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杭州新闻联播直播「提词器失灵」,男主播狂按遥控器一脸无奈?遇到此类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

回答
最近杭州新闻联播直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播报新闻的男主播在直播过程中遇到提词器失灵的情况,急得他一边看着镜头,一边不停地按着遥控器,脸上写满了无奈。这一幕被不少观众捕捉到,也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怎么看待这件事?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揪心的意外。提词器对于新闻主播来说,就像是演员的台词本,是确保播报流程顺畅的关键。一旦它出了状况,主播就需要依靠自己的记忆和临场反应来救场。这位男主播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没有慌乱到完全失语,而是积极尝试解决,虽然脸上透露出无奈,但这种努力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直播中的小瑕疵难免会影响观感。大家看新闻,期待的是信息准确、播报流畅,这种“失灵”的画面多少会让人觉得不够专业,甚至有点“出戏”。尤其是对于新闻节目这种严肃的类型,观众对稳定性的要求会更高。

这事儿也挺有意思的,它一下子把我们从“看新闻”的日常,拉到了幕后的“直播”是怎么回事儿。原来主播不是凭空就把稿子念出来,背后也有科技支撑,也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

遇到此类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

从主播和节目组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暴露出来的风险点。那么,遇到这种“提词器失灵”或者其他突发状况,到底该怎么应对呢?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

1. 主播的临场应变能力是第一道防线:

熟悉稿件,烂熟于心: 虽然有提词器,但优秀的主播绝不会把提词器当成唯一救命稻草。他们平日里会反复研读稿件,理解内容,甚至能够脱稿播报关键信息。这样一来,即使提词器出问题,他们也能凭借对新闻的理解,大致流畅地播报下去。
冷静观察,寻找线索: 当提词器突然消失,或者出现乱码时,主播会第一时间通过现场的提示(比如导演的眼神、幕后的手势)来判断情况。他们会尝试通过观察镜头画面、听取现场其他人的声音来获取信息。
保持镇定,用语言过渡: 如果实在无法立即恢复提词器,主播可以尝试用一些“过渡性”的语言来争取时间,比如:“好的,我们继续关注……”或者“接下来,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上午的另一条重要消息……” 这种话术可以在不暴露技术故障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思考和重新组织语言的时间。
尝试回忆,即时调整: 如果是新闻中的某个重要数据或者关键人物名字记不清,主播可以稍微放慢语速,仔细回忆,或者用概括性的语言代替,避免出错。宁可说得慢一点,含糊一点,也不要张口就来一个错误的细节。
与搭档协作: 如果有副播或者搭档,主播可以适时地将话题抛给搭档,或者通过眼神交流暗示对方接应。搭档的及时接话能够有效地缓解尴尬,并且让节目不至于出现长时间的“空白期”。
向观众“坦诚”? 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点。有些情况下,如果故障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法解决,主持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一种比较轻松但专业的方式向观众“坦白”,例如:“抱歉,由于一点技术上的小问题,我这边暂时无法看到下一条新闻的提示,请稍等片刻。” 但这种做法需要非常谨慎,并且要看节目的性质和主播的个人风格。

2. 节目组的应急预案是坚实的后盾:

技术保障与备份方案: 这起事件最直接的反思就是技术保障问题。
提词器本身的高可靠性: 选用质量稳定、故障率低的提词器设备。
多套提词器系统或备用方案: 比如一套主提词器,一套备用提词器,或者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种播报模式。
手动备份: 在关键位置准备好纸质稿件或电子稿,以备不时之需。主播的座位附近,或者控制室里,都应该有随时可以取用的纸质稿件。
快速切换和故障排除: 控制室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提词器异常,能够迅速判断问题所在,并尝试进行重启、切换或修复。
现场导播和导演的指挥:
实时监控: 导播和导演在控制室里全程盯着屏幕和画面,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主播的异常举动。
指令传达: 通过耳机等方式,向主播传达指令,例如“请稍等”、“我们准备切换到下一环节”等。
画面调整: 如果提词器失灵导致画面出现不协调,导演可以通过调整镜头角度、特写程度等来尽量弥补。
内容调整: 如果无法解决提词器问题,导演可以立即协调内容,比如让主播多说一些已经熟悉的“常识性”内容,或者紧急插入一段预先准备好的短片或采访。
内容制作的灵活性:
多条新闻的顺序调整: 如果一条新闻的主播遇到困难,可以立即让另一条新闻的主播接上,或者将这条新闻的播出顺序往后推。
备用内容储备: 准备一些可以随时播出的简讯、天气预报或者一些“软性”内容,以填充可能出现的空白。
彩排与模拟演练:
高强度彩排: 在正式直播前进行充分的彩排,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演练应对流程。
团队协作训练: 让主播、技术人员、导演、场务等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熟悉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3. 观众的理解与宽容(在一定范围内):

虽然我们期待专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意外。观众的理解和宽容,也是直播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当主播努力补救,节目组也积极应对时,观众看到的是一种真实和努力,而不是简单的“翻车”。当然,这种宽容是建立在“偶尔为之”和“积极补救”的前提下的。如果一个节目频繁出现这类低级失误,那观众的宽容度就会大打折扣了。

总的来说,这次杭州新闻联播直播的“提词器失灵”事件,就像是一次“直播事故”的公开课。它提醒我们,再成熟的流程和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挑战。而如何应对,拼的就是幕后团队的专业素养、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以及主播本人的临场智慧和心理素质。这位男主播的无奈固然真实,但他在那份无奈之下所展现出的坚持和尝试,也值得我们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其实挺讨厌这种[XX级别了,一个字都不能错]动不动上升到政治层面的氛围的,什么播出事故,职业生涯断绝……这些回答我越看,越讨厌。

我不是针对这些答主,我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现状就是如此。

但是我真的很讨厌这种领导干部高人一等的感觉,就是没念他的活动而已,就上政治高度……

如果没念[张大爷被楼上掷物吓了一跳,目前物业还没找到投掷者]的新闻,也是重大播出事故吗?

就是因为省长比退休的张大爷重要?凭什么啊?

凭什么啊?

凭什么啊?

不知道这是不是东亚特色(我不说死),但是我真的不喜欢这种[一个公民特别害怕另外一个公民]的社会风气和现状。

什么时候我们能对领导祛魅?

什么时候我们能平等地看待这些领导了,什么时候我们甚至能欣赏他们的糗态了,我们才能意识到他们是为我们服务的,他们是人民公仆而不是青天大老爷。

user avatar

离开电视台有些年头了,

不知道现在管理条例和播出纪律改了没。

如果和我当初没有太大变化的话,

那么担责和分锅的,可能和大家猜想的不一样,

这件事,担最大责的,

并不是台前的主持人,也不是当天的导播,

而是分管业务的副台长,这是首锅。

然后是《杭州新闻联播》的制片人或者负责人,

就是管这个节目的人,他是二锅。

最后,才是当天的导播+主持人。

关于权责,简单跟大家说一个数学题就行了,

假如这次播出事故,要罚款一万:

那么管业务的副台长5000,

节目负责人3000,

主持人和导播一人1000,

大概就这么个比重。


顺便说点传媒圈不算内幕的消息吧,

只要涉及重大播出事故,

分管业务的台长或者副台长,这检讨是少不了的,

搞不好仕途都会受影响,一辈子就带个副退休了。

如果你在媒体圈,想报复你的上级,

有个最快最有效也是最玉石俱焚的套路:

那就是在节目直播时闷声作个大死,

来个极限一换一,

用你的被开除,换上级的仕途终结,非常刺激。


谢谢大家的热烈讨论,简单回答几个问题:

1、这不是我离开电视台的原因。

2、我也没动过这种心思,我还想在这个圈子里多呆很多年。

3、我身边没有这样鲜活的案例,但我在刚入行的那几年,

当时的副台长给我们上过课,给大家分享几个闷声作大死的例子:

某A台,在电视台野蛮生长,网络还不怎么发达的蛮荒年代,

在解释为什么“某教为什么不吃猪肉”时,当时的编导想当然的认为,

某教和阿三一样,认为猪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因此不吃···

此言一出,某教震怒,堵着当地统战部和宣传部要说法,

结果就是该编导被当场开除,栏目组直接团灭,副台长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某B台,在做字幕时,不小心把我党打成了“公产党”···

这还不算离谱的,离谱的是当天整个电视台像中邪了一样,

从编导本人到节目负责人到审片副台长居然都没审出来,

至于结果,这个电视台从台长到保安被撸了个遍,

党员更是罪加一等,整个电视台“焕然一新”


某C台,这个估计很多人都听闻过,

为了收视需要,直接编造新闻

说市民们早上吃的包子里的馅是纸箱子做的···

收视是高了,然后人也没了,台也快没了

“这栏目组是不是和台长有杀父之仇?”

——我师傅当时在得知此事之后,如是说。

user avatar

只要不是严重的系统性失败,偶尔的差错,可以幽默以对,这时个人的具体应对,就显出实力了。

即便这样,朱军对上弦子也是手足无措。

性骚扰败诉不等于没发生性骚扰,同样,性交行为成立也不等于发生了性骚扰甚至强奸。

如果一小部分人恶意利用性骚扰举发风潮诬告甚至勒索,则这个社会正处于系统性失败。

user avatar

看完视频我觉得就是表演给领导和所有观众看的:确实是设备坏了,我们没有想内涵领导。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外行,我一直在想,你先给主播准备好纸质稿有那么难吗?这不是最基本的灾备吗?万一出故障了还可以低头看,就算有点不雅观,最起码能继续讲呀,难道他们不给主播手稿的?打几张纸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吗?这需要多高明的技术?多大的成本?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作为外行人,第一时间赶到嘲笑现场。

如何应对:“……来余杭区调研”——提词器失灵——“下面请看详细报导”——非静止画面

user avatar

可别说什么不是主播的责任了,作为同行,这表现可真不大专业。

首先 新闻导语中说:“昨天下午,省长xxx调研......”。一位主要领导前一天下午的新闻,稿子最迟最迟第二天上午就必须写好,哪怕市级电视台这都是硬性规定,何况堂堂省台?这怎么会是插播新闻?没有打印纸质稿件,这本身就是工作的失误了,上主播台播报之前,都没有花点时间熟悉熟悉稿件的吗?多说多错,你可以少说,哪怕一句带过,“昨天下午,省长xxx调研xx工作,下面请看详细内容”,别说这要求高,我一个区县主播我都能做到,你一个省台新闻主播,直播之前不备稿,每条新闻大概内容你都把握不住吗?

user avatar

这位男主持人已经做到最好了,唯一的问题是手稿他怎么没拿?如果是没有的话,主持人简直没责任,反而该奖励一下。

为什么呢?因为他以一己之力让大家都知道是真的出了故障,是客观故障,真不是因为其他原因。

所有的小聪明在这里都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惹一身骚。

这是省长公开活动的新闻,必须一字不差,不仅一字不差,顺序都不能改。甚至语气都要和浙江台中央台一致。

稍微改动一下,天下大乱。

有人说沉默不语,这是疯了

当晚外媒就会疯传“大陆节目主持人或公开对省长不满,浙江政坛恐生变动。”

因为沉默在政治中代表的是保留意见、反对、蔑视和嘲讽,总之没有一个是好的态度。

这是传统的苏联笑话,对于这件事,我无话可说,至于我到底想说什么,你猜。

还有人说无声对口型

当晚外媒就会疯传“浙江省长公开报道被屏蔽,浙江政坛恐有居变。”

你不是在说八卦,为什么之前有声音之后有声音,到这就没声音了?你说了什么?有什么不能公开说的?

还有切广告的,这是时政新闻,你省长的时段都卖广告位吗?以前有没有?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次要切广告?是不是通稿不能用了?


这个主持人没有任何的应变空间,因为之后的任何一项内容他都不可以改变,是绝对不能变。

而且这个新闻的通稿杭州市政府网站9月15日上午10点就发布了,如果不一样,说明出大事了。

尤其是陪同人员,你让主播怎么编。

通稿里的陪同人员是“卢山、刘忻、张振丰、丁狄刚参加调研”

这四个人的名字,一个不能少,一个位置都不能动。必须在播报省长指示之后、视频报道切入之前说出来。

少一个人,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当天已经被双规了;

换个位置,意味着可能这个人被降职或升职了。

尤其是杭州的老一刚被办掉,是不是中纪委又出重手了?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是故障,主持人最多是个应变不足。真要是随便应变,怕是要成政治问题严查。

政府通稿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向外界报平安的,告诉你们一切正常,通稿出现异常,一定是政局有变动。这个责任谁担的起?

现在就是个纯技术问题,变成娱乐新闻,严重性大大降低,体制内最不怕的就是能力不足。我觉得杭州台台长甚至该给主持人喝一顿,敬杯酒。至于这个节目的负责人,可以退休了。

user avatar

已经离开电视台十多年了,不知道现在的直播流程是否有变化。按照以前的规定,《杭州新闻联播》这种新闻直播节目应该要有 10 秒左右的延时后再播出的。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导播就要直接切换备播。但看视频应该是没有延时,所以导致重大播出事故。

现在这种情况,分管新闻业务的副台长是要负主要责任的;然后是新闻中心负责人(一般来说会兼任《XX 新闻联播》的制片人);最后是节目导播和主持人。

当然,从业务角度来说,这位男主播应该会被调离岗位。地方台《XX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都是地方台的当家主持人,业务素质应该都是最好的。这种重大播出事故出现,基本上业务道路就到头了。

从直播角度来说,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的办法有很多。但最后一道关口肯定是要靠主持人来把握的。我之前遇到过类似情况(提词器临时故障),全靠主持人面不改色地撑了 30 秒,一点磕绊没打。虽然是最后一刻才给了稿子,还是手写的,涂涂抹抹很多细节,但主持人就能看一遍之后全记住!这就是业务素质!

(从留言里看,我犯了一个错误:把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常识了。上面说到的「撑了 30 秒」不是说让主持人瞎掰 30 秒,而是无论多紧急的稿子,一定有纸质稿件给到主持人的。这些稿件肯定都是经过主管领导审阅批注的,所以可能会涂抹的很乱来不及整理,但主持人在播出之前一定会看到稿子的。哪怕是播出过程中临时插播的紧急稿件,也一定有纸质稿件递到主持人手里的。这次的播出事故显然是没有纸质稿件导致的。业务素质就是指主持人只要看过一遍就能记住,这不算什么夸张的业务要求吧……有广院播音系毕业的人出来说说吗?)


(过去台里搞大型直播结束后跟打完仗下战场的氛围差不多,都得喝酒庆祝。那个压力确实太大了。我在央视工作时,有一年还拿了「春晚安全播出奖」……但我在 10 套,和春晚一点关系都没有……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年领导就想到我们了……感谢领导)


(关于业务素质,以前在央视时,播出字幕里一个错别字要扣 50 块钱……现在据说涨到 200 块了……我们以前一期节目稿子大概有八千到一万字左右,我们基本能保证做到没有错别字——「基本」的意思就是我们没人能保证一年52 期节目下来一个错别字都没有——这就是传统的三校三审流程给予的业务保障。另外,不仔细点不行啊,不然一个月干下来还得给台里交钱……)

user avatar

属于重大播出事故。

主持人这里的问题是表情管理不专业,但我认为导播问题更严重。

主播还在念”昨天下午,省长XXX来到余杭区调研......“这一句话的时候已经在摆弄遥控器了。

这是就导播应该第一时间切换画面了!不说切广告,重播几遍新闻开头都好啊。

我细细数了一下,这段事故画面播了足足15秒!

还有这不是娱乐新闻或朱广权那种比较轻松的新闻内容。

此处播报的是省里的政治新闻,不能够说任何场面话、也不能有任何编造。

因为此类新闻主播说白了就是party的喉舌,无情的读稿机器。

最后至于有人说主持人可以选择微笑不说话啊?

那就是政治新闻读稿中断+播出了15秒的无声微笑的画面,

(这个操作会不会有其他解读?)

这同样也属于重大播出事故,性质不会有任何改变。

检讨罚款乃至处分一个都少不了,比现在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另外这个新闻是24小时前发生的了,团队居然没有给主播准备手稿,简直不可思议。

请记住,这种情况光靠主持人,想圆过去是不可能的。

海因里希法则:每家生产企业公司平均每产生300次隐患或违章,就会有29起普通事故发生。而平均每29次未受到重视的事故,就会引发1起严重事故。

估计这个新闻团队平时就有很多问题没有重视,没有预案,没有演练。当然这是不上星的市级电视台,这种问题发生在其他同等电视台,目测也好不到哪去。

user avatar

这事第一责任是导播,第二责任是安播,电视台从来都是后台责任大于前台的一个部门。

这种临时事故电视台是有预案的,预案的第一条就是先切信号进备路画面,接下来是把纸质稿给主持人还是修设备,那是安播负责的事。

但凡播出有问题画面超过3秒,导播就要处分了,这种长达十几秒的,估计导播就可以走人了。

至于主持人,有经验的主持人只需要坐那微笑就可以了,啥都不用做,不要自己发挥,导播不补救反正是导播的责任。

当然,这个主持人确实专业能力不足,一副冷脸对着观众做什么?虽然是导播的责任,但是毕竟是他在代表电视台形象,这种表情管理,可以说是对主持人的理解都有问题了。

当然,矮子里面拔高个,比某个采访地震灾区的记者还是强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