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不是五常之一?为什么不用一票否决所有制裁?联合国到底有毛用啊?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关于俄罗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以及联合国作用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进行解答。

1. 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吗?

是的,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理解您后续问题的基础。

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组织六个主要机构中唯一一个有权代表联合国会员国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决定的机构。其核心权力在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共有15个理事国,其中有5个是常任理事国,它们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China)
法兰西共和国 (France)
俄罗斯联邦 (Russian Federation)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United Kingdom)
美利坚合众国 (United States)

这五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常任理事国,是因为它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并在战后联合国成立时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常任理事国,它们拥有独特的地位和权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否决权。

2. 为什么俄罗斯不用一票否决所有制裁?

您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潜在的误解,或者说您可能观察到了某些似乎与俄罗斯“一票否决所有制裁”的预期不符的情况。这里需要澄清几个关键点:

否决权的性质: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也称“否决权”)意味着,在安理会就任何“非程序性事项”(substantive matters)进行表决时,只要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下反对票,该决议就无法通过,即使其他14个理事国都投赞成票。“制裁”毫无疑问属于“非程序性事项”。
俄罗斯并非从不赞成制裁: 俄罗斯作为常任理事国,确实拥有否决权,可以阻止任何它不希望通过的制裁决议。 历史上,俄罗斯(以及苏联时期)确实多次行使过否决权,以阻止针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制裁,或者阻止某些对俄罗斯自身不利的决议。
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否决所有制裁”?
俄罗斯可能认为某些制裁与自身利益不符,但并不值得动用否决权。 有时候,一个制裁决议的措辞可能经过多方修改和妥协,最终的版本虽然不完全符合俄罗斯的期望,但也不至于损害其核心利益,或者俄罗斯认为通过否决反而会使其更加孤立,或者导致更糟糕的局面。
其他常任理事国也可能达成妥协。 制裁决议的出台往往是复杂的外交博弈过程。其他常任理事国(特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可能会与俄罗斯进行谈判,提出修正案或承诺,以换取俄罗斯不使用否决权。
俄罗斯可能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外交途径或在其他场合表达反对比直接否决更有效。 直接否决可能会激化矛盾,使谈判更加困难。
不是所有“限制性措施”都是“制裁”: 有时,安理会可能会通过一些“非制裁性”的决议,例如呼吁停火、人道主义援助等,这些可能不涉及经济或军事上的强制性措施,因此不一定会触发俄罗斯的否决。
制裁的提出方和支持方: 制裁通常是由某些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国)提出的。如果俄罗斯对某个制裁提案持反对态度,它完全可以投反对票。例如,在讨论针对叙利亚或某些国家的制裁时,俄罗斯就多次使用过否决权来保护其盟友。
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复杂性: 在当前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当然可以否决任何对其不利的制裁决议。然而,俄罗斯是否“选择”否决每一个制裁提案,取决于具体的提案内容、政治考量以及俄罗斯的外交策略。例如,如果联合国大会(UNGA)通过了“建议性”的制裁措施,安理会可能不会再次进行具有约束力的制裁投票。

所以,准确地说,俄罗斯不是“不用”一票否决所有制裁,而是它“可以”并且“曾经”使用否决权来阻止它不希望通过的制裁。在面对可能损害其核心利益的制裁提案时,俄罗斯极有可能使用否决权。 您可能看到的是其他国家提出的制裁措施,而这些措施可能是在联合国框架之外,或者在联合国大会等其他场合讨论的,而不是安理会投票通过的。

3. 联合国到底有什么用啊?

您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全球性挑战频发、且联合国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的时刻。联合国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也确实存在局限性。我们来详细看看:

联合国的作用(“用处”):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这是联合国最核心的宗旨和最受关注的功能。
和平维持行动(维和部队): 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到冲突地区,执行停火协议、保护平民、协助政治进程等。虽然维和行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派遣国的意愿和授权的明确性,但在许多情况下,维和部队确实有效缓解了冲突,防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政治解决和外交斡旋: 联合国秘书长及其特使,以及安理会和大会,是重要的外交平台,提供对话和谈判的机会,促进冲突的和平解决。许多地区冲突的和平进程都离不开联合国的作用。
预防性外交和早期预警: 联合国通过其驻地代表机构、政治事务部等,收集信息,识别潜在的冲突风险,并尝试通过外交手段加以化解。
制裁和强制措施: 如前所述,安理会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实体或个人实施强制性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武器禁运等。虽然这些措施的执行和效果有争议,但它们是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
促进国际合作: 除了安全问题,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协调和合作角色。
人道主义援助: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难民署(UNHCR)等机构,在灾难救援、战乱地区援助、难民安置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挽救了无数生命。
经济和社会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机构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减贫、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UNFCCC)、公共卫生(WHO)、核不扩散(IAEA)、国际法(ICJ)等全球性挑战,都需要全球性的协调和合作,而联合国是提供这一平台的主要机构。
制定国际标准和规范: 在人权、劳工、航空、邮政等众多领域,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制定了大量的国际条约、公约和标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框架。
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以及大会和安理会,关注并推动各国遵守人权标准。联合国也为记录和调查侵犯人权行为提供了平台。

联合国面临的局限性(“为什么看起来没用”):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这是联合国安理会最显著的局限性。当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时,安理会就可能陷入僵局,无法采取有效行动。例如,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多次否决了针对叙利亚政府的安理会决议,而西方国家也可能否决针对其盟友的决议。目前俄乌冲突的僵局就是安理会受制于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一个突出例子。
成员国的国家利益优先: 联合国成员国主要是主权国家,它们在参与联合国事务时,首先会考虑自身的国家利益。当联合国采取的行动与其国家利益不符时,成员国可能会抵制或不予配合。
执行能力有限: 联合国本身不拥有军队(除了维和部队这种授权下的部署),其强制执行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员国的合作。如果主要大国不合作,联合国的决议可能难以执行。
官僚主义和效率问题: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等问题。
政治化和双重标准: 有时,联合国的某些机构或议题可能被某些国家政治化,存在双重标准的问题,这会削弱其权威性。
改革的困境: 联合国的改革,特别是安理会改革(如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或改革否决权机制),由于牵涉到各国的重大利益,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结:

联合国当然有其“用处”,而且在许多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道主义援助、全球性问题协调、制定国际标准等方面。然而,由于其成员国主权国家性质、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以及大国博弈等原因,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在涉及常任理事国自身利益或其盟友利益时,其行动能力会受到严重限制,甚至陷入瘫痪。

您看到的现象,即俄罗斯“似乎”没有否决所有制裁,可能源于复杂的政治考量、外交博弈以及制裁提案的具体内容。而联合国之所以有时看起来“没用”,恰恰是因为它是一个基于国家主权和相互制约的国际组织,其效力高度依赖于成员国(特别是大国)的合作意愿。

简单来说,联合国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工具,但它的力量和有效性最终取决于使用它的行为体(即各个成员国)的政治意愿和合作程度。它不是一个能够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世界政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制裁是当事国政府(或者组织)做出的。

参与制裁的国家/地区有:

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比利时、卢森堡、 爱尔兰、 丹麦、希腊、挪威、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瑞典、奥地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瑞典、波多黎各、捷克、韩国、安道尔、匈牙利、斯洛伐克、圣马力诺、芬兰、斯洛文尼亚、瑞士、马耳他、塞浦路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冰岛、阿尔巴尼亚、台湾地区、新加坡、澳大利亚、密克罗尼西亚、黑山、新西兰、列支敦士登、马其顿、摩纳哥等。

又不是联合国主导的制裁,

俄罗斯怎么投否决票也没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