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现实的生存问题。
比如我们镇上的房子也就10万块,是一套房子10万,不是10万/平。装修另算。
很多农民再拿点政策补贴是买得起的,为什么没什么人买呢?
答案很简单,无法扎根,无法就业,没有生活来源。
中国的农民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年轻的时候可能出去打打工,工地上搬搬砖,老了后怎么办?浙江很多地区的老年人补助是80/月。
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住在乡下,种几亩地,挖口井,吃饭喝水不用花钱。
住镇上任何东西都要花钱买。他们留不住。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农村人真的是靠苟活过来的!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最清楚不过了,普通的农村村民怎么过日子呢?男的通常会去打工,一个月赚点辛苦钱,女的就在家附近空地种种菜,养点鸡鸭鹅,平时卖点菜、鸡蛋、鸡鸭鹅肉补贴家用,老房子临街临路的,摆点日杂用品做点小生意或者帮人缝缝补补的小手艺也多赚点,日子紧紧巴巴、抠抠搜搜、精打细算,会经营的,虽然不富贵却也平淡温暖,几十年就这么苟过去了,苟个几十年,大多数也能养两三个大学生儿女,然后儿女成年赚钱后,他们就能够享几年清福了,很多农村人一辈子就这么苟过来了。
然后你让他搬进楼房,没有了那些卖菜养鸡和小营生的额外收入,还要多交物业费和翻倍的水电费,你让他们怎么生活?不是开玩笑,很多人连活都活不下去。
很多地区也这么做过,但是失败了,为什么,因为生活成本极具上升。
村民在自己村子里有房子有院子,可以种点菜,养点鸡,水有井,做饭有柴,看电视有卫星锅,就是用点电,有的电还是固定收费的。平时采点山货卖点钱,小日子过的很舒心,用钱的地方很少。
现在搬楼上去了,什么都要花钱,一根葱都要去市场买,更关键的是村民们没有月工资,只能自己打工赚钱,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1.首先不是搬进,是拆迁,先把你房子推了,以后三年你爱去哪住就去哪住,反正房子先推了,村给你推平了。啊,不是新闻上那样对不对?
2.得加钱,你搬进楼里,是要加钱的。你那房子怎么能和楼房一个价格。
3还得种地。粮食,农具,农用车,没地方放,粮食没法收。不会吧?地里不是直接长面粉的吗?
4.狗狗和猫猫是无辜的,你怎么忍心丢弃?这还是俩最没用的。更何况还有的那么多的猪,牛,羊,鹅,鸭,鸡,池塘的鱼。每天都要管理的大棚。人都没地方住,有些只能廉价处理了。
5我姑姑村就拆迁了,周边几个村一起拆,几千人没地方住,各种找亲戚,找关系找地方住。跟逃难一样,家里的家具,衣服,被子,都被二手贩子低价买走了。不卖?等一场大雨下来,或者小偷光顾,你就惨了。举个栗子:你平时珍藏的书,这时候,可以用来当卫生纸,或者堆在路边一块钱一斤。
我村没拆,隔壁一个村的人认识我爸,一个劲求我爸快把家里牛卖了,给他腾个地儿住。。把我爸整无语了。。这也是真没办法了。。你会求公司的同事,快把你家的家具卖了,给我腾个地方住三年吗。。
7有时候,还真特么是钱的事,后援物资没跟上,钱没到位,这一拆迁,等于向农民后脖子上砍了一刀,不死也是半条命。
8什么?你们那拆迁喜洋洋?
不好意思,我只是把我看到的写在这了。
让你看到真是抱歉,我会马上离开。。
明明是抢劫 搁这儿胡弄啥呢
把人家的自留地、宅基地收走了,那补偿在哪里?都便宜开发商了吧
以前上海怎么做真·村村合并的。 按征收面积给商品房; 或者给安置房+给一份相当于城镇最低工资标准的低保补助,连给20年(老弱病残可以一直给到死)+技工培训或农业种植新技术培训可以免费无限期参加。
首先,村村合并,建楼房,就是为了给地产商分利益,千万别扯什么给农民利益。
农村的土地建国后就是有宅基地的,那就是每户人家一个院子,一栋楼的底盘。
别扯什么土地不够。
哪里都不缺建房子的土地。
何况现在农村人口凋零,村村合并,只是把宅基地合并到一个小区而已。结果呢,非得把农民整进楼。
这个就是不合理之一。
你给个基本补助,人家自己盖,先盖个平层,将来有钱了,自己往上盖楼。
不合理之二,给农民那楼房什么质量?
水,电,煤,也就是能电是确保的。
房子质量,根本不敢相信。
城市里20年前的房子,现在下水什么情况?农村那房子,不敢想象。
第三,农民的土地怎么办?人集中住了,是省国家资源了。土地怎么种?是不是开班车每天往来“工厂”(田地)与宿舍(集中居住点)啊,没有吧?
其实,国内浙江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改造是有样板的。
奈何很多地方,好的没学,竟学的皮毛,然后,让中间商赚走了差价,还怪农民不识好?
农民没有五险一金,农民有啥?就是免费的阳光、空气、土地而已。
现在要把这些免费的也收走?
城市有钱人买别墅,到了农村,非要把农民从小“别墅”里赶出来,进楼房?
我觉得我有足够的并且充分的体验感,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我想说,不好!并且即使是我,我也不会愿意!而且是那种毫无可比性的不愿意。
第一,几千年的院子情节,说断就断?
中国人其实骨子里都有院子情节,想要自己家有个院子,嬉戏玩耍,栽花养草,养猫养狗……可以说院子在中国建筑里,传承了几千年的精髓。但是一旦村村合并,全部住进了高层,那么院子哪怕有一个,也是全体业主的了,不是自己家的了。你还能在这样的院子里找回情节吗?几乎是不可能的,每天要么就在自己家一百来平的房子里,看看电视追追剧,连下楼的心情都没有了。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现在在省城安家,住的也是高层住宅,没有在农村长大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农村院子的乐趣。家里种的桃树,柿子树,苹果树,养的鸡鸭猫狗,乐趣无穷;后院种上自己家的蔬菜瓜果,自给自足,吃的永远是最纯天然,最新鲜的。就这些,在城市里住高层,去哪儿体验?
但是一旦住到了高层,我买房至今,谁家遛狗不栓绳,谁家在院子里大吵大闹,谁家的狗又乱拉乱尿,所有的矛盾都接踵而至。你想想,哪个更自在?
第二,一辈子熟悉的邻里关系,眨眼之间没了。
这是最核心也最重要的,我的父母就是最最典型的例子。
我现在在省城,有时候想让父母来自己家住几天,他们几乎百般的不愿意。在农村,乡里乡亲的,大家都认识,走到路上,这个是叔叔,那个是伯伯,这个是爷爷,那个是奶奶,一路上都是熟人,都是打招呼的;晚上吃过晚饭,随便找一家串门,一年都不带重样的,端上瓜子,烤着火炉,唠唠家常里短,亲戚朋友经常往来一下;夕阳西下,几个熟悉的邻居坐在脚跟脚,打打毛线,绣绣十字绣,一边聊聊庄稼的成长,牲畜的生养;村里随时举行点活动,打打篮球,跳跳广场舞,打打牌,吹吹牛;干活做饭或者缺穿少食,去隔壁二婶家喊一嗓子,立马就端着回来了;吃饭少个酒友,一通电话,来一堆,一喝一晚上;这几天隔壁大伯家农活忙,我家比较闲,走去大伯家帮帮忙……
农村的这种邻里关系,是世世代代的关系,都不是一辈人能够积攒起来的,而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水土下,慢慢积攒的。但是一旦到了高层住宅,所有的一切将会彻底的面目全非,我买房3年了,我的邻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我都还不知道,就连家对门的,都完全不认识,也不会打交道。
退一万步讲,就算把整个村的搬进一个小区,那问题更大了。你家讲话能不能小点声,你家放音乐能不能小点声,你家的狗拉我家门口……
所以说,我觉得正常农村人,都不可能会愿意。
第三,在农村,我家的房子只要我家没断代绝种,永远都是我家的。
农村几乎等同于永久产权,耕地可以继承,宅基地可以继承,而且只要家里还有喘气的人,这地就永远是你家的。
但是在城市呢?都不说70产权的问题了,单就房子能不能住70年还俩说,但是不到70年就要拆了,倒了,塌了……自己的根在哪儿?永远的,世世代代的,居无定所了,没有根了。
且不说产权,单就住进小区,每年还要交物业费,还要交契税,还要交维修基金,还要交燃气费,暖气费,停车费……等等等等。在农村我一毛钱都不用交,搬进高层,平白无故多出这么多支出来!
第四,中国的落叶归根思想
不管是谁,不管如何否则,落叶归根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思想了。
家在农村,世世代代都会知道,自己的根在那里,哪怕以后住省城了,逢年过节还可以回去下,自己百年之后,甚至还可以葬回去。
但是在城市里,三代人过后,估计就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自己的祖先葬在哪里就更别提了,甚至连百年之后,自己要葬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家现在,我自己祖上,都是统一葬在自己家的坟园里,哪怕现在丧葬制度改革了,要集中葬到一个地方,但是家中祖地会一直有,衣冠冢也会留一个位置的。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村的第一代人,就是这个村的创始人,墓地在哪里,大家都知道。每年过清明节,都还会祭拜。
但是到了城市以后,三代以后,谁来祭拜一下?墓地估计都被挖了开发房地产了!
第五,农村人的生产劳动,在高层住宅里,无法实现
农村人总归要种地的,不然大量的农村人涌进一个小区里,谁包吃包住包死包埋吗?
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种地劳动,养活一家人的。
但是你想过没有,农村种地,就永远避免不了脏,就永远避免不了要跟劳动工具打交道,比如,白天干了一天的活,身上肯定灰头土脸的脏兮兮的,总要进小区嘛,总要回家嘛,脚上的泥巴,多多少少都会带进小区吧,小区环境要不了一个月绝对脏乱不堪。
另外,农村人干活,总要镰刀锄头犁耙吧,这玩意放哪儿?
农村人晒谷子,晒玉米,晒农作物总需要场合吧,这玩意晒哪儿?晒小区的公共区域吗?那一个村的粮食,估计一年的可以排队十年也晒不完。
农村人耕地,总需要牛吧,就算全部机械化,总需要拖拉机,收割机吧;这些东西放哪儿?
农村人总需要养点鸡鸭鱼,牛羊马吧,不然城市人吃什么?这些东西怎么解决,养在自己家阳台吗?阳台能有多大?
综上所述,农村实现村村合并,搬进楼房,是完全不现实的!除非放弃农业生产,但是一旦放弃农业生产,着急的不是农村人,是城里人,他们吃啥?
与其说合并搬进楼房,不如说新农村改革,把道路建宽,家家户户盖上统一制式的小别墅,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村里的卫生,这样下来,才是真正的新农村。
—————————手动分割线————————
没想到会引起大家激烈的讨论,我只是把我想讲的东西讲出来而已。不少杠精开始问我,既然把农村说的那么好,为什么你不回农村?
答:因为我要生活。虽然我也是干着农活长大的,但基本上都是从旁协助的角色,所以种地我不会,我只能用我自己的技能去养活自己,而我的技能在农村没办法养活我自己,所以我只能选择在城市里。换句话说,如果我能在农村和我在城市有着一样的收入和事业前景,我一定二话不说,立马回村。很显然这并不现实,所以反过来讲,农民进城也是一样,他们在城市里,靠什么养活自己?
绝大多数的农民,知识水平有限,进城以后,基本上都是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最常见的比如扫大街,扫厕所,看大门等等,这一类工作辛苦不说,挣钱真的没法和农村比,绝大多数农民可能进电子厂人家都不收,毕竟年纪在那里摆着。即使有工地扛沙袋,搬砖,搬运钢筋等等可能相对挣钱一些,但是你可以问问那些干这样体力活的,哪个不是为了子女,为了挣点钱而被迫选择外出务工的,并且一旦全部人外出的话,请问工地上要得了那么多农民工兄弟吗?所以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可以随便去农村打听下,就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县城每家一套100平米的房,让他们放弃家里的土地,宅基地全部进城,你看他们愿意不?他们也要考虑,放弃这些东西,他们靠啥养活自己?另外,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你让他们到了中老年,突然去改变自己一生习惯的生活方式,有几个人愿意?
现在的农村,其实绝大多数都在改变。
就拿我们村举例吧,我差不多每年都会回去七八次吧,每一次的改变都让人震惊。10年前和10年后真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几百万的别墅在农村并不少,几十万的小别墅,就更多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拿着这些钱去城里购房,直接选择做一个“城里人”呢?
20年前的农村房子可能是这样的:
20年后的农村是这样的:
那么再过20年呢?也许可能家家户户都如上图这样了。
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本泥泞的道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原本堆放的粪堆,早就消失不见了,农村也早就开始推行整改村容村貌了,堆放的粪堆不让堆在路边了,村里每个300米设置一个公共卫生间,设置垃圾桶,路灯……等等基础设施。
这才是农村最应该走的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
战狼2能取得票房冠军,其中拆迁的镜头功不可没。这段拆迁的故事,给吴京饰演的冷锋找到了其个人英雄主义的理由。
回到情节本身来,吴京一脚踹飞的那个拆迁头子,里面当然有夸张的成份,比如用枪指着吴京的头等等。
但是这种拆迁上演了很多次。
核心原因是。拆迁补偿到位不到位。
村村合并,不单单是住进楼房的问题,核心是土地的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虽然在农村务农,并不能赚到大钱,否则也不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了。但是,只要有自己的土地在,农民们就有了后路,就能做到生活上自给自足。
尽管有楼房补偿,但是村村合并后意味着失去了宅基地,住进了安置区的楼房,那就意味着。后代都需要买房了,因为我国的商品房小区,很难会住上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过个几十年就要拆除了,到时候就得重新买房了。
即便有楼房补偿。但是搬家后找地方住是有成本的。比如房子推倒了,要多长时间才能住回去?搬迁期间的生活费用如何解决?比如住的地方。
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如平时种种菜、养鸡养鸭,基本生活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平时的花销也会低很多。
而一旦搬入了小区的楼房,开销会增加,比如物业费、燃气费等等。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些自给自足的稳定说路,如种菜,养鸡等。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村村合并后的楼房,很多人都在家种菜,或者在小区周围种菜。
。。。
农村是宅基地,要不是国家管控,主要是怕农村不进城打工。个个农村人都能拥有一栋楼。
一个楼房算什么?宅基地在手三楼四楼五层楼不在话下。
你给几层?给几栋楼?
一户?
你让我走五里地去摘白菜?
除非你从来没住过小院子,否则不会问这么惊悚的问题。
住在院子里你感觉是在土地上生活,住在公寓楼只感觉在一个盒子里生活。
体制内,前几年被派出去检查扶贫项目,遇到个蛋疼的事。
当地有个扶贫项目,内容是让贫困户养兔子,每家30-50只的样子,中途有企业提供饲料,完了这家企业来收购。
同时这里实施了人居环境治理项目,把所有贫困户搬到楼上去了,问题是这三五十兔子上不了楼,于是有些贫困户就把兔子卖了,企业一看这情况,也懒得和村上多说什么,撂下一句“这事算你们违约”就再也不来了,剩下没卖的贫困户也没法养了,慢慢的都卖了。
我们把这个情况按“项目未发挥带贫作用”反馈上去,然后一套程序走完,最后结论原话不记得了,核心意思是贫困户把兔子卖了,有收入,没吃亏,这事就此了结。
就事论事的看,这么说也问题不大,但是长远看,这些村民再也不具备搞养殖赚外快的条件了,等于是断了农村一个致富途径。
呃……补充一下,那个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并不是让村民无差别上楼,周围还有几十个统一样式的新院子,隔壁另一个村子没盖楼房,新房也都是统一样式的院子,只能说各村有各村的情况吧。
村民集中居住以后,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更好安排也是不争的事实,还是那句话,只要解决了农民收入问题,住哪里都合理。
想到点东西,更一下。
现在农村几乎都是老人,连孩子都越来越少,所以关于农民收入,不能简单的说收入越多越好,还得看获得这些收入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打个比方:老汉我原来付出一份劳动获得将将满足一家人生活的收入,现在我得付出两份,甚至三份劳动就能获得相当于原来50倍的收入,在我老人家看来,这特么就是扯淡,老汉我年轻时候都没这本事。
这个道理乡、村级干部不可能不懂。知道十年前就吹的神乎其神,号称猪粪就地发酵,省去了出粪环节节省劳动力的发酵床养猪法为什至今没推广开吗?翻垫料的劳动力需求太特么大了,青壮年都扛不住,当年也没有合适的机械,我知道的当年投这个坑的养猪场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活过3年的。
所以,想给农民办好事就必须慎重考虑劳动量的问题,不然好事办不成不说,背后还得挨骂。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哪怕收入不变,只要把劳动量减下来,那都算做了好事。
你这是典型的城市居民观念。
作为一个农村人,我来告诉你村民为什么不要合并?为什么不要搬进楼房?
1、合并?你确定能合并吗?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了,我们村宗族矛盾还极其严重,当然,大家相对比较克制,暂时停留在偷袭式打砸宗祠上,暂时未升级到武力械斗。
这还是同宗同族下的两个分支,宗祠拆分不过百年。
如果是让我们跟河对面的村子合并,估计能重现五十年前两村倾村而出死伤数百人的盛况。
再往前推,突击小分队冲入对方村子搞夜袭,割了人头挂门楼上示威,然后放火烧村。小时候去宗祠祭拜,大人就指着土墙门楼通道上焦黑告诉我们:某某村的人坏透了,这就是他们烧的!
而高中时我一个同桌刚好就是那个村的,平时相安无事,谈到实质问题的时候就针锋相对了。在他嘴里,我们村是土匪,烧杀抢掠,他们村仅存的士楼也有证据。
扩到两村村民也一样,大家平时表面都好,相安无事,一有利益冲突,分分钟死几个人给你看。
当然你要非说当下的环境不会再出现两村械斗的情况,我只能说也许吧。但压抑久了,大概率总会爆发。
而且,一个村基本就是一套观点,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
合并问题会很多,但如果是城镇化又不一样了,各家自己搬到城里、外地,脱离了原来的宗族群体,两代就不会再有任何宗族观了。
又或者,下大力气高压合并,肯定能做到,但值不值另说。
2、住楼房的问题。
合并后大家住进小区楼房,看着挺好,资源优化整合,什么都好,大妈们拼夕夕的快递收件都方便了。
可是,凭什么啊?
我家原本有天有地,凭什么让我去住在半空中?
退一万步讲,高压之下,大家都只能搬进楼房里,那么,原来那些土地呢?
就那么顺其自然被侵占掉?
要知道,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很多城市中或周边的农村土地早就不明不白从集体所有中消失,划归到国有。
虽说集体所有说到底也是国有,可是使用和收益群体变了啊。或者,还是集体所有,只是统一收归村集体,那原本的农户呢?这话题就不能再深入了。
如果土地还是归集体所有,还是承包到户,那我倒是想问问,你合并了住到楼里意义何在?全县农村全部集中到各个镇区或县城,然后农民开车一二十公里去种地?不出几年全荒了,然后就有人跳出来在荒地上搞开发?
电影<窃听风云3>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原本各自建,后来给了所谓丁权可以按丁建房,后来又想把村民集中起来住楼房,然后故事就来了,这也就是电影,按宫斗剧来能拍一百集。
3、城区面积。
看过一篇分析文章,说国内城区及住宅面积紧张的问题。
一通分析过后,给了个结论:能用来建房子的地其实很多很多,哪怕是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城区面积和辖区总面积之比,貌似都是一个极小的数(忘了)。像日本东京城那样的城区比例的话(不是一户建,而是国内的高层小区),单北京就能装下半个中国。
我当时还拿卫星地图大略对比过。。。
退到三四线十八线城市县城,有没有觉得城区周边明明有大片大片的土地,为什么房价还那么贵?
别跟我说那些地不能当建筑用地,要这么说,近二十年扩张出来的十倍以上的城区,那些地哪来的?
前几年的去库存,你怎么看?是不是有点像倒牛奶。
按这个思路推下去,其实很多城市建得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小区压根就没必要,哪怕放开了像旧金山湾区那样搞别墅区,很多地方的地还是够的。
而且是在不触碰到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大前提下。
再说回农村,同是闽南,大多数地方的农村住宅就是自己一块地,四面不挨着,但我们那个县至少三分之二的农村就是户挨户墙体共用,整个村子就是一条条巷子组成。以前宅基地都是一丈宽(定的3.6米)十几米长,这种房子憋屈。近几年定为6米宽。你家要建房子就得邻居同意,隔壁建了房子,你家就得出一面墙的钱。
没地吗?虽说是山村,但要建房子的平地多的去了,村子外的平地能再建一整个村,可是啊,这三十年来,就是慢慢挤牙膏。
比如你家在村里边上有块田地一亩,你想建房子,不行!村里会在某个时间征用土地,一亩从几百块涨到目前两三万。
征完了地,再拍卖。一块宅基地大概60到80平米,一亩按分出十块宅基地算,当下拍卖的行情大概是一块二十万。十块二百万,征地成本不到三万。
村口那一亩地被征了,你拿到2.5万,心想你家是危房,正好改造一下,不好意思,不行(上个月刚听说的,就是不行,敢建就拆)。你得花二十万左右去买块宅基地,也就是原本你那块地的十分之一,然后办齐了手续才能建。
是不是觉得跟城里挺像?
你家的地被征了,你又买回十分之一,东拼西凑,总算把新房子建起来了,欠一屁股债,是不是得还?可是你种不了地了啊,你没地了!咋办?去城里打工赚钱还债。
恭喜你,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
老家村里的房子以前就改成了新闻上那种一模一样一片一片的小房子。
什么农村新政策又要求把土地入股公家成立的什么农产品公司,每年可以拿分红。大部分劳动力就出去打工了。老家现在冷清的很。
四年前说要搞旅游开发要拆迁,一河之隔的回民村也是一样的房子,人家每户赔65W。隔壁就欢天喜地在市里买了一个小区大部分同村人都去住了。而老家这边估算的是每户大概赔48W,老家的农民当然不同意,凭啥人家65W我们48W。当时引得很多拆迁律师都来发名片打广告。
有几家真的想去找的,把上面惹火了,发出消息谁敢去找,小孩别在本市上学了,老人也别想看病。
然后老家这边的补偿降了三次,降到前年下半年的19W。市区房价7K,要是65W可以贴点钱买个新房子,48W能凑合买个二手老房子,19W够干啥,城里买个车库啊?老家那边的人更不肯搬了。去年开始因为疫情就搁置,现在也不提开发了。
土地当资产这几年,前几年还拿到一些分红,这几年农产品公司说经济不好说都是亏的,啥也没有。
故此从去年开始,老家农村里更多的人开始出去打工,剩下的真的就是混吃等死的老弱病残了。
所以有些人以为的村村合并,把农民低矮的破平房免费换成高大上的电梯楼,是天大的好事儿,傻子才不接受。
实际上,特别是这些年我深刻的感觉,什么土地入股,拆迁搬村,我都觉得是某些人各种盘剥农民生存的手段之一。为的都是把你老本掏空去城市里买房子当接盘侠。人家的子女好在国外多买几辆法拉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