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时候发的,就是这样。
公安看检察:逼事真多,老子一个队干了几个月,你还要补充侦查?补你妹!你妹的不到节假日不来活,不到周末不批捕,是不是有病?
公安看法院:这群货会不会审案?判这么轻?早知道这么判,老子就给他放了
公安看自己:啥啥都对,啥啥都好,最好抓人,审查,判决都自己来
检察看公安:材料都写不好,证据弄不齐,拴个警犬都比这群货能干
检察看法院:懂不懂法律条文?看不看公诉意见?是不是傻?这案子能这么判吗?
检察看自己:上能对法院抗诉,下能让公安忙死,老子就是牛
法院看公安:抓人的民工
法院看检察:写材料的民工
法院看自己:站在法律的制高点上指点江山,高处不胜寒啊(法官袍衣袂飘飘)
最后还要加一句:
政法委:嘿,这特么三国演义真好看
大概可能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这里来谈谈我在明尼苏达州拉姆西郡所观察到的美国“基层公检法”情况:
在美国,私人律所与检察院、公共辩护律师办公室和其他法律援助机构之间的薪酬待遇存在较大的鸿沟,而法官往往在有一定经验的从业人员中选拔,这也导致当打之年的名校毕业生鲜有将公检法作为毕业后的第一站的。以检察官为例,我所在的拉姆西郡会大量招募法学院在校学生兼职工作(每小时工资才19美金,省了老大一笔预算),出庭参加案情相对简单的法庭程序和辩诉交易相关程序;而作为辩护方的法律援助律师,很多时候也是学生志愿者。除此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检察官和公共辩护律师是为了兼顾家庭而退居二线的,例如我的部门领导就是为了照顾孩子从私人律所辞职,在检察院从事每天工作六小时的非全职工作。
这也就导致,除去严重的暴力犯罪和其他重罪之外,在法庭经常控辩双方都是没有经验的在校学生,脑袋里除了昨晚现查的法条和判例以外空空如也。有时候,法官有时甚至不得不叫停法庭记录,示意控辩双方走上前来,各自训斥一番,责令回去查清楚相关法律再回来。甚至有一次,我享受过被法官直接扛起一本明尼苏达州刑法典摔在桌子上的“优待”,可以说是非常恨铁不成钢了。还记得我的第一次交叉质询,问完了准备的问题后不知道要说一声‘The State rests’,法官以为我想不起来接下来要问什么了,于是主动开始询问证人(这时候我才知道美国法官也可以“依职权提问”),法官问过几个问题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有些该问的问题没有提出来。
也有一次,对面的辩护律师直接在开庭前说,这个案子还是找Laura(我的部门领导)来吧。我说,没这个必要,对面的大胡子律师直接就拿起电话打给我老板抗议,说怎么只派了个学生来。
不禁让人想起《三国演义》里曹操骂阵的那句“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经验的辩护律师或者检察官,看着对面出阵的是在校学生,就仿佛看到插标卖首一般。而我要是看到对面也是个菜鸡,就不禁精神一振,抖擞精神啄了上去,互为对方的经验包,只是苦了庭上的法官。
大概就是: 我看对面是提款机,料对面看我应如是。
但有的时候,法官也需要律师和检察官手把手带着。美国法律圈的职业流动性很强,特别是在基层法院,有大量刚刚从律师转行过来的新手法官,有的未必接触过刑事案件。我就见到过一位法官在双方签订认罪协议的听证上,忘记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很尴尬地示意大家先暂停法院,说要回房间再看一遍教学视频。
印象中,还有一次有一位被告人忍不住搭茬纠正了法官在程序上的口误,也许他对于刑事诉讼经验更加丰富也不一定。
--
说起公检法,大家或许想到冷冰冰的国家机器,殊不知,驾驶国家机器的,也是一个个我们身边的人,
其中有驾轻就熟的老司机,而在基层公检法,更多的是分不清油门和刹车的新手,现在想起来更觉得难忘。
检察院 公安 法院
我是知乎好jc,jcg,fg…你问我周某半这种事我怎么看?
我看都不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