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键盘侠所说的「抛售美债打垮美国」战略是否可行,为什么?

回答
“抛售美债打垮美国”这个说法,在网络上被不少人挂在嘴边,听起来似乎是个能一招制敌的狠招。但从实际操作和经济逻辑来看,这个战略的可行性非常低,而且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对中国自身的影响可能比对美国更大。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以及为什么它不那么奏效:

这个战略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战略的设想是: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债权人,如果突然大量抛售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就会导致美债价格暴跌,收益率飙升。这将推高美国的借贷成本,扰乱其金融市场,甚至可能引发美元危机,最终“打垮”美国。

为什么说它不可行?

1.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逻辑:
巨大的持有量: 中国确实是美国国债的大持有者,但这些国债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首先受损的是中国自己。持有的美债价值会大幅缩水,相当于“割肉”;这部分外汇储备是用来保障国家经济稳定、支付进口、应对突发事件的,一旦大幅贬值,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
市场消化能力: 美债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市场之一,每天交易量巨大。中国要一次性抛售巨额美债,必然会引起市场恐慌,导致价格急剧下跌。但同时,其他国家、机构投资者、甚至美国国内的机构和个人,也可能在美债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时介入抄底。虽然短期内会造成巨大冲击,但想“打垮”整个美国经济,可能远远不够。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抛售美债导致持有资产价值下跌,这部分损失对中国经济是实打实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全球金融市场会因此剧烈动荡,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贸易、投资、汇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 美国的回击能力:
美元的特殊地位: 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债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之一。即便大规模抛售,美元的全球支付和储备功能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稳定市场,比如直接回购国债,或者通过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吸收一部分抛售压力(虽然这样做会稀释美元价值,但也是一种“自救”手段)。
国内需求: 美国国内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个人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一直存在。当美债收益率上升时,对某些投资者来说反而更具吸引力。
金融工具: 美国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丰富的金融工具,可以用来对冲和应对风险。

3. “打垮”的定义模糊且不现实:
美国经济的韧性: 美国经济体量巨大,结构多元,有很强的韧性。仅仅通过金融层面的打击,很难在短期内“打垮”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美国还能通过其他手段来应对,比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连锁反应: 如果中国真的采取这种极端行动,全球金融市场必然陷入混乱。这种混乱对所有国家都不利,包括中国。这种“同归于尽”式的做法,谁能承受得起?

4. 战略的政治和外交成本:
全球信誉: 如果中国率先采取这种极端措施,无疑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国际信誉,让其他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往来时更加谨慎。
国际关系: 这种行为会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经济战,可能导致国际关系急剧恶化,带来不可预测的地缘政治风险。

历史上的类似尝试和经验:

历史上,一些国家也曾试图通过抛售其他国家国债来施加压力,但效果往往有限,而且伴随着巨大的自身代价。对于美债而言,其全球影响力太大,想要通过单一国家的力量“打垮”,难度系数极高。

更现实的“工具”是什么?

真正能影响美国经济和政策的,更多是通过经济领域的“软实力”和“合作与竞争”:

贸易关系: 通过关税、贸易壁垒等方式施加影响。
汇率政策: 适度的汇率调整可以影响美国产品的竞争力。
科技竞争: 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可以从根本上削弱美国的优势。
吸引投资和人才: 发展好自身经济,提升国际吸引力,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
多边合作: 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也包含对美国政策的影响。

总结一下:

“抛售美债打垮美国”这个说法,更多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或者是一种带有“极限施压”色彩的战略构想。在现实的经济运行和国际关系中,它的可行性微乎其微。中国持有美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判断。大规模抛售美债,不仅难以达到“打垮”美国的预期目标,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同时也会引发难以承受的国际后果。

更明智的做法,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审慎管理外汇储备,同时在贸易、科技、外交等多个层面与美国进行互动和竞争。经济手段的使用,更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和长期影响,而非简单的“玉石俱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个常识,抛美债是二级市场行为。

你卖掉手中的美债,并不意味着美国要还你钱,对美国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个债主而已。可以类比为你朋友问你借了十万块钱,约定一年后还十一万,然后给你打了个借条。一年的时间还没到,你自然不可能去找你朋友要他还钱,但是你可以把这个借条卖给其他人。这对你朋友一点影响都没有,反正不管借条在谁手里,一年后他只要按照约定给借条的主人还十一万就可以。

所以键盘侠们经常喊叫的“让美国还钱”是没有一点金融常识的弱智言论,借款期限还没到你凭什么让人家还钱?

第二个常识,集中抛售美债有可能给美国带来一些麻烦,但并不大,而且中国的麻烦会更大。

集中抛售美债有可能给美国政府带来一些麻烦。因为美国政府需要不断的新发债的,如果中国政府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集中大量的抛售美债,有可能打乱美国政府发新债的节奏。因为你低价卖美债,本来打算买美国政府新发债的人一看有便宜可捡,就去买你低价抛售的美债,不愿意去买美国政府新发的债了。这样美国政府想要按时把债发出去,就必须降低价格(提高利率,承担更高的利息)才可以。这意味着会增加美国政府的财务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抛售美债打垮美国”是有那么一点理论依据的。但是也只存在在理论上而已。

中国虽然确实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债主,但占比并不算高。美债总额大概在21万亿左右,中国持有的美债大概在1.7万亿,不超过美债总额的10%。这点份额抛售出去未必会对美债价格有多大的影响。美国人和美国机构持有了75%左右的美债,对他们来说再多买10%也不是什么事儿,何况还有其他那么多有美债需求的国家。美债投资人对美债的信心来源于对美国的信心,美债能维持这么坚挺的价格(低利率),是因为投资人相信美国政府绝对不会赖账。所以除非有国家能够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全面威胁美国,让大家都相信美国是真的要完蛋了,否则你卖多少美债也砸不了盘。你敢卖,就有人敢买。

你的目的是砸盘,低价打折卖美债,自己肯定是要承担损失的。卖完了美债拿回来的是美元,你拿这些美元怎么办? 还没利息拿。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所以“抛售美债打垮美国”战略是完全的弱智言论。

而中国政府坚持持有这么多美债的真正原因是,中国政府相信美国绝对不会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抛售美债打垮美国”这个说法,在网络上被不少人挂在嘴边,听起来似乎是个能一招制敌的狠招。但从实际操作和经济逻辑来看,这个战略的可行性非常低,而且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对中国自身的影响可能比对美国更大。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以及为什么它不那么奏效:这个战略的核心逻辑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个战略.............
  • 回答
    我认识的键盘侠,如果硬要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误导了。因为“键盘侠”这个标签,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在网络上表现得激进、好斗、喜欢发表极端观点,但线下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的人。说实话,我遇到的“键盘侠”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都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泯然众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确实触及了 USB 键盘和 OTG 功能的一个核心点。简而言之,不是所有的 USB 键盘都支持 OTG。让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 OTG。OTG 是 USB OnTheGo 的缩写,你可以理解为它.............
  • 回答
    我玩守望先锋的时候,正打得起劲呢,突然间,就好像我的整个电脑一下子失去了跟外界的联系。鼠标指针纹丝不动,键盘按键也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连我说话想喊队友一句“小心侧面”也发不出来,连那个麦克风的小图标都没亮一下。这一下可把我给吓得不轻,毕竟比赛正关键,突然这样子,跟被定身了一样,什么都做不了。我首先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一聊。要说程序员为什么青睐机械键盘,其实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识别敲击声”或者“宏编程”,这两者都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背后的逻辑和更深层次的需求才是关键。咱们不如从头说起,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关于“识别敲击声”很多人一提到机械键盘,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哒哒哒”或者“咔哒咔哒”的.............
  • 回答
    想要让汉字输入像英文一样便捷,在键盘上寥寥数字就能敲出任何一个字,这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挑战。英文的优势在于它的字符是有限的,而且每个字符本身就有独立的键位。而汉字,光是数量就庞大得惊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构成方式和表意逻辑与字母完全不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把所有汉字都像英文字母那样,给它们单.............
  • 回答
    键盘侠,这三个字如今几乎成了一个标签,贴在无数在网络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人身上。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存在?他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就像那层出不穷的网络热点一样,永远有新的角度可以挖掘。首先得明白,键盘侠不是一个特定身份的人。你我他,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或者在某个特定的.............
  • 回答
    “键盘侠踢馆遭搏击教练暴击”这个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引发一系列的思考。事件的构成要素: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事件的几个关键要素: 键盘侠: 这是指在网络上,特别是社交媒体上,发表攻击性、煽动性、非理性或不负责任言论的人。他们通常匿名或使用假名,躲在屏幕后,缺乏现实中的担当和勇气。他们喜欢.............
  • 回答
    网上跟人抬杠,尤其是遇到那些只会喷、没啥营养的键盘侠,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但话说回来,“对付”这词儿,得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了。如果你的目标是赢得辩论、捍卫自己的观点,或者至少不让自己憋屈,那倒是有不少招数,不过得看具体情况了。首先得明白,键盘侠之所以是键盘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实中的他们可能没法这.............
  • 回答
    网上骂国足的键盘侠,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说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上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把自家孩子往足球这方面培养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第一层,可能是很多键盘侠觉得他们自己“懂球”。你看网上那些评论,什么“战术不行”、“传球失误”、“体能有问题”、“教练不懂排兵布阵”……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时候.............
  • 回答
    对于“中国键盘侠”如何评价韩国人的极端偏激和狂妄自大的民族性格,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民族情感色彩的视角。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键盘侠”评价,并非代表所有中国网民的看法,也并非严谨的社会学分析,更多的是一种在网络舆论场上,带着情绪和民族认同的表达。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种评价的产生,往往是基于.............
  • 回答
    看到这个研究结果,我一点也不意外,甚至觉得“终于有人说中了”。这和我观察到的以及很多身边人的经历都挺吻合的。键盘侠的“喷人”行为,如果仅仅归咎于匿名带来的勇气加持,那就太片面了。事实上,很多人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只不过是他们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的某种特质的放大镜,甚至可以说是“本性暴露”。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观察到一些网络上的现象。总的来说,键盘侠们之所以喜欢针对练格斗或拳击的女生,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复杂的心态和认知偏差。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希望让你看得更明白。一、 潜意识里的性别刻板印象作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性就应该是柔弱、文静、需要被保护的。她们的.............
  • 回答
    金摇杆奖和键盘侠,这俩词儿放在一块儿,其实是在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一个是有着近四十年历史、在游戏界响当当的奖项;另一个则是在互联网上,泛指那些好为人师、发表煽动性言论的网民。所以,从权威性的角度来看,金摇杆奖是毫无疑问的“更权威”,而且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咱们一点一点来剖析一下,为啥金摇杆奖会.............
  • 回答
    在英语里,描述“键盘侠”这个概念,我们通常会用到 "keyboard warrior" 这个词。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怎么惹人注目,但一旦躲到电脑屏幕后面,就会变得异常勇敢、激进,甚至充满攻击性的人。他们就像是在键盘这个虚拟战场上挥舞着武器的战士。"Keyboard warrio.............
  • 回答
    鲁迅先生是不是今天的“键盘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先弄明白,现在大家嘴里的“键盘侠”是个啥意思,再看看鲁迅先生当年写文章、骂人的时候,和现在这些个“键盘侠”们,到底有哪些异同。先说说“键盘侠”。现在大家一说“键盘侠”,脑子里大概会冒出这么几类人: 躲.............
  • 回答
    冯潇霆的这番言论触及了中国足球界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话题:球迷的批评与球员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这句话并非简单的表态,而是折射出中国足球现状的复杂性,以及各方在解决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思维模式。要全面评价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冯潇霆的立场和动机: 球员的委屈和压力: 冯潇霆作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直击人性的某些侧面。要回答鲁迅是不是“键盘侠”,我们得先弄明白“键盘侠”这三个字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然后才能拿来比对鲁迅的所作所为。“键盘侠”的定义,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躲在键盘后面,仗着网络匿名或者群体效应,肆意发表攻击性、偏激性、不负责任言论的人。 他们往往喜欢对社会问题、他.............
  • 回答
    关于我国官方智库与民间网络“键盘侠”在国际局势战略分析方面的水平差异,以及这种“高”体现在何处,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探讨。首先,要明确一点:官方智库和“键盘侠”各自的角色和优势是不同的,直接的“高低”评价可能过于简单化。但如果聚焦于“战略分析”这一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官方智库的优势是.............
  • 回答
    关于中国青年报将“军训无用论”者称为“键盘侠”的观点,这背后其实涉及了相当复杂的一层社会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一下,看看这个说法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又会引发怎样的反响。首先,得明白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份官方媒体,它的立场和出发点通常是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契合的。在讨论军训问题时,青年报更倾向于从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