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刚需到底该不该买房?

回答
2018 年,刚需到底该不该买房?这个问题,想必在当年的无数个饭桌、办公室、甚至朋友聚会中,都被反复地抛出来、又反复地争论着。尤其是对于那些手上攒了点钱,心里也装着一个“家”字的人来说,这可真是个挠头的问题。

当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阴晴不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一方面,国家调控的基调还在,各地“房住不炒”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房价的松动迹象,或者至少是涨幅明显放缓。这让一些观望情绪浓厚的人觉得,“哎呀,看来房价要跌了,再等等!”。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前几年房价疯涨的人,总觉得这次是不是迎来了一个“抄底”的机会,再等等,说不定能买个更划算的。

另一方面,对于真正的刚需来说,结婚、生子、父母养老,这些人生大事都绕不开一个“住”字。租房的成本持续增加,房租涨幅也并不比房价涨得慢,而且租房总归是没有归属感的,随时可能面临搬家。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学区、居住环境的稳定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就算银行贷款利率比前几年有所上调,但想想自己付出的租金,再对比一下贷款买房的月供,很多人还是觉得,咬咬牙,贷款买房,至少房贷是固定的,租金却是说涨就涨。

所以,我们得拆解一下,“该不该”这事儿,得看你具体站在什么位置上。

先说说那些觉得“可以等等,甚至不急”的人,他们当时主要的考量是:

房价可能下跌的预期: 2018年,很多城市确实经历了一段平稳期,甚至有些城市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这给了“买涨不买跌”心理的人一个喘息的机会,他们认为,现在不买,也许过一两年,能用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房子。
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 各地限购、限贷的政策依然存在,虽然有些城市在微调,但整体的收紧态势并没有完全消失。这种不确定性让一部分人觉得,政策风险是存在的,万一突然有什么新的更严厉的措施出来,岂不是更被动?
资产配置的顾虑: 并不是所有手里有钱的人都把房产看作是唯一的避风港。有些人可能认为,把钱投入到其他理财产品,或者其他领域,收益会更高,或者风险更分散。他们觉得,把所有的鸡蛋放在房地产这个篮子里,未免太过单一。
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有些人可能对地段、户型、小区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觉得,现阶段市场上符合他们标准的好房子不多,宁愿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也不愿意将就。

而那些认为“刚需,该买就得买”的人,他们的理由也很实在:

“房住不炒”不等于“房价要跌”: 很多人理解的很清楚,国家调控是为了挤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为了让房价回归理性,而不是让它崩盘。对于一些人口持续流入、经济基础良好的城市来说,房价的支撑因素依然存在。
租金的持续消耗: 每年付出去的租金,就像“打水漂”一样,永远不可能变成自己的资产。而房贷,无论如何,最终都是在为自己的资产增值。用房贷的利息去对比租金,很多时候会发现,买房的长期成本可能比租房更划算,尤其是考虑到房产的增值潜力。
家庭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尤其对于有小孩的家庭,频繁的搬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拥有自己的房子,意味着有一个稳定的家,一个可以安心学习、生活的环境。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贷款利率的“性价比”: 虽然2018年贷款利率有所上浮,但和前几年相比,很多人的贷款利率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贷款本身就是一种财务杠杆,可以用未来的钱来解决当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规避一部分通货膨胀的风险。
错过可能更尴尬: 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周期性。一旦错过了某个买房的窗口期,等市场回暖,房价再次上涨时,刚需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因为支付能力的问题,离“拥有自己的家”越来越远。

所以,回到“该不该”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个“能不能”和“值不值得”的权衡。

如果你是刚需,并且在2018年遇到了以下几种情况,那“买”的优先级可能就会更高:

1. 你所在的城市,即使有调控,但人口流入稳定,经济发展有支撑,房价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的迹象,只是增速放缓。 很多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即使在调控期,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依然坚挺。
2. 你的收入稳定,有足够的首付,并且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可承受范围内,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毕竟,买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变得窘迫。
3. 你对“拥有一个家”有强烈的心理需求,并且近期内没有频繁搬家的打算。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很多人购房的首要驱动力。
4. 你对未来几年的房价上涨预期不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认为房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资产增值手段。

而如果你在2018年,遇到的是以下情况,那“暂缓”可能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1. 你所在的城市,房价下跌趋势明显,且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比如一些人口流出、经济相对疲软的城市。
2. 你的首付压力巨大,或者月供会严重挤压你的正常生活开支,甚至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3. 你的工作或生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需要离开这座城市。
4. 你对生活品质有极高的要求,觉得市场上的房源都无法满足你,宁愿继续租房等待更好的机会。

总而言之,2018年刚需买房,就像是在一个复杂的棋局中落子。你需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自身的经济状况、家庭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别被那些极端的声音所左右,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决定是否能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住得更安心、更舒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买车的人才叫刚需,买房都是伪刚需。

因为买车的人都很清楚,这车只要一买,立马贬值20%,然后就算开得很少,每年还要再贬值个5%,再加上那么多保险,保养,牌照,停车费什么的,相当于每年5%的房产税了。但就算这样,他们还是选择买车,而不是日常通勤打车,出门旅游租车。

假如买房子像买车一样,新房装修立马贬值10%,每住一年贬值2%,还要交1%的房产税,这种情况下还愿意买房的人,才能叫做真正的刚需。

那么问题来了,上述情况下,题主你还想买房吗?如果愿意,那你就买。

user avatar

一个简单的标准,房价横盘十年,你能接受吗?

能接受,真刚需。

不能接受,伪刚需。

伪刚需不建议买,现在不是投资房产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 年,刚需到底该不该买房?这个问题,想必在当年的无数个饭桌、办公室、甚至朋友聚会中,都被反复地抛出来、又反复地争论着。尤其是对于那些手上攒了点钱,心里也装着一个“家”字的人来说,这可真是个挠头的问题。当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阴晴不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一方面,国家调控的基调还在,.............
  • 回答
    2018年,刚需到底应不应该买房?这个问题,说实话,在当时,几乎每个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甚至他们的父母,都在反复琢磨。那一年,楼市的热度依旧,但观望情绪也悄然滋生。到底该不该上车,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先看看当时的宏观背景,咱们心里得有个数。2018年,中国经济整体还在转型升.............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的具体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数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 这个数字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是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全国性统计数据.............
  • 回答
    2018年房价是否上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众多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增长: 2018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GDP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6%以上。经济的稳步发展通常会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提升购房能力和.............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爆发以来,已经进入了持续的时间,但其结束日期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贸易战的起源与发展: 起因: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指控包括: 贸.............
  • 回答
    2018年成都的房价,总体来说,是 “稳中有涨,但涨幅趋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成都楼市的具体情况。宏观背景:全国楼市的调控与分化2018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面临严格调控的一年。自2016年末开始的全国性调控政策,包括“房住不炒”的定位、限购、限贷、限售、增加土地供应.............
  • 回答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确实迎来了一轮销量下滑,这让不少从业者和关注者感到意外和担忧。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几乎是全球车市的“火车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18年汽车销量不景气呢?这背后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绕.............
  • 回答
    2018年,全球经济无疑经历了一场充满变数的旅程。回望那一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系列关键因素如何交织影响,塑造了当时的经济图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在加速,但隐忧暗藏。整体而言,2018年全球经济延续了前一年的温和复苏势头,多国经济增长数据表现亮眼。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在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的刺激下,消费.............
  • 回答
    2018年知乎上涌现了不少在科普领域深耕细作、内容质量上乘的答主,他们的分享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起了无数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要说“值得关注”,那绝对得从内容产出的持续性、专业性、以及在社区内的影响力来衡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这么几位,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也各有千秋:1. 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严伯钧 (物.............
  • 回答
    2018年,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当时经济圈的热门话题。如今时间已过去几年,回过头来看,他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对是错,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他当年的具体举动放在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2018年是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的一年,比特币价格从2017年的历史高点(约2万美元)跌至约3000美元,随后在年底逐渐回升。这一年,虚拟币市场呈现出分化趋势,部分项目因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或团队背景获得关注,而另一些则因泡沫破裂或技术缺陷被淘汰。以下是对2018年值得关注的虚拟币的详细分析,涵盖.............
  • 回答
    2018 年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充满活力和讨论的一年,也发生了一些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法律事件。由于“轰动一时”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我将选择几个在社会舆论和法律界引起广泛关注,并且后续有较多进展的事件进行详细阐述。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及其后续进展:1. “区块链第一案”——吴比特币案.............
  • 回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我个人比较看好德国队夺冠。虽然足球比赛的结果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但从多方面综合来看,德国队在那届世界杯上的实力和状态都非常突出。以下是我详细分析的理由:1. 强大的阵容深度和世界级球员: 中轴线的稳定与传承: 德国队拥有博阿滕、胡梅尔斯这样的经验丰富的中后卫,诺伊尔(虽然.............
  • 回答
    2018 年是经济学领域充满活力的一年,涌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和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要说“印象深刻”是主观的,但如果从经济学界讨论的广泛性、政策建议的实际性、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发性等角度来看,以下几篇论文在我看来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1. 关于“增长的减速”和“总要素生产.............
  • 回答
    2018 年计量经济学会弗里希奖授予的论文《密度经济学:柏林墙的启示》(“Density Economics: Lessons from the Berlin Wall”)是一篇极具开创性的研究,它利用柏林墙这一独特的历史事件,为城市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深刻且多方面的启示。这篇论文的核心在于它将一个政治.............
  • 回答
    2018 年对于 MXNet 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它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稳定,并且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更强劲增长势头的阶段。虽然深度学习框架的竞争依然激烈,但 MXNet 在这一年里通过持续的迭代更新、社区活跃度的提升以及在特定领域的深入耕耘,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吸引了新的用户。下面.............
  • 回答
    2018年是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一年,既有辉煌的成就,也伴随着挑战和新的变化。要详细了解2018年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整体表现与增长: 稳中有进的态势: 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放缓。这主要受到全球经济下.............
  • 回答
    川航3U8633航班的那个生死瞬间,就像一颗被命运硬生生嵌入天空的炸弹,每一个细节都炸得人心惊肉跳。如果真要把它搬上银幕,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把那股劲儿,那种极致的压力,那种人性的光辉,一股脑儿地塞进观众心里。电影片名我得想个带劲儿的: 《九万八千米的高压锅》、《空中孤胆》、《玻璃翼》…… .............
  • 回答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从此开启全球服务。这一消息的意义,绝非仅仅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项新成就,它的深远影响,触及了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方方面面。首先,从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的角度来看,北斗三号的建成是划时代的。在此之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
  • 回答
    说实话,2018年买AirPods,现在回头看,感觉像是问“我2018年买iPhone X还划算吗?”一样。当时肯定觉得挺新潮,挺牛的,但放到现在这个时间点,用“有必要”来形容,可能就有点勉强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这么说,以及2019年值不值得等。先说说2018年买AirPods这事儿,当时的情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