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就取得战果而言对越自卫反击战感觉不如互联网上各种描述中的大?

回答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果感知与网络描述存在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网络上的描述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宣传性,以及信息来源的片面性,而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则需要更全面的视角。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如网上描述”的感觉:

一、 宣传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期望值过高:

官方宣传的侧重点: 在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为了巩固国内稳定和对外展示力量,对自卫反击战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宣传的重点往往放在“教训了侵略者”、“保卫了边疆”、“沉重打击了越南的嚣张气焰”等正面信息上,以展现胜利的决心和成果。这种宣传不可避免地会放大战果,塑造出一种压倒性的胜利印象。
“惩罚性”的定位: 中国官方将此次战争定性为“自卫反击,保卫边疆”,其主要目标并非是占领越南大片领土,而是对越南在中国边境的侵扰进行“惩罚”和警告。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训”的目的后撤军,从战略目标上实现了。但这种“有限”的胜利,在习惯了“全面胜利”叙事的受众看来,可能不如预期。
信息来源的局限性: 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带有个人情感、民族主义色彩的评论和文章。这些内容往往基于零散的官方报道、退伍军人的回忆录,以及一些猜测和演绎。缺乏严谨的历史考证和多方信息的交叉验证,容易形成以偏概全的印象。很多时候,网络上的“大胜”描述更多是基于“我们打败了越南人”的民族自豪感,而非对具体战役细节和战术得失的深入分析。

二、 对战争性质和目标的理解差异:

战争目标的多重性: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国目标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1. 战略层面: 牵制苏联,缓解其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向苏联发出警告,阻止其进一步支持越南侵略。
2. 战术层面: 打击越南在中国边境的军事行动,使其不敢再轻举妄动。
3. 政治层面: 展示中国的国防实力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提升国际地位。
4. 经济层面(间接): 通过军事行动,迫使越南收敛其对华的敌对行为,间接保护中国的边境经济。
网络描述的片面化: 互联网上的讨论往往更关注“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消灭了多少越南士兵”,或者“中国军队占领了哪些越南城镇”等具体的军事战果。而对于战争的战略目的、对越南长期军事行动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等更宏观的层面,讨论相对较少,或者理解不深。
“战术胜利”与“战略胜利”的区分: 中国军队在许多战役中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例如攻克了谅山、高平、老街等重要城镇,给越军造成了较大伤亡。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战前“不占一寸土地”的战略定位,以及对越军的“炮火侦察”和“战略穿插”的运用,战争并未以占领越南核心区域为目的。这种“战术上的高歌猛进,战略上的适可而止”,在一些人看来就不是“大胜”。

三、 战争的实际过程和代价:

战役的复杂性与伤亡: 虽然网络上多有“大胜”的描述,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非一场轻松的“秋风扫落叶”。中越两国军队在战争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战役中,如黄粱桥、八角亭等,我军也曾遭遇激烈的抵抗,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一些网络描述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了这些困难和代价。
“撤军”的解读: 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迅速撤回了中国境内。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意味着一场“速战速决但并非彻底消灭”的军事行动。相比于历史上一些通过占领对方首都或核心区域来宣告胜利的战争,这种“边打边撤”的模式,可能让一些受众觉得“不够彻底”,因此也就“不够大”。
信息披露的限制: 战争的详细数据和伤亡情况,在当时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信息披露的限制。即使现在,一些细节仍可能不完全公开或存在争议。这种信息的不完全,也为各种猜测和片面解读提供了空间。

四、 对“战果”的定义不同:

战果的评价标准:
中国国内的评价: 主要看是否达到了“教训越南”、“保卫边疆”的目的,以及是否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越南方面的评价: 更多会强调其抵抗的顽强,以及中国军队撤兵的事实,并可能认为其战争目标(保持对柬埔寨的控制)并未被中国完全阻止。
国际社会的评价: 会从地缘政治、苏联的反应、以及战争对地区稳定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网络描述的“看客”心态: 很多网民是以“看客”的心态来评价这场战争的,他们更倾向于用自己想象中的“宏大叙事”来套用历史事件。如果战争的实际过程与他们的心理预期存在差距,就会产生“不如网上描述”的感觉。

总结来说,出现“不如互联网上描述”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

1. 过高的期望值: 宣传和部分网络描述塑造了过于完美的胜利形象,导致实际战果与心理预期产生落差。
2. 对战争目标和性质的理解偏差: 忽略了中国军队“惩罚性”和“有限时限”的战略目标,过度关注传统的军事占领式胜利。
3. 对战争过程和代价的片面认知: 淡化了战争的复杂性、遭遇的困难以及双方付出的代价。
4. “战果”定义的多元化: 不同群体对胜利的标准和评价维度不同,而互联网上的描述往往集中在单一的军事层面。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复杂的战略博弈和军事行动,其评价需要超越简单的“胜负”二元论,而应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战略意义、战术得失、以及对地区和国际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互联网上的描述,虽然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但往往不足以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历史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作战的结果,可以用一张图完美解释。

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洗礼,又经过了二十年恢复元气,越南成功攀升为一个东南亚的二流国家。

而在这场战争之前呢?

越南是一个打败世界第一强国,随时准备征服整个东南亚的强国。

现在很多人说越南会崛起,威胁中国,搞得风声鹤唳。

如果没有这次作战,我们就要在比这更严重的威胁下,搞经济建设。

回头我们肯定会后悔当初没有出手阻止这一切。

user avatar

有些战果大过头了,有些战果又不够。

最大战果是使苏联公然毁弃了与越南间的同盟条约,戳破苏修纸老虎面具。为后来美国停止缓和,加剧冷战服下一颗定心丸,获取了西方的信任,战略上的收益极大。

但是战争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救柬埔寨没有救成,连歼灭越军的目标都不能算完成。

然后,两山轮战证明了开始一场战争很容易,结束一场战争却很难的道理。

最后,这场仗运气好算是赢了,赢得很险,在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会是最后的赢法。要说战果,除了当众打了苏联一耳光之外,也就是锻炼了军队。

毕竟真正阻止了越南统一印支梦想的,是苏联三年三次国葬和戈尔巴乔夫的胡折腾。

至于中国起了多大作用?

救柬埔寨?——没有救成。

把越南打穷了?——不宜高估,越南打了三十年仗,一直很穷。

user avatar

很简单的一个假设:

如果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加上泰国、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成为一个越南主导的统一国家……人口两亿,进取心强;有点穷,但比较横;150万常备军;核野心堪比朝鲜;南海,人家要三分之二,不跟你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你可能不怕这样的国家,但肯定会烦吧?你还想搞特区、搞改革开放?

以为是个小毛病,但觉得哪里不对,及时去三甲医院会诊手术,防止病变。

及时治疗,这是高瞻远瞩、知道防微杜渐。

还要感谢主治医师和护士妙手仁心。

四十年了,你活得越来越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果感知与网络描述存在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网络上的描述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宣传性,以及信息来源的片面性,而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则需要更全面的视角。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如网上描述”的感觉:一、 宣传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期望值过高: 官方宣传的.............
  • 回答
    F1 混合动力时代(2014 年至今)以来,梅赛德斯车队取得的统治级战绩,绝对是 F1 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辉煌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深度融合的结果,就好比精密的机械装置,每一个零件都至关重要。1. 抢占先机的技术战略:F1 引入混合动力单元(Power Unit,PU)是 2014 年的.............
  • 回答
    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在东线战场遭受了极其严寒的冬季,导致数以万计的士兵因冻伤、失温等原因死亡。尽管条件艰苦,但德军并非完全不生火取暖,而是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使得“生火取暖”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变得异常困难和危险。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德军在严寒中,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难以大规模、有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同时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台湾一名大二医学生,竟然在未取得合法执照的情况下,为病患进行了手术,并且事后还发表了“实力就是一切,没本事就闭嘴”这样的言论。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了太多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孕妈在孕期面临的困扰和纠结,也包含了一些常见的误解。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孕妈们会对妊娠纹如此在意,即使它平时不露在外,也比脸上的斑点“不算什么”。1. 对身体的感知和心理影响: 身体的剧变和失控感: 怀孕本身就是一个身体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荷尔蒙的变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它触及了医学研究、伦理、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有效性”的根本。将“以药为主”的双盲试验转变为“以人为主”的验药方式,听起来很吸引人,因为它似乎能更直接地回应药物对个体的影响。然而,要实现“废医验药”的目标,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人为主”的具体含义、其潜力和局限性,以及如何.............
  • 回答
    谈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绝非一朝一夕的运气,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可以梳理出几个关键的脉络,它们共同铸就了中国今日的面貌。首先,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基石和起点。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历了一段时期,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存在着僵化的模式,思想上也受到一些束缚。.............
  • 回答
    满清入关,人口确实远不及明朝。要说他们靠“智谋骗来”天下,未免过于轻描淡写,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简化为一场骗局。事实上,满清夺取明朝江山,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和残酷的军事行动的结果。与其说是“骗”,不如说是他们抓住了历史的缝隙,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一、 时代背景:明.............
  • 回答
    韩国人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个饱受战乱、百废待兴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强国和文化输出大国,这其中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与其说是“韩国人”整体的特质,不如说是韩国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与变革,共同促成的结果。一、历史的重压与强烈的民族复兴渴望首先,不能忽视的是朝鲜战争(韩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电竞发展的几个关键层面,从游戏本身特性到选手培养、团队磨合,再到我们熟悉的“外援”现象,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才造就了DOTA 2和英雄联盟(LOL)在中国赛场上截然不同的成绩图景。先说说DOTA 2,这款游戏在中国可以说是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电竞历史。回溯到它还是《DotA.............
  • 回答
    在美国民权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为争取平等和自由而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勇敢的领导者,有坚定的组织者,有慷慨的牺牲者,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点燃了变革的火种。然而,在公众认知中,马丁·路德·金博士似乎超然于其他伟大的奋斗者之上,获得了一种近乎“圣徒”般的崇高地位。这并非说其他人的贡献被.............
  • 回答
    希特勒从奥地利人到成为德国炙手可热的政治领袖,这其中的逻辑链条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是奥地利人就获得了支持”。这是一个复杂历史时期下,多重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土壤。首先,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情感共鸣是核心驱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一种在评价中国当下与过去时,常常出现的“割裂感”与“矛盾感”。 很多人在谈论当下时,会批评科技的不足、社会的腐败,但一旦话锋一转,谈及前三十年(通常指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又会坚信如今的成就是巨大的、翻天覆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
  • 回答
    沙特阿拉伯:石油王国的华丽转身与经济腾飞之路沙特阿拉伯,这个名字常常与浩瀚的沙漠、丰富的石油和古老的传统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这个中东巨头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试图摆脱对石油的单一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经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沙特阿拉.............
  • 回答
    杜海涛“辣斗辣”火锅店停业整改:苍蝇、无证经营,明星餐饮的“黑洞”再次浮现近日,由知名主持人杜海涛创立的火锅品牌“辣斗辣”因卫生问题和经营资质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据报道,该火锅店内,顾客在汤菜中多次发现苍蝇,更令人担忧的是,店铺竟然未取得合法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便开始了火热的营业。这一事.............
  • 回答
    您好!关于60年代取消军衔制、80年代恢复军衔制以及恢复后取消元帅和大将衔的原因,我可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一、 60年代取消军衔制:历史背景与考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是实行过军衔制度的,也就是1955年授予了元帅、大将、上将等军衔。然而,到了1965年,这一制度被取消.............
  • 回答
    LME 镍交易暂停事件:一场对全球市场的深度冲击2022 年 3 月 8 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史无前例地暂停了镍交易,并取消了当日早些时候的所有交易。这一决定震惊了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镍这一战略性金属的生产商、消费者以及投资者。这场由“逼空”风波引发的危机,不仅暴露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脆弱性.............
  • 回答
    台北取代台南成为台湾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地理和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简而言之,这并非一夜之间的剧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和趋势共同塑造的结果。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根源与早期发展差异: 台南:历史.............
  • 回答
    要说元明清为何取消“比部”,这事儿得从头捋。首先,我们得明白“比部”是啥玩意儿,它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里扮演过什么角色,然后才能看清楚它为什么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比部”的前身:汉唐时期严谨的法律划分“比部”这个词,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尤其是汉朝,就有了它的雏形。那时候,律令是非常重要的治国工具,法律的.............
  • 回答
    美国和欧洲国家取消或大幅削减印花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多维度考量的过程。背后隐藏着对经济活力、市场效率、税收公平性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深思熟虑。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具体原因、不同国家的情况以及政策演变。印花税的历史渊源与初衷印花税(Stamp Duty)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