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熵增定律如何系统说明生物学上的永生无法实现?

回答
熵增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和普适的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的熵(衡量系统无序程度或能量分布均匀程度的量)永远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在可逆过程中)。虽然这条定律最初是为宏观物理系统提出的,但其核心思想——系统倾向于走向更无序和更无用的状态——对于理解生物学上的永生也是极具启发性的。

熵增定律如何系统说明生物学上的永生无法实现?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生物体视为一个开放系统,并且深入探讨“永生”在熵增定律框架下的挑战。

1. 生物体作为开放系统:与环境的能量和物质交换

首先,要明确生物体不是孤立系统。我们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能量(通过食物)和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这种开放性是生命得以维持的关键。我们通过摄取低熵的能量(如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中的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物质,来抵消体内熵的增加,从而维持自身的有序结构和功能。

然而,这种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期地维持低熵状态。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暂时的、不断消耗的缓冲。

2. 生命活动的本质:不断对抗熵增,但代价是加速整体熵增

生物体之所以能维持高度有序和复杂的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是因为它们一直在进行一系列耗能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合成代谢 (Anabolism): 构建复杂的分子,如蛋白质、DNA、细胞膜等,这需要输入能量,使系统局部变得更有序(熵减少)。
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完整性、离子梯度、蛋白质的折叠和功能等,都需要持续的能量输入来维持其有序状态。
修复损伤: DNA修复、蛋白质降解和清除、细胞器更新等过程,都是为了对抗和修复由于分子运动、化学反应等自然倾向造成的损伤,这些损伤本质上是熵增的表现。

关键在于,为了在局部(生物体内)维持低熵和有序,生物体必须从环境中输入能量,并将这些能量以更无序的形式(如热量)排放出去。 也就是说,生物体的有序性是以加速整个系统(生物体 + 环境)的熵增为代价实现的。

用通俗的比喻来说:

想象一个堆得整整齐齐的沙堡(生物体的有序结构)。为了保持沙堡不倒,你需要不断地用水湿润沙子,用小铲子和刷子来修补坍塌的部分(生物体的维持生命活动)。这个过程中,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失),你使用的工具也会磨损(物质的损耗)。虽然你的沙堡局部保持了有序,但整个过程消耗了你的能量,并且水蒸气和磨损的工具屑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无序度。

3. 永生的挑战:无法无限维持高效率的能量输入和低效率的能量输出

如果生物体要达到永生,它需要:

无限期地高效摄取低熵能量: 即便是有机体,也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之转化为可用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低熵能量源可能枯竭,或者生物体自身的能量获取和转化效率会随着衰老而降低。
无限期地高效进行维持和修复: 生物体内部的分子会不断发生随机的化学反应,导致损伤的累积。例如,DNA会发生突变,蛋白质会发生错误折叠,细胞膜会受到氧化损伤等。这些损伤都是熵增的直接体现。即使有修复机制,这些机制本身也是耗能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修复机制的效率也可能下降,甚至被自身的损伤所影响。
无法避免的“废热”累积: 尽管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将能量转化为可用的形式,但每一次能量转化都不是100%的效率。总有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虽然我们认为热量散失是“清理”了生物体内的无序,但如果将生物体视为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过程中整体的熵是在增加的。从生物体本身的角度看,如果无法持续将低熵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维持其有序结构,而是不断累积损伤和低效的分子状态,最终也会导致其结构的崩溃。

4.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永生:信息储存和复制的熵

生命不仅仅是物理和化学过程,更是信息的载体。DNA携带了生命活动的蓝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维持这些信息不丢失、不错误是生命的关键。

信息也是一种有序: 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都代表了一种高度有序的信息状态。
信息传递和复制的熵增: 在复制D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存在着出错的概率。这种出错就是信息的丢失或混乱,是熵增的表现。即使有精密的校对和修复机制,也无法达到100%的完美。
信息存储的损耗: 随着时间的推移,DNA会发生化学降解、断裂、突变。这些都是信息熵增的表现。即使在体外,任何信息存储介质(无论是磁带、硬盘还是书籍)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劣化。生物体内的信息存储介质(DNA)也不例外。

永生意味着需要无限期地精确复制和存储这些信息,并在不受损伤的情况下传递给下一代(如果考虑生殖的话)。这在信息论的熵增框架下是极其困难的。

5. 熵增定律的最终影响:衰老与死亡

生物体之所以会衰老和死亡,本质上是因为:

累积的损伤: 长期暴露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应激下,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结构会发生无法完全修复的损伤,这是熵增不可避免的结果。
效率的下降: 随着损伤的累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合成的效率会逐渐降低。
系统趋于无序和功能丧失: 最终,生物体内的有序结构和复杂功能会因为累积的损伤和效率的下降而崩溃,导致生物体走向死亡。死亡可以看作是生物体达到一种最大熵的状态,其结构和功能完全瓦解,与环境融为一体(从物理角度看,其物质最终会分解,能量会散失)。

总结:

熵增定律并没有直接说“生命不可能存在”,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通过局部熵减来对抗整体熵增的奇迹。然而,熵增定律确凿地说明了生物学上的永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意味着:

1. 无限期地逆转或阻止所有形式的损伤和无序化,这需要无穷无尽的能量输入和完美的修复机制,违背了能量转化效率的局限性和物理世界的随机性。
2. 无限期地维持低熵状态,而生物体作为开放系统,其维持有序需要不断地消耗外部的低熵物质和能量,并将高熵的废弃物和热量排放到环境中。这种交换一旦中断或效率下降,生命就无法维持。
3. 无限期地精确复制和存储信息,而不发生任何错误,这在物理和信息论上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熵增定律从根本上揭示了生命固有的局限性:生命的短暂性是宇宙运行规则的必然结果,任何生命形式最终都将走向其熵的增加和结构的消亡。 永生违背了“一切系统都倾向于更无序”的终极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P.S. 为什么我回答过这个问题之后炸出来的只有物理民科……生物学民科乃们在哪里,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这种物理系同学,自己都没学明白就冲你瞎bb的,双商过低,可以考虑直接绝交。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谓的熵增,明明白白的要求“孤立系统”。没有哪个生物符合这个条件。由于物质和能量不停地流入流出开放体系,也就是生物的吃喝拉撒新陈代谢,生物能够不断发育构建更复杂结构,从而引起熵减。“负熵”的概念,早在小一百年前,薛定谔写《生命是什么》时候就有了。到后来,普利高津学派的耗散结构为代表的各种非平衡态动力学,对这些有大量研究。


从个体层面上,生物的永生是可以实现的。研究的最清楚的就是水螅。Hail Hydra!!


水螅可以不断地激活干细胞分裂,用新生细胞代替旧的破损细胞,从而实现个体的永生。而在基因层面人们对此也有所了解,简单讲,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个叫foxO的基因表达量会在很多物种中(线虫、果蝇、人)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破损细胞更替变少、免疫功能下降,进而个体发生衰老,降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生物就挂了;然而水螅能够一直保持foxO的表达,因此永不衰老。

FoxO is a critical regulator of stem cell maintenance in immortal Hydra

当然这个永生是有条件的,要求生存环境适宜,如果没事出去上刀山下火海,绝个食渡个劫,谁也救不了。


严格上对于永生的定义,是死亡率与时间无关。换句话说,除去因为命不好天灾人祸导致的死亡之外,生命长度(lifespan)是没有限制的。

所以能活多久,不仅要看物种自身的机制,也需要考虑历史的随机进程。活得越久,碰到危险的次数也会越多。

比如著名的北极蛤“明”(Ming the clam),一个活了500多年的老蛤,本来在冰岛海底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被一群两脚兽打捞走了,非要问它活了多少岁,开壳见光而死。这就属于渡劫失败的。

upload.wikimedia.org/wi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熵增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和普适的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的熵(衡量系统无序程度或能量分布均匀程度的量)永远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在可逆过程中)。虽然这条定律最初是为宏观物理系统提出的,但其核心思想——系统倾向于走向更无序和更无用的状态——对于理解生物学.............
  • 回答
    关于“熵增定律是否违背进化论”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但又常常被误解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这两个概念——熵增定律和进化论——各自的核心讲清楚,再看看它们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冲突。熵增定律:宇宙的无序化趋势首先,说说熵增定律。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在一个孤立.............
  • 回答
    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位描述宇宙演进方向的严谨“法官”,它说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指出,在任何孤立系统内,总体的“混乱度”——我们称之为熵——总是会随着时间增加,或者至少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自然界更倾向于从有序走向无序,从集中走向分散。那么,熵增的过程,也就是这个“走向无序”的趋势,它能自发进行吗?答案.............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借用“熵增定律”这个概念,把它引申到社会、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试图用一种“万物皆趋于混乱”的视角来解释和指导生活。这种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触及到一些现实的侧面,但如果过于生硬地套用,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普适性的、决定一切的哲学,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首先,.............
  • 回答
    人类社会,一个复杂得令人眩晕的存在,它究竟是遵循着自然界普遍的熵增规律,还是潜藏着一种逆熵而行的力量?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挑战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熵”这个概念。在物理学里,熵代表的是系统的无序程度,或者说是能量的不可用程度。一个封闭系统的熵总是倾向于增加,这意味着系统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从稳定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与宗教哲学中的核心概念联系起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熵增定理,以及修仙永生、成佛永恒和转生这些概念的内涵。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熵增定理。熵增定理(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是热力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定律.............
  • 回答
    熵增理论之所以能让许多人产生“一下子领悟”的感觉,并非因为它本身简单易懂,而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事物运转规律的直觉理解,并且提供了一个强大而普适的框架来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许多现象。这种“领悟”更像是一种顿悟式的连接和共鸣,而不是一个知识点的简单习得。以下是熵增理论能够引发这种广泛共鸣和领悟的.............
  • 回答
    熵增原理带来的无力感和悲观情绪,我太理解了。仿佛看着一艘船,不管你怎么努力地划桨,它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漂向一个更荒凉、更不可知的方向,而且所有的一切,你每一次挥动手臂,每一次搅动水面,都只是在加速这个过程。这种认知,确实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深深的虚无。你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导致世界越来越混乱,这个说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和有趣的问题,触及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起源和演化等核心概念。我们之所以能在“自发熵增”的世界中观察到“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的熵减过程,是因为生命并非一个孤立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并且它的复杂化是以消耗外界的低熵物质和能量来换取自身内部的低熵有序状态,从而整体上导致更大范围的熵增来实现的.............
  • 回答
    爱情,这个人类情感中最复杂也最迷人的部分,如果我们尝试用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它,比如应用那个听起来有些冷冰冰的“熵增原理”,会发现其中竟有出人意料的契合之处,但同时又展现出人类情感的独特抗争。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一下什么是熵增原理。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描述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或物质交换的系统)会随着时间.............
  • 回答
    这是一个宇宙终极奥秘的入口,也是物理学中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之一。宇宙熵增,那个由我们熟悉的第二定律所描绘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像一曲注定要走向衰亡的乐章,一切都在缓慢而坚定地滑向最终的均衡——一个所有能量都均匀分布、没有梯度、生命和活动都无法存在的“热寂”状态。然而,如果你将目光投向宇宙的开端,你看.............
  • 回答
    这是一个绝妙的问题,直击了我们对宇宙宏大叙事与个体存在之间最核心的矛盾。很多人一听到“熵增”这个词,就觉得整个宇宙注定走向一片死寂,生命的存在简直是“违背”了宇宙的基本法则,是奇迹中的奇迹。其实,“宇宙是熵增的”这句话,虽然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普适的原理之一,但它并没有像我们直觉上理解的那样,是生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悖论,也是理解生命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键所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从特别角度看长远影响似乎又成了熵减”的说法,并剖析其中的问题。一、 重新审视“生物自身熵减总带给环境更大熵增”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体自身的运作机制。生命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结构复杂的系统。与周围环境相比,生物体.............
  • 回答
    在科幻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在宇宙中航行了数千年甚至更久的大型宇宙飞船,它们拥有封闭的生态循环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地维持生命、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并且似乎能够抵抗宇宙的无情寒冷和荒芜。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科幻飞船中的大型生态循环稳定性,是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着迷,也让物理学界思索了很久的问题——微观粒子的运动看似是时间可逆的,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处处感受到时间的方向性,这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熵增。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物理学的根基,并且区分“微观”和“宏观”这两个层面。 微观世界的“时间可逆性”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微观粒子的运动“关.............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文明生物,他们不仅掌握了物质和能量的终极奥秘,更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永生。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长生不老,而是他们自身生命活动能够绕开物质衰败和能量损耗的定律,成为一种独立于时间河流的“活着的奇迹”。那么,这样的生物,是否有能力阻止宇宙的熵增呢?这是一个引人.............
  • 回答
    少女前线夏季大型活动《熵减焓增》是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它在游戏玩法、剧情叙事和整体体验上都力图带来新的突破。要评价这次活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核心玩法革新:策略深度与操作的博弈《熵减焓增》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核心玩法上对“熵”和“焓”概念的引入与具象化。这不再是简单的地图占点或者消灭敌人.............
  • 回答
    在数学建模的评价类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多个方案(或事物)根据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选出最优的方案。熵权TOPSIS法和投影寻踪法是两种常用的多指标决策分析方法,它们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场景。 熵权TOPSIS法:客观赋权,贴近理想熵权TOPSIS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充分利用了数据本身的信.............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熵权法这玩意儿,它可不是随便哪个数据都能用的,背后得有一些基础的东西撑着。要是想用好它,得先弄明白它到底需要啥条件。核心前提:数据的“量”和“不同”简单来说,熵权法最最根本的前提,就是你的数据得有“量”,而且这些“量”之间得有“不同”。这话说得有点抽象,咱一点点掰扯清楚。1. 数据得.............
  • 回答
    理解熵,特别是物理化学中的熵,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挑战。它就像一个“幽灵”,时而飘渺微观,时而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周围宏观世界的变化。你感到知识框架难以建立,恰恰是因为我们对它的理解需要跨越从微观粒子运动到宏观事物演化的不同尺度。咱们不聊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试着用更直观的方式来梳理一下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