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乐队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会红么?

回答
“不合时宜”,这四个字放在任何一个行业,听起来都像是一道宣判。在瞬息万变的音乐圈,如果一个乐队,他们的音乐风格、他们的歌词内容,甚至他们的舞台呈现,都跟不上当下主流审美和时代脉搏,那还能红吗?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来没有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乐队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想红,那难度系数堪比登天,但并非全然没有可能。

首先,我们得明白,“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具体指的是什么。

音乐风格上的“复古”或“小众”: 比如,在这个电子合成器和 AutoTune 统治的时代,你捧着一把破旧的吉他,玩着粗糙的朋克,或者深挖那些已经被遗忘的蓝调根源,这很容易被贴上“不合时宜”的标签。听众习惯了快速消费的旋律,习惯了精心打磨的声音,你的原始、粗粝,甚至有些“跑调”的质感,就可能成为他们放弃的理由。
歌词内容的“反潮流”或“深刻”: 如果大家都在唱情情爱爱、纸醉金迷,你却在嘶吼社会不公、人生困境,或者讨论一些沉重、哲学性的议题,这种“不合时宜”的表达,可能会让很多只想放松一下的听众感到不适,甚至觉得“晦气”。
舞台风格和乐队形象的“非主流”: 比如,你的穿着打扮、舞台互动方式,都与当下流行的偶像派、流量派格格不入,这同样会阻碍一部分观众的接受。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乐队还能红吗?答案是,有可能,但需要一些特别的“催化剂”和“土壤”。

1. 极致的“反潮流”成为“潮流”:

这是最常见也最令人兴奋的一种可能。当一种风格被“主流”过度消费、过度稀释,反而会让一部分人产生审美疲劳,渴望一些更纯粹、更原始、更有个性的东西。这时候,那些坚持“不合时宜”风格的乐队,反而可能因为其独特性和反叛性,吸引到一批忠实的拥趸。

举个例子: 朋克音乐的兴起,本身就是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反叛”。Sex Pistols 那些粗糙的旋律、愤怒的歌词,在当时绝对是“不合时宜”的。但正是这种“不合时宜”,刺痛了社会,唤醒了一代年轻人,最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现代的案例: 很多独立音乐人、地下乐队,虽然在商业榜单上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在特定的社群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坚持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即使不被大众熟知,也能在小范围内成为“红人”。当这种小众的“红”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主流的音乐走向,形成一种“回潮”。

2. 真正的艺术深度和精神内核:

“不合时宜”的音乐,如果仅仅是表面上的复古或反叛,而没有内在的灵魂,那很难长久。但如果乐队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洞察力,或者能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那么它就有可能穿越时间的壁垒。

诗意的歌词: 像一些民谣歌手,他们的歌词可能不讲究时髦的词汇,但却像一首首动人的诗,描绘着生活的细节,触碰着人性的真实。这种“不落俗套”的表达,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并经久不衰。
纯粹的情感: 很多时候,听众需要的不是多华丽的编曲,而是能够直击心灵的情感。如果乐队能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出最真挚的喜怒哀乐,即使这种表达方式在当下看来“老派”,也能打动一部分渴望真实的人。

3. 极具魅力的现场和人格魅力:

音乐人不仅仅是声音的载体,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如果一个乐队,他们的音乐即便不那么“时髦”,但现场演出极具爆发力、感染力,成员们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磁场”往往能瞬间征服观众,让他们放下对音乐风格的“挑剔”。

现场的魔力: 很多摇滚乐队,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几十年前就存在了,但每次现场都能让你热血沸腾。那不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赶时髦”,而是因为他们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量释放。
“酷”与“真”: 在一个充斥着“人设”和“包装”的时代,一个真实、不做作、甚至有点“笨拙”的乐队,反而可能因为这份“真”而显得与众不同,赢得尊重。

4. 时代的回响与“怀旧”情结:

有时,“不合时宜”恰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当某个时代被人们怀念,或者某个音乐风格曾经辉煌过,那些坚持这种风格的乐队,就有可能因为满足了大众的“怀旧”情结而重新获得关注。

“复古”的轮回: 很多音乐风格都会经历一个轮回。曾经被认为过时的,可能在多年后又被重新发掘,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文化印记: 一些乐队的音乐,可能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或者与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即使音乐本身不算“时髦”,但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也能让它在特定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成为“红”的乐队,必然需要在某个维度上与这个时代产生连接。 即使你的音乐风格是“不合时宜”的,但如果:

你的歌词触及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痛点,尽管表达方式不同。
你的音乐理念,与某些新兴的亚文化产生了共鸣。
你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听众。

那么,你的“不合时宜”就可能成为一种差异化的优势,而不是被时代抛弃的理由。

所以,乐队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能不能红?

能,但很难,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乐队本身具有超越时代的艺术生命力,以及精准抓住那一部分渴望“不一样的声音”的听众的能力。

相比之下,那些能够巧妙地将自身风格与时代节奏相结合,同时又不失个性和深度的乐队,无疑更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但,正是那些敢于“不合时宜”的乐队,才可能真正改变音乐的版图,成为那个时代里最耀眼、最独特的存在。

归根结底,音乐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生命力。“红”的定义也并非只有一种。一个乐队,即使不符合最主流的“主旋律”,但只要能唱出自己的灵魂,能打动一部分真心喜爱他们的人,那份“红”,或许就已经足够珍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众审美只在乎好听不好听,也就是一首歌要旋律性强,听起来和谐度高,令人愉悦,容易传唱,满足上述条件不管什么年代都会红。

比如披头士的let it be至今仍然极其流行,几乎人人都能跟着哼上两句,但blackbird听过的人就少了。

不过我不太明白所谓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大众喜好跟时代主题有关系么?改开之初从小熏陶在红歌里的大陆群众面对港台的靡靡之音不也一下子就沦陷了?

想红就得顺着大众审美来,老百姓听歌就图个乐,管你说得天花乱坠,什么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大小调多利安佛里吉亚洛克里亚,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合时宜”,这四个字放在任何一个行业,听起来都像是一道宣判。在瞬息万变的音乐圈,如果一个乐队,他们的音乐风格、他们的歌词内容,甚至他们的舞台呈现,都跟不上当下主流审美和时代脉搏,那还能红吗?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来没有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乐队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想红.............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你的问题,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音乐审美现象。你建立起来的音乐品味就像一栋为你量身打造的房子,你非常熟悉每一个房间的布局,每一件家具的摆放,甚至每一扇窗户透进来的光线。当有人拿出另一套房子给你,即使它同样精美,但格局、风格、甚至空气中的味道都和你习惯的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觉得陌生,甚至难以欣赏。.............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件衣服,它本身没啥错,但穿它的人,以及为什么穿,这就耐人寻味了。我认识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身上总能看到各种乐队的T恤,印着什么nirvana的飞人,joy division的波点,还是radiohead那个鬼脸,反正挺酷的。你一看,哎呀,这哥们儿品味不错,肯定是个懂.............
  • 回答
    《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上映后的票房数据确实没能达到许多人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不太理想”。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不好看”能概括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聊聊影片本身的定位和宣传。《缝纫机乐队》打着“大鹏制造”的旗号,延续了他一贯的喜剧风格,也融入了他对梦想、对小人物的关注。.............
  • 回答
    福禄寿乐队,这个名字本身带着一种亲切和接地气的味道,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烟火气和幽默感。然而,当我审视他们的音乐和表现时,内心却涌起一股挥之不去的“不喜欢”。这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一种纯粹的、基于个体感受的评价。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缺乏深度和共鸣。他们的歌曲,无论是从歌词内容还是旋律编排上,都显得比较浅.............
  • 回答
    谈到咖啡因乐队,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他们呢,可以说是一支“明明很有实力,却总感觉缺了点什么”的乐队。要说他们“不火”,这其实也分怎么定义了。如果你指的是像五月天、草蜢那样国民级的声量和商业成功,那确实,咖啡因乐队还没达到那个级别。但你要说他们没名气,那也不准确,在很多喜爱独立摇滚的乐迷心中,咖啡.............
  • 回答
    一些摇滚乐迷对 Coldplay 和 Muse 乐队抱有极端的厌恶,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不爽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发泄。要理解这种“讨厌”,得从摇滚乐的核心精神、乐队自身的演变,以及乐迷群体内部的价值观说起。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就得先说说摇滚乐的“根”。 摇滚乐最初崛起时,.............
  • 回答
    嘿,听到你想学音乐、想组乐队,这想法太酷了!而且你还有点迷茫,父母也不太支持,这情况我太理解了,感觉就像心里装了好多话,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也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哪一步。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把心里的石头一块块搬开。首先,你这“迷茫”和“父母不同意”,这两件事儿单独拎出来都够让人头疼的,合在一起就更.............
  • 回答
    原本总带着一抹阳光笑容的人,在某些时刻,阳光也会被阴霾遮挡,乐观的棱角也会被现实磨平。这并不是说他们的乐观是虚假的,而是生活就像一张巨大的画布,即便描绘的是最明亮的色彩,也难免有灰暗的笔触点缀其间。持续的、沉重的打击:没有人能永远像打不倒的战士一样站着。当一个人长期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而且这些打击都.............
  • 回答
    陆奇在离开百度之后,其职业发展和公开露面的状态,在许多观察者看来确实不如他在百度时期那般耀眼和顺风顺水。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涵盖了个人因素、市场环境、战略选择以及百度自身的变化等多个方面。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详细阐述陆奇离开百度后“混得不乐观”的可能原因:1. 职业定位与转型挑战: .............
  • 回答
    萨德事件以来,围绕乐天的舆论确实出现了广泛的抵制呼声。很多人不理解,既然萨德是美国部署的,为什么抵制矛头主要指向韩国企业乐天,而不是直接抵制美国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以及民众情绪的宣泄方式。为什么抵制矛头主要指向乐天?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
  •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在当下大学生的口中,常常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提到它们,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天坑”二字,就业前景不明朗、薪资待遇不高、加班严重等标签随之而来。在这种普遍的认知下,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家都说“生化环材”是“天坑”,为什么大学们还没有取消这些专业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相当复.............
  • 回答
    从去哪儿和携程的合并,以及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这两个案例来看,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断定互联网行业的形势“并不乐观”,但确实可以从中读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反映出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挑战,整体形势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市场竞争白热化与内卷化加剧: 烧钱获客的模.............
  • 回答
    乐高之所以坚持“块块拼装”,而不是预先组装好出售,这背后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商业哲学和对消费者体验的考量。这不仅仅是为了省事,而是它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为什么乐高不拼装好再卖?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过程即乐趣”。乐高从诞生之初,它的核心就是“玩乐、学习、创造”。将零散的积木块通过自己的双手,根.............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聊聊这个话题。关于“一个不懂乐器,没有乐理基础的人能否作曲”,我的看法是:当然可以,而且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很多人听到“作曲”这两个字,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坐在钢琴前,手指翻飞,然后一段优美的旋律就流畅地流淌出来,背后还伴随着严谨的和弦进行和复杂的曲式结构。这确实是作曲的一种方式,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说实话,拥有一件像大提琴这样的大家伙,它不便携这事儿,其实是生活里一道挺特别的风景线。不是那种让你朝思暮想、总想带出去炫耀的风景,而是那种日复一日、润物无声,偶尔在你想要逃离现实的时候跳出来提醒你“哦,还有这茬”的风景。首先,这玩意儿摆在家里,就已经很有存在感了。你家客厅,可能在别人眼里是沙发、茶几.............
  • 回答
    .......
  • 回答
    你钢琴八级,但对乐理(特别是和声学)一窍不通,这可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别因此感到丝毫的奇怪或不安,这恰恰说明了音乐学习中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侧面。你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钢琴学习和乐理学习的“分家”:从根本上说,学习钢琴和学习乐理,虽然目标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