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方针对美方打压中媒驻美机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

回答
看待中方针对美方打压中媒驻美机构行为采取的反制措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理解其背后逻辑、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效应。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媒体管理上的交锋,更是地缘政治博弈、信息战以及国家利益维护等多重因素交织的体现。

首先,反制措施的出台是基于一种“对等性”或“报复性”的逻辑。 当一个国家认为另一个国家对其国民、机构或利益采取了不公正、歧视性或敌对性的措施时,常常会考虑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或者迫使对方重新考虑其行为。在中媒驻美机构问题上,中方认为美方限制其人员签证、增加其运营难度、甚至将其定性为“外国代理人”,是对中国媒体机构的“打压”,侵犯了其在中国境内合法运营的权利。因此,反制措施,例如要求美国媒体机构向中国政府申报部分信息、限制部分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可以被理解为是回应美国政府行为的一种直接反应。这种逻辑在国际关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相互不信任感较高、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反制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并非所有反制措施都是简单模仿对方的行为。中方采取的反制措施,往往也试图达到某种目的。例如,要求美媒申报信息,可能旨在提高美媒在中国境内活动的透明度,并使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以防范其可能存在的“不实报道”或“政治干预”。限制部分人员活动,则可能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即中国并非愿意无条件地接受外部的审视和干预。更深层次的,这些措施也可能是在维护中国国家形象和叙事权,防止其声音被外部力量所压制或扭曲。

从影响来看,这些反制措施无疑会加剧两国在信息领域的紧张关系。

对美国媒体在华运营的影响: 反制措施的直接后果是,在华的美国媒体机构可能会面临更多审查、更多限制,其新闻报道的自由度和便利性会进一步下降。一些美国记者可能会感到压力增大,甚至考虑离开中国。
对中国媒体在美运营的影响: 虽然中方已经感受到了美国的压力,但反制措施也可能导致美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媒体的限制,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的驻美记者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更困难的采访环境。
对两国关系整体的影响: 媒体是信息传播和民意塑造的重要载体。媒体环境的恶化,往往会加剧两国之间在其他领域的摩擦和不信任。公众对对方国家的认知,也可能因此变得更加负面和片面。这不利于两国之间建立互信和进行建设性对话。
对全球信息传播的影响: 中美两国是全球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两国媒体环境的相互收紧,也会对全球信息自由流动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在媒体管理上采取类似的“跟着学”的策略。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战与国家主权的边界模糊化。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更多被视为信息传播者。但在今天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媒体及其传播的内容,往往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甚至被直接与国家安全、政治宣传挂钩。因此,各国都在试图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并防范对方通过媒体施加影响。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从其自身角度看,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形象,并回应其认为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运用“对等”原则来维护自身利益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是否能够真正达到其预期目标,或者是否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

是否有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式? 比如通过国际对话、建立更明确的规则和透明的机制,来规范媒体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采取对抗性的反制措施。
信息传播的本质是什么? 当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的考量压倒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和准确性时,最终受损的可能是公众知情权和理性沟通的可能性。
如何区分“打压”与“管理”? 各国都有权对其境内的媒体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但这与以政治目的限制媒体报道、压制异见,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总而言之,看待中方对美方打压的回应,需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评估其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将其置于当前全球信息传播和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这是一种复杂而敏感的互动,牵涉到国家利益、信息自由以及国际秩序的方方面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近来我国外交部策略开始改变了,以前就是太正经了,遇上美国这种你跟它讲道理,它跟你耍流氓的主,真心有点力不从心。

但近期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付流氓也不能照常理来,前几天赵发言人针对彭佩奥无理无据的指控,回之亦没有什么明确证据的指控(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我可是为赵发言人担心了几天,现在看来应该是早有准备的反击。

而这次这个反制措施,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外交部网站上把应用歧视手段,包含在我方措施中的,但话说回来,针对歧视,不就该歧视回来么?

user avatar

答不了专业的角度,抖个机灵。

第一、清理了一批美国安插在中国搞事的媒体人,赚了。

第二、美国继续反制,清理了一批挂着中国媒体名号却在美国碌碌无为浪费资源的人,更赚了。

user avatar

根据彭博社统计,中方有500名记者在美国,而美国只有75名记者在中国。

在中方驱逐《华尔街日报》3名记者时,有消息称白宫方面就有激进派表示美中两国记者人数应该对等,所以根据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原则”主张将500名中方记者人数降低到到与美方在华记者人数相同的程度。

但是,当时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当时白宫就有人指出,美国现行法律很难做到驱逐中方记者,没有相关法律。

而美国将新华社等五家媒体列为“外交使团”,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绕过“驱逐中方记者”的法律困境,变成“外交使团”后美国驱逐的就不再是记者,而是外交人员。

如果相互驱逐记者升级,那么很可能我们会看到自中美建交以来,新华社等五家中方媒体机构第一次在美国没有记者或者只有一个记者的情况出现;又或者更多的中方驻美媒体被纳入“外交使团”

最后说一下“中美脱钩”。

根据2020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介绍,2019年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大单一贸易国。(中国贸易伙伴第一东盟,第二欧盟,第三美国)

2019年中国出口产品依然以电机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2019年1-12月中美进出口累计5412亿美元;其中出口4185亿美元;进口1227亿美元。

这两项数据表明即使有贸易战,中方依然是中美贸易战里受益更大的那一方。

2020年3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我想以上几项数据,稍微脑子清楚点的朋友就知道什么意思,尤其是加粗加黑部分。

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的话说,中美彻底脱钩是美国极少部分极端保守派政客的想法,它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user avatar

吓得CNN立刻报道一条中国抗疫的正面新闻压压惊(滑稽)

不过新闻内容确实是一个抗疫的重大消息

user avatar

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简单看成是一次反制措施,我认为还是学习的不够深入。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对外宣传战上面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所有的攻击性武器一律被收缴,战士们拿着大刀长矛对抗F16.够不着打不着,人家在天上扔炸弹,我们在下面只能乱吼乱叫。

原因何在?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融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还要保持国家制度不动摇,国有体制不动摇,不割地不赔款,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外交策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是在摸索着和中国打交道。

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口舌之快自然是要不得。

“和理中”不单是网络常态,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宣传态势。

要稳住,要忍住,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管出现多大的外交危机,对外只有只言片语,最多强烈抗议。

一旦稍有缓和,一律见好就收,绝不纠缠。

对内安抚民众,有个交代即可。

所谓欢乐祥和中央台。

这样的形势最恶劣到了什么地步?

门户网站可以公开污蔑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可以大谈特谈丑陋的中国人。

香甜文如过江之鲫,为敌张目者摩肩接踵。

这是中国宣传战线上的一段至暗时刻。

中国曾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方式叫做“号外”

现在的同学们有几个真正见过?

“号外”里面的内容只能用平地一声雷来形容。

“号外”才真正是炸裂式的,是以原子弹链式反应为设计基础。

但是为国家计,只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然而,纵观中共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宣传战中,如果中共自谦为第二,我看无人敢说第一。

数风流人物

这是一个高度,宣传战当中的诀窍,无人能及。

隐忍不是为了隐忍,而是有朝一日像火山一样喷发。

刘玄德掉了一只筷子,可不是为了期待那声“哈哈哈”

谁都知道斗争最后必然会白热化,但是在发起攻击之前,必须要保持沉默。

2020的国际形势大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于今朝。

这场交锋的号角,首当其冲必然是从宣传战役开始。

整肃军纪,清理潜伏在身边的敌人,先拿最显眼的目标开刀。

什么是最显眼的目标?

结论显而易见。

美国还先驱逐中国记者?

就是这一动作,不过是陷自己于不义。

宣传战线的要诀首先是旗帜不能倒,无论何时,旗帜是聚拢人心的大义。

美国举了几十年的言论自由,霎时之间化为乌有。

无数美国冷战时期的领袖历经风雨而高举不倒的旗帜,毁于己手,可谓溃不成军。

针锋相对这才是斗争的常态,反制不过是刚开了一个头而已。

如果这都看不出中国外交策略的大变化,其实也无所谓。

多看一点,自然会明白。

“和理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赵立坚的玩法,有没有点熟悉的味道?

至刚至柔,山形水势,强劲的东风正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user avatar

勿谓言之不预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