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以概述一下马恩岛及群岛王国 (Kindom of Mann and Isles) 的历史吗?

回答
马恩岛及群岛王国,一段在北海风浪中交织的凯尔特与维京传奇,其历史如同一幅褪色的古老地图,描绘着权力的更迭、文化的碰撞以及这片土地上人民顽强的生命力。这段历史并非线性书写,而是由不同时期、不同族群的印记层层叠加而成,直到最终融入了更大的政治版图。

早期凯尔特与罗马的阴影:

在王国建立之前,马恩岛(Isle of Man)和周围的岛屿早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考古证据表明,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巨石阵等神秘的遗迹。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不列颠岛的北部成为了罗马势力的边缘地带,而爱尔兰海的岛屿们也未能完全摆脱其影响。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罗马人对马恩岛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统治,但贸易往来和有限的军事存在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时期,岛屿上的居民主要是凯尔特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

维京人的到来与王国的曙光:

真正改变这些岛屿命运的,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人。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人的长船开始出现在不列颠群岛的海岸线上,他们的到来带来了劫掠、征服,也带来了新的统治者和文化。马恩岛,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维京人征服和建立统治的重要据点。

大约在9世纪中期,一位名叫伊瓦尔·奥夫·拉格纳森(Ivar the Boneless)的维京领袖(据说是传奇人物拉格纳·洛德布罗克之子)在爱尔兰建立了都柏林王国,并且将马恩岛及周边的群岛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这标志着“群岛王国”(Kingdom of the Isles)的雏形开始形成。这个王国并非一个有着固定疆域和统一首都的现代国家,而更像是一个由维京酋长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他们以马恩岛为主要的战略中心,控制着海上的航线和贸易。

曼恩王国(Kingdom of Mann):维京统治的黄金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恩岛逐渐成为了这个维京势力核心。曼恩王国(Kingdom of Mann)逐渐确立了其名称,其统治范围通常包括马恩岛、安格尔西岛(Anglesey)以及苏格兰西海岸的一些岛屿,如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和凯尔特湾(Clyde)。

这个时期的曼恩王国,其统治者通常是维京贵族,他们继承了斯堪的纳维亚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但同时也吸收了当地凯尔特人的文化和传统。这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统治者们以马恩岛的廷瓦尔德(Tynwald)为中心,这个古老的议会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运作的议会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维京人的“评议会”(Thing)。在廷瓦尔德,法律被宣读,司法判决被做出,象征着一种相对民主和有序的治理方式。

曼恩王国的经济以农业、渔业和海上贸易为基础。维京人擅长航海和贸易,他们将马恩岛和群岛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他们也通过掠夺来积累财富。

苏格兰与挪威的争夺:

曼恩王国并非一直处于独立的统治之下。它坐落在苏格兰和挪威两个强大王国势力交汇的地带,因此,其归属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在11世纪,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三世(Magnus III Olafsson),也被称为“赤裸者马格努斯”(Magnus Barelegs),征服了马恩岛和群岛,将其纳入了挪威王国的统治之下。这一时期,曼恩王国成为了挪威王国的一部分,其统治者由挪威国王任命。挪威的统治持续了约一个世纪,也对岛屿的语言、法律和文化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记。

然而,随着挪威王国的衰落和苏格兰王国的崛起,对群岛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在12世纪,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David I)及其继承人开始收复对这些北部岛屿的控制权。

加洛韦的奥拉夫和独立王国的短暂复兴:

在1156年,一位名叫奥拉夫·古斯弗里森(Olaf Godredsson)的加洛韦(Galloway)领主,趁着苏格兰王国内部的混乱,在马恩岛成功发动叛乱,并自称为曼恩国王。他恢复了一个独立于挪威和苏格兰之外的曼恩王国,尽管其统治范围可能不如早期维京时期那样广阔。奥拉夫是一位有能力的统治者,他试图巩固其权力,并与邻国保持平衡。

苏格兰的统治与百年战争的影响:

1266年,在珀斯条约(Treaty of Perth)中,挪威国王马格努斯六世(Magnus VI)正式将赫布里底群岛和马恩岛割让给了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这标志着曼恩王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正式结束,其统治权转移到了苏格兰。

然而,苏格兰对这些新获得的领土的控制并非易事。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百年战争(Wars of Scottish Independence)对地区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战争期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也被称为“苏格兰的长腿”,试图将这些岛屿置于英格兰的控制之下。他曾占领马恩岛,并任命了自己的总督。

英格兰的统治与“曼恩及群岛王国”的重塑:

随着百年战争的结束,苏格兰重新获得了对这些岛屿的控制。但是,对马恩岛的控制权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仍然摇摆不定。最终,在14世纪,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及其儿子大卫二世(David II)成功地将马恩岛和群岛重新纳入了苏格兰王国的控制之下。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这些岛屿的治理方式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从15世纪开始,马恩岛及其附近的某些岛屿,在形式上或法律上,被授予了“曼恩及群岛王国”(Kingdom of Mann and the Isles)的称号,这更多地反映了其历史传承,而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

在1405年,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三世(Robert III)将马恩岛及其附属岛屿授予了斯坦利家族(Stanley family),即后来的德比伯爵(Earls of Derby)。斯坦利家族以封建领主的身份统治马恩岛,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并继续维持着廷瓦尔德的运作。

最终的整合与遗产:

在1764年,由于《1765年王室赦免法》(Act of Parliament 1764),英国政府从斯坦利家族手中购回了马恩岛的权力,将该岛直接置于英国王室的统治之下。至此,作为政治实体的“曼恩及群岛王国”彻底消失,马恩岛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皇家属地,拥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体系,但受到英国王室的最高权威管辖。

时至今日,虽然“曼恩及群岛王国”的名称已经成为历史的印记,但它所代表的凯尔特与维京文化的融合、其独特的政治体制(如廷瓦尔德)以及岛屿人民坚韧的精神,都成为了构成马恩岛和群岛王国丰富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历史,是北欧海盗浪潮在凯尔特海域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之一,也为我们理解这片土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先上图,说明一下讨论对象的地理范围。

(图片来源:原图由维基用户Sémhur制作,我进行了汉化;公共领域,Free Art License)

群岛王国(Kingdom of the Isles),亦称为马恩岛/曼岛及群岛王国(Kingdom of Mann and the Isles),是对由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南下移居与殖民形成的苏格兰外围一系列岛屿的通称。需要特别指出的两点:

一、尽管「群岛王国」这一称谓似约定俗成,但回到真实历史中,各个岛屿往往都是各自独立的政治实体,彼此之间关联并不十分紧密,即使存在类似领主一级的集体效忠对象,其方向也往往指向挪威本土而非群岛中的某一个体。

二、虽然我们在描述时使用「王国」这一称谓,但事实上这一时期统治苏格兰外围诸群岛的当地精英,无论是享有的政治权力,还是被期待履行的政治义务,都与同时期在苏格兰和英格兰等更大政治实体内演化而成的王权相距甚远。打一个比方的话,如果群岛王国的统治者们能被赋予「国王」的头衔,则同时期的爱尔兰王朝领主们更像是「王中王」,苏格兰国王则更像是「皇帝」。

摘一段英国中世纪学者Alex Woolf在一篇题为"The Age of the Sea-Kings: 900–1300"文章中的论述:

This said, however, it would be a mistake to imagine the Uí Ímair imperium as a unitary empire. Strong kings like Olaf Guthfrithsson (d. 941) and his cousin Olaf Cuarán (d. 981) could bring all the territories together under their rule, but often the different portions of this far-flung sea-kingdom were ruled by a 'brood' of cousinly princes who squabbled amongst themselves for the over-kingship - a situation perhaps not so dissimilar from that prevalent among the Gaels of Ireland and Dál Riata in an earlier age.
然而, 认为伊瓦尔王朝(别急,我后面还会提到)是一个一元化的统一帝国却是错误的。类似Olaf Guthfrithsson与他表弟Olaf Cuarán这样强势的君主固然有能力将这些领地全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更常见的情况是,这个地域广阔的海洋王国的不同地区往往由一群各自有着血缘关系,但又互相为了领主地位争执不下的诸侯分别统治——这样的情况与爱尔兰的盖尔人那里的情况,以及更早之前达尔里阿达王国的情况并没有多少不同。

(图片来源:Academia.edu;引用自Omand, Donald. The Argyll Book. Edinburgh: Birlinn, 2006.)

对于群岛王国的历史,尤其对于它的开端,事实上直至今日仍然是一片未知领域。维京人究竟在何时抵达了设得兰群岛?挪威究竟曾在何时以官方手段兼并了北方群岛?赫布里底群岛又是在何时进入北欧人的势力范围?这一系列问题都尚待有力的考古证据给出解答。

从我们已知的部分来看,早在维京人到来之前苏格兰西部、南赫布里底群岛与爱尔兰北部就已存在由盖尔人建立的达尔里阿达王国(Dál Riata, Dalriada);尽管这个王国的许多细节仍然存疑,我们甚至不知道它起源于何时,终结于何时(目前存在好几种对该王国9世纪以后归属的假设,一说其被纳入了新近形成的苏格兰王国,一说其很早即被皮克特人征服,另有观点认为其在8世纪下半叶迎来一轮对外扩张,一度控制了整个苏格兰低地),但它的确实存在至少说明了一点:早在维京人到来以前,赫布里底群岛及苏格兰西部高地就已经存在初步成型的部落制王国——维京人的征服对于当地人口而言,继承意义很可能大过开辟意义。

(图片来源:维基用户Angus McLellan制作并上传于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我们今天对早期维京人在赫布里底群岛的扩张与定居活动的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

一、来自当地修道院的第一手文献记载。其中位于马尔岛(Isle of Mull)离岛处,由圣高隆(Saint Columba)所建的爱奥那修道院(Iona Abbey)尤其重要;该修道院在9世纪时乃是维京人侵扰劫掠的主要对象之一,许多逃难的修士僧人得以保存下对当时事件的相对完整的记载。

二、奥克尼长篇故事集(Orkneyinga saga),也称「奥克尼历代领主史」,成书于1230年前后,为记述奥克尼群岛自维京人抵达直至十三世纪初四五百年历史的长篇叙事性故事集。该书对群岛王国,尤其是更靠北的奥克尼和设得兰,有相对详细的记载,故而拥有可观的参考价值;但与此同时,该书内容多源自北欧人的各类口述传统,许多地方的真实性尚且存疑,历史学家在使用与研究该书时也往往要保持着一份怀疑态度。

三、八世纪至十一世纪的英国本土文献。这部分存在的问题就更大,因为这三个世纪中源自苏格兰的文献资料极其稀少,而来自爱尔兰和英格兰的相关文献要么陷入地域性偏见,或者干脆对群岛历史只字不提。这里还是引用Alex Woolf在From Pictland to Alba, 789–1070一书中的两段论述:

In the course of the preceding chapters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obscure the fact that the political narrative for Scotland in the eighth to eleventh centuries has had to be written principally from Irish and English sources. This has led to a southern bias in the story told and we have been able to say almost nothing about either the islands or the mainland north of Ardnamurchan in the west, or the Moray Firth in the east. Even our one native source for this period, the Chronicle of the Kings of Alba, has its focus on the Tay basin and give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orth. The silence here is almost suspicious.
在此前几章中我们已经看到,对公元八至十一世纪苏格兰的政治叙述往往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来自爱尔兰和英格兰的文献资料。这无疑导致了叙事过程中的「南方偏见」——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外围群岛、阿德纳默亨半岛以北的苏格兰本土,以及东部的默里湾的记载。甚至我们唯一拥有的出自这一时期的本土文献,《阿尔巴诸王纪》,也将记述重点放在了泰河流域而对北方提及甚少。这种对于北方记载的沉寂实在可疑。

The Viking Age, and specifically the settlement of large parts of northern Scotland by Scandinavians in the course of it, marks a major turning point in the country’s history.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haracter and the political allegiance of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Isles and the adjacent parts of the mainland were transformed beyond recognition in this period and in some parts of the region, particularly Orkney and Shetland, this ‘Viking heritage’ is still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identities.
维京时代,尤其是该过程中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苏格兰北方大片地区的定居,是该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捩点。西部和北部诸群岛以及与这些群岛相邻的大陆地区的文化与语言特征,乃至政治归属,都在这个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其中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在奥克尼与设得兰群岛,「维京人遗产」直至今日仍被视为当地很重要的象征之一。

可见当时来自周边地区的文献记载并不可靠,对研究群岛王国的历史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但是本着钻研到底的精神,我们还是看看从现有的这些资料里能总结出些什么。按照《奥克尼长篇故事集》的记载,金发哈拉尔(Harald Fairhair)在872年成为挪威国王后,一大批他的反对者逃亡海外,而他们率先抵达的目的地便是苏格兰及其周边岛屿;哈拉尔并未就此放过这些反对者,他派军追捕,并在875年将北群岛(即奥克尼和设得兰)占领。在此后的近十年里,哈拉尔又相继征服了内外赫布里底群岛,南北纵横五百公里的群岛王国雏形初露。这次征服后不久,当地的维京领主(我们对这些维京人定居当地的时间不得而知)起兵反叛挪威统治,哈拉尔于是派遣塌鼻柯提尔(Ketill Flatnose)前去镇压;柯提尔很快就平息了维京人的叛乱,但随即自立为王,自称「群岛之王」(Rex plurimarum insularum),不再听哈拉尔的号令。一部分历史学家发现,记述中世纪爱尔兰历史的《阿尔斯特编年史》(Annals of Ulster)里对北欧-盖尔人领袖凯提尔·芬(Caittil Find)的记载与《奥克尼长篇故事集》里对柯提尔的记载有许多相似之处(仅是这两者名字上的相似之处就已经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兴趣),以此判断这二者所记述的是同一个人,不过这一观点并未得到普遍认同。前面被答主多次引用的Woolf教授对此的看法是,成书于近四个世纪之后的《奥克尼长篇故事集》很可能为了论证挪威人对群岛统治的合法性,编出一套围绕塌鼻柯提尔的故事,将其身世引向当地盖尔人贵族,从而淡化「外族入侵」的历史印象——不得不说这个观点仔细思考来也挺有道理,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证据,这也仅是一个较有说服力的猜测。

说到这,你可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说好的「马恩岛及群岛王国」,怎么只说群岛,还没提到马恩岛呢?其实还是一个原因:缺少文献记载。我们并不确切知道马恩岛究竟在何时被挪威人占据,更不晓得挪威人到来之前岛上的政治秩序是怎样的。Woolf在同一本书里这样说道:

The Isle of Man itself, as has been noted, may well have been the base from which the beachheads in Galloway, Cumberland and Lancashire were controlled. It had been in British hands, possibly even ruled by the same dynasty as Gwynedd, in the mid-ninth century, but had probably fallen to the Scaldingi by 877 and was certainly occupied by Scandinavians by 900.
至于马恩岛,正如之前所指出的,很可能已在这一阶段成为控制加洛韦、坎伯兰和兰开夏地区滩头阵地的大本营所在。该岛此前一直为不列颠人(在此处指英格兰和威尔士)控制,甚至有可能在九世纪中叶被来自格温内斯王国的同一个王朝所统治;不过在877年前后可能已经被Scaldingi人所占领,到公元900年时则可以确定这里已被斯堪的纳维亚人占据。

这里「到公元900年时则可以确定这里已被斯堪的纳维亚人占据」的论断,来自《阿尔斯特编年史》中的记载,但是出于对非第一手文献的自然怀疑态度,答主对此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了便于叙事和对题主的问题作出回答,我就不在具体问题上钻牛角尖了,就接受《阿尔斯特编年史》的记载,假定公元900年时挪威人已经控制了从设得兰到奥克尼到赫布里底再到马恩岛的广袤海域,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些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之前的一段引用里提到的伊瓦尔王朝(Uí Ímair)了。

事先说明,这里所谓的伊瓦尔「王朝」,和同时代西欧的加洛林王朝以及拜占庭帝国的马其顿王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一方面,开头已经提到,当时群岛古诺斯语语境里的「国王」一词并不天然具有「统领一方土地之主」的意味;另一方面,群岛地区的维京-盖尔-挪威人政权的统治水平与欧洲大陆更是相距甚远,加上缺乏足够的文献资料记载与考古证据支撑,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当时统治着这样一片各地区人口稀疏而又相互隔绝的广大地域的是一个具备强有力中央政府的封建王朝。

回到伊瓦尔王朝,我们只大致能够从历史遗留下的只言片语中知晓它的大致统治区域,包含都柏林王国、爱尔兰海诸岛(包括马恩岛)、苏格兰西海岸、赫布里底群岛一部分,以及英格兰北部的一部分地区。至于这个由9世纪的苏格兰维京领袖伊瓦尔(别混淆,不是侵略英格兰的无骨者伊瓦尔)的后代建立的王朝的起讫、历任君主和与周边政权的互动关系,至今仍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阿尔斯特编年史》中想必有更为详细确切的记载,但答主还尚未阅读过全本注释的《阿尔斯特编年史》,也只能暂时留待后论。正如开头Woolf的那段引述中所说的,我们习惯用「王朝」来称呼中世纪不列颠群岛上的各类政权,但实际上可能只不过是对一群整日自相残杀的远房亲戚们星罗棋布的独立领地的夸张而已。

十世纪关于马恩岛的相关文献记载变得更加稀疏,差不多直到940年前后才出现了关于新任领主的记述。而与此同时,其他各个群岛名义上虽然属于伊瓦尔王朝的领地,但既不听从来自都柏林或诺森布里亚的号令,又对加深彼此之间的政治联系毫无兴趣,基本上处在占山为王区域自治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这一时期的北海贸易网络相当发达,各地区与挪威本土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是公元987年——按照《阿尔斯特编年史》的记载,这一年一个叫Gofraid mac Arailt的诺斯-盖尔领主在与爱尔兰人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夺得了对马恩岛的控制;但有趣的是书中描述Gofraid率领的军队时用了一个只有形容自欧洲大陆而来的北欧人时才会使用的称呼——「丹麦人」,这说明当时的群岛领主很可能不仅有能力发动对爱尔兰的进攻,且有新近来自欧洲大陆的军队支持,这再一次说明了十世纪时的群岛王国与外界的联系相当密切。我们看看Woolf在书中是如何说的:

We see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Irish chronicles the use of the word Danair, literally ‘Danes’, and also,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very early ninth century, a mention of Dál Riata. Dál Riata may, and perhaps probably, means the rump territory in north Antrim, but if the Christmas atrocity on Iona was vengeance for the ill-treatment of the three ships then it might suggest that Argyll is intended. Danair had never previously been used for the Gaill and here must mean new invaders coming directly from Scandinavia. The following year both the Irish chronicles and the Welsh show us Gothfrith son of Harald allying himself with the Danes.
在此处,我们看到这份爱尔兰编年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单词Danair,直译即为「丹麦人」;同时,自九世纪初以来第一次提到了达尔里阿达。这里的达尔里阿达或许仅是指代王国在北安特里姆的残余领地,但倘若圣诞节当天在爱奥那发生的暴行是挪威人对此前三艘船只受到残酷对待的一次报复,那么阿盖尔或许确实在他们的目标名单内。Danair一词此前从未被用作指代盖尔人,因此这里的使用必然是指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来的新入侵者。次年,爱尔兰和威尔士的编年史中都提到了Harald Gothfrithsson与丹麦人结盟。

这里需要稍微延伸介绍一下,爱奥那虽然自9世纪以来就长期受到维京人的侵袭和洗劫,但其作为苏格兰最重要基督教文化中心的地位却并未就此松动。随着维京人与其他后到的北欧殖民者逐渐皈依基督教,爱奥那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心中的圣地所在。就在987年爱奥那被洗劫、僧侣遭到屠杀之前几年,伊瓦尔王朝的最后一位实力派君主,Amlaíb Cuarán,还曾在此度过一段孤苦伶仃的退休生活。爱奥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间又经历了数次控制权的转移,其间统治苏格兰的阿尔巴王国(Kingdom of Alba, 指苏格兰自900年左右至1286年间的历史阶段)因认为其祖先发源于该地,故将此处视作王国的精神圣地。作为文化中心的修道院,直到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Scottish Reformation)后才失去其宗教重要性。

(图片来源:由维基用户Oliver-Bonjoch拍摄;公共领域)

回到我们关于群岛王国的叙事主线上,到了十世纪后期《阿尔斯特编年史》中提供的相关记载越来越少,《奥克尼长篇故事集》里的内容再次成为史学家研究参考的主要对象。十世纪下半叶至十一世纪上半叶是一段混乱的年代,为了便于叙述我就不在此一一列举细节了——各位读者只需要理解,这个阶段的群岛王国频繁易主,先后被挪威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本土的诺斯-盖尔人轮流控制;这导致无论是梳理时间线还是整理君王世系图都变得极为困难。这一轮多方博弈的最终结果是确定的——挪威从众多博弈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群岛王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外部力量。从十一世纪开始,挪威曾数次尝试派兵占领赫布里底群岛,但往往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在短暂占据后恢复原状。与此同时,马恩岛则在政治和经济上与爱尔兰东岸的都柏林王国越走越近,这让挪威人感到了焦虑与不满;整个十一世纪下半叶双方都在围绕马恩岛的归属权进行各个层面上的博弈,马恩岛自身则始终保持了形势上的独立自治。这样的僵持局面在1098年被打破;这一年,挪威国王赤脚者马格努斯(Magnus Barefoot)携征服奥克尼群岛与赫布里底群岛的威风,乘胜进军,一举攻克了马恩岛,将其直接置于挪威王国的统辖之下。同一年,苏格兰国王埃德加与挪威签署了一份条约,重新划定了两国的边界,苏格兰在条约中选择接受现状,全盘放弃了对赫布里底群岛的领土主张。然而马格努斯并未就此止步,他在1102年再度发兵远征,这一次矛头直指爱尔兰本土;起初他率领的挪威军队节节胜利,但次年他却在阿尔斯特意外战死,他的突然死亡迫使挪威人撤军,并且引起了新一轮争夺王位的内战。马格努斯在征服群岛王国后,原本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分封在此,但在他死后,这个儿子迅速赶回了挪威本土加入进夺权的争斗之中,这无疑给群岛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于是出现了下一个填补真空的人——Logmann Godredsson。此君对统领世界边缘的几座小岛显然缺乏兴趣,上台后不久就主动退位,转而前往刚刚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被基督徒收复的耶路撒冷朝圣,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进入十二世纪,关于群岛王国的记载再一次出现了大段真空。我们可以确认的是,这一阶段群岛的内部斗争愈发激化;马格努斯的征服与统治注定难以维系,而以挪威的国力也确实无法长期维持在马恩岛与群岛的军事存在,故而这段时期的群岛又再一次回归了多个本土领主扯皮自制与外部势力蠢蠢欲动伺机干涉的状态。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一位统治者叫Olave Godredsson,他在位长达四十年,期间实现了难得的长期和平与稳定;但是在以战争和分裂为主旋律的中世纪,这样的安详自然是短暂而不可维持的——1152年他被自己的外甥刺杀,由此引发了群岛与大陆(苏格兰、爱尔兰)之间的又一轮利益纷争。

Olave Godredsson的儿子,Godred Olafsson(你一定已经看出规律了XD)成功平息了他父亲的遇刺带来的内乱,但他自己却已无法有力统治区域差异不断增加、政治秩序愈发复杂的群岛——这也预示着偌大的群岛王国面临着分裂的命运。Godred统治下的许多诸侯愈发对他独断专行的作风感到厌烦,这些积攒了不满情绪的诸侯于是开始密谋另寻明主取而代之,他们挑选了一圈,最终看上了阿盖尔领主萨默莱德(Somerled)。Godred很快就察觉了正在逼近的阴谋,很快与萨默莱德爆发了战争,起初双方势均力敌,甚至Godred还略有优势,但到了1158年,萨默莱德对马恩岛的突袭与群岛贵族的普遍反叛迫使Godred仓皇出逃至挪威,萨默莱德自此成为了群岛王国的新任统治者。

萨默莱德征服群岛王国后,旧有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赫布里底群岛,尤其是外赫布里底群岛与琴泰半岛和马恩岛相隔太远,实现有效统治的成本过高,南北分治似乎呼之欲出。萨默莱德敏锐地察觉到了地理限制带来的统治难题,他迅速做出反应,放弃了对赫布里底群岛的直接统治,任由当地自治,转而将自己的统治中心放在马恩岛和爱尔兰东北部。

萨默莱德并未在王位上久坐,1164年,他以马恩岛为大本营,发大军进攻苏格兰本土,结果在其后发生的伦弗鲁战役(Battle of Renfrew)中兵败身死。他的死讯传到了正在挪威避难的Godred Olafsson耳中,后者立刻携军队杀向群岛,欲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地。Godred与萨默莱德的几个儿子经过一系列交战与谈判,重新确认了对群岛王国各地区的归属安排——萨默莱德诸子领有包括南赫布里底群岛在内的北方诸岛,而Godred再一次坐回了马恩岛的领主王位上。这样的安排也在无形中确认了南北群岛王国的正式分裂。

在这之后,萨默莱德的子孙们开始被大陆上(指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王公贵族们冠以「外岛领主」(Lord of the Isles)的称号——熟悉当代英国爵位系统的人一定对此不会陌生,因为这个爵位直到今日依旧存在,只不过现代通常以「外岛勋爵」为称谓,而现任的外岛勋爵正是威尔士亲王查尔斯(Charles, Prince of Wales)。

(图片来源:Rex Features)

十三世纪上半叶处于分裂状态的群岛王国,各部分的政治归属也存在差异:包括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在内的岛屿领地名义上都是挪威国王的属地,但在日常行政中往往趋向自治,而此时的挪威也越来越不愿意与日益强盛的苏格兰发生直接冲突;另一方面,萨默莱德在苏格兰海岸(如琴泰半岛)的一系列领地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苏格兰王国的藩属。

这样的局势依旧是难以维系的——挪威对赫布里底和马恩岛的控制,不管是否有实际效力,对于苏格兰人来说都有如芒刺在背;两国之间围绕群岛王国控制权的纷争已然一触即发。最终点燃引线的,是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Scotland);他在1249年遣海军自克莱德湾(Firth of Clyde)启航,向内赫布里底群岛发起了全面进攻。亚历山大二世本人在出征后不久即病死在战场上,但他未竟的事业被继任者亚历山大三世继续发扬光大,后者利用群岛挪威人势单力薄的弱点,攻城略地,很快对南赫布里底群岛形成包围之势。苏格兰的进攻迫使挪威国王哈康四世做出反应,他从挪威各地调集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远征军,前往群岛解难;但在紧随其后发生的拉格斯战役(Battle of Largs)中双方却陷入僵持,客场作战的挪威人不得不选择撤军,而哈康四世本人亦在回撤过程中病死在奥克尼。这次远征的失败,基本为南部群岛的归属之争画上了句号——1266年,随着苏格兰与挪威《珀斯条约》(Treaty of Perth)的签署,挪威王国正式将对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的所有领土主张与权益转交予苏格兰王国,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群岛王国也在此刻抵达了终点。

先更至此,之后有空会继续写XD



参考文献:

Woolf, Alex. "The Age of the Sea-Kings: 900–1300." In The Argyll Book, edited by Donald Omand, 94-109. Edinburgh: Birlinn, 2006.

Woolf, Alex. From Pictland to Alba, 789-1070.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