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65年取消军衔制,87年恢复授衔为何取消了元帅和大将衔?

回答
您好!关于60年代取消军衔制、80年代恢复军衔制以及恢复后取消元帅和大将衔的原因,我可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

一、 60年代取消军衔制:历史背景与考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是实行过军衔制度的,也就是1955年授予了元帅、大将、上将等军衔。然而,到了1965年,这一制度被取消了,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反对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 60年代,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反对修正主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口号。当时,一些人认为军衔制度是“旧军队”的产物,带有资产阶级等级观念,与我党强调的“人民军队”的性质不符。他们认为,军衔制容易滋生军官的特殊化、职业化,甚至可能导致军队脱离党和人民的领导。

“人民战争”思想的强调: 我党一直强调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当时的宣传中,更侧重于强调官兵平等、人人平等,强调革命同志情谊,而军衔制度的层级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强调平等的宣传有些出入。

政治运动的推动: 1965年取消军衔制,很大程度上也是当时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临近,政治上的激进思潮在军队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消军衔制,也是为了进一步肃清“旧军队”的痕迹,塑造一支全新的、政治上绝对忠诚的军队。

实际操作的简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取消军衔制也简化了军队的内部管理。在强调革命化、政治挂帅的年代,军衔制度的层级划分,可能在实际工作中被认为是一种“形式主义”,不如通过职务和党内职务来体现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来得“实在”。

二、 80年代恢复军衔制:时代的新需求

到了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军队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发展要求,恢复军衔制势在必行:

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度,这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成熟的军事管理模式。中国军队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升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方便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也便于军队内部的指挥和管理。

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需要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军衔制度不仅是对军官功绩、资历和能力的肯定,更是明确职责、区分等级、统一指挥的基础。它有助于规范军官的行为,提升军官的职业荣誉感,激励军官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确立指挥体系的需要: 在现代化的军队中,军衔是区分指挥层级、明确指挥关系的重要标志。没有军衔,单纯依靠职务,在一些复杂的指挥和协调场合,容易产生混乱。军衔制度能够更清晰地界定各级指挥员的权限和责任。

鼓舞士气、激励人才的需要: 军衔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军官长期奉献和所作贡献的认可。恢复军衔制度,能够更好地激励广大官兵,特别是高级指挥员,为国防事业奋斗。

三、 恢复授衔为何取消了元帅和大将衔?

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虽然恢复了军衔制,但取消了1955年授予的元帅和大将军衔,并重新设计了军衔等级。这同样有着深刻的原因:

历史的特殊性与时代的新定位: 1955年的元帅和大将,是在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一批经历过长期革命战争、功勋卓著的将领们获得的。这是一种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他们贡献的最高肯定。然而,到了80年代,中国军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重点是现代化建设,而非大规模的战争。新时代的军队领导者,需要的是军事理论、指挥能力、科技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赫赫战功。

避免概念的混淆与政治上的考量: 1955年的元帅和大将,带有强烈的革命战争的烙印,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建立和发展紧密相连。如果简单地恢复这一最高军衔,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政治联想,或者与新时代军队的定位产生脱节。取消这些最高军衔,更符合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政治导向。

与国际军衔体系的协调: 尽管恢复军衔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但中国军队的军衔设置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国情和文化。一些国家在设置最高军衔时,往往只授予少数杰出将领,甚至在和平时期不授予。取消元帅和大将,也是为了使中国军队的军衔体系更具独特性,也更符合实际的军事指挥和管理需要。

强调“将军”的现代意义: 在新的军衔体系中,最高军衔设置在“上将”级别。这更符合现代军队对高级指挥员的定位,即在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将军。上将以上的军衔,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可能只有在战时才会设立,或者授予极少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军事人物。中国军队选择以“上将”作为最高军衔,更强调了现代军事指挥员的专业性和现代化能力。

对军队人事制度的调整: 军衔的设置也与军队的人事制度息息相关。取消元帅和大将,也是对整个军队指挥员队伍的重新梳理和定位。新时代的将军,更需要具备现代化的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与历史上的战功挂钩。

总而言之,60年代取消军衔制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80年代恢复军衔制则是顺应时代发展、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恢复过程中取消元帅和大将衔,则是基于对历史特殊性、时代新定位、政治考量以及与国际体系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旨在建立一个更符合中国国情和新时期军队建设需求的军衔制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问题其实在于:

在现代军衔制度发源的欧洲,军衔其实就是固化的军职,大部分军衔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军队,只不过在翻译的时候遗失了这一层背景。

比如Colonel,这个词的原意是一个纵队(column)的指挥官,而在中世纪晚期,一个纵队下辖多个连队(company),连队的指挥官就是Captain,这个词源自拉丁语“首领”(capitaneus)

(所以舰长也是Captain,一艘船的“首领”)

假如你在头脑里把军衔这一套先入为主的体系抛开,那么你会发现Colonel就是“纵队长”,Captain就是“(连)队长”,纵队的大小又和现代的团差不多,那不就是“团长”和“连长”吗。

这也是为什么中校叫Lieutenant colonel、中尉叫Lieutenant (captain),团长的副手和连长的副手,那不就是“副团”和“副连”吗。

如果要从头开始建立一支新式军队,把这一套全都照搬过来是可以的,问题是解放军已经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军职制度。实际上根本没有叠床架屋地再引进一套军衔制度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讲述建国的革命家反对军衔制的故事,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反对的是用标志把等级制度可视化,而不是反对军队的等级制度,都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军队需要等级制度,只不过他们认为把等级可视化会损害官兵平等的传统。

可以说,军职就是军衔。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军职没有一套可视化的标志。

在已经存在的“军衔”上再引进一套军衔,肯定会产生水土不服现象(职衔倒挂、一职多衔),除了跟外军交流的时候之外,军衔可以说几乎完全没有实际作用(甚至可以把几乎去掉),在说“张上校”“李上尉”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在说解放军的军人,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新的军衔制改革之后,现在似乎变成了一职一衔,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最急迫的问题,职衔并存的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我敢说,如果它们两个中的一个被取消,那绝对不会是军职。


以下你们可以当成暴论,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我懒得查资料),但基本应该就是这样:

现在通行的三等十衔制军衔(去除只颁给极少数人的大元帅、五星上将这些),实际上依然可以看成一支简化的中世纪晚期军队的指挥体系。

一支军队——大单位——小单位

主官——General / Colonel / Captain;

一号副手——Lieutenant(副)XXX;

二号副手——Major XXX、Sub-lieutenant。

Major源自法语sergent-majeur(士官长)。Major general是引申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在Captain这一级不叫Major,而是直接叫Sub-lieutenant,或Second lieutenant、Junior lieutenant。

General源自拉丁语generalis(普遍的、一般的),从中世纪开始指一个职位拥有“普遍的”权力,引申为首领。

Brigadier是一个特例,原因是中世纪晚期军队规模越来越大,General管不过来了,于是设立一个叫旅(brigade)的中间单位,指挥官自然就叫旅长(Brigadier)。

user avatar

为什么65年取消了军衔制呢?

因为: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人不喜欢军衔制。

我甚至认为这是军衔制被取消的主要原因。

军博首任馆长贾若瑜曾对毛泽东说:“我们还陈列了一个大元帅的军衔,还没有名字啊。”毛泽东回答说:“这个军衔是封建的东西,但我们现在还要用,对外还要用。”——你看,在毛泽东心中,军衔就是一个封建的东西,不说深恶痛绝吧,反正也是不喜欢,要不是“对外还要用”,我估计一开始毛泽东就不会搞这么个玩意。

不喜欢军衔的人里面,还有一个彭德怀,他在1959年访问阿尔巴尼亚时说“我不喜欢别人叫我元帅,……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将来会没有这东西的。”彭德怀的想法,其实代表了一大批军队干部,他们认为我军是人民军队,是讲官兵平等的,搞军衔会影响到军队上下级之间的政治平等。

更何况我军的历史实在是太厉害了,自建军以来数十年间战无不胜,——而这一切胜利都是在没有军衔的情况下取得了,这也就让许多人,尤其是高级将领对军衔这个东西不太感兴趣。

2、1955年军衔制受苏联影响太大,基本是以苏联军衔为样板,稍加改造而来的。而在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开始“反修”之后,苏联因素就成为了军衔制的一大黑点,尤其是在林彪代替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后,提出要“突出政治”,因此军衔制就成为“修正主义”的一大表现,为“反修”故,军衔制被取消基本是理所当然的。

3、1955年军衔本身有很大的问题,第一是在授衔时,普遍进行了低授,也就是说,军官的职务编制军衔(即在编制表中,你这个职务应该对应什么军衔)普遍高,而实际被授予的军衔低,有的人甚至低了两三级。举个例子,在55年的编制表中,军长应该对应中将,师长对应少将,但在实际授衔时,全军68名军长、军政委,只有2名上将、5名中将,倒是有59名少将,甚至还有2名大校。而73名师长、师政委,只有3名少将,其余70人都是大校。——由于授衔时过于压低,以至于这张编制表随后根本无法执行,不得不在1960年重新编制了职务编制军衔表。

实际上,当时解放军里,无论是工资还是各种待遇,实际上都是和职务挂钩的,并没有和军衔挂钩,这样以来,军衔的存在感就非常低,以至于除了荣誉性的东西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军衔制被取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964年,贺龙向毛泽东汇报军队中“反修”的措施,也就是要降低高级干部的工资,汇报中,贺龙顺口提了一句:“是不是连军衔一起取消算了?”毛泽东立刻回答:“取消。”于是就这么着,军衔就被取消了。

至于为什么恢复军衔时,取消了元帅和大将衔,这个是邓小平决定的,邓小平曾明确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也就是说,我军现在的军衔没有元帅和大将,主要是因为是在和平时期,将领们既没有开国将帅那样大的功绩,同时军队也面临缩编裁军的局面,军官编制需要减少,因此减少军衔层级是必要的。

user avatar

因为没打全面战争呗,打了就有需要了

user avatar

1、为什么65年取消军衔?

因为当时中高级军官普遍年轻、军衔高,结合苏联军衔的“滑动军衔”很容易出现上下级军衔平级甚至倒挂:

例如红军战士军衔授予基本是按对应职务的上限。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和建国后军校生可能职务超过他们了,但军衔很多是按照低标准给。

注意1955年时,1936年长征结束后扩红吸纳的1920年出生的“成年”红军战士也才35岁;“红小鬼”更是只有20多岁。而且根据当时执行时的政策,红军无论职务,最低军衔为少校。所以1955-1964年,职务和军衔倒挂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所以军衔不但没有起到明确职务高低的作为,反倒还把基层弄得更糊涂,少将以上则晋升不动。

2、为什么取消元帅和大将?

因为第一批大将和元帅还没完全退出工作。而且PLA的“元帅”和“大将”是没有对应职务的,本来就是荣誉军衔。这和苏联元帅、兵种主帅、大将完全不同。

苏联为例:苏联元帅——国防部正副部长+中央委员

军种元帅:装甲车、空、火箭军总司令

兵种主帅:各兵种总司令

而PLA就已经可以担任大区司令/政委到军委第一副主席在内的所有职务了。即使是55式军衔,明确规定“正兵团级”是上将,而更高的大将、元帅没有对应职务,只是称为“国家领导人”。

在实践中元帅可能压根就没军职,而是去体育部或搞科研。

1987年,在还活着的开国大将、元帅面前,其他人也没资格提“荣誉”,所以干脆不设。

国民党的“职务军衔”是脱裤子放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招抚各路诸侯。按职务确定军衔,方便快捷。

user avatar

因为在55军衔时期,PLA内部对这个玩意儿不感冒的大有人在。

军衔说白了,就是军人的职称,代表着你的个人能力,为了保证战争这种人类最复杂最残酷的社会行为取得成功,军队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起行动听指挥,军队和企业不同,对上级的命令是不能提出异议甚至拒绝执行的。那谁是上级?

平时一起摸爬滚打的熟人无所谓,打仗建制乱了怎么办?普通工作中平地冒出一陌生人说我是你们兄弟单位领导,现在让你去干件玩命事儿,你会同意吗?我想至少这个人得拿出点玩意证明的确是个领导吧?

老百姓想证明还真的不那么容易,军队就简单了——看军衔啊!

按照传统的观念,在当官的眼里,一旦上了战场,士兵应该是没有脑子的作战机器,对上级的命令只能条件反射式的服从,一个会思考动脑子的士兵可不是好兵——老上海的跑狗场曾经出过一次笑话,大家知道跑狗场都是一群狗绕着跑道撵一只永远也追不上的电动兔子,结果那天有条聪明的狗狗不追啦,扭头逆行,改追击为拦截!——这成了那家伙的最后一次比赛。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军队不同,我军的成长壮大始终是在战斗中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军的最大长处,官兵一致,上下齐心,战士和中下级指挥员都有极强的积极求战意识和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尽管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我军的正规化工作开展的比较缓慢,没有军衔并没有对作战造成什么影响。

结果到了授衔的时候出问题了,特别是高级军衔,这玩意本来就是个能力的标志,担任什么职位照着套就是,结果被兔子搞来搞去弄成荣誉的标志了——没办法,因为兔子一直也没有建立过完整正规的勋奖制度(到现在也没有),三大勋章实际上就是个资历章 ,将军们基本上人人都有,从元帅到少将,礼服照都是一排三枚,结果是跟人人都没有一样。

好在军衔级别还多一点,可以按照资历分出个高低,干脆拿这个代替勋章吧。

可是这一来,军衔就成了荣誉标志了,而荣誉是不可能被重复授予的,这个后果就是:在55军衔实施的十年中,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少将以上军官无一人晋升军衔。

可那些评低了的不服气的,中间自然会有人骂娘,取消了这个玩意儿不是正好吗。

☆☆★★☆☆★★☆☆

因为是手机码字,前面有些话意犹未尽,有空再说两句。

大家都知道55军衔是师从苏联的,相关条例自然也是照搬,省了很多麻烦事,但是也带进来一些在土包子看来莫名其妙的东西。

比如说肩章颜色,规定指挥军官为金色,技术军官为银色,但舰艇工程师除外,也是金色。

这是为什么呢?金银之分很好理解,就是让士兵记住:一切行动听指挥也是有条件的,术业有专攻,战斗中士兵应该服从的是指挥军官的命令,技术军官的意见在战场上是不值钱的。——他们肩上的星星只代表着本身专业的业务水平,非让通讯兵上校指挥一个步兵连效果恐怕还不如一个少尉排长。

那舰艇工程师也是技术军官,为什么会例外呢?

答案是舰艇工程师是要和军舰一起冲锋陷阵的,这一点和其他军种的技术军官是不一样的,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舰桥中弹导致指挥人员全灭)甚至需要担任指挥任务——因为他们的战位一般都是在机舱等其他地方,等于有了两个鸡蛋篮子,为了保证他们的权威形象,(能力不必怀疑,海军军官航海是必修——说话不严谨,有人说看到这句话就不必看了,想必是针对海军军官那四个字,那我改正一下:55军衔称呼有海军前缀的)肩章也成金的了。

不过55实施没两年,技术军官的银色肩章被取消,全部改金色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兵不买账,影响了技术军官的威信,这种风气到了87军衔依然存在,“戴卫生球的说话不管用”。

你说这不是折腾吗?

☆☆★★☆☆★★☆☆

所以,在相当一部分兔子眼里,正规化真的是十分讨厌,加了很多在外人看来完全不必要的条条框框,海军在这方面闹腾的尤其厉害,有人发牢骚说明明都是海军,一些人军衔前面有海军前缀,有些人就没有前缀。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享受!注意这个说法)。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请大家看一下顿星云同志的照片,注意他肩章上的将星。

和陶勇海军中将的肩章比较一下,明显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不都是海军吗?

因为顿星云是海军航空兵司令员,所以他的军衔是空军中将,这也是他为什么佩戴空军领章的原因。

而大家熟悉的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将军,55年尽管穿着海军制服,授予的军衔却是少将而不是海军少将——当时他是大连海校的副政委。

这就是站在苏联角度所谓的正规化,从军衔称呼上就把你的能力表现出来了。

目的只有一个,让军官尽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尽可能的让你的下级或者同行清楚了解你的专长,来确定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你的意见。

这是根据多年的战争经验,特别是卫国战争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主要针对的是陆军兵种,因为战争初期有一大堆袖子上别着红星的军官在帮着指挥员打仗。

管用。

可那是苏联,这是中国。

兔子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一样能打。我管你陆海空都是陆军变的,哪里来的那么多乱七八糟!

取消军衔?挺好!

♥♥♥♥★♥♥♥♥

将来如果可能,我们的航母中出现了一艘《刘华清海军上将号》,相信绝大多数军迷都不会反对的,但是很遗憾,从实事求是的角度上讲,这艘船只能叫《刘华清上将号》,因为刘华清同志在88年授衔时已经上调军委,换了陆军军服,授予上将而不是海军上将军衔。——这不能不说是种无可奈何的遗憾,希望这艘航母在英文里会被翻译成ADMIRE LIU HUAQING吧。

再说个插曲吧,79年拾掇猴子前夕,许上将想挑个副手,找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喝了一顿茅台,据说都喝高了,许为此得出结论,能行!

许看重刘将军的应该不光是酒量,如果一个不了解我军历史的人如果看到刘将军的礼服照,恐怕根本不会理解许为什么找他:

北海舰队司令员刘昌毅海军中将。

找了个舰队司令打陆战,……当然也可以说,55年弄了一个陆军那啥去了舰队当提督……这死兔子怎么什么事情都特么的和大伙儿不一样啊!

兔子慢悠悠地回答:俺们只有陆军,陆军海战队,陆军空战队,基本上人员通用……

所以,这军衔分的这么清楚有个蛋用啊!

user avatar

公侯伯子男五等

公爵和侯爵岂可随便授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关于60年代取消军衔制、80年代恢复军衔制以及恢复后取消元帅和大将衔的原因,我可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一、 60年代取消军衔制:历史背景与考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是实行过军衔制度的,也就是1955年授予了元帅、大将、上将等军衔。然而,到了1965年,这一制度被取消.............
  • 回答
    日本第二季度 GDP 下降 27.8%,创下自 1955 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萎缩,这一数据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数据背后的具体原因: 新冠疫情的直接冲击: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国内疫情管控措施: 为了遏制新.............
  • 回答
    网传四川省劳动保障局(劳保局)与前腾讯员工就“早11晚11”的工时计算问题进行沟通,并将其折算为7.65小时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探讨其真实性,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早11晚11”通常指的是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时间安排,即早上11点上班,晚上11点下.............
  • 回答
    关于世纪佳缘这份关于90后婚恋观的报告,其中的数据确实引人深思,但要给出一个“评价”,我们得先理清几个关键点,并且不带任何AI味儿地聊聊。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份报告,尤其是在线婚恋平台发布的报告,其数据来源、统计方法、样本选择都会直接影响其结论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世纪佳缘作为国内知名的婚恋平台.............
  • 回答
    东南大学线上高数考试及格率6.5%:一场令人错愕的“考试风暴”近日,一则关于东南大学线上高等数学考试及格率仅为6.5%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学生和教育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极低的及格率,不仅让绝大多数考生倍感沮丧和不解,也引发了对当前高校线上教学模式、考试方式乃至课程设置的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
  • 回答
    这其中的门道,还得从“和氏璧”的特性和当时的情境说起。首先,要明白的是,虽然斜长石的硬度是6.06.5,这在矿物硬度表里算是不低的了,比很多岩石都要硬。但“砸”这个动作,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硬度对抗。古代所谓的“大理石柱”,虽然硬度不如和氏璧,但它毕竟是柱子,是实体,是坚固的支撑。蔺相如的目标并不是.............
  • 回答
    KFC(肯德基)在门店中广泛采用手机点单系统,这一策略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包括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也涉及用户体验、技术整合和品牌管理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提高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减少排队时间:在高峰时段(如周末、节假日),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可能较长。手机点单允许顾客在店内或外出时直接下单,.............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尽管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实际战场上并未广泛看到这些高科技武器的使用,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1. 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延迟与现实差距 技术储备不足: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虽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计划,但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进程较慢。例如,T14“亚尔斯”主战坦克.............
  • 回答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明末八旗军的描绘与国内影视作品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叙事、文化视角、创作目的以及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明末与早期八旗军的性质不同1. 明末八旗军的侵略性 明末(1644年)的八旗军是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的侵略性军队,其军事行动以屠.............
  • 回答
    大明(明朝)和大清(清朝)是两个不同的朝代,分别存在于1417世纪和1819世纪,两者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用户提到的“大清远胜于大明”可能是对清朝和明朝的误解,实际上两者是不同时期的国家,不能直接比较。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策略、国家实力和地理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两者的不同。 一.............
  • 回答
    明朝对元朝残余势力的处理方式与汉朝对匈奴、唐朝对突厥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策略和国际形势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元朝残余势力的特殊性1. 元朝的“帝国式统治”与分裂后的脆弱性 元朝(1271–1368)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核心的多民族帝国.............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上,关于明朝灭亡的讨论中,较少有人直接批评朱家宗室,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朱家宗室的角色1. 朱家宗室的复杂性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宗室分封至各地,形成“藩王”体系。但这一制度在后期逐渐演变为潜在的威胁。例如: 朱棣(明成祖).............
  • 回答
    在二战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国际形象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责任、战争目标、战后处理、国际关注焦点以及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原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战争目标与影响范围的差异1. 日本:亚洲侵略的“暴行制造者” 战争目标:日本的战争以侵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主,尤其是对中国、东南亚.............
  • 回答
    中国象棋中“马脚”的设置,是棋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其核心在于通过限制马的移动方式,增加棋局的复杂性和策略性,同时平衡游戏的公平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规则的由来与作用: 一、马脚的定义与规则在象棋中,“马脚”指的是马在移动时因被其他棋子(如车、炮、士、象等)挡住而无法按“日”字跳格的状况。.............
  • 回答
    关于“中央部委公务员薪资高但人少”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制度设计、社会观念、职业选择逻辑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录取门槛极高1. 报考人数远超岗位数量 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类)报考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以.............
  • 回答
    机关部门的科长对通过人才引进上岗的博士可能存在一定的排斥或犹豫,这种现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人才引进政策与机关实际需求的错位1. 政策导向与岗位需求的脱节 人才引进政策往往以“学历门槛”为核心,强调“高学历、高专业”,但机关.............
  • 回答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迅速崩溃,其“半壁江山”迅速瓦解,这一过程涉及多重复杂因素,以下从战略、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角度详细分析: 一、国民党内部的系统性崩溃1. 腐败与派系斗争 国民党统治集团长期依赖军阀势力,内部派系林立(如蒋介石、陈诚、李宗仁、白崇禧等.............
  • 回答
    央视六套(CCTV6)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频道,播放外国影视作品时通常采用中文配音而非原声,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版权、文化、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版权与授权问题 版权归属与授权限制: 外国影视作品的版权通常由原制作方或发行方持有。央视作为国家媒体.............
  • 回答
    格陵兰(Greenland)是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但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背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部分资料“排除”或未被计入丹麦的领土面积。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格陵兰的法律地位与自治权1. 名义上的主权归属 格陵兰是丹麦王国的一部分,根据《丹麦宪法》和国际法,其主权属于丹麦。但自20世纪.............
  • 回答
    服用感冒药后感到想睡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主要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 核心原因:大多数复方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等)中都含有抗组胺药,例如马来酸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或扑尔敏。这些成分的主要功能是缓解过敏症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