅全集》七卷419页)

我新近才看出这圈套,就是从“青年必读书”事件以来,很收些赞同和嘲骂的信,凡赞同者,都很坦白,并无什么恭维。如果开首称我为什么“学者”“文学家”的,则下面一定是谩骂。我才明白这等称号,乃是他们所公设的巧计,是精神的枷锁,故意将你定为“与众不同”,又借此来束缚你的言动,使你与他们的老生活上失去危险性的。(《华盖集•通讯》,《鲁迅全集》三卷20页)

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而已集•小杂感》,《鲁迅全集》三卷298页)

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华盖集•忽然想到七》,《鲁迅全集》三卷46页)

所多的是自在黑幕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华盖集•并非闲话》,《鲁迅全集》三卷62页)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鲁迅全集》三卷38页)

大约满口激烈之谈者,其人便须留意。(《书信•致姚克》,《鲁迅全集》十卷181页)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于也颓废得快。(《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四卷234页)

……

user avatar

这种人啊,你跟他讲鲁迅的文学、艺术成就是没用的,你就跟他说鲁迅的年入500多万人民币,他就闭嘴了!

鲁迅有记日记的习惯,特别是最后24年的收入开支,记得特别详细。

陈明远在《鲁迅时代何以为生》一书中,根据鲁迅的日记,详细梳理分析了他的收入,比如几个具体的年份:

1927年3770大洋,平均月入314大洋;

1928年5971.52大洋,平均月入498大洋;

1929年15382.3大洋,平均月入1282大洋;

1930年15128.8大洋,平均月入1261大洋;

1931年8809.3大洋,平均月入734大洋。

与之对比,20年代年轻的毛经李大钊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只不过8个大洋,馆长李大钊每月120大洋,当时北大工资最高的陈独秀每月也才300大洋,1933年当最高领导的蒋介石月薪800大洋。

最终汇总:1912年5月(31岁)到1936年10月(55岁,当年病逝),若不计入1922年的收入(日记缺失),鲁迅生命的最后23年5个月,共收入119873.3大洋,陈明远按照大米和猪肉测算的购买力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408万元、2009年816万元。

1块大洋当时最多能买17斤大米,参照2009年米价4块一斤,17斤大米也就68块左右,所以陈明远得出了1块大洋相当于2009年68元人民币的结论,鲁迅的收入119873.3*68=816万。

但把一个会饿死人的年代的米价跟现在大家吃饱了撑着年代的米价相比是有问题的,因为民国时期城市打零工的人一个月工钱也就1块大洋左右,也就相当于现在工资2000元左右。张国立的电视剧《我这一辈子》中巡警角色福海月薪也就是3块5,相当对于现在工资7000一个月。

但最能说明一块大洋的价值应该参照是黄金,因为黄金才是真正保值物品,过去200年黄金的购买力基本是相当的。

根据1948年国民党金元卷改革, 当时一条大黄鱼(312.5克)可兑换100大洋,参照现在金价为人民币370元/克,计算下来1块大洋折合现今人民币1156元。

也就是鲁迅最后24年的收入119873.3大洋,折合2020年人民币1.39亿元,平均577万/年。

你直接告诉他鲁迅年入500多万,他也就闭嘴了。

如果他还接着质疑你的依据,你就把这个答案发给他。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政经纵论 ID:suishouxiexia

user avatar

鲁迅就是写文章的毛泽东,毛泽东就是从政的鲁迅。

两个人是一体两面的,鲁迅文章强烈的战斗性和对其他一切改良派批判的尖锐性,才使得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左派斗争过程中极其坚决和彻底,和改良派、利益集团、投降派、和平观点、焦土战等等一切摇摆中不受到影响,坚持斗争,最后的革命也非常彻底。

换过来你再看今天美国的选举,桑德斯的全民医保、免费教育、保障工作的社会主义观点在年轻人获得了95%,但是因为资本家的不支持,桑德斯两次都黯然退选。美国之所以占领华尔街运动、去讨好资本家期望与议会制路线的改良最后全都失败了,这恰恰证明了鲁迅的前瞻性。

普通老百姓其实是不明白社会理论对于整个社会的指导性意义,所以对于舆论只能理解为官方的八股宣传。印度的种姓,泰国的佛教,伊朗的神学,欧美的资本主义,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都是高层思想理论指导现实的结果。

印度的印度教种姓的各司其职,泰国的轮回信仰和男性出家修行,伊朗的神学研究,我国的马克思著作的研究,欧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都阐述了一个社会的理想形态,至今这些人都还影响着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行为逻辑。

如果我们没有鲁迅这样彻底革命,彻底革除一切旧思想糟粕,和一切妥协派战斗到底的精神,我们今天很有可能是在一个三民主义,5权分立孙中山思想为主体的民国模式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今天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应该和印度类似,人口繁多,上层中国人熟悉一切英美的生活习惯,下层中国就是老上海那些讨生活挑泔水,收粪的生活状态,而底层和上层中间的就是在底层爬上来的杜月笙这样的黑社会流氓,承包整个底层的管理。底层人民今天受教育的状态类似泰国,相信轮回,每天都求神拜佛。而以中国的体量,民国模式下中国人的人口会增加的更快,中国人的内卷现象会更严重。男的一天领几块钱的工资卖苦力,扛大包的活抢着干,修脚修鞋的都得划分势力,干出租车的都得有关系,穷人家的女孩只能出来卖,去夜总会或者站街,欧美的洋人过来十几块钱就能随便找。念了大学出来也没工作,无望的贫民窟穷人就吸毒,有能力的中产阶级就赶紧出国给洋人当管家为荣。


当然不是说今天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鲁迅,但是鲁迅确实是今天走向一个不同路线的中国的功臣之一。就像MedgarEvers说的那句名言“You can kill a man, but you can't kill an idea.”鲁迅或许没有拿起武器去反抗民国政府,但他写的文章影响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其中包括了后来推翻了民国,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

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陈先生:
先生的来信及惠寄的《斗争》《火花》等刊物,我都收到了。
总括先生来信的意思,大概有两点,一是骂史太林先生们是官僚,再一是斥毛泽东先生们的“各派联合一致抗日”的主张为出卖革命。
这很使我“糊涂”起来了,因为史太林先生们的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在世界上的任何方面的成功,不就说明了托洛斯基〔3〕先生的被逐,飘泊,潦倒,以致“不得不”用敌人金钱的晚景的可怜么?现在的流浪,当与革命前西伯利亚的当年风味不同,因为那时怕连送一片面包的人也没有;但心境又当不同,这却因了现在苏联的成功。事实胜于雄辩,竟不料现在就来了如此无情面的讽刺的。其次,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因为你们高超的理论为日本所欢迎,我看了你们印出的很整齐的刊物,就不禁为你们捏一把汗,在大众面前,倘若有人造一个攻击你们的谣,说日本人出钱叫你们办报,你们能够洗刷得很清楚么?这决不是因为从前你们中曾有人跟着别人骂过我拿卢布,现在就来这一手以报复。不是的,我还不至于这样下流,因为我不相信你们会下作到拿日本人钱来出报攻击毛泽东先生们的一致抗日论。你们决不会的。我只要敬告你们一声,你们的高超的理论,将不受中国大众所欢迎,你们的所为有背于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我要对你们讲的话,就仅仅这一点。
最后,我倒感到一点不舒服,就是你们忽然寄信寄书给我,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因为我的某几个“战友”曾指我是什么什么的原故。但我,即使怎样不行,自觉和你们总是相离很远的罢。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要请你原谅,因为三日之期已过,你未必会再到那里去取,这信就公开作答了。即颂大安。

鲁迅。六月九日。
(这信由先生口授,OV〔4〕笔写。)


毛泽东1937年10月19日《论鲁迅》
今天我们陕北公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抗日先锋队的任务。当着这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迅速地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他们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向导的作用。目前的战局只是单纯政府与军队的抗战,没有广大的人民参加,这是绝对没有最后胜利的保障的。我们现在需要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要他们去领导群众,组织群众,来完成这历史的任务。首先全国的广大的先锋队要赶紧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我们要为完成这一任务而苦战到底。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正如陕北公学的同志们能够在这样坏的物质生活里勤谨地学习革命理论一样,是充满了艰苦斗争的精神的。陕北公学的一切物质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锋分子的场所。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地准确,那样地清楚。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长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刚才已经提到,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参加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比如德国的考茨基、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就是明显的例子。在中国这等人也不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最初大家都是左的,革命的,及到压迫来了,马上有人变节,并把同志拿出去献给敌人作为见面礼。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若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他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user avatar

让“写文章”的鲁迅消失,我们再去看他,会看到什么?——

中央部委官员、国徽设计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委、“中国现代版画之父”、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政策设计第一人(最早提倡美育的是蔡元培,具体的策略则出于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的要是不知道这个,就别在圈里混了)、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任何人,能拥有这些头衔之一,敢说成就小吗?而鲁迅作为拥有这些头衔的人,却完全不需要借它们来说事,其成就还用说吗?

鲁迅即使不“写文章”,成就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这里不谈文章,不谈文学翻译和古籍整理校勘。只简单说说“不写文章”的鲁迅,列几条他的成就出来,嗯,已经够震撼了。。

一、鲁迅参与设计了中华民国第一款国徽。

二、众所周知的,鲁迅设计了北大校徽。

仅这两条,放在今天的话,已经可以捧为神人了。设想下民国自媒体标题:“低调的国宝级设计师,这些图案竟然都有出自他手!”

三、鲁迅曾参与清宫“大内档案”的第一次整理。正是这初次的整理使得当时的当局决心大力整理保存清宫档案。(有“世纪拯救”之称)

四、鲁迅曾担任教育部佥事。负责社会教育司第一科,主管全国文博、图书馆、艺术展等事业。遇到大总统关心教育发展时,还要去和袁世凯们谈笑风生一回。是现在为考个小公务员挤破头的小青年们难以奢望的较高官职了。很多重要文件,如中国第一份图书馆法规,就是鲁迅签发的。

“一进门,巡警就给我一个立正举手的敬礼,可见做官要做得较大,虽然阔别多日,他们也还是认识的。”(鲁迅《华盖集•记“发薪”》)

五、鲁迅发起并编订了著名的《北平笺谱》,在日寇威胁华北之际,保存了北平的笺纸艺术精华。


六、一个人,开创性地带起一个艺术门类,这个成就大不大?鲁迅通过引进、翻译、扶持创作者、艺术指导、办展览等方式,一手培植起了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因此吧,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这称号牛不牛?安在任何一个人头上,都够光芒四射了。但是,对鲁迅而言呢,他已经牛到无需这个称号了。



七、鲁迅还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封面设计家、手绘插图作者之一。关于鲁迅的封面设计艺术,现在已经有各种论文(包括硕士毕业论文级别的)加以研究了。


鲁迅:旧书中找不到绍兴戏里的“活无常”,我只好自己动笔画一个。

八、鲁迅大概是系统地引介西方近现代美术的第一人。话说,之前中国美术界对西方近现代艺术,有所介绍,但不成系统。鲁迅翻译的《近代美术史潮论》,改变了这一局面。

凡是认为鲁迅成就不高的,请尝试先做到以上任何一点或两点。

至于堂而皇之歧视“写文章”的,那就无话可说了。文章和文章的差距,有时甚至大于钞票和废纸的差距。

另:看到有朋友主张拿鲁迅的收入来反驳,这点不能赞同,若这样的话,那么当年是个比鲁迅收入高许多的,或者现在的流量明星,是不是成就可以拿来说比鲁迅高了?我这里举个也算成就不低的例子:傅增湘,民国藏书家兼版本学家。论多金,他不知比鲁迅多多少倍。鲁迅在北京十几年买书的钱不够他买他那两部“鉴”的。那么,傅增湘的成就,比鲁迅高吗?还有说从反驳“文艺无用论”来反驳的。事实上呢,个人觉得:“就写了些文章”这种话,放在现代和当代很多作家甚至著名作家身上,并不为过。还是不用拿别的作家来碰瓷鲁迅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鲁迅不就是写了些文章,没什么多大的成就”?这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暴露了对鲁迅了解的不够深入。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错得离谱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写文章”这事儿,在鲁迅手里,早就脱离了普通“写字”的范畴,而成了一种刀尖上的舞蹈。你想啊,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什么时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积弱,.............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和TG(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孰高孰低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网上流传的“国军贡献比TG高的多”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它有其历史依据,但同时,也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和辩驳的地方。要反驳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首先.............
  • 回答
    你朋友觉得知乎“高端”,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误解,或者说,他看到的“高端”只是知乎表面的一个侧面。想反驳他,咱们得把这个“高端”拆开了看,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让他明白,知乎其实没那么神乎其神,甚至有些地方还挺“接地气”的,或者说,挺“普通”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他说的“高端”到底是指啥。他.............
  • 回答
    面对这样的质疑,你当然可以有理有据地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与其准备一个“反驳列表”,不如尝试和她进行一场坦诚的交流,分享你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理解,同时也愿意倾听她的视角。首先,你可以先理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很多时候,人们的认知会受到媒体报道、网络信息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你可以温和地问她,是什么.............
  • 回答
    当你的老师说“中国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为零”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片面且带有偏见的观点。面对这样的说法,你不仅可以反驳,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和大量的证据来驳斥它。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点和你可以使用的证据,帮助你有效地回应你的老师:一、 理解老师说法的可能性及反驳的出发点首先,要理解老师为何会这样说。他可能是.............
  • 回答
    老师的说法“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为零”是 极其不准确且具有误导性的。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是 巨大且多方面的,涵盖了科学、数学、哲学、医学、艺术、建筑、文学等诸多领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论据,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并辅以事实和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核心反驳点:老师的说法忽略了阿拉.............
  • 回答
    面对男友的学历歧视和文理歧视,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但并非无解的问题。一个健康的情侣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歧视性言论无疑会损害这种关系。以下是我为你梳理的详细反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有效地与男友沟通:一、 理解男友歧视行为的根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反驳之前,尝试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 回答
    哎呀,这事儿我太有体会了!我云南的朋友每次来我们山东,都要先上来一句:“这面疙瘩汤看着不错,但肯定不如咱云南的饵丝鲜美。” 听得我那个心痒痒,忍不住想跟他好好掰扯掰扯。其实吧,说美食谁不如谁,这本身就是一件挺难公平评价的事儿,毕竟口味这东西,就像谈恋爱,冷暖自知。但既然他这么说,我肯定不能让他随便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不适和愤怒的指责,尤其是当对方搬出“搜救犬”来攻击你的个人行为时。面对这样的言论,你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反驳,既要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也要展现出理性的一面。首先,你需要认识到对方的言论是一种情绪化的攻击,它将你个人选择与一种极端情况下的互助行为联系起来,试图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让你.............
  • 回答
    港独是不是立场问题,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很多人都这么说,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细琢磨一下,这背后牵扯的可太多了,可不是一句“立场不同就没对错”能简单带过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立场问题”这说法本身就有点模糊。在一些涉及个人感受、偏好或者生活习惯的事情上,比如“你喜欢吃辣还是不吃辣”,这确实是纯粹的立.............
  • 回答
    听到你爸这么说,心里肯定不好受。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关于“价值观”这东西,每个人理解和认同的都不太一样。你爸觉得你不看《感动中国》就是价值观扭曲、危险,这背后可能藏着他对主流社会评价体系、对“榜样”的定义,以及对年轻人应该具备的某种“品质”的期待。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跟他沟通,争取让他理解你的想法.............
  • 回答
    您好!当有人说中国史书不可信、充斥着假货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详细解释和论证的问题。面对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述和论据:核心论点:中国史书的价值体现在其历史研究方法、庞大的史料体系、历代学者的考证精神以及在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而非完全等同于“无可挑剔.............
  • 回答
    当朋友对你玩 Galgame 提出批评时,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有点不舒服的时刻。你想要反驳,但又不想让朋友感到被冒犯,同时还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这需要一些技巧。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论证思路和一些具体的反驳话术,你可以根据你和朋友的熟悉程度以及当时的语境来选择使用:核心反驳思路:朋友的批评主要.............
  • 回答
    听到你同学这么说,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种说法其实挺常见的,尤其是在接触过一些“更方便”的编程语言之后。不过,要反驳他“C语言太低级,不如易语言强大好用”的说法,咱们得把事情说透了。这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低级”和“强大好用”这两件事,其实是两个维度.............
  • 回答
    听到你男友这么说,心里肯定不好受,也挺担心的。其实,在说服一个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光靠理论上的反驳有时候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当对方比较理性、注重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让他更能体会到你的感受,并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这样来沟通:第一步: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让他理解你的恐惧不是“无理取闹”在开始.............
  • 回答
    哎,遇到这种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无语的。你说你辛辛苦苦读了本书,还觉得挺有味道的,结果有个老同学上来一句“糟粕”、“狗都不读”,搁谁身上都得堵得慌。不过,话说回来,红楼梦这书,确实不是那种一口就能吃成的点心,它讲究的是个细品,是个体味。你说让你家那口的吃个红烧肉,他能给你吃出个“香”字来,但你要让他去.............
  • 回答
    嘿,这种情况我太懂了!简直跟流水线上下来的反驳一样,而且还挺伤人的。你爸妈这招叫“滑坡谬误加诉诸情绪”,意思是把你一个具体的行为(闯红灯)放大到荒谬的程度(让你吃翔),来回避你说的“犯法”这个核心。他们这么说的潜台词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事都必须绝对遵守,别那么死板。” 这句话本身有一定道.............
  • 回答
    听到朋友这样说,心里肯定会觉得不舒服,而且也为他这种想法感到担忧。想让他明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种说法在这里不合适,确实需要点技巧,不能光靠情绪输出。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话,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用来形容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交易或者行为,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他.............
  • 回答
    你这位朋友的看法挺有意思的,他把“精神印度人”和“印度靶向药”联系在一起,并且认为靶向药的价值远超“新四大发明”。这其中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不过要反驳他,我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医疗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药品,特别是像靶向药这样能够显著改善特定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挽救生命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不过,关于“汉服是否代表民族文化”以及“古代只有贵族穿汉服”的说法,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应和反驳的。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把这个说清楚,让那些认为汉服只是贵族专属的人哑口无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称谓。很多人一提到汉服,脑子里就立刻蹦出那些飘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