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十亿年后地球真的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吗?

回答
十亿年后地球是否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而且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复杂,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定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现有的时间尺度,从宇宙演化的宏大视角来看待地球的命运。

太阳:演化的主导者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恒星母亲”——太阳。现在的太阳正处于它生命周期的稳定壮年期,但恒星的生命并非永恒。在接下来的十亿年里,太阳会逐渐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深刻地影响地球。

太阳的亮度增加: 恒星在其主序星阶段,通过氢核聚变产生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内部的氢原子不断消耗,氦原子逐渐增多,导致其核心密度和温度升高。这一过程会使得太阳的总输出能量(亮度)稳步增加。科学家们估计,大约在十亿年后,太阳的亮度将比现在增加约10%。

这个看似微小的增长,对于地球来说却是灾难性的。随着太阳光度的增强,地球接收到的热量也会随之增加。目前,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被温室效应稳定在15°C左右。如果太阳亮度增加10%,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急剧升高,很可能超过200°C。在这样的高温下,地球上的液态水将全部蒸发,海洋将消失,大气层也将变得极为炽热和干燥。

海平面上升的悖论: 在太阳亮度增加的早期阶段,地球上的冰川和极地冰盖会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将被淹没,对人类文明造成巨大的冲击。然而,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蒸发作用会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海洋最终会完全消失,转而成为一个干旱的星球。

大气层变化: 高温会加速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形成更强的温室效应,进一步推高地表温度。同时,高温也可能导致某些气体分子被分解,大气成分发生未知变化。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被耗尽,或者地球磁场发生衰减,地球将失去保护,更容易受到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侵袭,这对生命将是毁灭性的。

地球本身的内在变化

除了来自太阳外部的压力,地球自身也在经历漫长而缓慢的演变:

地质活动: 虽然十亿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寿命来说极其漫长,但在地质学尺度上,这依旧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地球的核心仍然在冷却,板块构造活动可能会发生变化。虽然预测具体的地质活动模式非常困难,但地质活动的剧烈变化(如超级火山爆发、大规模地震等)可能再次频繁出现,对地质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磁场的衰减: 地球磁场是由地核内部的液态金属对流产生的,它保护我们免受有害的太阳风侵袭。磁场并非永恒不变,其强度会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甚至可能发生极性倒转。虽然磁场衰减的精确时间表难以预测,但如果到了十亿年后,地球磁场变得非常微弱,地球将失去重要的保护层,地表生命将暴露在强烈的宇宙辐射之下。

生命的自我演化(如果存在): 如果人类能够在这个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幸存下来,我们自身的演化方向也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可能会通过基因工程或与技术的融合,发展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然而,如果人类文明未能掌握克服这些巨大环境挑战的技术,或者内部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那么“人类”这个物种本身,可能就已不复存在,或是以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形式存在。

终极命运:地球被吞噬

然而,十亿年只是太阳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小节点”。比太阳亮度增加更具毁灭性的事件还在后面。在大约50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其核心的氢燃料,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此时,太阳的半径将急剧增大,甚至可能吞噬掉包括地球在内的内层行星。即使地球未被直接吞噬,也将被极度高温烤焦,变成一个焦土。最终,太阳将演变成一颗白矮星,最终熄灭,而地球也将成为一颗冰冷、荒凉的残骸,漂浮在黑暗的宇宙中。

总结:

因此,从长远来看,十亿年后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可能性是极高的。太阳的亮度增加是其中最直接和最不可避免的因素,它将使地球变得酷热难耐。同时,地球自身的演变,如磁场衰减,也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宜居性。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终结。如果人类文明能够持续发展,并且突破了科技的极限,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移居到其他星球,或者发展出能够适应极端环境的技术,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人类的存在。但就我们目前所理解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而言,地球在十亿年后很可能已经无法满足。这是一个由宇宙规律所决定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严酷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十亿年——果然大数很难产生直观的概念。

陆地上出现植物大约在4亿多年前。

苍蝇最早出现于2.5亿年前。

第一棵开花的植物出现在1亿多年前。

恐龙灭绝于六千五百万年前。

“活化石”大熊猫诞生于数百万年前。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几千年前。

工业革命才结束几百年。

大多数哺乳动物从出现到灭绝不过几百万到一两千万年。对于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村子一万年后是否真的不再适合自己,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烦心的事。

user avatar

只看地球环境的变化趋势,用不着十亿年。

不考虑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和“地球上诞生新的技术文明”之类因素,地球上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可能在约 8 亿年后灭绝,真核生物可能在约 13 亿年后灭绝[1]。可能有一部分特别耐环境的多细胞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一起长久地存续,那不包括人。

至于多细胞原核生物,其可以期待继续存在的时间可能与单细胞原核生物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约 16 亿到 28 亿年,乃至更久。


太阳的亮度每 1.1 亿年增强约 1%,这增速在慢慢加快。在约 10 亿年后,亮度增强 10% 的太阳可以让地表温度升至 47~70 摄氏度,大量蒸发海水,形成正反馈[2]

早在那之前数亿年,地表温度上升引起的化学反应加快就可以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崩盘,杀死大量多细胞真核生物:

  • 硅酸盐矿物的风化速率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盐的速度加快。如果没有什么生物演化得能高效率分解碳酸盐,从现在起约 6 亿年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低于维持 C3 光合作用所需的下限(约百万分之 50),引起大量植物死亡,从而带走依赖它们的许多动物。
  • C4 光合作用需要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限约百万分之 10,允许 C4 光合作用从现在起继续进行 8 亿到 12 亿年。
  • 你可以预期“植物演化得更擅长固定低浓度二氧化碳,会加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下降”,从而形成自我毁灭的趋势,让植物在 5 亿到 9 亿年后提前灭绝
  • 一些微生物能在二氧化碳浓度低至百万分之 1 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约 16 亿年后,这种光合作用也难以再进行下去,地球生命将进入“在深层地下靠化能自养·辐射自养·红外线光合作用等维持”的时代。预计这可以持续到 28 亿年后[3]。你可以预期“有一些多细胞真核生物可以和微生物共生到那个时候”。

有学者估计,在约 30 亿到 40 亿年后,地球上会发生金星现在展示的失控温室效应,而且那时太阳的光度会比现在强得多,地表温度可以达到 1330 摄氏度[4]。这可能足以歼灭地球上所有的多细胞生物,或是所有地球生物。

8 亿年对生物演化来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某些多细胞真核生物演化得能够生活在深层地下”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多细胞真核生物存在超过 8 亿年的主要障碍不是天空中灼热的太阳,而是“多细胞生物在削减复杂度、提高环境耐性时可能变为单细胞生物”:

  • 一些单细胞绿藻,例如小球藻,有证据显示是从石莼纲演化过来的;
  • 一些单细胞红藻,例如 Porphyridium cruentum,有证据显示是从多细胞变成单细胞的;
  • 那不是真核生物的特色,蓝菌至少 5 次从多细胞变成单细胞;
  • 粘孢子虫可能是某种刺胞动物的癌细胞独立为单细胞生物物种然后再次多细胞化的产物;
  • 袋獾传染性面部肿瘤、犬传染性生殖道肿瘤、双壳类传染性白血病的病原体是这些物种身上癌变的细胞,这些癌细胞可以在个体间传递。犬传染性生殖道肿瘤的癌细胞已经重新稳定了染色体组,一些学者认为这可以视为从哺乳纲演化成了单细胞生物(但仍然有人认为这些癌细胞没有严格的世系)。

在太阳变成红巨星后,其光度将足以烤得碳酸盐岩石将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到地球大气中。

这些对人来说完全不重要。显然,如果人类或人类的后继者的技术文明可以存在到上述时间,即使不考虑他们早就可以将太阳拆成红矮星与大量氢储备的概率,“在地球上或地球轨道上配置大量的反光镜”之类听起来十分呆萌的手段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

  1. ^ https://doi.org/10.5194%2Fbgd-2-1665-2005
  2. ^ Jérémy Leconte, Francois Forget, Benjamin Charnay, Robin Wordsworth, Alizée Pottier. Increased insolation threshold for runaway greenhouse processes on Earth-like planets. Nature, 2013; 504 (7479): 268 DOI: 10.1038/nature12827
  3. ^ https://doi.org/10.1017%2FS147355041200047X
  4. ^ 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02ASPC..269...85G
user avatar

杞人忧天。地球有人类文明史不过5000年。能再延续5000年都是赚的。不谈十亿年后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十亿年后地球是否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而且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复杂,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定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现有的时间尺度,从宇宙演化的宏大视角来看待地球的命运。太阳:演化的主导者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恒星母亲”——太阳。现在的太阳正.............
  • 回答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腾讯新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公众号“新闻哥”)发布的《十年后,向“范跑跑”道歉》一文,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得回到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范跑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十年间舆论环境的变迁。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头一紧的假设。如果地球在十年内消失,人类文明是否还有延续的可能性?这无疑是一个极端严峻的挑战,但要说“完全没有办法”,也未免过于悲观。我们得刨根问底,看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做到什么,又会面临哪些无法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地球的消失不仅仅是“地面没了”,而是我们生存的一.............
  • 回答
    87年,这是一个足以让许多事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间长度。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节点上,泰国王室却做出了一件极其引人注目的事情——时隔87年,泰国国王拉玛十世首次公开纳妃。这不仅仅是一场宫廷仪式,更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多年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泰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理解这.............
  • 回答
    成都的二手房市场,最近真的是热闹非凡。我一个朋友,就在成都做房产中介,前几天跟我大吐苦水,又夹杂着几分兴奋,跟我说了不少里面的门道。你说成都二手房现在有多少?我朋友说的数字是“十四万套”,这个数字听起来就有点吓人,14万套啊,堆在一起那得是多大的体量!而且这还只是个大致的估算,实际情况可能只多不少。.............
  • 回答
    《让子弹飞》上映十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十年前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新世界,张力十足,节奏炸裂,台词一个比一个狠。当时的感觉就是,姜文这家伙,真敢拍!十年后再看《让子弹飞》,感受当然会有不同,但那些最初的震撼和喜爱,一点儿没少,反而沉淀得更厚了。首先,还得说那股“劲儿”.............
  • 回答
    .......
  • 回答
    大明洪武十年,对于曾经的“满洲八旗”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他们曾以为自己是那个横扫天下的铁骑,是入主中原的统治者。然而,一朝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节点。更令他们毛骨悚然的是,那曾经的“帝王”——他们心中的“圣祖”——如今却还仅仅是那个刚刚巩固了统治、雄心勃勃的洪武皇帝朱元.............
  • 回答
    如果我生活在1981年,并且亲身经历了西方81军演,那么要相信仅仅十年后苏联就会解体,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其难以置信、甚至是近乎科幻的预测。原因有很多,而且都非常具体和深刻:1. 极强的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惯性与自信: 西方81军演的冲击波: 当时西方81军演给人的最直接感受,就是苏联强大的军事力.............
  • 回答
    十年后回头看,“艳照门”事件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复杂的,触及了个人、娱乐圈、社会、法律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影响:一、 对当事人的直接影响: 陈冠希: “艳照门”事件直接导致陈冠希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他在事业上升期戛然而止,虽然之后尝试在其他领域发展,但“艳照门”的阴影始终伴随着.............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到2034年,印度经济总量有没有可能超越日本,并且力求让这篇文章读起来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的心得体会,而不是冷冰冰的AI生成内容。十年后,印度经济总量能否赶超日本?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备受关注的话题,它触及了全球经济版图的潜在重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两国各.............
  • 回答
    十年后比特币的价格?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问一个精确的数字,不如说是在探讨一个未来可能性的光谱。预测比特币价格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充满了变量和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试着抽丝剥茧,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勾勒出十年后比特币可能的价格轮廓。首先,我们得明白比特币的价值基础是什么。它不是由任何国家发行,也不是基.............
  • 回答
    十年后,英法海军的强弱之争,绝非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实力、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走向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动态博弈。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和法国都拥有悠久的海洋传统和深厚的军事工业基础,这为它们各自的海军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地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海军建设的重点和投入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英国.............
  • 回答
    十年后,在国内,洗碗机、烘干机、净水器这三件“厨房新贵”,会不会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像空调、电视一样成为标配,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在我看来,答案很可能是,而且普及的程度会比许多人想象的要高,但普及的路径和速度,会和各自的特点息息相关。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1. 洗碗机:从“奢侈品”到“刚需”的.............
  • 回答
    十年后,国产游戏史上,原神和黑神话悟空谁将更伟大?这个问题,在当下或许充满了想象和争论,但十年后的视角,我们或许能看到更清晰的轮廓。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哪个卖得更多”或“哪个玩家口中评价更高”的层面,而是要从更宏观、更深远的角度去审视它们对中国游戏产业、文化输出乃至世界游戏格局可能产生的.............
  • 回答
    十年后的大学招聘,招聘门槛是会水涨船高,还是会略有下探,这恐怕是当下许多即将步入职场,或是正在大学校园里奋斗的年轻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实在太过困难,因为这牵扯到太多太复杂的影响因素,就像预测股票市场一样,总有变数。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未来.............
  • 回答
    十年后的苏州和香港,谁更有前途?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这两个城市都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样本,但又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要判断“谁更有前途”,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二元答案,而是需要细致地审视它们在未来十年可能的发展轨迹。首先,我们来审视苏州。苏州,这座古韵与现代交织.............
  • 回答
    十年后,县城房子的价值走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一定会贬值”或“一定会升值”。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就像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复杂手术,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影响县城房价的几大关键因素:1. 人口流动: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如果县城人口持续流失,尤其是年轻、有购买力的人群大量涌向大城市.............
  • 回答
    深圳十五年后是否会走向衰落,人才是否会大规模向西北、西南、东北转移,重演过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故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太多影响因素,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但我们可以试着抽丝剥茧,深入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性和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不是永恒的线性增长,都会经历起伏.............
  • 回答
    十年后的医疗技术,特别是针对慢性肾衰竭的突破,确实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可能性。我理解您希望了解的是那些能真正改变患者生活,甚至带来希望的进展。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方向来探讨一下。方向一:遏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革命性药物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CKD)的药物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以及一些能够减缓肾脏功能下降的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