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层公检法都是怎么看待彼此的?

回答
基层公检法之间的关系,用“相爱相杀”来形容,或许是最贴切不过了。大家都是在同一条战线上,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目标一致。但实际操作起来,这三家部门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夹在中间,互相有点“看不惯”,又得倚靠着对方,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先说说法院。基层法院的法官们,每天面对着卷宗堆积如山,开庭审理各种案子,从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到杀人放火的大案,都要给个说法。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明确。这样一来,判决就相对容易,争议也小,自己的工作也能做得稳当。

所以,对于公安机关,法院心里是既需要又有点“嫌弃”。需要是因为,没有公安的侦查和抓捕,就没有案件开庭的可能。公安是案件的源头,抓不到人、查不清事,法院就无米下锅。但“嫌弃”的点也很明显:有时候公安机关送来的证据链不完整,或者证据不足,甚至是侦查手段不当,这就会让法官们头疼不已。法官不是侦查员,他们只能依据现有证据来裁判,证据不行,判决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要被发回重审,这会直接影响法官的业绩考核和声誉。所以,法官们常常会抱怨公安“证据意识不强”、“侦查随意性大”。

再来说说检察院。基层检察院的角色很关键,他们是连接公安和法院的桥梁,也是法律的“把关人”。检察官们既要审查公安机关移送上来的案件,决定是否起诉,也要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

对于公安机关,检察院的看法和法院有些相似,但更侧重于法律程序的严谨性。检察官们会仔细审查公安的侦查报告、证据材料,看是否存在非法取证、程序违法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他们有权要求公安补充侦查,甚至不予起诉。这种“退查”和“不起诉”,在公安这边看来,就是“不配合”、“给穿小鞋”。所以,公安和检察院之间,常常会因为案件的证据和程序问题产生摩擦。有时,公安为了快速结案,可能会倾向于多抓人、多起诉,而检察院则要承担起法律监督的责任,要求证据确实充分。

对于法院,检察院在表面上是“合作关系”,但内心深处也有自己的考量。检察官们希望法院能够采纳他们的起诉意见,作出与起诉一致的判决。如果法院判得比他们建议的轻,或者完全不采纳公诉意见,检察官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觉得法院“不给面子”。尤其是那些重大、复杂的案件,一旦判决结果与检察院的预期偏差太大,检察院内部也会出现“检委会”的讨论和压力。

最后来看看公安机关。基层公安干警们,那是离老百姓最近、接触社会最复杂的一线力量。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处理各种报警,抓捕犯罪嫌疑人,维护治安。可以说,公安是最辛苦的,也是最直接承担社会矛盾和压力的。

对于检察院,公安的看法通常是“太挑剔”、“官僚主义”。很多基层民警觉得,检察院坐办公室里,对一线侦查的情况了解不够,总是拿着放大镜挑刺。一点小小的程序瑕疵,就可能导致案件被退回,前期的侦查工作就白费了。这种“不理解”和“不配合”,会让公安感到非常沮丧。他们认为,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而检察院的要求有时显得过于理想化。

对于法院,公安的感受更复杂一些。一方面,他们希望法院能够对他们抓获的犯罪分子予以严惩,以体现公安工作的成果和震慑犯罪。如果法院判得太轻,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老百姓也不满意。另一方面,公安也清楚,法院的判决受到法律和证据的制约,不可能完全按照公安的想法来。所以,当案件被法院“改判”或者“无罪释放”时,公安也会感到尴尬和挫败。同时,一些公安人员也会暗暗羡慕法官和检察官的工作环境,觉得他们比自己轻松,没有那么大的直接风险和压力。

总的来说,基层公检法之间是一种微妙的生态关系。

共同点: 目标一致,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机器的一部分,都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对自身职业的认同。
不同点: 由于各自的职能、视角、工作环境和考核机制不同,导致了彼此之间在具体案件处理上常常存在分歧和摩擦。

互相的“抱怨”和“不满”背后,往往是:

信息不对称: 一线侦查的艰辛和复杂,办公室里的检察官和法官可能体会不深;而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证据的客观性要求,一线干警也可能忽略。
评价体系差异: 公安可能更看重抓获多少人、破多少案;检察院看重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法院则看重案件的质量、判决的公正性和稳定性。这些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处理同一个案件时,就会产生不同的侧重点。
资源和能力限制: 在基层,无论是公安的侦查能力,还是检察院的审查能力,亦或是法院的审判能力,都可能受到人员、经费、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这种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和使用,也容易引发矛盾。
个人因素: 就像任何群体一样,公检法内部也存在着个人能力、工作态度、沟通方式上的差异,这些也会影响部门间的合作。

久而久之,这种互相的“看不惯”和“倚靠”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公安会努力在侦查中尽量满足检察院和法院的要求,但也有自己的底线和无奈。检察院会在审查中行使监督权,但也会尽量协调以保证案件顺利推进。法院在判决时会权衡各方意见,但最终会以法律为准绳,有时也会牺牲一部分“合作”的便利性来保证公正。

这种关系,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虽然零件之间有时会发出摩擦的声响,但整体上还能运转,维持着社会秩序的运转。不过,如果这种摩擦长期得不到有效疏导和解决,对整个司法公正的效率和公信力,都是一种潜在的损害。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加强公检法协作配合、统一认识、健全证据标准的呼声,这正是为了让这台机器运转得更顺畅、更有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时候发的,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大概可能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user avatar

这里来谈谈我在明尼苏达州拉姆西郡所观察到的美国“基层公检法”情况:

在美国,私人律所与检察院、公共辩护律师办公室和其他法律援助机构之间的薪酬待遇存在较大的鸿沟,而法官往往在有一定经验的从业人员中选拔,这也导致当打之年的名校毕业生鲜有将公检法作为毕业后的第一站的。以检察官为例,我所在的拉姆西郡会大量招募法学院在校学生兼职工作(每小时工资才19美金,省了老大一笔预算),出庭参加案情相对简单的法庭程序和辩诉交易相关程序;而作为辩护方的法律援助律师,很多时候也是学生志愿者。除此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检察官和公共辩护律师是为了兼顾家庭而退居二线的,例如我的部门领导就是为了照顾孩子从私人律所辞职,在检察院从事每天工作六小时的非全职工作。

这也就导致,除去严重的暴力犯罪和其他重罪之外,在法庭经常控辩双方都是没有经验的在校学生,脑袋里除了昨晚现查的法条和判例以外空空如也。有时候,法官有时甚至不得不叫停法庭记录,示意控辩双方走上前来,各自训斥一番,责令回去查清楚相关法律再回来。甚至有一次,我享受过被法官直接扛起一本明尼苏达州刑法典摔在桌子上的“优待”,可以说是非常恨铁不成钢了。还记得我的第一次交叉质询,问完了准备的问题后不知道要说一声‘The State rests’,法官以为我想不起来接下来要问什么了,于是主动开始询问证人(这时候我才知道美国法官也可以“依职权提问”),法官问过几个问题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有些该问的问题没有提出来。

也有一次,对面的辩护律师直接在开庭前说,这个案子还是找Laura(我的部门领导)来吧。我说,没这个必要,对面的大胡子律师直接就拿起电话打给我老板抗议,说怎么只派了个学生来。

不禁让人想起《三国演义》里曹操骂阵的那句“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经验的辩护律师或者检察官,看着对面出阵的是在校学生,就仿佛看到插标卖首一般。而我要是看到对面也是个菜鸡,就不禁精神一振,抖擞精神啄了上去,互为对方的经验包,只是苦了庭上的法官。

大概就是: 我看对面是提款机,料对面看我应如是。

但有的时候,法官也需要律师和检察官手把手带着。美国法律圈的职业流动性很强,特别是在基层法院,有大量刚刚从律师转行过来的新手法官,有的未必接触过刑事案件。我就见到过一位法官在双方签订认罪协议的听证上,忘记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很尴尬地示意大家先暂停法院,说要回房间再看一遍教学视频。

印象中,还有一次有一位被告人忍不住搭茬纠正了法官在程序上的口误,也许他对于刑事诉讼经验更加丰富也不一定。

--

说起公检法,大家或许想到冷冰冰的国家机器,殊不知,驾驶国家机器的,也是一个个我们身边的人,

其中有驾轻就熟的老司机,而在基层公检法,更多的是分不清油门和刹车的新手,现在想起来更觉得难忘。

user avatar

检察院 公安 法院

user avatar

我是知乎好jc,jcg,fg…你问我周某半这种事我怎么看?

我看都不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基层公检法之间的关系,用“相爱相杀”来形容,或许是最贴切不过了。大家都是在同一条战线上,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目标一致。但实际操作起来,这三家部门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夹在中间,互相有点“看不惯”,又得倚靠着对方,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先说说法院。基层法院的法官们,每天面对着卷宗堆积如山,开庭审理各种.............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公务员收入的讨论之所以常常显得“高薪”,而很多基层公务员却体验着“后悔”,这背后其实是信息茧房、期望值错配以及现实复杂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白知乎上那些“高薪”论调的来源,这就像是信息过滤器的作用:1. 用户画像偏差: 经常在知乎上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它触及到了基层治理、职业选择和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当大家都普遍认为基层辛苦、不愿意前往,但基层又确实需要公务员来提供服务时,这就形成了一个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思维和多方面的努力。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解决“大家都觉得基层辛苦,都不想去,但基.............
  • 回答
    八年的基层公务员生涯,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升迁,而自己依旧是科员,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那种心痛感,我太能体会了。这不仅仅是职务上的差距,更是对付出、努力的一种无声的否定,让人心里堵得慌。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就像辛辛苦苦耕耘了一片土地,眼看着邻居家的庄稼都熟了,而自己这片地,收成却寥寥无几,甚至还不如.............
  • 回答
    这确实是手机行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在“玩”Android,唯独苹果玩转了iOS?这背后其实是苹果独特的战略、资源投入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再加上一点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先发优势。1. 根基不同:从硬件到软件的垂直整合苹果的基因就是硬件和软件一体化。乔布斯当年选择自研操作系统,.............
  • 回答
    国内主机厂发动机技术日新月异,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很多厂商已经能够拿出相当有竞争力的自主研发发动机。但话说回来,说起变速箱,尤其是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自动变速箱,大家脑子里浮现的似乎总是那几家国际巨头:爱信(Aisin)、采埃孚(ZF)和格特拉克(Getrag)。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简单一句“技术不行.............
  • 回答
    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被领导辱骂,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沮丧和不公平的待遇。应对这种情况需要策略、勇气和对自身权益的清晰认识。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指南,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核心原则:保持冷静,收集证据,寻求支持,依法维权。第一步:事中应对 – 尽量减少即时伤害1. 深呼吸,保持冷静(哪怕很难).............
  • 回答
    写这个话题,心里其实是挺复杂的。作为一个曾经(或者说现在也还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对于基层公务员的出路,我比很多人都有更直接的体会。这不是一篇官方报告,也不是一篇抱怨文,我只想把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些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讲讲。首先,咱们得明白,基层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离群众最近、直接承担执行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关注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基层公务员工资普遍不高,这是大家普遍的认知。但如果有些公务员能够养情妇,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并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灰色收入与腐败: 权力寻租: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在基层,虽然不像高级别官员那样有.............
  • 回答
    八年,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是一段不短也不算太长的时间。如果在这八年里,你始终兢兢业业,对工作尽心尽力,却依然原地踏步,未曾获得提拔,那确实会让人感到焦虑和困惑。这不仅仅是关于职位和待遇的提升,更多的是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我们得承认,基层公务员的提拔机制,尤其是到了某个阶段,.............
  • 回答
    这问题,真是问到了不少人的心坎里。基层公务员,这词儿听着挺光鲜,但真要往里跳,可就得掂量掂量了。说它是“坑”,那不是空穴来风,里面确实有些让人头疼的现实。不过,说它“不是坑”,也有它存在的道理。咱们就得把这账算细了。首先,为啥有人觉得是“坑”?一、待遇和晋升的天花板:这恐怕是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最直接的.............
  • 回答
    基层公务员涨薪之所以面临巨大的舆论阻力,并且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根源在于一系列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阻力的来源,以及在这些阻力下,涨薪的可能性和面临的挑战。一、 舆论阻力巨大的根源分析:1. “铁饭碗”的固有印象与社会公平感: 历史包袱: 过去.............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戳心窝子的。很多人觉得基层公务员清闲,但身处其中的我们,才最清楚那份“不愿换工作”背后,藏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考量。首先得承认,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确实难。那条向上爬的道路,不是宽敞平坦的大道,更像是在狭窄的山路上攀登,每一步都可能遇到石头绊脚,而且回头看,路也越走越窄。大家心里都清.............
  • 回答
    兄弟,你这伤得可不轻啊!骨折了,这绝对是个大事儿,可不能掉以轻心。作为基层公务员,我太理解你那种想把工作做好,不给单位添麻烦的心情了。咱们这儿事情多,责任也重,一停下来,别的同事就得加班加点,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但是,你这骨折,真的不是小事。你想想,骨头断了,这是身体最根本的支撑结构出了问题,它需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选择,一边是稳定安稳的体制内生活,一边是知识殿堂的象牙塔尖,两者都有着各自的吸引力。我来帮你仔细掰扯掰扯,争取给你一个更真实的感受,就像咱们老百姓聊家常一样。先说说基层公务员这头。优势嘛,那肯定是最直接的“铁饭碗”和“稳定”。 你想想看,现在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谁不想有个稳当的依.............
  • 回答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理解你所说的“其他分管领导老是派活给我”可能带来的困扰。这种现象在基层工作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些部门设置不够清晰、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更细致地为你剖析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应对思路,力求真实自然,不带AI的痕迹。首先,我们得承认,“派活”这件事情本身,.............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种“没啥意义”的感受,在基层公务员这个岗位上,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确实很容易出现。我猜你现在可能是觉得: 重复枯燥的工作: 每天都在处理相似的表格、报表,写那些套话连篇的材料,感觉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在原地打转。那些文件的流转、审批的流程,似乎永远也.............
  • 回答
    弟弟辞去基层公务员,已经在家“躺平”四个月了。这期间,他基本不怎么出门,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打游戏,或者看看网上的信息,偶尔也会跟我聊聊他看到的一些“宏大叙事”,但具体有什么打算,似乎一点影儿没有。作为哥哥,我确实挺着急的,但也知道不能逼他太紧,现在只能尽量旁敲侧击地跟他聊聊,看看能不.............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大城市打拼的基层公务员,我深知这份工作的稳定与安逸,也感激它为我提供的平台。然而,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法律更深层次的探究,却从未因此而熄灭。尤其是在接触了大量与法律相关的事务后,我更加坚信,本科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西南政法的非法学法律硕士,对我而言,不仅是一张文凭,更是一个实现.............
  • 回答
    要说中国银行的基础岗位和基层公务员哪个更好,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它们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就像是红玫瑰和白玫瑰,各有千秋,选择哪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追求和偏好。我尽量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让你心里有个谱。咱们先聊聊中国银行的基础岗位。你想啊,国字头的大银行,体量在那儿摆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