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通报批评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丢人的是被通报批评的名单上只有你一个。
一个班里只有一个被通报批评,那么大家会嘲笑被批评的,如果一个班里大部分都被批评了,那么大家会嘲笑没有被批评的。
对于既没有本事做到问心无愧又不敢坦率承认走了旁门左道的人群而言,把“关系后门”美化为人情世故,把“歪门邪道”定义成“处世哲学”,把一套油腻阴暗的潜规则包装成冠冕堂皇的情商学,是把这套令人不齿的理论传播出去从而拉更多人下水以稀释自身罪恶感的好办法。
所以,绝大多数认同这套理论的人常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对对对社会就是这样的、你以后就懂了、没经过毒打……”隐藏的意思就是,只要进了社会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们会努力的传播,努力的宣扬,努力的维护这一套价值体系的正当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通报批评的名单足够长,你最终能精确批判到他个人的概率就足够低。
没啥奇怪的,很多人也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罢了。
背叛,遥远的救世主这两本书和翻拍的电视剧都没啥特别的,在出版和上映的当年也不怎么红。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忽然翻红,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大量的成功学,企业家培训班里的狗头讲师都在大力推这部剧。
这种题材本身就是用来吸引某个类型的中年男人的,常见的经商题材,中年男人面对各种困境如何从容不迫地成功,然后掺杂一些桃花感情戏,再揉进去一些二半吊子水平的儒释道哲学金句,这部剧就到位了。
你看,这部戏的各种元素,是不是和你身边的某种类型的中年男人很像?
因为很像,又在标榜这种人必将成功,于是这种戏就自然而然地会被各种搞成功学和企业家培训的人反复引用,奉为圭臬了。
本来这也只是在小圈子里流行,无奈现在各种不想进厂打工找个班上的拙劣的短视频剪辑从业者没啥好素材可以做,忽然看到了这种成功学题材还是挺能忽悠人的。
于是就跟风剪了一堆类似于“成功人士必看这两本书!”“天道里告诉你的成功秘诀”的短视频,发这种视频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些被推送到你的眼前了,从而给你制造了一种好像很火,很多人喜欢的感觉。
当然一本书,能够吸引到人,必然因为里面也有很多怎么说都对的大道理,就像一个神棍能忽悠到人,是因为他有时候确实准,一个总是预测失败的神棍也不可能有人相信。
但是,还是像我评价某本讲阅读方法的书一样,那本书在国内是被严重过誉的一本书,本来那本书就是写给美国高中生看的阅读指南,如果你一个大学毕业的人看完都还觉得醍醐灌顶,只能说明你阅读水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
即使是听评书相声,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毕竟大部分评书相声讲的也都是历史改编故事。
但如果因为听了一部大隋唐,就把这评书捧为顶级的历史巨著,那只能说明,你看的书太少了。
同样,能被这种本来就是饭后消遣图一乐的小说里阐述的一些无法证伪,怎么说都对,只能通过自己设定的情节论证的大道理触动,觉得学到好多高深的东西,那只能说明,你看的或经历的还太少。
对了,一般看完这部剧或小说,就喜欢跟人讨论这种强者弱者文化的人,通常还喜欢看各种半吊子文人解读老子,孙子兵法的书。
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子本来讲的也是一种,看起来无为,实际上无不为的东西。看起来啥也不争,实际上全都是我的,我早已赢麻了的逻辑。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修炼一种以柔克刚,看起来啥也不做,但实际上啥都做了的扮猪吃老虎的能力。
反正追捧这部剧的人,内心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想要学一种 “偷偷修炼一种你们都不知道的秘籍,然后有朝一日惊艳所有人”的情绪。
反正就是你觉得不行,那是你看不出来,我能看出来,我就比你厉害。
林雨峰,音响界的超级大佬,放到现在的话,也是属于华为公司老总级别的存在,可是他自杀了。原因就是输了一场官司。
我是律师,平常没少打官司,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打官司的内容,自然会稍微关注一点。
林雨峰是乐盛公司的老总,按照书中的说法,乐盛公司在林雨峰的带领下,所向披靡,无人能及,他们公司的音响,吊打其他所有公司的音响,绝对是音响界霸主,而且也对外宣称【乐盛公司只有矛,没有盾】。
这给我的感觉,就很像法律界号称【南山必胜客】的腾讯法务部,打官司只赢不输。
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同行刚跟乐盛公司叫板,这市场,这潜规则,就是乐盛公司说了算。
可是呢,丁元英,一个闲人,不吃音响这碗饭的,只是因为要给心爱的人芮小丹一个礼物,就开始踏足音响界,开始收集资料、了解市场,开始拉拢帮手,谋篇布局,设计了一场不会输的官司。
这场官司,就是丁元龙协助设立的格律诗公司,跟林雨峰的乐盛公司的官司;
这场官司,从丁元英答应送芮小丹礼物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谋划;
这场官司,算计了方方面面,算计了叶小明这几个公司元老、算计了乐盛公司以及它的合作对象;
这场官司,从开始布局到官司打完,历经了三年多的时间,而仅仅是在暗中布局阶段,就花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说实话,我不得不叹服,现实中我还未见过有哪个官司是这样的,堪称鬼神局。
准备了这么久,读者的胃口被跟着从开头吊到结尾,好像林雨峰不输掉这场官司,都不太合适。
但林雨峰真的自杀的时候,也是一声叹息,林雨峰也没做错什么啊,对吧?
真的就是书中所说的四个字【杀富济贫】,法律上行得通,道义上过不去。
法律在里面,充当了【凶器】,但是法律本身只是工具,本身没有好坏,具体是谁在用这法律、是怎么用这个法律。就像刀本身没有好坏,可以用来削水果、可以用来削脑壳。
以上,我是 @天天听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