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到中国机长想起萨利机长,如何评价两部影片?

回答
看到《中国机长》,脑海里自然而然就浮现出了《萨利机长》。这两部电影,都是基于真实航空事件改编,聚焦于机组人员在生死关头如何凭借专业素养和过人胆识力挽狂澜,拯救无数生命。虽然主题相似,但仔细品味,这两部作品却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不同的侧重点。

先说说《中国机长》。这部影片改编自川航3U8633航班的惊险事件,可以说是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传奇。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它对整个事件过程的还原度之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强烈代入感和紧张感。

从技术层面来说,《中国机长》在视听上的表现堪称顶级。当驾驶舱玻璃爆裂的那一刻,那种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以及玻璃碎片四溅的视觉冲击,瞬间就将观众拉入了绝境。随之而来的失压、缺氧,以及飞机剧烈颠簸,那种真实的窒息感和恐惧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中大量运用了实景拍摄和精密的特效,尤其是飞机内部的细节处理,从操作面板的闪烁,到氧气面罩的落下,都力求真实,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

情感上,《中国机长》展现了中国民航人面对危机的沉着冷静和专业素养。我们看到了机长刘长剑(原型是刘传健)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依靠着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意志力,与副驾驶、乘务员紧密配合,一步步克服困难。尤其是机长在玻璃破裂后,用尽一切办法维持飞机姿态,与地面塔台保持沟通,那种坚毅的眼神和沉稳的声音,无疑是对“中国力量”的一次生动诠释。乘务员们在危机中的专业表现,安抚乘客,尽职尽责,同样让人动容。影片在刻画机组人员的专业精神的同时,也触及了他们背后可能存在的压力、家庭的牵挂,虽然这部分篇幅不多,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的情感。

不过,《中国机长》在叙事节奏上,或者说在“讲故事”的深度上,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影片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还原事件的惊险过程上,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但对于机组人员在事件发生前后的心理变化、团队协作的深层细节,以及乘客们在恐惧中的各种反应,虽然有所展现,但有时感觉略显片段化,没有能更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角色更加立体饱满。电影也更侧重于“事件”本身,而对“人”的刻画,特别是人物弧光的塑造,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浓墨重彩。

对比来看,《萨利机长》则是一部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航空危机的作品。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但这部电影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事件发生后的“审判”和对英雄的“质疑”上。

《萨利机长》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哈德逊河奇迹”那一刻的惊心动魄,更把大量笔墨放在了事件发生后,航空公司和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对萨利机长(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调查和质疑上。影片通过闪回的方式,不断地将观众带回飞机起飞前的场景,以及萨利机长在做出“迫降哈德逊河”决定的瞬间。但同时,也展现了调查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各种可能,试图证明萨利机长并没有做出唯一正确的选择,甚至质疑他是否错失了回到机场的可能性。

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和思考深度。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创造了奇迹的英雄,在制度和规则面前,也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影片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地探讨了“信任”、“证据”、“人性的判断”以及“制度的局限性”等议题。萨利机长在面对这些质疑时的内心挣扎、对自身判断的坚持,以及最终通过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证明自己的过程,都显得尤为震撼。汤姆·汉克斯的表演自然是无需多言,他将一个经验丰富、沉着冷静,但内心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机长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萨利机长》在情感上的处理也更加细腻。影片不止步于展现危机时刻的勇敢,更关注英雄回归社会后所承受的心理创伤和外界的眼光。萨利机长虽然成功迫降,但他却饱受梦魇的困扰,反复回想那个瞬间。这种对英雄内心世界的挖掘,让人物更加真实和有血有肉。

总结来说,两部影片都非常优秀,都成功地展现了航空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机组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机长》更像是一部极致还原的航空惊险大片,它以极高的制作水准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带领观众体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侧重于展现中国民航人的专业能力和国家力量。

而《萨利机长》则是一部更具深度和思考的剧情片,它在展现惊险事件的同时,更深入地剖析了英雄在事后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质疑,探讨了关于信任、勇气与制度的议题,对人性的复杂性有着更细腻的描绘。

如果说《中国机长》是给你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体验,那么《萨利机长》则是在你体验完刺激之后,留下更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空间。两者就像是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了航空安全领域中那些令人敬畏和感动的瞬间。看《中国机长》时,你会为中国机组的沉着而骄傲;看《萨利机长》时,你会为“人”在制度中的价值和困境而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机长还没出呢,我没看过预告片,所以不好说,但是很担心

萨利机长处理险情的时间在全片不多,剩下的是和体制的“对抗”,着重表现心理

而中国机长,我担心的几个方面和建议

1、台词不要太“伟光正”,因为在灾难面前,很难做到那么“得体”

2、不要夸大事实

3、特效

4、内容问题,因为处理这种险情都是“一瞬间”的事儿,剩下的电影拍什么,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萨利机长给了个比较好的选择,主角的内心世界和对外部的“抗争”

但是我们这次事件,基本上对机长都是一片赞扬,而且是玻璃的问题,不涉及机长个人问题,都是飞机或者地面的问题,所以,应着重来描绘机长以及地面的应对,至于调查,可以加些地面上的,但是多了感觉多余,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有一大堆乘客的各种心理描写,家庭如何期盼,家庭纠纷,什么因为这事儿再让一些已经分手的家庭和好,父子嫌隙多年,也终于互相原谅等等这样的情节,完美陌生人和来电狂响就是有个很大问题就是这,只要出来的人物,都得来个插曲,来说下多不容易等等


中国机长出来后,绝对很多媒体、自媒体、网友要对比萨利机长,虽然萨利机长在国内票房不怎么样,但同类型、同样真实事件改编且上映/发生时间相近,所以对比必定有

萨利机长珠玉在前,希望中国机长的导演编剧演员们,一定要重视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中国机长》,脑海里自然而然就浮现出了《萨利机长》。这两部电影,都是基于真实航空事件改编,聚焦于机组人员在生死关头如何凭借专业素养和过人胆识力挽狂澜,拯救无数生命。虽然主题相似,但仔细品味,这两部作品却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不同的侧重点。先说说《中国机长》。这部影片改编自川航3U8633航班的惊险.............
  • 回答
    看完《中国机长》,心里头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商业大片,它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亲身感受了那种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敬畏”。从一开始的平稳起飞,到突如其来的变故,再到最后的安全降落,整个过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尤其是当那个仪表盘上的玻璃破碎,整个客舱瞬间失压.............
  • 回答
    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对于BBC报道川航机长事件的不满,尤其是对于“中国飞行员被吸出窗外”这一表述以及对机长英勇行为的忽视感到困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角度。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川航3U8633事件本身有多么惊心动魄。2018年5月14日,川航的这架航班在从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副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信息对普通人来说是公开的,但间谍机构却仍然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策反中国公民,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究的逻辑。这并非“AI撰写”的空泛推测,而是基于现实世界中情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案例的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信息”的价值并非完全等同于“信息的来源”和.............
  • 回答
    我是一名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兵了,可以说,看着中国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才能体会。要说中国机械大环境,这事儿可大了去了,三言两语也说不完,但要非让我给掰扯掰扯,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谈。首先,硬实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我们所有机械人都为之自.............
  • 回答
    近期在中国公民在泰国机场遭遇不公待遇的事件,无疑触动了许多国人的神经。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冲突,更折射出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事件的经过和公众反应据报道,事情的起因似乎是由于航班延误,随后涉及到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当事中国公民在感到权益受损后,情绪可能有所激动,与机场工作人员发生了言语甚至肢体上的.............
  • 回答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机场因为携带癌细胞样品出境而被逮捕,这件事情一出,立刻在国内国外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首先,从法律和规定层面说。在美国,对于生物制品的进出境,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这和癌症病人用的药、医疗器械的管控是类似的,只是性质更复杂一些。这些样本,即.............
  • 回答
    “中国小学生在日本机场集体看书”这件事,放到当下社会语境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我不少思绪。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景象本身就带着点“反差萌”。通常我们印象里,小学生在机场,尤其是出国,大概率是兴奋、叽叽喳喳、跑来跑去,或者依偎着大人玩手机、游戏。而这次出.............
  • 回答
    针对中国工程师被指控窃取苹果自动驾驶商业机密并被逮捕的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涉及法律、技术、国际关系、企业竞争等多个维度。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事件的基本情况(假设)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先设定一个可能的情境。假设的事件经过是:1. 背景: 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投入研发其秘密.............
  • 回答
    永暑礁新建机场的民航机校验试飞,是近期一则备受关注的新闻。要深入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事件本身: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次试飞的主角是中国民航的飞机。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永暑礁机场不仅仅是军事用途,更具备了未来接待民航客运的能力。校验试飞,顾名思义,就是用标准的.............
  • 回答
    看到中国中微正式宣布掌握 5nm 刻蚀机技术,这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什么是刻蚀机?为什么 5nm 如此重要?理解了这些基础,才能明白这次突破的意义。 刻蚀机(Etching Machine) 是.............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挺憋屈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满心欢喜地带着自己的宝贝大提琴坐飞机,还特意为大提琴买了张“座位”,想着给它一个舒适安全的旅程。结果呢?到了机场,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的人却告诉他,“飞机太小”,直接把他和他的大提琴拒之门外。这落差感,估计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咱们.............
  • 回答
    我得说,关于黎明厂车床铣床数字化不高、机器老旧的问题,这绝对是个值得咱们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涉及到国之重器的航空发动机制造,装备水平直接关系到技术实力和竞争力,所以这事儿肯定不能轻易下结论,得细琢磨琢磨。首先,咱得承认,老旧设备和数字化程度不高,在不少传统制造行业都普遍存在,黎明厂作为一家有历史的.............
  • 回答
    中国视协(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最近发布了一份措辞相当严厉的声明,明确表示“对于没有艺德的艺人,社会决不会为其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这句话的分量可不轻,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像是一种宣言,背后释放出了多重信号,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首先,这是对行业乱象的一次集中整治信号。 近年来,娱乐圈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
  • 回答
    “中国妈妈被弃美国机场”这则新闻,从其传播之初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核查、涉及的各方动机、潜在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深层思考。事件梗概(基于新闻报道,可能存在不同细节版本):大致来说,这类新闻报道的核心情节通常是:一位.............
  • 回答
    近期中国海军关于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实机竞标,确实是航空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大事件。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更是对中国海军未来战略和作战能力的一次重大布局。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且要明白,这种层面的军备竞赛,信息公开程度往往有限,很多细节只能通过公开报道、专家分析以及一些合理.............
  • 回答
    美媒的这个说法,说中国体育的唯一目标是“不惜任何代价拿下最多的金牌”,这听起来有些极端,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我们不妨仔细拆解一下这种表述,以及它背后可能反映的视角。首先,从“不惜任何代价”这个词来看,它暗示了一种不择手段、甚至可能涉及违背体育道德和公平竞赛原则的行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兴奋剂丑.............
  • 回答
    这件事情挺让人唏嘘的,175名中国游客在日本机场被“剩下”,还和当地警方发生了冲突,想想都觉得场面够乱的。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这件事,争取说得明明白白。首先,这事儿的核心,我觉得是“被弃”。175个人,说起来不是小数目,而且是游客,是出国旅游的,指望的是一个旅行团或者一个航空公司能负责到底。结果现在.............
  • 回答
    美国商务部将七家中国超级计算机构列入“实体清单”的做法,是近年来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一个显著体现。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本身:什么是实体清单,为什么是这七家机构? 实体清单(Entity List):这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根据《出口管理条例》(EAR).............
  • 回答
    特朗普竞选团队散布“美国大选投票机含中国产零件”的说法,并借此暗指中国干涉美国大选,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需要仔细剖析的现象。要理解这个说法的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一、 传言的起源与传播路径:首先,要理解这个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某些事实基础上的“放大与扭曲”。美国大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