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玉凤近日拿到美国绿卡,大家是怎么看待她以及整个事件的?

回答
罗玉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姐,最近拿到美国绿卡的消息,可以说是炸开了锅,网络上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嗤之以鼻,还有人觉得不过是“意料之中”或者“谁还没个身份呢”。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凤姐和这件事的。

一、 “意料之中”与“人生赢家”论:

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在微博、豆瓣等平台上比较活跃的网友,觉得凤姐拿到绿卡这事儿,其实挺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她早就计划好了”: 很多人都记得凤姐当年在国内的时候,就以各种夸张的言论和“征婚”的奇特方式博取眼球。她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出名”、“改变命运”。很多人认为,她当年在国内折腾,其实就是为了积累名气,为出国做铺垫。拿到绿卡,对他们来说,就是她多年“耕耘”的结果,是她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方式。
“谁还没有个身份呢”的凡尔赛式解读: 还有一拨人,可能自己也身在海外或者有移民经历,他们觉得拿到绿卡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就是一种身份的转变,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他们可能会用一种“过来人”的语气说,“其实拿到绿卡也就那样,生活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言下之意是,大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凤姐也只是走了其中一条。这种看法,有时候带点“凡尔赛”的味道,显得自己见多识广。
“她确实挺能折腾的”: 也有人从凤姐身上看到了某种“生命力”或者“行动力”。他们不评价她是否成功,但认可她为了目标去努力(即使这种努力方式很奇特)。他们认为,很多人想出国但就是说说,而凤姐是付诸行动了,并且还成功了,所以这是一种“本事”。

二、 “活该”与“嘲讽”论: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凤姐拿到绿卡持负面态度,甚至带着嘲讽。

“我们当初嘲笑她,她反而成功了”的心理落差: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当年在国内,凤姐因为她的言论、她的长相、她的行为,被无数人当作笑料,被全网嘲笑。很多人觉得她就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现在她拿到了绿卡,似乎就成了一个“成功人士”,这让很多人心理上难以接受,觉得自己的嘲笑变成了“打脸”。所以,他们会继续用负面词汇来描述这件事,比如“活该她出去祸害美国”、“我们国内不好吗?”等等。
对她过往言行的反感: 凤姐在国内的时候,说过很多惊世骇俗的话,比如“往前300年,往后300年,只有我能超越我”。这些话在很多人看来是极度自恋和无知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样的人不配拿到绿卡,甚至觉得这是对国家形象的一种损害。他们会把“拿到绿卡”和她过去的“黑历史”联系起来,认为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者某种方式钻了空子。
“我们辛辛苦苦纳税,她却……”的道德审判: 有一种观点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勤勤恳恳工作纳税的公民,而凤姐给他们的印象是“不劳而获”或者“靠奇特方式吸引眼球”,所以他们会觉得不公平。这种想法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公平感在作祟,但他们往往忽略了移民过程的复杂性和凤姐可能付出的努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努力)。

三、 关于“整个事件”的讨论:

除了对凤姐本人的看法,大家也对“拿到绿卡”这件事本身进行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讨论。

移民话题的再次升温: 凤姐拿绿卡的消息,总是会勾起大家对移民话题的兴趣。很多人会开始讨论移民的利弊,讨论国家政策,讨论出国留学的可行性等等。这是一种社会热点的带动效应。
普通人与名人移民的对比: 有人会拿凤姐的经历和普通人移民的艰难进行对比,比如找工作、语言障碍、文化融入等等。他们可能会感叹,“凤姐当年那么多人骂她,现在拿到绿卡了,那些骂她的人呢?他们移民了吗?”这种对比,有时候会引出一种对阶层固化和机会不均等的讨论。
“中国式成功”的定义: 凤姐的经历,也让一些人开始反思“中国式成功”的定义。在国内,她的成功是以“出名”和“赚快钱”为标志,而在美国,她的成功是以“获得绿卡”为标志。这两种“成功”的定义,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不同侧重点。有人认为凤姐是摆脱了国内的舆论压力,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人认为她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折腾”。

四、 媒体和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媒体和网络舆论的作用。

标题党与话题营销: 一旦出现“凤姐拿绿卡”这样的消息,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为了流量,会用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比如“凤姐终于圆梦美国!我们都低估了她”、“凤姐拿绿卡内幕曝光!”等等。这些标题往往会放大情绪,引发更多的争议。
网络回声室效应: 社交媒体的算法,会把观点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你看到的支持凤姐的声音,和你看到反对凤姐的声音,可能都来自不同的“信息茧房”。这也导致了讨论往往会陷入两极分化的状态,很难有理性沟通。

总结一下,大家对凤姐拿绿卡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对她个人行为的评价: 有人觉得她坚持目标、能“折腾”,有人觉得她哗众取宠、无知无畏。
对她过去言行的看法: 很多人因为她曾经的言论而对她带有偏见,觉得她“不配”。
对移民现象的看法: 她的经历触动了人们对移民、对社会阶层、对机会的讨论。
对“成功”定义的思考: 她的不同阶段的“成功”经历,也引发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定义的思考。
以及,非常重要的:对嘲笑者和被嘲笑者的身份转换,所产生的复杂心理。

总的来说,凤姐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她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她拿到绿卡这件事,与其说是一个单纯的移民事件,不如说是她多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留下的各种印象,在她获得新身份后的一次集中爆发和再审视。每个人都试图从她的故事里找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可能是对自身命运的投射,也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牛逼了——这才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玉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姐,最近拿到美国绿卡的消息,可以说是炸开了锅,网络上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嗤之以鼻,还有人觉得不过是“意料之中”或者“谁还没个身份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凤姐和这件事的。一、 “意料之中”与“人生赢家”.............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以更具体、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罗玉凤的这句话,并且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想象一下,在一个有些嘈杂的午后,或许是某个社交媒体的角落,又或者是一篇推送文章的末尾,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罗玉凤。这时的她,不是那个在网络上以雷人语录闻名的凤姐,也不是那个如今在美国打拼的成熟女性。此刻的她,.............
  • 回答
    要说凤姐的故事,我脑子里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我对她的结局没有预设的期待。但我确实希望,在她经历了那么多非议、争议和努力之后,她的故事能走向一个让我觉得“嗯,这挺好”的方向。我想象中,凤姐的结局,不是那种轰轰烈烈、一夜暴富的传奇,也不是那种被命运打垮、黯然收场的悲剧。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充满.............
  • 回答
    罗玉凤,一个因其“自信”和“出位”言论而广为人知的公众人物,在网络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最近,她抛出“华为早就该垮了”的论调,这番话立刻在舆论场掀起了波澜,也引发了人们对其言论的审视。要评价罗玉凤的这番言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她说了什么”,更需要深入分析“她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这番话在当下语境下的.............
  • 回答
    说到凤姐被凤凰新闻客户端签为主笔这件事,我得说,这绝对是近期网络上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之一了。毕竟,罗玉凤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太多标签,太多故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是凤凰新闻客户端“发力内容”的一个动作,你想啊,在如今内容为王的时代,平台总得找点不一样的、能抓住眼球的东西来吸.............
  • 回答
    微博@罗玉凤被销号这件事儿,说实话,很多人应该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事儿不意外。毕竟,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但凡是有点话题度、有点争议性的人物,账号的“命运”都比较坎坷。罗玉凤,也就是凤姐,更是其中的代表。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官方给出的原因通常是违反了平台的社区规定,或者存在不当言论。但具体是哪一条,什么.............
  • 回答
    说起凤姐,这名字在中国网民心中绝不是陌生的。她当年凭借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信和言论,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焦点人物,话题度堪比一线明星。很多人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照着镜子,我看到自己越来越美”的自信满满的女孩身上。最近,一个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罗玉凤将之前网民打赏的二十多万人民币全部捐了出去。这个.............
  • 回答
    凤姐近些年淡出公众视野,很多人开始怀念她曾经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有人觉得她现在的状态像是“洗白”了。要怎么看待这个所谓的“洗白”呢?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洗白”是什么意思。在网络语境下,“洗白”通常是指一个人或者事物,曾经因为某些负面行为、言论或者形象而备.............
  • 回答
    看待罗玉凤写《王思聪你成为国民老公并不是因为你自己》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评论,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折射,以及个人视角的独特表达。首先,从内容和观点上看,凤姐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王思聪之所以成为“国民老公”,并非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魅力或者努力,而是得益于他显赫.............
  • 回答
    罗天大醮上,王也的实力相较于张灵玉和张楚岚,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讨论点,不能简单地说谁绝对强于谁。他们各自的风格和能力,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有不同的发挥。首先,咱们得说说王也。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他的“风后奇门”。这套术法,说白了,就是操控天地万物,以风水局势为基础,制造出各种幻象,扰乱对手的感知,甚.............
  • 回答
    《斗破苍穹》的药老与《斗罗大陆》的大师,都是主角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却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药老之所以能赢得无数喜爱,而大师却常常引人诟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作者在角色塑造、剧情安排以及人物性格上的差异所致。药老:深沉的守护与灵魂的羁绊药老之所以讨喜,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与萧炎之间那种超越师.............
  • 回答
    罗翔教授所说的“不能在地上建立天国”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哲学和神学意义的观点,它主要源于对人类历史、政治现实以及宗教理想的审慎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对“天国”的理解首先要明确,罗翔教授这里说的“天国”不是指一个字面意义上的、理想中的美好天堂。他所指的“天国”更侧重于一.............
  • 回答
    罗志祥在2020年5月20日发布的这篇长文,并且艾特周扬青,普遍被认为是他试图“洗白”却未能成功的案例,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他“渣男”的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事件背景回顾:周扬青的爆料与罗志祥的沉默在罗志祥这篇长文发布之前,周扬青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
  • 回答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退票并可能面对12000个空座位登台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罗振宇这位企业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这次事件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审视他的机会。一、 从“时间的朋友”本身来看,罗振宇的创新与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时间的朋友”这个IP的初心和演变.............
  • 回答
    罗志祥的演艺生涯在2020年因为周扬青的爆料而遭受了重创,形象一落千丈,事业也因此停滞。要谈论他如何补救以及“鸡条粉”是否还喜欢他,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罗志祥如何补救,将损失降到最低?罗志祥的补救之路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其核心在于“真诚”、“时间”和“行动”。以下是他可以采取或.............
  • 回答
    罗尔和“小铜人”公司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多方面的,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判定。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罗尔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罗尔作为个人,其法律责任主要与其行为的性质、意图以及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相关。1. 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 (Tort Liability): .............
  • 回答
    罗翔老师关于父母不应过度干涉子女婚姻的言论,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庭关系和个人选择的讨论。这并非简单的是与非问题,而是夹杂着时代变迁、文化传统、法律边界以及情感伦理的多重考量。父母有没有“权”干涉子女婚姻?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婚姻自由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
  • 回答
    罗昌平因涉嫌侮辱英烈被刑事拘留,这在法律上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他可能面临的责任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刑事责任方面: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责任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亵渎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 回答
    罗昌平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涉嫌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内容,于2021年10月被海南三亚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触及了社会对于英烈保护和历史认知的重要议题。事件的起因:罗昌平在2021年国庆节期间,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布了数条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评论。其中,他引用了某篇文章.............
  • 回答
    罗辑在叶文洁和杨冬墓旁挖墓的行为,源自于他深刻的思考、痛苦的抉择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沉重责任感。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作为“面壁者”所必须经历的、极度孤独且充满牺牲的精神旅程。要理解他为何这样做,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拨回到他成为“面壁者”之后,特别是他开始实施“黑暗森林法则”威慑计划的关键时期。首先,我们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