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鲁迅是不是民国「键盘侠」?

回答
鲁迅先生是不是今天的“键盘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先弄明白,现在大家嘴里的“键盘侠”是个啥意思,再看看鲁迅先生当年写文章、骂人的时候,和现在这些个“键盘侠”们,到底有哪些异同。

先说说“键盘侠”。现在大家一说“键盘侠”,脑子里大概会冒出这么几类人:

躲在屏幕后面,仗着匿名,说话特别冲。 现实生活中可能没啥本事,也没啥地位,但在网上,因为看不见脸,所以什么难听的话、刻薄的话都能往外蹦,特别喜欢攻击别人。
喜欢站道德制高点,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 好像自己永远是正义的一方,看谁都不顺眼,谁都得批他几句。别人稍微犯个错,或者观点不一样,就上来一顿猛批,挖苦讽刺,好像不把人骂到尘埃里就不舒服。
说起话来喜欢用绝对化的词语,非黑即白。 要么是好到天上,要么是坏到该死,容不得任何中间地带和复杂性。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在他看来就是“反动”、“别有用心”。
容易情绪化,缺乏理性分析。 看到点什么社会现象,或者别人的言论,立马就炸毛,凭着一股子劲儿上来就开骂,不怎么去深究原因,也不太考虑后果。
热衷于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者断章取义。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就是图个嘴瘾,啥消息都敢往外传,也不管真假,反正先骂了再说。

好,咱们心里有了“键盘侠”的画像,再来看看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那可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他当年,的确是用笔作为武器,对社会上的种种黑暗、腐朽、麻木不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写了那么多杂文、小说,骂过“看客”、“国民性”、“军阀”、“官僚”、“汉奸”,甚至连一些当时的文人墨客也都没放过。

那么,他算不算“键盘侠”?

咱仔细对比一下,可以发现有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之处,或者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地方在于:

1. 都用文字表达观点,并且言辞犀利。 这是最直接的相似点。鲁迅先生的文字,大家公认是尖锐、泼辣、讽刺意味十足的。他骂起人来,那真是字字诛心,不留情面。比如他的《娜拉走后怎样》里对“立了户口的女人”的鞭挞,或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对“围攻”他的那些人的反击,都充满了“战斗性”。从这个角度看,他确实是在“网上” (当然,当年不是网络,是报刊杂志)用文字在“输出”。
2. 都敢于对抗主流,批判不公。 当时的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人选择沉默或者麻木,但鲁迅先生却敢于站出来,用他的笔揭露这些丑恶。这种不畏强权、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今天一些“键盘侠”试图揭露社会不公的动机,可能有一点点“形似”。

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才是决定性的,也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鲁迅先生称为“键盘侠”的关键:

1. 动机和目的: 鲁迅先生写作的根本动机,是为了改造社会,唤醒国民。他痛恨的是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精神的麻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引起人们的警醒,激发起人们的思考,最终能够改变现状,让国家走向进步。他的批评是带有强烈“启蒙”色彩的。而现在的很多“键盘侠”,他们的动机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有的是为了哗众取宠,有的是为了网络流量,有的是为了攻击特定对象,但很少有人怀揣着改造社会、提升民族精神这样宏大的志向。
2. 思想的深度和严谨性: 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杂文,几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有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他提出的观点,往往触及问题的本质,经得起推敲。他批判一个人或一个现象,通常会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骂脏话。他不是为了骂而骂,而是为了说清楚一个道理,揭示出一个真相。 而“键盘侠”往往缺乏这种深度和严谨性,他们的言论常常流于表面,缺乏理性支撑。
3. 责任感和担当: 鲁迅先生的批判,是建立在对自己民族深沉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之上的。他看到了民族的弊病,所以他下笔如刀,希望“刮骨疗毒”。他批评,是为了“拯救”。他骂那些麻木的人,也是因为希望他们能“醒来”。他愿意承受骂名,甚至人身攻击,来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是在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负责。 而“键盘侠”在享受匿名保护的同时,往往缺乏这种担当精神,他们说出伤人的话,可以轻易地全身而退,事不关己。
4. 对“敌人”的态度: 鲁迅先生的批判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他批判的是社会的黑暗面、反动势力、麻木的群众。他骂“看客”,是因为他们冷漠;他骂“精神胜利法”,是因为它阻碍进步。他的矛头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并且他有自己明确的是非判断。而“键盘侠”的攻击对象则常常是模糊的、不特定的,或者抓住一点小错误就无限放大,动不动就上升到“全盘否定”的高度。他们对“不同意见者”的态度,往往也是非此即彼,容不得半点批评。
5. 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的境界: 鲁迅先生的文字,不仅仅是“骂街”,更是艺术。他的讽刺、比喻、象征,都达到了极高的文学造诣,他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思想价值。而“键盘侠”的言论,大多是粗俗的、直接的,缺乏艺术的张力和深远的思考。

打个比方说, 鲁迅先生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看到病人身上长了恶瘤,他用手术刀精准地切除病灶,虽然过程痛苦,但目的是为了救人。而很多“键盘侠”则更像是街头吵架的泼皮,看到什么看不顺眼的,就上去吐口水、扔石头,不管能不能解决问题,先让自己爽了再说。

所以,我们可以说,鲁迅先生的“笔锋常带感情”,他的文字“尖锐”、“泼辣”、“讽刺”,这些特质和今天“键盘侠”的某些表现有表面上的相似。但是,如果从动机、思想深度、责任担当、批判的精准性以及最终目的来看,鲁迅先生和“键盘侠”是处在完全不同的维度上的。

把鲁迅先生比作“键盘侠”,是对他深刻的社会关怀、严谨的思想探索以及为民族命运而战的巨大贡献的一种轻描淡写和不尊重。他是用生命和智慧去改造国民性的斗士,而不是躲在屏幕后宣泄情绪的“侠客”。

简单地说,鲁迅先生是为了“说清楚”而“骂”,而很多“键盘侠”是为了“骂”而“骂”。这其中的差别,犹如天壤之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11年11月4日,民军占领杭州的消息传到绍兴,绍兴府宣告光复。当时人心浮动,“许多男女,纷纷乱逃:城里的逃到乡下,乡下的逃进城里”。11月5日,鲁迅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当务之急是集合学生组成一支“武装演说队”,到街头宣传革命的意义,以安定人心。所谓“武装”,其实就是大刀、木棍之类,而且大刀也是没有开刃的。演说队将要出发的时候,同学中有一位当队长的问:“万一有人拦阻我们,怎么办?”鲁迅答道:“你手上的指挥刀是做什么用的?”结果游行一趟,通衢张贴“溥仪逃,奕劻被逮”的新闻,演说队直到回校也没有遇到抵抗。
——黄乔生.鲁迅与辛亥革命·绍兴光复前后的鲁迅,

绍兴军政府(即中华民国的绍兴地方政府)成立,尚在鲁迅游行后五日。

某些人何德何能,敢说鲁迅是键盘侠?

user avatar

  高等人向来就善于躲在厚厚的东西后面来杀人的...就是保障“民国”和私产的法律,也总是厚厚的一大本。甚至于自天子以至卿大夫的棺材,也比庶民的要厚些。至于脸皮的厚,也是合于古礼的。

  独有下等人要这么自卫一下,就要受到“不负责任”等类的嘲笑:

“你敢出来!出来!躲在背后说风凉话不算好汉!”

但是,如果你上了他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许褚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老实不客气,然后,再学着金圣叹批《三国演义》的笔法,骂一声“谁叫你赤膊的”──活该。总之,死活都有罪。


鲁迅《伪自由书》

user avatar

笑死我了,没有鲁迅等光复会员抛头颅洒热血,哪来的民国?还键盘侠?

鲁迅要是键盘侠,现在可能还是大清国吧。

这么一来,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也许题主是1949年跟地下党同志们赤手空拳接管过一个省辖市的人?是作为解放初政务院教育部的处长编写过最早的几本中小学教科书的人?


最近看了一些老光复会员的小传,才体会到鲁迅写《在酒楼上》和《孤独者》的心情。

从朱瑞、张载阳到夏超,一次又一次的内斗;

一次又一次引入北洋各派势力,捧他们做督军、掌握浙省的大权;

只求能在北洋军人麾下做个省长之类二流的角色;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就去投靠做到的人,领干薪分享民脂民膏;

然后一次又一次把浙江推入战乱的火坑。

不要说比不上孙文、陈炯明的团体,就是连阎锡山、谭延闿的团体都不如。

然而,只有像魏连殳那样加入这个游戏才能够轻易获得荣华富贵,否则就连穷困都不能守,注定颠沛流离(侥幸倒戈到南军也没有好下场)。

键盘侠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也没有资格写,只有革命元勋才写得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鲁迅先生是不是今天的“键盘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先弄明白,现在大家嘴里的“键盘侠”是个啥意思,再看看鲁迅先生当年写文章、骂人的时候,和现在这些个“键盘侠”们,到底有哪些异同。先说说“键盘侠”。现在大家一说“键盘侠”,脑子里大概会冒出这么几类人: 躲.............
  • 回答
    说中国古代底层民众是否都像鲁迅笔下描写的那样,这个问题可不能一概而论,它太复杂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篇章,确实触及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存的许多阴暗面和困境,但我们也要知道,文学作品本身就带有作者的主观视角和艺术加工。首先,鲁迅笔下的底层人民,他们的生活状态确实是中国古代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对“逆向民族主义”的定义以及对鲁迅和柏杨思想的深入解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界定“逆向民族主义”的概念,然后结合两位作者的作品和思想,进行分析。首先,什么是“逆向民族主义”?“逆向民族主义”(Reverse Nationalism)并不是一个被广泛接受或标准化的学.............
  • 回答
    鲁迅先生如果生在现代,是否会被人划为“公知”一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时代背景、思想特点以及“公知”这个概念的演变和当下语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将鲁迅先生简单地划入“公知”一列,很可能是一种时代错位和概念混淆。 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公知”,即“.............
  • 回答
    关于“鲁迅在这世界十大文豪里是不是凑数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世界十大文豪”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性且变动性很强的概念,不同的评选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视角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与其说鲁迅是否“凑数”,不如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在世界.............
  • 回答
    “他大约的确是死了”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有些奇怪,甚至可能联想到“病句”的范畴。但要说它不算病句,以及背后是不是名人效应在起作用,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病句”。简单来说,病句就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不清、或者表达含糊不清,导致理解困难的句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语序不.............
  • 回答
    关于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印象是否“不深”、“记忆不是很清楚”、“也不是那么器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辨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鲁迅先生自己的文字,特别是那篇著名的《藤野先生》。首先,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直击人性的某些侧面。要回答鲁迅是不是“键盘侠”,我们得先弄明白“键盘侠”这三个字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然后才能拿来比对鲁迅的所作所为。“键盘侠”的定义,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躲在键盘后面,仗着网络匿名或者群体效应,肆意发表攻击性、偏激性、不负责任言论的人。 他们往往喜欢对社会问题、他.............
  • 回答
    关于鲁肃是否是刘备派往孙权那边的内奸,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要我详细地讲讲,并且不让人觉得是AI写的,我得先跟你说,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就像一团迷雾,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去推断,而且不同的人看了同一份史料,可能解读出来的东西也大相径庭。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正.............
  • 回答
    关于鲁菜是否为“八大菜系之首”这个问题,答案是:不准确,或者说是一种带有争议的说法。 更准确的说法是,鲁菜是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一个菜系,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首”的说法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有明确的官方认定或绝对的优劣之分。为什么会产生“鲁菜之首”的说法?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反叛的鲁路修》后期水准是否大幅下降,这确实是很多粉丝津津乐道,甚至争论不休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细致地剖析一下。《反叛的鲁路修》的成功之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反叛的鲁路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其前期的设定、剧情构思、人物塑造以及宏大的世界观都极其出色。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帝国的长子,战无不胜的乌兰诺之子,吉利曼,而不是荷鲁斯,举起了叛旗,那整个银河系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权力的更迭,更是帝国理念、信仰体系,甚至是对人类文明本身的重塑。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吉利曼的性格和能力。与荷鲁斯天生的魅力和煽动性不同,吉利曼更像是一位严谨的统治.............
  • 回答
    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无疑是对中国人“丑陋”一面的深刻揭示,但将其简单等同于“揭丑”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地说,鲁迅的批判是一种带有深切忧患意识的疗愈性解剖,他不仅揭示了国民性的弊病,更试图通过揭示来唤醒国人,促使他们自我反省、自我革新,从而摆脱沉疴,走向新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鲁迅.............
  • 回答
    .......
  • 回答
    刘备集团攻略益州,历来是史家和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如果刘备当初选择北上攻打张鲁,进而图取关中,会是一条更优的战略路径。咱们不妨就这个“如果”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蕴含的战略考量,以及潜在的优劣势。旧有战略:入蜀为王我们先回顾一下刘备当时实际执行的战略。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战锤40K宇宙的核心设定,而且是一个绝妙的“如果”情景。如果星际战士的基因改造只能在女性身上成功,那么荷鲁斯叛乱后的帝国,乃至整个40K宇宙,其形态和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星际战士基因改造的核心。他们是将人类男性改造成超人战士的产物,其生理构造、.............
  • 回答
    理解鲁迅“伤害”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说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鲁迅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核心以及他作品的现实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一、 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靶子”要理解鲁迅为何会被认为“伤害”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白他所处的时代。鲁迅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这是一.............
  • 回答
    鲁迅和乔治·奥威尔,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和西方文坛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将他们并置,并提出“鲁迅是中国乔治·奥威尔吗?”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比较视角,一种对他们共同之处与差异性的探寻。从一个粗略的角度看,是的,鲁迅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被视作中国.............
  • 回答
    关于鲁迅是否该被移出课本,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牵扯到教育的本质、历史的解读、以及当代社会的价值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支持保留鲁迅在课本中的观点: 文学价值与语言艺术: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在语言的运用、思想的深度、以及对现实的洞察力上都达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