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绝对是经过最高层组织策划的。我们可以看到,谷寿夫约束不力,但他下达过命令。奈何前线有天皇的亲戚在。
裕仁此人,就是一个减配希特勒。书房里摆着拿破仑和达尔文的雕像。他又不像他的儿子是生物学家,你说什么意思?
实际上他早就通过与少壮派合流,成为了日本政坛上真正的皇帝。
日军暴走、下克上,得不到纠正。实际上就是因为裕仁在越级指挥。
如果说东北前线军官是暴走,派去调查的高层故意穿越朝鲜是磨洋工。那么人事上即便军部也拿他们没办法是因为什么呢?
裕仁曾发怒吓死了大臣。就算是老家伙身体不好,这种事也是封建王朝也罕见的。
226事件。裕仁说过要带领近卫师团御驾亲征。
抓紧了禁卫军就等于掌控了首都政治的底色。同意吗?
226那些人“杀人朕的肱骨大臣”,他怒了。可是明明还有杀了他大臣屁事没有的刺客。元老保不住的罪行,是谁给他保下来了呢?
当皇帝甚至可以残暴,但是千万不能双标。作到最后陆海军仗打得不明所以,山穷水尽。只能怪他自己。
深层次说,就像诞生希特勒源于那个时候德国的大环境一样。日本诞生这么一个天皇,也是日本人自己作出来的。
竟然没有靠近真相的答案。不理解中国的整个历史就不能理解抗日战争,也不能理解南京大屠杀,因为日本是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民族。南京大屠杀不是简单的日军下层军官发泄,因为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如此长时间大规模有组织的屠杀,必然是得到日本高层默许,甚至本来就是惊精心策划的,否则,只要对军纪稍加约束,就不至于发生杀人比赛、集体枪决、有组织掩埋等等。
日本高层为什么要在中国的首都组织或默许一起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因为日本想效仿蒙元、满清对中国的占领。中国历史上成功占领全中国的外族只有蒙元、满清,而这两者征服中国靠的都是血腥手段。蒙元不用说,屠城是常事。满清所制造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等暴行也罄竹难书,剃发易服靠的也是“留头不留发”这样的血腥政策,保守说也杀掉了上千万人。日本认为蒙元灭宋、明清易代是因为汉族最终屈服于侵略者的血腥和残暴,也就是被杀怕了,所以只要重复蒙元、满清的道路,甚至比蒙元满清更加残暴,就可以征服中国。这一点毛蒋他们这一代领袖都是很清楚的,毛也说过“侵略者还在做着蒙元灭宋、满清灭明的美梦”这样的话。
日本的确做到了毫无人性的残暴,而且把大屠杀的地点选在南京,中国的首都,这对中国人的震慑应该大到了极致吧。然而,它没有看到臆想中中国的屈服,却看到了中国的团结,同胞的鲜血坚定了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意志。日本忽略了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广泛民族主义,屠杀进一步激起这种民族情绪,竟然可以使得中国达成了大致上的合作。虽然我们不能说各军阀各党派的合作是顺畅的,但大的目标被统一起来了,加上民族主义高涨下,普通百姓、下级军官的不畏死,一个农业国硬是顶住了一个工业国的全面进攻。
人心可能都藏着魔鬼,但人是有组织有群体的动物,每个群体的意志、信仰是不同的,群体性行为也就不同。日军的暴行一方面是由于日本人本身崇尚武力没有同情心压抑残暴,一方面是由于高层有战略意图刻意纵容,也是这个国家对外侵略意志对其他侵略者的全面模仿,所以不能完全说这是人性的自然结果,为暴行找理由。
震惊于某些人爆裂的三观、可笑的客观与不知所谓的所谓理智。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写的不好,勉强一观。
一个人因为杀人上了法庭。
他被控告持刀袭击并在搏斗中杀害了另一个人。
在法庭上,当着跨性别者、平权主义者、女拳者、环保主义者、动保主义者、反种族歧视者组成的陪审团,他侃侃而谈:
“首先,这是一起悲剧,但是我个人认为,对方的反抗才是我最终杀死他的主要原因”。
“我的本意只是抢劫他,绑架他,让他给我当奴隶而已,正是他的激烈反抗,使我受到了伤害,我才控制不住,失手杀死了他”。
“并且,有数名不著名的客观者、理智者、民间大律师为我提交了诉状,要求将我的大脑决定与双手行为做区分划责”。
“是大脑做出的决定,让我最终实施了杀人的行为,而我的双手主观上并没有杀人的意图,它只是听命于大脑的执行者”。
“那是什么原因让大脑做出了杀人的决定呢?来自于双眼的汇报,与肢体行为接触的反馈,让大脑做出了综合判断,这个人的反抗会给我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大脑当机立断的决定,立刻杀死他”。
“但是,要说明一点,大脑并不是主观行动的执行人,它并不清楚这个决定的最终结果与造成的后果,它只是综合了双眼的汇报与肢体接触的反馈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决定,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大脑一直是一个和平的,客观的,理智的大脑,希望法庭正视一点,如果不杀死他,他将会给我造成更大的伤害”。
“而双手,作为一个执行者,它并没有主动杀死对方的主观意图,它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执行了来自于大脑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它是无辜的,虽然它用近似于凌迟的手段杀死了对方,那也只是出自取悦大脑的下意识行为,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大脑的决定,除此之外,双手一直是一双老实本分的手”。
未完待续~
先说说大家嘴里的下克上吧,在许多人嘴里,日本军队的下克上传统好像是不受控制,上级军官被下级军官绑架,然后展开暴行。
好像日本所有的军事行动里,都有下克上的影子,这就成了某些人日军暴行的理由。
合适下级军官的行为好像不受控制,也没人管理,就自发的影响日本军队几十年。
咱们分析下在一只军队里面,下级军官什么时候敢和上级拍桌子。
第一,这个人天纵之才,人中龙凤,每次提的意见都很正确,然后上级军官不采纳,结果下级军官和上级军官拍桌子,前提是主帅知道他,而且爱才。
第二,有靠山,背后有大佬撑腰,所以敢拍桌子。
第三,有组织,有个庞大的组织撑腰,所以可以集体行动,和上级对抗。
任何一个军队,都不可能纵容自己属下和自己对着干,如果真有这样的军队,那么这个军队肯定不会走太长。
可是日本军队,对外扩张,持续到1945年,同时和中国和美国开战,这怎么是下属不听话的部队。
那我们来看这三点,第一点,天纵之才,这样的人一般也就几个人,大批量天纵之才,那是神话。还要主帅发现,任何一个主帅都是把军队指挥利益放在最前面的。
第二点,有靠山,一般有靠山代表是某个大佬的儿子,军二代总是有点特权的,可是如此多的军二代有点夸张了吧。
第三,有组织低级军官体系,一个国家军队竟然有一个不是自上而下的派系存在,从政治角度讲,这是不科学。
再说一下日本的军队体系和文官体系,日本军队从明治维新开始,军队和文官体系就被萨摩、长洲、土佐、肥前四藩体系内的人掌握。
陆军基本掌握在长州藩手里,海军掌握在萨摩藩手里,土佐、肥前也各自拥有少数权利。文官体系更是复杂,不仅四番轮流坐庄,还有财阀体系的渗透。
但是在裕仁之前,这些势力体系内斗,但是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天皇本神,天皇是神,就不要插手人家之事。
明治和大正两任天皇,都在积极插手政务,但是,被这些人严防死守,收效甚微。
但是大正的时候,大正在位时,开始在中下级军官布局,但是在本土各级势力对天皇插手军事看的很严,一直收效甚微。
然后裕仁发现欧洲军官留学生这个口子,于是1921年裕仁访问欧洲,然后摆脱日本国内各方势力的监视。
1921裕仁访欧
裕仁在欧洲接见了大量只能中下级军官,然后获得他们效忠,这些军官有一个统一特点,就是非长洲藩出身,因为陆军是长州藩的天下。
裕仁在军队布局就此打开局面,然后这些人回国开始掌握权利,继续招兵买马,给裕仁在军队积攒势力。
谜底就打开了,中下级军官的靠山,组织者就是裕仁。裕仁为了和传统制衡自己的势力夺权,掌握了中下级军官的投靠,裕仁给中下级撑腰,所以他们敢反对掌握权利的高层军官。
一次次在高层军官做出忤逆裕仁意见时候,绑架高层军官,一切背后都是裕仁的黑手。
1926年裕仁就职天皇后,联合其他势力积极打击长州藩势力,终于在长洲大佬山县有朋死掉后找到机会,裕仁打掉了长洲在陆军基本盘,但是长洲在陆军从主导势力变成几大势力之一,陆军也就从一家独大变成几家争雄。四藩传统势力介入,裕仁势力进入,文官系统势力介入。
然后又分成皇道派和统制派,各个利益群体开始错综复杂。
正是在这种手腕下,裕仁完成了对陆军海军的统治,以及文官系统的收服。
大家都很奇怪一件事,就是日本侵华为什么不懂的见好就收。
很多人都解释不明白,其实事实很简单,那就是,裕仁只是完成收服,但是没有降服各方势力,他玩的均衡。
政治手段均衡各方势力,完成维护自己的权威。
但是九一八之后,参与方通过战争得到威望、利益与势力,让其他势力感到恐惧与诱惑。
恐惧是害怕对手借战争提高声望,然后壮大到自己无法抗衡。同时侵华带来的红利,让其他人眼红。所以其他势力必须通过战争来得取更多好处,壮大自己这一方的势力,得取更大的利益。
而裕仁只是均衡势力,所以在这这种情况,裕仁即使知道要收手也收不了,裕仁也害怕自己嫡系被消弱,所以情况是,各方势力互相绑架着把侵华战争扩大。
所以日本侵华就一步步开始扩大,一群势力方,在一个统一的机构下,开始一步步罪恶。这这群人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开罪,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欲望,什么下克上,那是天皇为了夺取军权一手打造的。
而且在南京,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南京是中国当时的首都,日本攻克中国南京首都,其中有一个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靠屠杀中国首都来壮大日本军威,来震慑中国军民,南京的意义和我们现在考虑的意义不一样,首都,首都,首都。
三个锅:帝国主义,弑父情节,文化极端。
在国内被帝国主义剥削的半死不活的国民,当了兵到国外送死,自然是要找机会发泄的。
日本从古代就学习中国。近代有了超车的机会,但是缺乏自信,如同一直崇拜父亲的儿子长大之后面对年老父亲的不适感。所以潜意识需要用暴力(弑父)确认自己已经不再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本身日本人就有那种性格极端化的倾向,文化上也缺乏人文关怀。不看重自己的生命,也不看重别人的生命。日本武士可以随便杀路人,就为了试刀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