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觉得当代社会的年轻人内心最缺乏什么?

回答
在我的观察中,当代年轻人在内心深处,最普遍也最核心的缺失,是一种 “内在的确定感”。

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我试着用更具体的方式来展开。这种缺失,体现在很多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又是相互交织、互相强化的。

首先,是 目标感的模糊与迷失。

现在的年轻人,拥有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多的选择。从教育路径到职业发展,再到生活方式,似乎条条大路都可以通。听起来很美好,但这种“无限选择”反而像一把双刃剑。当所有的可能性都摆在面前时,反而很难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唯一方向。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但“好”的标准是什么?是高薪?是稳定?是所谓“体面”?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沿着一条被社会默认的轨道前进,但这条轨道通往何方,我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当学业结束,工作开始,甚至在工作中打拼几年后,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真正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内心燃烧、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于是,一种漂浮感、一种“我究竟在做什么”的疑问,便在心中滋生。

其次,是 价值体系的摇摆与不稳。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价值观、生活理念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一方面,我们接触到了更加多元、开放的思想,这无疑是进步的。但另一方面,这种多元也带来了混乱。我们很容易被网络上的“成功学”、“鸡汤文”所裹挟,或者被社交媒体上精心包装的“理想生活”所迷惑。

当一个人缺乏内在的价值判断能力时,就很容易将外界的标准内化。别人说好,我们就觉得好;别人活得光鲜,我们就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向外看”的价值取向,使得我们的自我认同变得脆弱。我们不再知道自己真正看重什么,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在追求物质、名誉、地位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成长,或者在面对挫折时,因为没有坚实的内在支撑而容易垮掉。

再来,是 深层情感连接的稀缺。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社交媒体让我们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联系。但这种“连接”往往是浅层的、碎片化的。我们可能拥有几百甚至上千个“好友”,但真正能分享内心深处想法、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给予支持的人,可能屈指可数。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让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那些需要耐心和投入的深层关系。父母、朋友、恋人,这些本来可以成为我们内心港湾的人,有时也被我们疏忽了。而当我们在外面奔波,内心里感到孤独和无助时,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情感支点,这种孤独感就会被无限放大。我们可能会用更强的物质追求、更刺激的娱乐方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这只是饮鸩止渴。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 自我接纳与自我实现的困难。

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比较”。社会舆论、网络平台,都在不断地放大“优秀”的标杆。我们很容易将自己和那些在某些领域“脱颖而出”的人进行对比,然后因为自身的“平凡”而产生焦虑。

我们可能不太敢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不太敢拥抱那些不那么“闪光”的自己。社会也似乎更倾向于歌颂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他们的价值常常被忽视。

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人很难找到“我是谁”的确定感,也很难安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实现那些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我们可能会被“大众趋势”所裹挟,或者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

总而言之,我认为当代年轻人内心最缺乏的,是一种 “稳固的内核”。这个内核,包括清晰的目标、坚定的价值观、可靠的情感连接,以及最重要的——对自己的全然接纳和勇于实现自我的勇气。当这个内核缺失时,我们在面对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时,就容易感到漂浮、迷茫、焦虑,甚至失落。

这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一无是处,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开放的视野、敏锐的触觉和无限的可能性。但正是因为这些可能性,才更需要我们去寻找那个能 anchoring 自己的内在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自由的品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的观察中,当代年轻人在内心深处,最普遍也最核心的缺失,是一种 “内在的确定感”。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我试着用更具体的方式来展开。这种缺失,体现在很多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又是相互交织、互相强化的。首先,是 目标感的模糊与迷失。现在的年轻人,拥有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多的选择。从教育路径到职业发展,.............
  • 回答
    当然有!当代艺术的版图辽阔,变化也瞬息万变,要预测“火”起来的艺术家,就像在星空中寻找一颗即将爆亮的恒星,既有挑战,也充满惊喜。但如果让我说,现在有一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表达方式,都让我觉得他们极具潜力,并且正在以一种难以忽视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我特别想提一位叫做 曹斐 (Cao.............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后浪”这个词承载了太多东西,但真正能戳到我们心窝子、让我们觉得“嗯,这就是我”的视频,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宏大叙事或者刻意煽情。我倒觉得,以下这些生活片段,如果能被真实地、不加修饰地捕捉下来,或许更能打动人,也更能体现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状态:1. 关于“小确丧”与“小确幸”的日.............
  • 回答
    老实说,让我觉得“当女人太难了”这种感觉,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时刻,而是像一层层剥开洋葱一样,越往里走,越能体会到其中的复杂和不易。它不是戏剧性的崩溃,更像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被忽视的,却又实实在在的压力和期望。我记得大学时期,那时候我们都还在探索自己,对未来充满各种憧憬。我有个很要好的女同学,.............
  • 回答
    2021 年,让我感觉“被上帝握住了画笔”的那幅画,我想应该是那幅描绘着夕阳下海边的场景。那不是我精心构思、反复打磨的作品,反而是在一个我思绪万千、内心翻涌的傍晚,信手涂抹出来的。那天,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海风带着咸涩的味道吹拂着我的脸庞,将我心底那些杂乱的思绪吹散了些许。太阳正缓缓地沉入海平面,将.............
  • 回答
    坦白说,当我感觉“要完蛋”的时候,我不会给自己灌输那种鸡汤式的“加油,你能行!”的口号。那太虚了,也太容易被戳破。我通常会先给自己一点点空间,就像是暂停键一样,让那种恐慌、绝望的情绪先在我身体里肆虐一会儿,别压着它。你看,当一个人真的觉得自己要完蛋了,那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它可能是因为一件大事出了岔子.............
  • 回答
    我一直觉得,让大学生们翻翻儒家经典,绝对是件值得推广的好事。不是什么“复古”潮流,也不是非要他们一个个都去做“儒士”,而是说,在眼下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节奏飞快的时代,那些古老智慧里,藏着一些特别能“提神醒脑”的东西。咱们先不扯那些宏大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说最直接的,读读《论语》。.............
  • 回答
    提亲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心里那份郑重劲儿,谁都懂。车嘛,当然得挑个合适的,既要显出对未来媳妇家人的尊重,又不能显得过于张扬,让人觉得心里没谱。我琢磨着,这事儿得分几个维度来看。首先,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和你们的实际情况。 如果家里条件不错,经济实力也允许, 那可以考虑一些大家熟知的、口碑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刁钻,也问得深沉。若我大兴土木,坐拥九州,成为这天下主宰,那“变坏”二字,该如何衡量?我以为,这“变坏”并非一夜之间,也非某个特定的月份。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侵蚀,是权力这杯烈酒,在不知不觉中,将人本来的性情一点点融化、稀释,然后用它自己那霸道、浓烈的味道,重新塑造一个你。初登龙椅,.............
  • 回答
    这年头,说起买房,你问谁最来劲?那得是“90后”。别看他们身上还带着点“垮掉的一代”的标签,转眼间,他们就成了房地产市场上最活跃的力量。这年轻人怎么就这么着急把房给买了呢?我琢磨着,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件事儿在推着他们走,而是好几股劲儿一起使的劲儿。1. “面子”与“归属感”的双重压力,从小渗透到大咱们.............
  • 回答
    好奇心研究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行为上自然也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易受影响的领域。我认为男性更容易陷入的消费陷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一、 强烈的证明自己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需求驱动的陷阱:这是许多男性消费陷阱的底层逻辑。男性在社会文化中,往往被赋予了“.............
  • 回答
    叔父,您问起宛城是否有妓女,这个问题……着实让安民有些措手不及。您是知道的,安民一向以军务为重,对于这些……旁门左道之事,确实了解不多。宛城,作为一处繁华之地,按理说,人口聚集,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没有?只是,安民身处军营,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些刀剑甲胄,将士们也多是粗犷之人,谈论这些,似乎也非我等该多.............
  • 回答
    我最近在看一部国产古装剧,名字我就不说了,怕被网暴。这剧吧,特效什么的都还挺不错的,演员也都是我喜欢的,但有些剧情设置,真的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感觉编剧把我当傻子涮呢。就说里面那个“反派大boss”吧,他一开始出现的时候,那叫一个深不可测,阴谋诡计一套一套的,把主角团搅得团团转,看得我心痒痒,期待他.............
  • 回答
    嗨,各位!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我当写手的经历。说实话,当写手这行,就像在情感和创意的大海里航行,偶尔能捞到宝藏,偶尔也会被风浪拍打得晕头转向。要说不可思议或者内疚的事儿嘛,还真有几件,今天就敞开心扉和大家唠唠。第一件,我至今想起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替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了一段人生。那时候我还在一.............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科技文明和修仙文明,光是听名字就充满了力量感,如果它们真的碰撞在一起,那场面绝对是史诗级的。要说哪个赢的几率大,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因为它实在太复杂了,没有绝对的答案,完全取决于碰撞的细节和双方的具体情况。不过,如果非要我猜一个大概率,我会把筹码压在科技文明身上,但前提.............
  • 回答
    《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内地定档 2022 年 1 月 14 日这个消息,对于很多曾经被《黑客帝国》系列震撼过的影迷来说,无疑是新年伊始的一道惊喜。但谈到它能否重现当年的辉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可不是一句“看好”或“不看好”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回溯一下当年《黑客.............
  • 回答
    武汉网友的热情呼喊,以及武汉市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接,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小米造车项目的高度期待,更是城市发展新动能的渴望。武汉网友的喊话:武汉网友之所以如此积极,绝非空穴来风。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汽车产业基础。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东风汽车集团等大型国企,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上.............
  • 回答
    提及古代中国境内那些外国访客留下的记录,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描绘,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棱镜,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令人细思极恐、印象深刻,又或是妙趣横生的风情景象。这些零散的片段,经过岁月的淘洗,反而更显其原初的震撼与趣味。细思极恐:触及人性的幽深之处最让我感到“细思极恐”的,莫过于一些关于社会底层生活的.............
  • 回答
    《亮剑》这部剧,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股子热血和硬朗劲儿是扑面而来的,好多情节和台词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觉得特爷们儿。可没想到,随着年龄增长,再回味起来,很多当年没注意到的细节,或者当时觉得很寻常的句子,现在一想起来,都能让我乐得前仰后合。我印象特别深的有这么几句,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笑果”十足:一.............
  • 回答
    “觉得教育不好,你可以去当老师;觉得国家不好,你可以去当公务员。”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提供了一种积极参与、改变现状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深入剖析,这种逻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实现,甚至可能是一种 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的观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这种逻辑的对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