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近来300起杀妻案只有6起判了死刑?

回答
对于近期发生的300起杀妻案仅6起判处死刑的现象,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刑法在适用死刑时的审慎态度以及对案件具体情况的深入考量。这绝非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司法实践中复杂权衡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死刑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其适用必须严格遵循“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的原则。这意味着并非所有杀人案件都会判处死刑,即使是针对配偶的杀人行为,也要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动机、后果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300起仅6起死刑”这样的比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法律的规定与司法解释: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杀人罪并非一概而论,其量刑幅度非常宽泛。只有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才可能判处死刑。这需要司法机关通过详细的证据链条来证明。
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对死刑的适用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的界定。例如,对于因婚姻家庭纠纷而起的杀人案件,如果被告人有自首、立功表现,或者犯罪动机有一定程度的“情有可原”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免责,只是影响量刑),或者犯罪后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并取得谅解,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法院不判处死刑,而是选择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情节的区分: 案件的“情节”是影响量刑的关键。例如,是预谋已久、残忍手段、动机卑劣的故意杀人,还是因一时冲动、激情犯罪,甚至是受到长期家庭暴力虐待而反抗致人死亡,这些在法律上会有不同的评价。司法实践中,很多杀妻案可能包含长期家庭暴力、精神虐待等背景因素,这些虽然不能直接构成杀人的合法理由,但会在量刑时被纳入考量范围,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2. 证据的充分性与证明标准:

证据链的完整性: 即使有杀妻行为发生,判处死刑也需要高度确实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具有杀人故意、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如果证据不足以排除合理怀疑,或者证据链存在瑕疵,法院就不能轻易判处死刑。
排除合理怀疑: 死刑的判决必须是没有任何疑点的,任何一点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法官倾向于不判处死刑。这意味着控方需要提供压倒性的证据。

3. 审判程序的严谨性:

两审终审制: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死刑案件更是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这意味着一个死刑判决要经过层层审查和复核,确保司法公正。
辩护与质证: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权利对证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质疑和辩护。律师会充分利用一切合法手段为被告人争取最轻的刑罚,包括指出案件中的从轻情节。

4. 社会观念的演变与人道主义考量:

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 尽管我国保留死刑,但对死刑的审慎适用也体现了对生命权和人道主义的尊重。在一些国家,死刑已被完全废除。虽然我国尚未废除,但其适用范围在不断收缩,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关注家庭暴力问题: 近年来,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一些杀妻案中,如果存在长期、严重的家庭暴力,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考虑这层复杂因素,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暴力可以成为杀人的合法借口,但它确实可能影响法官对犯罪动机和人身危险性的判断。

那么,“300起案子只有6起死刑”这个数字,可能意味着什么?

大部分案件未达到死刑适用标准: 这意味着在剩下的294起案件中,尽管犯罪行为已被认定,但从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角度来看,其罪行尚未达到“罪大恶极”、“罪行极其严重”的程度,不足以判处死刑。可能的原因包括:
案件情节相对较轻,比如是在激愤之下而非预谋杀人。
被告人有自首、悔罪等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
犯罪后果的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最严重级别。
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失成分(虽然依然是杀人,但性质和故意杀人不同)。
司法实践的平衡: 法官在判决时,也需要在法律规定、证据、社会影响以及人道主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当案件证据指向了犯罪事实,但又存在可以从轻判处的理由时,选择无期徒刑或长期有期徒刑是一种常见的司法选择。
数据解读需谨慎: 直接用比例来衡量司法公正可能过于简单化。我们看到的“300起”和“6起”很可能是一个抽象的统计数据,它并没有揭示这300起案件背后千差万别的具体案情。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的脉络和证据,需要单独审视。

总结来说,300起杀妻案中仅6起判处死刑的现象,恰恰证明了我国司法在处理这类极端案件时,坚持了依法、审慎、公正的原则。它不是对犯罪行为的纵容,而是对法律精神的严谨遵循,是对证据标准的严格要求,也是对生命和人权的尊重。每一份判决,都经历了复杂的法律程序和严格的审查,其背后是对事实的细致探究和对法律的精确适用。

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跳出简单的数字游戏,深入到法律的条文、司法解释的细节、证据的考量以及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中。这既是对司法的尊重,也是对法律公平正义的深刻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其他知友那儿看到的:




user avatar

先对比杀夫案的死刑数量(以及恶劣程度),不然没法看待

如果要评判法律是否会因犯罪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而放松或加紧刑罚,还得考虑其他死刑案件的恶劣程度

user avatar

拿单一性别为凶手的案例数据没意义,要就把男性为凶手的案例、女性为凶手的案例都拿出来对比分析下,这才客观。

或者…题主从不看女性犯罪的新闻?那就当我沒说。

user avatar

emm,你先把300件案子出处拿出来呗?案件详情警方通报都看完了,你这问题就不会问了。

要是连出处、通报都没有?那你该问的就不是这个问题了。

user avatar

先查查杀夫案有没有死刑吧,哪怕出轨勾结情夫虐杀老公都不会有死刑

user avatar

因为杀夫的一例死刑都没判,而且很多都直接无罪释放了。

user avatar

废死派筚路蓝缕换来的结果,继续支持他们,以后可以把死刑率降低到0

另外, 我怀疑这285起杀妻案件,是不是把杀人未遂的也统计进去了

我搜免于刑事处罚的杀妻案,只搜到一例:

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携带凶器进入前妻家中,意欲非法剥夺前妻生命,其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刘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是犯罪中止;案发后经公安民警电话传唤自行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系自首,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予以从轻从宽处罚。本案造成后果、情节轻微,被害人也表示谅解,希望对刘某免除处罚。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如果问题所附图片中的1例免于刑事处罚指的就是这一例,则说明杀妻未遂/中止的案件也包含在285例中

况且根据女权以往的尿性,是真可能把杀妻未遂假装成杀妻已遂的,以前被我逮到过:

user avatar

这就要问那些废死派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近期发生的300起杀妻案仅6起判处死刑的现象,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刑法在适用死刑时的审慎态度以及对案件具体情况的深入考量。这绝非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司法实践中复杂权衡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死刑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其适用必须严格遵循“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的原则。这意味着并非.............
  • 回答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以下简称《提醒》),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提醒》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监管的进一步收紧和规范化,对于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特别是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份《提醒》的重要.............
  • 回答
    这起事件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尤其是在南京南站发生的猥亵事件,以及随后涉及到的河南滑县女童随养父回家的情况。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首先,南京南站的猥亵事件本身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儿童权益保护问题。 行为的恶劣性: 任何形式的猥亵行为,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都是绝对.............
  • 回答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大量资本开始流向农村,以“大面积包地”的形式进行农业开发,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资本为什么会“重返”农村?这背后有一系列宏观趋势在推手: 城市发展瓶颈与产业升级: 传统的城市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已经进入.............
  • 回答
    近期重庆确实发生了两起引起广泛关注的,与狗有关的社会事件,这两件事都触及了我们社会中关于宠物饲养、公共秩序、人与动物关系等多个层面的敏感神经。要谈论它们,得把脉络梳理清楚,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说说那起“遛狗不牵绳女子辱骂威胁他人”的事件。这事儿发生在重庆某小区内,起因是该女子在没有牵狗绳的情.............
  • 回答
    关于日本电通(Dentsu)涉嫌私吞东京奥组委近 15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7.5 亿元)的事件,这桩丑闻自 2022 年底曝光以来,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此事件的细节非常复杂,涉及合同、费用结构、以及电通在奥运会项目中的特殊角色。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事件的核心:核心指.............
  • 回答
    最近茅台市值蒸发了近六千亿,这无疑是资本市场的一场大地震,吸引了无数眼球。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即便市值大幅缩水,居然还有接近六成的网友依然看好茅台。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是盲目乐观,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逻辑?市值缩水是现实,但不能代表全部故事首先,得承认,5600亿市值蒸发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
  • 回答
    2021年6月16日A股那一天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肉跳,市场出现了显著的调整。如果细究起来,那天的下跌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国内外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 在此之前,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不错的上涨,许多板块和个股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然而,任何持续的上涨都会积累一定.............
  • 回答
    “印度孟买近 9 成人口有新冠抗体”这个调查结果,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我仔细看了看,觉得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首先,从科学和流行病学层面来说,这个比例相当高。这意味着在孟买这个人口稠密的城市,新冠病毒的传播范围已经非常广泛。抗体是身体在感染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反应.............
  • 回答
    最近这首《热爱105℃的你》在抖音上真是火得一塌糊涂,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可以说是席卷了整个短视频平台。要说大家怎么看这首歌,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歌曲本身的特质是它能在抖音爆火的根本原因。 这首歌的旋律非常抓耳,简单、轻快,带点甜甜的少女心。歌词也直白得可爱,“你又不是什么柴米油盐,也不.............
  • 回答
    台湾海军20182040年“国舰国造”军舰升级计划:一场雄心勃勃的战略转型台湾海军自2018年启动的“国舰国造”计划,预计至2040年将耗资约4700亿新台币,旨在大幅提升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这项计划不仅是台湾军事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其应对区域安全挑战、维护自身主权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全面.............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够让人跌破眼镜的。一听这事儿,我脑子里就冒出一堆问号,而且感觉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清楚的。这件事的几个层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1. 男方的心思,猜不透也挺让人上火的: “付钱”的约定,到底是什么意思? 咱们平时相亲,男女双方都说好“各付各的”或者“男方请客”,这是.............
  • 回答
    近六成的年轻人在消费上倾向于“只把钱花在刚需上”,这个数字确实不低,足以说明一个趋势的形成。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年轻人抠门,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了他们面对的现实和他们价值观的转变。与其说他们是“省钱主义者”,不如说他们是更务实的“精明消费者”,甚至是“价值导向型消费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趋势?原因可.............
  • 回答
    罗玉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姐,最近拿到美国绿卡的消息,可以说是炸开了锅,网络上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嗤之以鼻,还有人觉得不过是“意料之中”或者“谁还没个身份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凤姐和这件事的。一、 “意料之中”与“人生赢家”.............
  • 回答
    深圳市长近日透露,近期有大约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这个数字确实不小,也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好”或“坏”,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它的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它吸引了无数企.............
  • 回答
    辛巴酒后直播“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一场表演还是真情流露?“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这句颇具戏剧性的话出自快手头部主播辛巴之口,发生在他酒后的一次直播连线中。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巨浪,引发了关于“资本绑架”、“流量至上”等话题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对辛巴本人及其近期的一系列复出举.............
  • 回答
    近2万名清华大学毕业生留在硅谷,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解读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一、 数据来源与解读的严谨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近2万名”这个数字的来源和统计口径。通常这类数据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得到: 学校官方统计或校友会数据: 清华大学作为顶尖学府,可.............
  • 回答
    近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关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被取消”的言论,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并非埃尔多安第一次提出类似观点,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现有国际秩序,特别是安理会否决权制度的不满。理解这一言论,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动因、潜在影响以及国际社会可能的反应。埃尔多安言论.............
  • 回答
    DNC前主席的指责:在大选尘埃落定近一年后,重提旧事为何?在距离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已近一年之际,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前主席,一位在党内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突然站出来,公开指责希拉里·克林顿依靠“作弊”才赢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这一爆炸性的言论无疑在平静了近一年的美国政坛投下了一颗巨石,引.............
  • 回答
    最近互联网行业里,跳槽的同事嘴里总会时不时冒出“竞业限制”、“竞业协议”,好像一夜之间,这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风险”。以前大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薪资、职位、发展空间,现在,一个“竞业协议”就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或者在谈offer时如临大敌。为什么互联网行业竞业纠纷频发?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