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马人会怎么看待日耳曼蛮子天天以罗马自居?

回答
罗马人看待日耳曼蛮子“天天以罗马自居”的情景,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解读,这其中包含了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心理等多个维度,而且他们的看法绝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复杂和矛盾。

核心矛盾:罗马的优越感与日耳曼人的“僭越”

首先,罗马人对自己文明的优越感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经历了共和国的辉煌,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拥有发达的法律体系、工程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高度组织化的军事力量。在他们眼中,罗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明的巅峰,一种制度的典范,一种生活方式的标杆。

因此,当他们听到或看到日耳曼人“天天以罗马自居”时,第一反应很可能是:

嘲讽与不屑: 就像一个资深的大学教授看到一个刚入学的小孩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学术知识一样,罗马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无知、天真甚至是可笑的行为。他们可能会说:“这些粗鲁的日耳曼人,整天就知道喝酒打仗,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罗马文明?”
警惕与威胁: 然而,这种不屑很快就会被警惕所取代。如果日耳曼人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试图模仿罗马人的行为,甚至挑战罗马人的统治地位,那么罗马人就会视其为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是:
政治上的模仿: 如果日耳曼部落的首领开始模仿罗马皇帝的称号,比如自称为“凯撒”或“奥古斯都”,或者试图建立类似的行政结构,那么罗马人会认为这是对其合法性和权威的直接挑战,是非常严重的僭越行为。
军事上的挑战: 如果日耳曼人模仿罗马人的军事战术、装备,甚至试图在边境地区建立类似罗马军团的组织,这更是让罗马人感到不安。这意味着他们的敌人正在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对抗自己,而不是单纯的野蛮人入侵。
文化上的挪用: 如果日耳曼人开始穿罗马式的服装,说带有罗马语词汇的方言,甚至试图引入罗马的法律或宗教仪式,罗马人会觉得这是对他们文化纯洁性的玷污,是“野蛮人学了点皮毛就妄图冒充贵族”。

罗马人内部的差异化看法:

即便在罗马人内部,对于“日耳曼蛮子天天以罗马自居”的看法也会因身份、立场和所处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贵族阶层和保守派: 他们是最为鄙视和警惕的一方。他们认为日耳曼人永远是野蛮人,试图模仿罗马只会适得其反,暴露其低劣的本质。他们可能会强调日耳曼人缺乏的罗马特质,如艺术、哲学、法律的深度、以及“罗马精神”(virtus)。他们可能会引用历史上的事件,比如罗马共和国早期与凯尔特人的冲突,来强调野蛮人永远无法真正融入文明。
军事将领和边境官员: 他们可能对日耳曼人的模仿行为更为务实。虽然他们仍然不屑,但也会更关注日耳曼人模仿的实际效果。如果日耳曼人模仿罗马的军事组织,学会了有效的攻城和防御技术,那么这些将领会将其视为一个棘手的敌人,需要更严密的防范。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分化日耳曼部落、收买日耳曼将领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他们。
商人阶层: 他们可能会从经济角度看待日耳曼人的模仿。如果日耳曼人开始模仿罗马的消费习惯,比如喜欢罗马的奢侈品、丝绸、葡萄酒,或者模仿罗马的商业模式,这对于商人来说意味着新的市场和机遇。他们可能会支持一定程度的“罗马化”,以便更好地进行贸易。
知识分子和哲学家: 一部分人可能会持更开放或更具分析性的态度。他们可能会将日耳曼人的模仿视为一种“文明传染”的现象,思考为什么野蛮人会向往罗马文明,以及这是否意味着罗马文明的吸引力如此之大。有些人甚至可能对日耳曼人的某些特质(如勇敢、自由精神)产生一些(不情愿的)欣赏,尽管他们仍然会认为这些特质在“纯粹的”罗马文明面前相形见绌。例如,一些晚期罗马作家可能会在描写日耳曼人时,既表达鄙视,又暗示其潜在的军事价值或某种质朴的力量。
普通民众: 他们的看法可能更多地受到宣传和情感的影响。他们可能会从宏大的民族自豪感出发,认为日耳曼人模仿罗马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对罗马的亵渎。他们在凯旋式、庆祝活动中,会更加强调罗马的辉煌,而将日耳曼人描绘成被征服的、野蛮的形象。

日耳曼人“以罗马自居”的具体表现和罗马人的反应:

模仿罗马的服装和发型: 日耳曼人可能会开始穿戴一些类似罗马贵族的服饰,比如托加(toga)的变体,或者模仿罗马式的短发。罗马人会觉得这很滑稽,像是没学好戏剧的演员在拙劣地模仿。
使用拉丁语词汇: 在日耳曼部落内部,为了显示与罗马人的联系或模仿罗马的权威,可能会开始使用一些拉丁语词汇,甚至在首领的讲话中夹杂拉丁语。罗马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山寨货”,是对神圣语言的亵渎。
效仿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 如果一些日耳曼城邦开始模仿罗马城市的规划,比如修建公共浴场、圆形剧场或带有柱廊的街道,罗马人会觉得这是一种侵犯。他们会认为这些是罗马文明的标志,不容许被模仿。
吸收罗马的法律和政治思想: 一些日耳曼部落可能会尝试建立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引入一些基于罗马法律原则的规则,甚至模仿罗马的官僚体系。这会让罗马人感到警惕,因为这表明日耳曼人不仅仅是征服者,还可能成为一个有组织、有体系的政治对手。
冒充罗马皇帝或官员: 在帝国晚期,随着中央权威的衰落,一些野心勃勃的日耳曼军事首领可能会僭越,自封为皇帝,或者控制曾经的罗马行省并声称继承罗马的权力。这种行为在罗马人看来是极度的冒犯,是“野蛮人篡夺了文明的王座”。

“天天”这个词的含义:

“天天”这个词暗示了这种行为的持续性和普遍性。罗马人可能会觉得日耳曼人的模仿不是偶然的,而是成了一种“病态”的执念。他们会认为日耳曼人缺乏创造性,只能鹦鹉学舌地模仿罗马,而无法产生自己的独特文明。

潜在的心理因素:

日耳曼人的心理: 日耳曼人之所以会“以罗马自居”,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可能是出于对罗马强大文明的崇拜和向往,希望通过模仿来获得罗马人的认可或提升自身的地位。也可能是为了在与罗马人的互动中获得优势,让他们认为自己是“等同于”罗马人的存在。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自身的文化正在瓦解,而罗马文明是当时唯一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有力量的参照系。
罗马人的心理: 对于罗马人来说,日耳曼人的模仿行为,触及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对自身文明独特性和优越性的认知。这种行为既是挑衅,也是一种侧面的肯定(尽管是被迫的肯定)。他们可能既想彻底压制这种模仿,又不得不承认罗马文明的强大影响力。

总结:

总而言之,罗马人看待日耳曼蛮子“天天以罗马自居”,会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混合体:从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出发,表现为不屑、嘲讽,但更深层的是警惕、不安和被冒犯感。 他们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日耳曼人无知、浅薄和企图不轨的体现,是对罗马文明神圣性的亵渎。不同阶层和身份的罗马人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核心是对日耳曼人“僭越”行为的否定和压制。这种看待方式也为后来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和日耳曼民族的兴起埋下了伏笔,因为日耳曼人最终证明了,他们不仅可以模仿,还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实体,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汲取罗马文明的养分,最终演变为欧洲新的文明形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怎么还有认认真真讨论罗马人如果知道怎么看的,噗。。。

不是说的很明白了吗:不去读书关注罗马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不去理解那些活跃于政坛的改革家的目的只为了玩梗发明历史问这种月经问题是多么的无意义,克劳迪的演说是为了说明举个例子体会一下某一时期罗马人的观念,别不去翻书问这种有的没的,不是说用克劳迪的想法说明罗马人如果知道怎么看啊。。。

如果,如果还不明白我说的啥,请把这个问题翻到最下面,有一个ks的回答被折叠了,看那个直白版。

还有这种zz:

**** ***(脏话)

md看过编年史吗过来瞎bb,知道塔西佗啥文风吗?编年史关于克劳迪的就流传下来两卷,其对克劳迪的态度很难深入的分析,关于这件事就三段半的叙述,哪来的前因后果哪来的评价?翻完编年史塔西佗是“因为克劳迪咋咋咋所以他主张开放官职”这么说的?不带要理你还蹬鼻子上脸。真该听lbq学长的看见有苗头的直接拉黑了事。


写在前面:

读的太少想得太多。

元首克劳迪在大约48年时曾主持过一个会议,会议的议题是讨论长发高卢的人可否在罗马担任官职的问题,反对者表示了自己的观点,而克劳迪皇帝亦予以反驳,塔西佗参照元老院记事记录了皇帝演说辞的压缩版。

这篇演说辞有着适应它的背景和时代特色,但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足够了,现摘抄如下:

反对者的意思:

“ 意大利还没有衰败到连首都罗马的一个咨议机构都组织不起来的程度。在过去,对于那些和罗马人有血统关系的民族来说,一个由罗马人组成的元老院就足够了;他们并不因为古老的共和国而感到脸红。而且即使在今天,人们还引用在古老的制度下罗马的性格为世人提供的德行和荣誉的范例!维尼提人和印苏布里人已经冲进了元老院,难道这还不够吗?难道他们还要把大群的外国人带到城里来,就好象这座城市被攻占了么?对于罗马贵族的后裔和来自拉提乌姆的贫穷的元老还有什么荣誉留给他们呢?一切事物都要转到有钱的人们手里去;然而这些人的祖父、曾祖父却曾经统率着同罗马为敌的部落屠杀过我们军团的士兵,并曾在阿列西亚包围过圣优利乌斯。而且这都是不久之前的事情啊:何况我们更没有忘记过去妄图破坏卡披托里乌姆神殿和罗马卫城中献神的战利品的那些高卢人。当我们想到这一点时我们又当如何呢?尽量让他们享有公民的头衔吧:但是元老的标记和长官的荣誉,还是不要被他们玷污为好”

克劳迪的反驳如下:

“萨比尼人克劳苏斯是我的始祖,他在成为一个罗马公民的同时又取得了贵族的称号;我从祖先身上受到鼓舞:在治理国家时要采取与他们一样的政策,那就是把一切真正优秀的东西都移植过来,而不论它来自什么地方。因为我不是不知道,优利乌斯家族是从阿尔巴到我们这里来的,科伦卡尼乌斯家族是从卡美里乌姆来的,波尔齐乌斯家族是从图司库路姆来的;且不用向远古的时候探索,元老们都是从埃特路里亚、路卡尼亚以及整个意大利选进来的;最后,意大利本身扩展到阿尔卑斯山,这样就不仅仅个人,就是不少国家和民族也完全被包括到罗马人的整体里来了。当波河以北各地区的意大利居民取得了公民权的时候,我们在国内建立了巩固的和平,在国外取得了胜利;而我们利用我们的军团遍布于天下各地这一事实,把最强壮的行省居民加到他们中间去,这样就使这个调敝的国家重新有了力量。巴尔布斯一家是从西班牙来的,和他们同样显赫的一些家族则是从纳尔波高卢来的,难道这也是什么值得遗憾的事情么?这些人的子孙还都活着,他们对他们的祖国罗马的爱丝毫也不比我们差。拉开戴孟和雅典虽然拥有强大的武力,可是终于免不了灭亡的命运,难道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被征服者当作外人看待而采取排斥态度的缘故么?
但是我们自己的始祖罗木路斯却又很贤明,他竟然一天之中战胜了并随即同化了一个民族甚至我们过去的一些国王都是外国人:被释奴隶的儿子担任官职,这也并不象人们一般错误地认为的那样是什么新鲜事情。古时这样的情况是常常发生的。有人可以反驳说,谢诺尼人同我们打过仗啊。那末也许沃尔斯奇人和埃魁人从来没有向我们打过仗?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我们的罗马曾被高卢人占领过,可是我们难道不也曾把人质送到托司卡尼人那里去,并且从撒姆尼特人的轭下穿过去么?而且如果你们回顾一下我们过去的历次战争,没有一次战争是在比对高卢人的战争更短的时期里结束的:从那时起,那里便一直对我们保持着忠诚的和平。现在他们已经在风俗习惯方面、文化方面并且通过婚姻关系而同化于我们了,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黄金和财富带到我们这里来,而不要留在我们的境界之外他们自己那里吧!元老们,现在被认为是极其古老的任何制度,都有一个时期是新的:在贵族的高级长官之后有了平民的高级长官;后来在平民的高级长官之后又有了拉丁人的,而拉丁人的之后又有了意大利其他民族的高级长官。今天我们的创举也会变为过去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今天我们根据前例加以辩护的事例,将来也会成为前例的。”

克劳迪的演说辞很简短,至少被塔西佗压缩后很简短,但他表达的意思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只是知道地理与历史上的大概,不去细看它的过程与细枝末节,仅凭臆想来看待问题,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去仔细看待罗马是如何从公元前8世纪的一个蕞尔聚落历经诸多事件变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帝国之中的过程,不去细细体会格拉古、鲁提里乌斯、小杜路苏斯、苏尔皮基乌斯这些罗马扩张时期的改革家的事业目的与意义,就无法理解罗马的公民制度与它的对外政策和民族认同,也就无法理解问出这个问题有多么无聊,更无法理解为什么问题下面那么多人持着嘲讽的态度(包括我)。

以上。

参考资料:

塔西佗“编年史”。

user avatar

不清楚“后世一群灭亡罗马的蛮子自称罗马”是指什么。

1.如果是指现代西欧国家,十分抱歉,没有一个欧洲国家立国的依据和罗马有关。

即使是意大利,其民族构建中也没有“罗马”这一条,除了早已被宣告死刑的墨索里尼法西斯思想

更何况客观来说意大利的古罗马文化是所有西欧国家中保存的最好的,如果您既是一个痛恨“蛮子灭亡西罗马”的“罗马粉”,又认为说拉丁语后裔语言意大利语的意大利人是“伦巴第/诺曼蛮子后裔”,可以说是非常精神分裂了


2.如果是指罗马之后的民族吸收了罗马文明,那也没什么可以看待的。这就是欧洲中世纪史的本质逻辑。之所以我们现在选择批驳“黑暗中世纪”这种陈年暴论,就是因为看到了罗马文明在整个西欧的传播,是罗马文明塑造了欧洲性。

请务必理解这一点,不要被类似“德粉”“苏粉”这样的饭圈化的“罗马粉”立场限制了你的思维

user avatar

罗马确实不以血统计。

但请不要强行认为汉人也和罗马人一样光看文化。

普六茹坚,大野渊。人家虽胡化,但依旧自认是汉人。

罗马之所以不是民族国家,完全因为其开局就是三族联合,扩张速度又太快,拉丁人只占很少很少一部分。

而汉人扩张比较慢,但也稳。更有周人篡改神话,让大多数华夏人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