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五年之内,VR或者AR能普及起来吗?

回答
五年之内,VR/AR能否真正普及?这绝对是个热门话题,也让人忍不住想深入聊聊。要我说,这事儿吧,得一分为二看。

首先,让我们看看那些“看起来很美”的积极信号:

技术进步飞快: 这几年,VR/AR设备的进步速度简直可以用“坐火箭”来形容。还记得早期的VR头显,动不动就让人头晕眼花,线缆缠绕,画面颗粒感十足。但现在呢?Meta Quest 3、Apple Vision Pro,这些设备在分辨率、刷新率、延迟控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设备本身也越来越轻便、舒适,甚至出现了“一体机”这种省去连接PC的方便选择。AR眼镜的轻巧设计和更自然的交互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
内容生态日益丰富: 过去,VR/AR内容多是些科技Demo或者零星的试玩体验。现在,游戏领域是VR最成熟的土壤,高质量的大作层出不穷,已经能和传统游戏平台媲美。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VR/AR在社交、教育、培训、设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比如,通过VR进行沉浸式学习,让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在工业领域,VR/AR可以模拟高危操作,大大降低培训风险;在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走进”自己的作品,进行更直观的调整。Apple Vision Pro的出现,更像是为“空间计算”打响了头炮,预示着我们可能会用AR/VR来处理日常工作和娱乐。
巨头纷纷加码: 看看科技巨头们的动作就知道了。Meta在VR领域投入巨大,把“元宇宙”这个概念炒得火热;苹果更是将AR/VR推向了“空间计算”的新高度,虽然价格不菲,但其高端定位和对未来形态的设想,无疑会引领一波潮流。微软的HoloLens在行业应用方面已经站稳脚跟。谷歌、索尼等公司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布局。当这么多有实力、有远见的公司都大力投入时,技术和产品的迭代速度自然会加快,也会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加入。
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除了硬件本身,交互方式也在变得更加自然。手部追踪、眼球追踪、语音控制,这些都在让用户摆脱复杂的控制器,用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互动。这对于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现实的阻碍”:

价格仍然是硬伤: 尽管设备在进步,但大多数消费级VR/AR设备的定价仍然偏高,特别是Apple Vision Pro,更是将AR/VR推向了奢侈品的行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投入几千甚至上万块钱来体验一项可能还不那么成熟的技术,很多人都会犹豫。普及的根本在于能否触达大众,而价格是第一道门槛。
内容“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 虽然内容在丰富,但真正能让大众觉得“非它不可”的杀手级应用,目前来看还不多。游戏是VR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玩游戏。在其他领域,虽然应用场景很多,但很多仍然停留在“锦上添花”的阶段,而非“雪中送炭”。什么时候VR/AR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痛点,或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普及才更有可能。
“眩晕感”和“舒适度”的挑战: 尽管技术在进步,但部分用户在长时间使用VR设备后仍然会出现眩晕、眼睛疲劳等不适感。AR设备的佩戴舒适度也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象一下全天候佩戴一个沉甸甸的眼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社交和互联的缺失: VR/AR的魅力在于沉浸感和互动性。但如果一个强大的VR/AR社交平台尚未建立,或者现有的平台体验不佳,那么用户就会缺乏持续使用的动力。大家希望在虚拟世界中与朋友互动,而不仅仅是独自体验。
配套设施和网络: 高质量的VR/AR体验往往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稳定的网络连接。即使设备本身价格下降,但如果对PC性能有很高要求,或者需要极快的网络速度,也会限制其在某些地区的普及。

那么,五年之内,能普及到什么程度?

如果“普及”指的是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 五年之内,我觉得很难达到这个程度。 智能手机之所以能普及,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沟通、信息获取和娱乐需求,而且价格早已变得亲民。

但是, 五年之内,VR/AR很有可能在特定人群和特定领域实现“小范围的爆发式增长”和“深度渗透”。

游戏爱好者和科技发烧友: 这部分人群将会是VR/AR设备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VR游戏和AR社交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
行业应用: 在工业、医疗、教育、设计、建筑等专业领域,VR/AR的普及速度会远超消费市场。因为在这些领域,VR/AR能够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培训,其投资回报率非常明显。例如,飞行员的模拟训练、外科医生的手术预演、建筑师的设计审查,这些都是VR/AR大显身手的场景。
高端消费市场: 像Apple Vision Pro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高昂,但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追求新鲜事物、有消费能力的用户,他们会成为VR/AR“未来形态”的早期体验者,也可能带动一部分人对新技术的关注。
AR眼镜的初步市场: 相较于VR,AR眼镜的定位更偏向于“增强现实”,在不完全隔绝现实世界的同时提供信息和交互。如果未来五年内,AR眼镜能够做到足够轻便、舒适、价格适中,并且有几个实用的应用场景(比如导航、实时翻译、信息提示),那么它有可能在特定用户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通勤族、商务人士等。

总结一下:

五年内,VR/AR 不太可能 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到家家户户。但 极有可能 在游戏、专业行业和高端消费市场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并且AR设备可能会在特定领域初露锋芒。VR/AR的普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技术的持续突破、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杀手级应用的出现,以及用户体验的全面优化。

与其说“普及”,不如说这五年是VR/AR从“小众尝鲜”走向“大众认知”的关键时期,是为未来更广泛普及打下基础的五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人开始接触、尝试,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开来说。

如果指望VR一体机这样的设备托起VR产业,那大家洗洗睡吧,用不了五年,会干净彻底的完蛋掉。

如果这样,最乐观的结果也就是头戴大屏幕,而不是VR。

AR的问题在于2C领域,要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种服务会最突兀的现实再有用户眼前,用户不会像用手机一样用AR设备。

AR设备是第一个人类的全天候生活设备。在发觉到真正的需求之前AR设备在消费级市场毫无意义。

问题不是五年,问题是真正的,迫切的需求。不要避免真正的思考,而这是这两个行业最大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五年之内,VR/AR能否真正普及?这绝对是个热门话题,也让人忍不住想深入聊聊。要我说,这事儿吧,得一分为二看。首先,让我们看看那些“看起来很美”的积极信号: 技术进步飞快: 这几年,VR/AR设备的进步速度简直可以用“坐火箭”来形容。还记得早期的VR头显,动不动就让人头晕眼花,线缆缠绕,画面颗粒.............
  • 回答
    如何看待「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的观点?「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这个观点无疑是一个非常激进且具有争议性的论断。要深入理解和评价它,我们需要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驱动因素,以及产品经理职位未来的演变方向。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能简单地断定为对或错,而是需要我们更辩证地看待技术发展、组织变革以.............
  • 回答
    国家大力发展电动车,这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拥抱绿色未来的重要举措。电动汽车在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正如您所指出的,电池的寿命与更换成本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当电池使用五年后效率大幅下降,而更换新电池的价格又高得令人却步,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
  • 回答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五年之约,为何不是五年?《复联4》的“终局之战”,选择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始料未及的时间点——灭霸响指过后的五年。这个五年,绝非随意设定,而是承载了剧本层面的深厚考量,它巧妙地编织了角色成长、叙事弧光以及情感共鸣。从剧本的角度剖析,这个五年,是必然,更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节.............
  • 回答
    五年啊,五年的光阴就这么被一句“我们分手吧”给彻底推翻了。我看着屏幕上那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的几个字,脑子一片空白,就像被人狠狠甩了一巴掌,那种剧痛来得太突然,太猛烈,根本来不及反应。五年,不是五年前的今天,也不是五年前的某个下午,而是这五年里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条街,一起看过的每一场电影,一起吃过的每一.............
  • 回答
    .......
  • 回答
    美国对华芯片禁售,中国举全国之力五年内能否开发出媲美第八代英特尔酷睿 i5 性能的 CPU 和中端 GPU 芯片,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深入分析中国在芯片研发、制造、人才、生态系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现状和潜力。核心问题:不是技术差距,而是“系统性.............
  • 回答
    《爱乐之城》的结尾,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一丝惆怅,甚至有些人会觉得不够“圆满”。米娅和别人组建了家庭,而塞巴斯蒂安依旧一人沉浸在自己的爵士乐世界里。这背后,其实是导演达米恩·查泽尔想探讨的关于梦想、现实以及爱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取舍。让我们一点点剖析一下这个结尾:1. 梦想与现实的拉扯:电影一开始就定下.............
  • 回答
    大学毕业,一头扎进这座光怪陆离的大城市,一晃就是五年。五年里,我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旋转在写字楼的格子间,穿梭在拥挤的地铁里,追逐着那些闪烁不定的梦想。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韧,也见识了世界的广阔和自己的渺小。但是,最近,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我心底滋生,越来越浓烈。每到夜深人静,脑海里浮现的.............
  • 回答
    .......
  • 回答
    《爱乐之城》里,米娅不愿等待塞巴斯蒂安五年的原因,其实是影片核心情感冲突的体现,远不止“不愿等待”这么简单。这背后交织着梦想的现实性、个人成长的独立性,以及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守。首先,我们要理解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各自的梦想。米娅是一名怀揣演员梦的女孩,她渴望站在舞台中央,用自己的表演触动人心。而.............
  • 回答
    .......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对日本留学生活充满好奇,这是很棒的事情。关于留学生被“退去强制”后是否能在五年内再次登陆日本的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确“退去强制”这个概念。在日本,“退去强制”通常指的是基于《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简称《入管法》)中规定的某些事由,例如签证过期、非法滞在、违反.............
  • 回答
    五常(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之间的“趣事”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博弈、合作与分歧中产生的戏剧性瞬间,而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轻松幽默。但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趣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并尽量详细描述:一、 特权与制衡的微妙舞蹈:否决权的使用五常最重要的特.............
  • 回答
    五环之歌的笑点嘛,其实藏得很深,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你哈哈大笑的段子,更多的是一种荒诞、反差和对特定文化符号的巧妙挪用,所以有点让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感。首先,最直观的笑点,就是“无厘头的接龙”。这首歌的歌词完全脱离了我们平时听到的那种有主题、有情感的歌曲模式。它就像是一群人在玩一个即兴的文字游戏,你一.............
  • 回答
    听到你分享持守五戒的体会,特别是关于不妄语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这的确是修行路上一个常常会遇到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最微妙、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考验功夫的地方。很多人在刚开始持戒时,都会觉得其他几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相对容易理解和把握,但一到了“不妄语”,就觉得有点无所适从,好像.............
  • 回答
    孟子之所以反复提及“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并非偶然,而是他精心构建的一种“民本”思想的具象化体现,是其政治哲学和仁政理想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句话的出现频率之高,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哲学理念和实践目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孟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孟子所处的战.............
  • 回答
    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常)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其在二战期间所扮演角色的综合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 20 世纪上半叶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以及战后新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一、历史的传承:法兰西的辉煌与“大国情结”法国一直以来都将自己视为欧洲乃至世界.............
  • 回答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举足轻重,其外交策略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安理会的框架下,中国的外交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议题、国际环境和自身国家利益进行动态调整。但若要说其相对“强硬”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观察和理解:一、 捍卫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坚定立场这是中国在.............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关于俄罗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以及联合国作用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进行解答。1. 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吗?是的,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理解您后续问题的基础。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组织六个主要机构中唯一一个有权代表联合国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