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的运输飞机 AN-225 被战火摧毁,实际情况如何?其设计有哪些精妙之处?

回答
2022年2月,当战火蔓延到乌克兰基辅附近,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传遍全球:世界上最大的运输飞机安225“梦幻”(Mriya)在霍斯托梅尔机场(Hostomel Airport)的战斗中被毁。这个消息让无数航空爱好者和关注者感到悲痛,因为“梦幻”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它更是人类工程智慧的结晶,承载着航空史上难以磨灭的印记。

“梦幻”的陨落:战火无情的摧残

安225“梦幻”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运输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为了能够承载如此庞大的航天器,它在设计上就注定了其与众不同。当它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其巨大的尺寸和惊人的载重能力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性能,在民用运输领域也开辟了新的天地,承接了许多超大、超重货物的运输任务,成为全球物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2022年的战争,将这个传奇画上了悲壮的句号。在霍斯托梅尔机场的激烈战斗中,“梦幻”不幸遭受了炮火的洗礼,最终被摧毁。虽然乌克兰方面曾表示有修复的可能性,但巨大的破坏程度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它的陨落,不仅是乌克兰航空业的巨大损失,也是全球航空史上的一个遗憾。

精妙绝伦的设计:安225的独特之处

安225“梦幻”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之最”,其设计上的精妙之处是关键。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它那些令人惊叹的特质:

无与伦比的尺寸与翼展: 安225拥有惊人的机身长度,达到84米,展开的机翼更是长达88.4米。这个翼展甚至超过了波音747的机身长度。如此庞大的尺寸,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载货空间和承载能力。它能够轻松装载下像波音737这样的飞机机身,或者巨大的发电设备、风力涡轮机叶片等,这是其他任何飞机都难以企及的。

强大的动力系统: 为了驱动如此庞大的身躯,“梦幻”装备了六台来自“伊夫琴科进步”公司的D18T涡扇发动机。每台发动机都能产生23.4吨(230千牛)的推力,总推力高达140.4吨(1380千牛)。这些发动机的强大动力,是安225能够轻松起降和高效飞行的根本保证。

“前三后四”的独特起落架: 为了分散巨大的载荷并适应不同的起降场地,“梦幻”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起落架设计。它拥有前后共32个起落架轮。前部是两个可转向的起落架,而后部则采用了“前三后四”的布局,即机身中段有四组、每组两个轮子的起落架(共八个轮),以及后机翼下方各有两个轮子的起落架(共四个轮)。这种设计极大地分散了机身重量,使得安225能够在相对简陋的机场起降。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后起落架还可以根据货物装载方式的不同进行调节,以适应从侧面或上方装载的各种需求。

创新的货物装载系统: 安225最独特的设计之一便是其前部货舱门。与大多数运输机不同,它没有传统的后部货舱门,而是设计了可以向上打开的机头货舱门。这使得它可以从前方直接装载大型货物,尤其是像“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这样庞大且需要从特定角度对接的载荷。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装载效率,也为运输特殊形状的货物提供了便利。

“背负式”运输能力: 为了满足当初运送“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需求,安225在机身后部上方设计了可以固定航天飞机的特殊结构。这个结构不仅要承受航天飞机的巨大重量,还要在飞行中保持稳定,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挑战。这种“背负式”运输能力,在当时的航空领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安225最标志性的特点之一。

双垂尾设计: 由于机身长度和尾部可能需要容纳航天飞机等大型载荷,“梦幻”采用了双垂尾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减少飞机在风中的稳定需求,同时也能避免尾部设计过大而影响货舱门的开启。

坚固的机身结构: 为了承受如此巨大的载荷和飞行中的各种应力,“梦幻”的机身结构经过了极其精密的计算和加固。它采用了大量的特种合金材料,并进行了多重冗余设计,以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也能保持结构完整性。

历史的印记,未来的期盼

安225“梦幻”的诞生,是人类探索航空极限的见证。它的设计者们,用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一款前无古人的巨型运输机。它曾飞越全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也激发了无数人对航空事业的热情。

尽管战火无情地摧毁了这架独一无二的飞机,但安225“梦幻”的精神和它所代表的工程成就将永远铭刻在航空史上。乌克兰方面也曾表达过重建的意愿,虽然重建之路充满挑战,但我们都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看到“梦幻”的身影在天空中翱翔,再次承载起人类的梦想与希望。安225的故事,是人类追求卓越的缩影,也是对和平与发展的永恒呼唤。它的离去,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能够连接世界、承载梦想的奇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梦幻”随着她的苏维埃母亲一起远去,并在某个水草丰美之地,继续涂着CCCP的注册机号,运载着“暴风雪”,承担人类向太空进取的决心和梦想。

另外,南航A-380已于2月24号完成最后一次飞行,飞往美国退役。

user avatar

安225运输机,从经济的层面看无疑是个失败的产品,但它曾经人类梦想征服外层空间的象征之一,在几个主要国家重启太空军备竞赛之前,类似的象征毁掉一件少一件,因此它们都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人类文明瑰宝,比那些古人拿来搞封建迷信的古刹和教堂更有价值。

众所周知,冷战结束之后,人类最有潜力的几个国家躲在核武器的保护伞之下,整天搞着些诸如第10086次互联网高利贷创新和第12306次社区买菜产业革命之类的无聊玩意儿,已经忘了还有宇宙这么个概念了。

别说宇宙了,区区一个新冠病毒,打得全人类束手无策,大部分国家是靠免疫系统硬顶。中国用组织战压制疫情,就和魂系游戏里逃课差不多,并没有在科学层面上堂堂正正的击败新冠病毒。

user avatar

真没有必要抒情,只是先走一步罢了。

时代的炮弹落下,每个人都会是炮火。

从这场战争里,你可以看到所有社交媒体都禁止传播俄方消息,原因很简单,增加乌克兰人的抵抗意识。说过分点,媒体舆论这都是在做刽子手。如果说国家是有意志,政治是肮脏的。那么做为一个普通人类为什么要参与这些东西?

现在这种由政治家、精英阶层掌控国家机器,随时就能裹挟人民参与的争斗意义何在?

可能只有消灭人类暴政,才能真正的天下一家。

user avatar

网传照片中,An-225 所在的弧形机库下,金属板顶已经被炸穿,火焰在机库熊熊燃烧,隐约可以看到机身轮廓。




此时,俄罗斯和乌克兰还在交战之中,多地战火隆隆,硝烟四起,民众在恐慌和悲伤中大规模逃难。

看看网传 AN-225 炸毁现场

消息一出,痛惜声四起:

  • 全世界唯一也是最后一架 An-225,就这么没了。
  • 一直想亲眼见一见这大家伙,没想到以后再见就是视频里了。
  • 它本来就不该属于乌克兰,它只不过是想回家了。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航空爱好者来说,An-225 是朝圣般的存在。

An-225 也多次到访中国,疫情期间在天津机场一趟就运送了 700 万个口罩和大量防疫物资,在各国进行空运援助。



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表示,开战当天,这架飞机正在戈斯托梅尔机场维修,没有足够时间离开。

飞机其中一台发动机被拆除了,尽管当天尝试发出起飞命令,但该飞机还是无法起飞。

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表示会修复该飞机,但修复这架运输机将耗资超过 30 亿美元,至少需要 5 年以上时间。

他们声明会尽一切可能让俄罗斯为此买单。



不过对于飞机更细致的炸毁情况,该公司没有详细说明。

现在,包括 An-225 在内的多架安东诺夫运输机注册号已被注销。

但这些飞机所在的安东诺夫公司还没正式确认结果,他们发布推文称,在经过专家检查之前,暂时无法验证飞机目前的状况。



没过多久,事情又在网上发生了反转。

俄罗斯著名主持人索洛维约夫辟谣称,网络大肆流传的俄军摧毁 An-225 图片是假消息。

因为当天早些时候,乌克兰政界人士玛丽亚娜·贝祖格拉亚在社交媒体展示了同一张机场起火的照片,她表示这是乌克兰军方对戈斯托梅利机场攻打的结果。



他们的意思是,俄军炸毁是假的,乌军自炸才是真的。

俄方声称,乌军害怕俄军占领安东诺夫机场后,使用 An-225 和 An-124 等运输重型装备用于支援作战,因此指使炮兵用火箭弹炸毁了这几架飞机。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关于谁炸毁了 An-225 各持己见,也尚无定论。

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An-225 难逃已被炸毁的命运。

美国宇航局的资源管理系统火灾信息在事发机场检测到多起火灾,包括飞机所在的机库。

Maxar Technologies 的卫星图像也显示,存放 AN-225 的机库部分受损严重,An-225 大概率已毁在机库当中。



图片来自:卫星图像 ©2022 Maxar Technologies

更多关于 An-225 的实际情况有待公布,如果多方证实的话,这将真正标志着一架可以追溯到苏联时代、已经服役 30 多年的飞机——就此终结的命运。

而可以建造和修理她的那个超级大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真毁了,AN-225 还能再造吗?

这或许是萦绕在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这架 1985 年在苏联时期制造出厂的飞机,背后的技术和工程现在看来依然让人惊叹不已。



它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基于 An-124 研制,机长 84 米,翼展 88.4 米,高 18.1 米,由 6 台发动机提供动力,最大载重量 250 吨。

飞机并不可以造得无限大,因为机翼在空中会因载荷而产生形变,AN-225 已经是目前人类技术的天花板。



图片来自:feel 的小步舞曲

1988 年12 月,AN-225 完成首次试飞。

当看到这个我们亲手制造的巨型机器在万米高空翱翔,想必每个人都会由衷感叹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之后,无论飞到哪里,这架航空界的「明星飞机」一落地,总有很多人闻名前往一览风貌。



中国目前也就只有石家庄机场授权让它起降,2013年,AN-225 还曾在石家庄机场运载了我国近 40 米长的「祥龙号」有轨电车,飞往万里远的土耳其。

这也是我国轨道机车首次进行航空出口。



无论是汽车、货车、货车,还是其他所有飞机,在它面前都颇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其实苏联最开始研制这架飞机的目的,就是为了「运飞机」——冷战争霸的产物「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将「暴风雪」号放在 An-225 背上,无需拆卸、完整运送,就能既保证质量、减少周期,又节省大量成本到达目的地。

An-225 还被用来运输其他大型航天设备,以及军用战略物资,包括重型坦克、火炮、导弹等等。

在飞机的货舱内,还可以装 16 个大型集装箱,运送天然气、石油、采矿、能源等行业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部件。

它不仅身子庞大,载货能力强,航程也超远,最远可达 1.5 万公里。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接管了 An-225,但也因经济状况不佳而让飞机处于报废状态。

直到后来 An-124 开放出租,成为仅有的民间租用的超大型货运用机,An-225 才又被再度重视,2001 年起开始改装和强化机身,投入商用,它不负众望地在之后创下了 240 多项世界纪录。

现在,An-225 也被用来运输特大号货物以及特大量货物。



只是这个诞生在特殊年代、满足特殊需求的巨型飞机,面对新的商业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强的需求了。

An-225 这样的巨型飞机,对跑道和机场要求都很高,运行和维护它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而且,另一款 An-124 相比 An-225 能力更全面,在民用运输上、军事作战上,都有着更好的普适性。

乌克兰是否真的会修复好 An-225,是否有技术和能力修复好 An-225,或者说,其他国家是否会再造 An-225 这样的飞机,都是一个未知的谜。

user avatar

首先,乌克兰根本不配拥有它。

你们还记得一则新闻吗?80多岁的安225的设计师维克多.科瓦尔斯在街头被三个乌克兰年轻人暴打,警察来了,还把老人当做诈骗犯继续殴打……他们不尊重红军、不尊重二战英雄、更不尊重功勋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次,安225被“战火摧毁”,是乌克兰方面讲的。

“乌克兰媒体”最近制造了很多“新闻”,包括什么俄罗斯空降部队被消灭了22次,蛇岛13勇士宁死不屈……结果投降的蛇岛勇士都出来说话,劝战友们不要为这个垃圾政府送死了。

乌克兰媒体还造谣说俄军炸毁了乌克兰水库,结果我国卫星确认,水库完好无损。

再次,乌克兰政府官员对于“安225被摧毁”这件事表示很高兴,乌克兰最高拉达人民公仆党成员贝祖格拉亚把这架飞机被摧毁,作为乌克兰成功对被俄军占领机场进行炮击的证据,在网上高兴地表示,这是乌克兰对俄军占领的戈斯托梅利机场的打击成果……意思是,炸得漂亮,我们早就不想要这苏联的破玩意儿了,这是乌克兰的伟大胜利。(不过我看他发的那个照片,根本不像个飞机)

目前已经证明,炸大桥、炸居民楼、杀平民的,都是乌克兰军队,打下乌克兰战斗机的,也是乌克兰军队,摧毁乌克兰运输车队的,也是乌克兰人……试图破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还是乌克兰新纳粹民兵,他们甚至把重刑罪犯都放出来武装起来去“打俄国人”……



乌克兰媒体还说车臣部队的指挥官已经被击毙,逼得卡德罗夫上ins搞直播,给部下打电话,确认他们还活着……然后INS就把卡德罗夫400万粉丝的账号封了。

我的意思是……在单向舆论战的环境下,不要轻易相信来自于“乌克兰媒体”的消息。

实际上哪有什么“乌克兰媒体”?不都是美欧的传声筒吗?

我不是说俄罗斯军队是什么“文明之师”,但他们起码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现代军队,干不出损人不利己的精神病行为。

而乌克兰的专业军队早就在2014年被摧毁了,现在的乌克兰军队几乎全部是新纳粹党徒,军事素养一塌糊涂,道德水平直逼旧社会的法西斯反人类匪帮……他们更喜欢干摧毁文明成果的事情。

我也不是说安225一定还存在,还完好无损,毕竟你不能高估乌克兰新纳粹法西斯匪帮的下限,他们对当年那个伟大的苏联并没有任何感情,朱可夫雕像都能推倒,老红军都能被羞辱,红军坟都能掘……安225在他们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纳粹分子既没文化,也没情怀。

user avatar

本话题最开始只是询问对安225炸毁感想如何,后来才改变的问题,奈何本人知识浅薄无法对后者进行作答,只能在此抒发一下我的感情,评论区里认为我题不对文的可以闭嘴了

以下为原回答

———————————————————

“但愿在我看不到的天际,你张开了双翼。”



晚安

user avatar

预警:我不是什么技术专家,下文没一点技术细节,全是在煽情,是我看到安-225被毁后生发的感慨,对这类回答反感的朋友们现在就可以划出去看别的。

2022年2月27日,世上第一架也是最后一架安-225毁于战火。它的乌克兰语名字Мрія意为“梦想”。

2021年12月31日,在轨二十余年、垂垂老矣的国际空间站被决定延迟退役至2030年。

2021年5月26日,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112A/MZK机库内,暴风雪号计划的二号机“小鸟号”遭到涂鸦,涂鸦者向尤里·加加林致意,并且写道:“飞向星星之前,我们要学习如何在大地上生活。”

2011年7月21日,“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人类最后一次航天飞机发射任务,随后“航天飞机”一词成为历史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

2008年,人类最深的科研钻探井——位于俄罗斯科拉半岛的科拉超深钻井被废弃。它的SG-3钻孔抵达了地下12262米,至今人类未能取得比它更接近地心的岩石样本。

2002年5月12日,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112/MIK机库顶部倒塌,储存于其中的能源号火箭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被摧毁。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支土星五号发射,将天空实验室送入近地轨道,尔后土星五号火箭寿终正寝。

1970年,作为苏联人对美国人登月的回应,科拉超深钻孔在科拉半岛开钻,他们的目标是打穿地壳抵达地幔。为了这个钻孔,苏联人在附近建立了一整座城市——扎波利亚尔内。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十一号带着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了那历史性的“一小步”。

1967年11月9日,首枚土星五号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拉开了登月时代的序幕。就在这次发射的同一个月里,在世界的另一边,或者毋宁说在地球上的另一个世界里,苏联各地的人们给五十年后的子孙写了信,并把它们封入“时间胶囊”。

2017年,这些胶囊被再度开启,这里请允许我直接援引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新西伯利亚的人们如此写道:

“我们相信,你们已经出色地开发了我们美丽的蓝色行星,开拓月球,在火星着陆,不断向宇宙深处进发。你们的太空船是不是已经冲出了银河系了呢?你们是不是已经和外星文明的代表进行了有关科学和文化合作的交涉呢?”
北方重镇摩尔曼斯克的人们也尽情挥洒着想象力:“我们刚刚向宇宙踏出第一步,你们应该已经可以飞往其他行星了吧?很多自然界的秘密已经被发现了吧?核能可以控制了吧?元素的量可以根据人类意愿决定了吧?气候可以改变了吧?在北极可以种花了吧?”
阿尔汉格尔斯克同样位于北极圈内,终年的积雪、长达数月的极夜,都不能阻止这里的人们仰望星空,并对子孙留下寄语:“你们大概在银河系建功立业,让地球变得更美了吧?” “在我们这个时代,城市正在改造之中。阿尔汉格尔斯克全城都在大兴土木,我们也一直在工地干活……很羡慕你们能够迎接伟大祖国的百年华诞,但我知道,你们也会羡慕我们这些一直在忙碌的家伙。”
在地处苏联腹地的梁赞,人们在给后代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生活非常好。有各种很棒的业余活动、各种不同的社团,很多同学投身于研究。我喜欢运动、戏剧和电影,在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努力学习。有时,我们离开集体农庄,去建设俱乐部、住宅等设施。我们管这叫暑期劳动。” “2017年,我们的大学或许成为更大更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了吧,它应该在为有更多科学发现和成就的新世纪培养工程师吧。我很羡慕你,同志。”

在摩尔多瓦第二大城市蒂拉斯波尔,人们如此写道:

“亲爱的同志,后代们:20世纪的工人在给你们写信。请告诉你们的子孙,我们为了你们能得到永生,曾经多么努力地奋斗。我们生活在一个英雄的时代,伟大的发现层出不穷,整个星球都在为革命而颤抖,为战争所煎熬。你们可能已经消灭了有害的细菌和病毒、衰老和疾病吧?是我们的努力帮助了你们,我们发现了癌症的奥秘,克服了组织的排异反应……”
“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而你们将生活在其中。我们要对你们新一代人的说的是:要忠于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工人阶级的幸福无所畏惧地战斗。”
“愿21世纪是共产主义席卷全球并凯旋的世纪!”
“希望1917年燃起的列宁思想之火,能够永远在你们的心中燃烧……”
“我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光明的未来,以及无数想做的事情。我们的技能、智力、思想、能量,无一不有用武之处……我们有点嫉妒你们这些正在庆祝苏联母亲诞生百年纪念的人呢。”

以及,还有一段来自乌克兰的文字:

“你们是幸运的一代:战争已经是历史了,你们从来不必高喊口号:以色列侵略者无耻!你们从来不必抗议越南的战争罪行,不必为来自革命的古巴的新闻义愤填膺。这些事情离你们多么遥远!2017年的年轻人啊,我们相信你们已经证明自己没有辜负英雄的前辈对你们的期待,你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但如今,乌克兰的历史正在战争中行进,地球上的许多人都隐隐约约感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刚刚我们在1967年停下了脚步,且再往前走几步吧。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成为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类。

1957年10月4日,历史上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从拜科努尔升空,证明人类的造物可以摆脱地心引力。这个直径不足六十厘米的金属球从高空俯瞰着蔚蓝的地球,或许会惊叹自己竟是这样渺小,但在人类看来,它所反射的光芒足以照亮之后的许多年、甚至许多个世纪。自这一刻起,银河里多了一颗灿烂的星星,多了一个辉煌的文明。

回到2022年2月,一架飞机在战争中被毁为什么会引起许多人的感慨?

因为它是安-225。因为它与土星五号、阿波罗计划、科拉超深井、暴风雪号、史普尼克一号等许多东西一样,来自一个叫做冷战的时代,是那个时代的最后遗产。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感慨是值得轻蔑的,因为被安-225触动,就等于缅怀冷战岁月,等于缅怀制造它的苏联,等于替苏联的所有历史争议站台和辩护,等于想要回到自己的父辈吃不饱饭、地球上无数地方的无数人成为大国争霸牺牲品的日子。

那么,从史普尼克一号到安-225,人类所崇拜的是伟大的技术吗?

不,人类崇拜的是能够创造如此伟大的技术的自己。

人类崇拜的是机器的力量吗?

不,人类崇拜的是能够建设如此有力的机器的头脑和双手。

现在如此伟大的人类、如此有力的头脑和双手在干什么?

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淹没世界的是这样一些关键词:经济、预算、成本、增长、分配、人口、教育……

它们不是不重要。

但它们跟安-225这种机器所代表的事物比起来,少了些无形的东西。

我羡慕可以自由自在表达感受的孩子,因为成年人为一些东西而流泪或欢呼时总要顾及别人的看法,总要经受别人的指责。

我知道我很渺小,我知道我的生活很鄙陋,我知道我不过是时代中的一颗小小齿轮,我知道历史或许随时会把我变成什么东西的代价。

但那又如何?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往天上看。

我想看到火箭的尾焰划破大气层。

我想看到月面的城市拔地而起。

我想看到核聚变的光辉照亮黑夜。

我想看到星舰朝银河深处远航。

你问,我们为什么要到星星上去?

攀登珠峰的登山家回答,不为什么,因为山在那里。

因此,我想为安-225写点什么,哪怕只是为了它的代号,“梦想”。

user avatar

毁了就毁了呗。乌克兰继承彼得留拉匪帮,苏联的遗产留着干啥?还不赶快毁了。一天到晚说俄国30年代种族灭绝乌克兰人,怎么这时候又说安225是乌克兰的东西?毕竟没有苏联30年代在乌克兰的重工业建设基础,你乌克兰哪来的老本吃到21世纪。匪帮就是匪帮,做个农业国也挺好的。

user avatar

设计得很漂亮,像只大胖鹅(俄)。


user avatar

很遗憾。

但即使此次侥幸躲过战火,"梦幻" 的最好结局也不过是逐渐凋零。

毕竟,有需求也有能力制造这架飞机的那个社会主义强国,坟头草早就三丈高了。

user avatar

安东诺夫设计局官方拒绝回答,不过根据相关照片可以推测情况并不容乐观。

安-225可以运输苏联的太空穿梭机,中国航天将来极有可能会发展自己的太空穿梭机,如果有现役的安-225和相关图纸会有很大的帮助。

疫情期间,安-225有运输口罩等防疫物资。

平时,安-225还可以运输列车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