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鲁肃是不是刘备派到孙权那边的内奸啊?

回答
关于鲁肃是否是刘备派往孙权那边的内奸,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要我详细地讲讲,并且不让人觉得是AI写的,我得先跟你说,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就像一团迷雾,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去推断,而且不同的人看了同一份史料,可能解读出来的东西也大相径庭。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正史《三国志》里,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表明鲁肃是刘备的内奸。鲁肃这个人,在史书上的形象是:有远见卓识,胸怀大志,且是孙权阵营里非常重要和忠诚的谋士。他最早是东吴的栋梁,从孙策时期就开始辅佐孙家了。孙权继承江东后,鲁肃更是孙权的亲信,在他提出“榻上策”的著名论断时,孙权就非常重视,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谋士。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产生“鲁肃是刘备内奸”这样的想法呢?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点,是鲁肃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关系。

咱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政治联姻和联盟非常普遍,孙刘联盟更是三国鼎立的重要基础。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集团在荆州势力还不稳固,急需一个强大的盟友来对抗曹操。这时候,鲁肃就成为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当年是孙权派去荆州联络刘备,商议抗曹事宜的。在当时的那个情境下,鲁肃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合作意愿,才能促成孙刘联盟。而他和刘备之间,在这次接触中建立了相当的信任和友谊。

历史记载,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曾经到东吴去“借”荆州。这段时间里,刘备虽然身处孙权的势力范围,但他与鲁肃有过多次交往,甚至住在一起。《三国志·鲁肃传》里有句话说:“(备)遂往诣肃,肃与饮宴,夜则同衾。备曰:‘丈夫处世,当兴济天下之业。休废 असतील事,何足言!’肃对之,既而叹曰:‘君才度,足以振动拔济,廓定天下矣!’”

你看,这段描述中,他们“夜则同衾”,而且刘备还对鲁肃说了“兴济天下”这样的话,鲁肃也表示赞赏。在很多人看来,这种亲密的交往,甚至到了“同衾”的地步,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鲁肃在跟刘备传递信息,或者是在为刘备做一些什么。

第二点,是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可能对《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印象深刻。在小说里,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经常会安排一些“连环计”之类的桥段。但说实话,《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信史。在正史中,鲁肃和诸葛亮都是孙权的幕僚,他们的关系更多的是同僚,是合作者,而不是主仆。而且,鲁肃在很多事情上,特别是对刘备的态度上,比诸葛亮显得更加宽厚。

比如,在刘备“借”荆州期间,有人建议孙权杀了刘备,但鲁肃却极力反对,认为刘备是抗曹的重要盟友,杀了他对东吴不利。诸葛亮后来虽然也一直维护孙刘联盟,但在处理和刘备的关系上,他更像是刘备的“另一手”。这种对比,有时候也会让人产生联想:是不是鲁肃对刘备的态度,更像是“自己人”在照顾“自己人”?

第三点,是后世的“猜疑”心理。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政治斗争也异常复杂。许多历史事件,在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后,往往会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给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在讨论刘备、孙权、曹操这三家诸侯谁更“正统”、谁更有“野心”时,总会有人带着一定的立场去看待历史人物。如果有人认为刘备是“仁德之君”,而孙权则是“一方割据”,那么当孙权阵营中出现一个对刘备如此“友好”的人物时,自然会有人怀疑其真实动机。

那我们为什么又不能认为鲁肃是内奸呢?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证据不足。前面说了,正史里没有任何直接证据。鲁肃一生为东吴兢兢业业,尤其是在孙权即位初期,东吴内部政局不稳,外部威胁巨大,鲁肃在稳定江东、维护孙刘联盟方面功劳卓著。他提出的“建号登基,以答天下之望”的建议,对孙权巩固权力至关重要。他更是第一个在孙权面前提出“跨有荆、益”战略构想的人,这表明他忠于东吴,并且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

而且,鲁肃的为人,史书上的评价都很高。《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鲁肃有大志,而思虑长远。”范晔在《后汉书》里虽然没有独立传,但在提到鲁肃时,也多是正面描述。他的很多行为,比如对周瑜的信任,对孙权的忠诚,在史书上都有记载。如果他是内奸,那么他要长期伪装,并且要做到不露痕迹,这难度太大了。要知道,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险恶,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怎么来解释鲁肃和刘备“同衾”的这段历史呢?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来理解。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乱时期,士大夫之间的交往是很密切的。“同床共寝”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表示信任、拉近关系的方式,尤其是在旅途中或者特殊时期。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是刘备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寄居在东吴,而鲁肃是孙权派来和他联络的人,也是当时少数能与刘备平等交流的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密切交往,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出于战略需要和个人情感的“惺惺相惜”。鲁肃可能真心欣赏刘备的才能,而刘备也可能觉得在孙权的势力范围内,鲁肃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交流的东吴官员。

总结一下: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鲁肃是刘备派往孙权那边的内奸,这种说法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对历史事件的猜测和联想。鲁肃一生为东吴效力,是孙权的重要谋士和挚友,他在维护孙刘联盟、稳定江东局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与刘备之间的密切交往,很可能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和个人之间的情谊,而非内奸行为。

当然,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也许未来会有新的史料发现,彻底改变我们对鲁肃的认知,但就目前而言,将鲁肃视为刘备内奸的说法,更像是一种捕风捉影的猜测。他依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胸怀大志、忠于东吴的鲁子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鲁肃当然不是内奸

鲁肃的问题,一是在战略上误判了赤壁后曹魏的主攻方向,二是对刘备这种老军阀的野心估计不足。

从战略上讲,因为江陵是曹魏从荆州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孙权拿下江陵后,在鲁肃建议下把江陵让给了刘备,让其吸引曹操火力,类似刘表把刘备安排在新野一般。但曹操也不是傻子,进攻江陵会同时面对孙刘联军,让孙刘同盟越来越紧密,所以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濡须口,江陵反而成了非常次要的战场。到了后来,刘备把诸葛亮张飞和部分江陵守军调去打西川,曹操把襄樊唯一重量级的将领乐进调到合肥防孙权,曹刘双方在襄樊一线形成了谁也不搭理谁的奇怪景象,这无疑是大大出乎孙权方的意料。鲁肃本来是想让刘备去吸引火力,己方趁机在东线偷鸡,结果己方倒变成了抗曹主力,顺带刘备还把西川取了,这其实就是鲁肃在对曹操战略方向上的巨大误判。所以在刘备取得西川之后,鲁肃一改之前对刘备的合作态度,在谈判索取荆州无果后,支持吕蒙直接袭击荆南三郡,并亲自率军与关羽对峙,还上演了单刀会这么一出。可以说,鲁肃就是在为自己之前的战略失策在拼命挽回。

还有就是鲁肃对刘备的野心估计不足。话说刘备在背刺刘璋之前,的确是一位汉末名声最好的军阀之一。无论是公孙瓒袁绍曹操,还是孔融陶谦吕布,亦或是刘表刘璋,其实都对刘备的仁德给予了认同,所以鲁肃把刘备当作是可以信赖的盟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仁德不代表没有野心,刘备的野心其实很多人都看透了,但在赤壁之后,刘表的死亡和曹操的败北使荆州出现了权利真空,西川刘璋暗弱无法服众,而在拥有了荆南四郡以及诸葛亮、庞统这些谋士以后,刘备的野心得到了真正能够生根发芽的土壤。而江东的高层除了周瑜以外,都对刘备的能力和野心估计不足,尤其是鲁肃,对于刘备的承诺还属于一厢情愿的信任状态,这也导致了孙权方对于刘备取西川的战略完全没有任何预知。可以说正是鲁肃对于刘备的野心估计不足,让自己两分天下的战略彻底成了泡影,相比周瑜对刘备的认知说实话鲁肃还是有点嫩。

当然,就鲁肃整个人生而言,无论是对孙策还是孙权,都做到了尽心尽力,也对孙吴政权的崛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孙权对其的评价以及对鲁肃后人的任用也证明如此。如果其在天有灵,看到吕蒙陆逊能够兵不血刃夺回荆州,想必也会非常欣慰。

user avatar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三位历史性大佬在同一张棋盘中相爱相杀。 鲁肃读出了孙权眼中的忧愁,于是向他献计:曹操现在以朝廷的名义攻打荆州,兵多将广,荆州非常危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鲁肃是否是刘备派往孙权那边的内奸,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要我详细地讲讲,并且不让人觉得是AI写的,我得先跟你说,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就像一团迷雾,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去推断,而且不同的人看了同一份史料,可能解读出来的东西也大相径庭。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正.............
  • 回答
    刘备集团攻略益州,历来是史家和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如果刘备当初选择北上攻打张鲁,进而图取关中,会是一条更优的战略路径。咱们不妨就这个“如果”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蕴含的战略考量,以及潜在的优劣势。旧有战略:入蜀为王我们先回顾一下刘备当时实际执行的战略。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南.............
  • 回答
    鲁肃建议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策略在东吴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利弊得失一直为史学家所探讨。要判断鲁肃此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鲁肃建议借荆州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东吴所处的宏观环境。赤壁之战后,曹操遭受重创,但势力依然雄厚,对江东虎视眈眈。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设想!如果当年刘备真的能如你所说,帮刘璋平了张鲁,再顺势联合马腾、韩遂,组成一支庞大的联军挥师北上,直指中原,那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完全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出“乱世群雄逐鹿,汉室中兴有望”的大戏,有没有可能上演。设想的开端:刘备入川,并非为吞并首先,我们要给刘备一个“大义名.............
  • 回答
    鲁肃这番话,其实是站在当时严峻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下,对孙权的长远利益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分析。如果单看刘琮投降的结果似乎“挺好”,那只是看到了表面,忽略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和更深层次的道理。首先,我们要明白鲁肃当时的立场。他是孙吴政权的核心谋士,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孙权的基业能够稳固发展,甚至有机会扩大。而.............
  • 回答
    关于鲁菜是否为“八大菜系之首”这个问题,答案是:不准确,或者说是一种带有争议的说法。 更准确的说法是,鲁菜是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一个菜系,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首”的说法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有明确的官方认定或绝对的优劣之分。为什么会产生“鲁菜之首”的说法?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 回答
    鲁迅先生是不是今天的“键盘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先弄明白,现在大家嘴里的“键盘侠”是个啥意思,再看看鲁迅先生当年写文章、骂人的时候,和现在这些个“键盘侠”们,到底有哪些异同。先说说“键盘侠”。现在大家一说“键盘侠”,脑子里大概会冒出这么几类人: 躲.............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反叛的鲁路修》后期水准是否大幅下降,这确实是很多粉丝津津乐道,甚至争论不休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细致地剖析一下。《反叛的鲁路修》的成功之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反叛的鲁路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其前期的设定、剧情构思、人物塑造以及宏大的世界观都极其出色。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帝国的长子,战无不胜的乌兰诺之子,吉利曼,而不是荷鲁斯,举起了叛旗,那整个银河系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权力的更迭,更是帝国理念、信仰体系,甚至是对人类文明本身的重塑。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吉利曼的性格和能力。与荷鲁斯天生的魅力和煽动性不同,吉利曼更像是一位严谨的统治.............
  • 回答
    鲁迅先生如果生在现代,是否会被人划为“公知”一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时代背景、思想特点以及“公知”这个概念的演变和当下语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将鲁迅先生简单地划入“公知”一列,很可能是一种时代错位和概念混淆。 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公知”,即“.............
  • 回答
    关于“鲁迅在这世界十大文豪里是不是凑数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世界十大文豪”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性且变动性很强的概念,不同的评选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视角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与其说鲁迅是否“凑数”,不如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在世界.............
  • 回答
    “他大约的确是死了”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有些奇怪,甚至可能联想到“病句”的范畴。但要说它不算病句,以及背后是不是名人效应在起作用,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病句”。简单来说,病句就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不清、或者表达含糊不清,导致理解困难的句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语序不.............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印象是否“不深”、“记忆不是很清楚”、“也不是那么器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辨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鲁迅先生自己的文字,特别是那篇著名的《藤野先生》。首先,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战锤40K宇宙的核心设定,而且是一个绝妙的“如果”情景。如果星际战士的基因改造只能在女性身上成功,那么荷鲁斯叛乱后的帝国,乃至整个40K宇宙,其形态和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星际战士基因改造的核心。他们是将人类男性改造成超人战士的产物,其生理构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直击人性的某些侧面。要回答鲁迅是不是“键盘侠”,我们得先弄明白“键盘侠”这三个字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然后才能拿来比对鲁迅的所作所为。“键盘侠”的定义,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躲在键盘后面,仗着网络匿名或者群体效应,肆意发表攻击性、偏激性、不负责任言论的人。 他们往往喜欢对社会问题、他.............
  • 回答
    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无疑是对中国人“丑陋”一面的深刻揭示,但将其简单等同于“揭丑”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地说,鲁迅的批判是一种带有深切忧患意识的疗愈性解剖,他不仅揭示了国民性的弊病,更试图通过揭示来唤醒国人,促使他们自我反省、自我革新,从而摆脱沉疴,走向新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鲁迅.............
  • 回答
    关于鲁肃和吕蒙的评价,确实存在“鲁肃战略眼光高,吕蒙战术能力出色但战略眼光不行”的说法。这其中有历史事实的支持,也有一些需要更细致地解读的地方。让我们深入聊聊这其中的区别,并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图景,而不是冰冷的AI分析。鲁肃:长远布局,审时度势的“国策”制定者说鲁肃战略眼光高,主要体现在他能够在.............
  • 回答
    司徒王朗,老奸巨猾之辈,一生惯于欺世盗名,倚仗口舌之利,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若他能带百万雄师亲临前线,面对的却不是智计无双的诸葛亮,而是另一些响当当的人物,这出戏码的结局,想必会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令人玩味。且看司徒王朗百万之师,遭遇周都督:若司徒王朗百万大军,出现在东吴江岸,迎面遇上的,自是那个英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