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因 Edge 连续崩溃,一微软员工在演讲中途安装 Chrome」一事?

回答
“因 Edge 连续崩溃,一微软员工在演讲中途安装 Chrome”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

事件本身:一个真实的“痛苦用户”的现场演示

从事件的表面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的场景。一向以技术实力著称的微软,其自家浏览器在自家员工的公开演讲中途出现如此严重的故障,让观众,特别是那些关注技术和微软产品的人们,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啼笑皆非。

这位微软员工的举动,我们可以理解为:

“痛苦用户”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微软员工,他在工作中使用Edge,却遭受了连续崩溃的困扰,这说明即使是内部员工,也可能成为受影响的用户。这并非是外部观察者对他人的刻板印象,而是他亲身经历的“痛点”。
解决问题的直接行为: 在演讲过程中,需要展示内容,而Edge的频繁崩溃阻碍了他。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安装另一个可用的浏览器来继续完成演讲,是一种务实且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他没有选择放弃演讲或苦苦等待Edge恢复,而是采取了最快的替代方案。
一种无声的抗议和反馈: 虽然他可能并没有恶意,但他的行为无意中成了一种非常直观的“产品反馈”。在如此公开的场合,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来替代自家产品,这对于微软来说无疑是一种尴尬。这种行为比任何书面报告都更能引起重视。
个人选择的自由: 尽管他是微软员工,但在工作之外,或者在处理个人事务(即使这个场景发生在工作场合,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像是一种个人应对方式)时,他有权选择他认为最好用的工具。

多角度的评价:

1. 对微软的负面影响(短期与长期):
品牌形象受损: 最直接的影响是微软的品牌形象。在技术圈,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基础。自家员工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自家产品的不满,并转向竞品,这会引发外界对Edge稳定性的质疑,甚至是对微软整体软件开发能力的担忧。
内部士气影响: 对于微软内部的其他员工来说,这件事也可能引发关于产品质量的讨论,甚至影响他们的士气。如果连内部员工都觉得自家产品不好用,外部用户会怎么想?
竞争对手的“宣传”: 对于Google Chrome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免费宣传”。在微软的演讲中被“点名”并成为救星,这相当于一次间接的、非常有力的广告。

2. 对该微软员工的评价:
“勇士”或“叛徒”? 这种评价会因人而异。
“勇士”的评价: 一部分人会认为他是“真性情”、“敢于面对现实”的代表。在公共场合,他没有为了维护公司形象而忍受糟糕的产品,而是果断选择了更可靠的工具,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正直和追求效率的表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揭示了产品存在的问题。
“叛徒”或“不专业”的评价: 另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他的行为不专业,不够顾全大局。作为微软员工,在公司公开场合,尤其是在演讲这种需要展示公司形象的场合,使用竞品浏览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缺乏对公司产品的信心和维护。他们可能会认为他应该想办法解决Edge的问题,或者至少在私下里进行反馈。
执行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如何,他展现了极强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找到并实施解决方案。

3. 对 Edge 浏览器自身的评价:
暴露了产品的不足: 这件事最直接地暴露了Edge浏览器在当时可能存在的稳定性和兼容性问题。如果仅仅是偶尔的卡顿,或许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但“连续崩溃”则表明问题可能更为严重和普遍。
提醒了微软: 这无疑给微软的产品团队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内部员工,也可能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负面体验,这表明改进仍然是必要的。

4. 对整个科技行业生态的启示:
竞争的重要性: 这一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科技行业竞争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像Chrome这样的强大竞争对手,才能不断促使微软等公司改进自己的产品。
用户体验是王道: 无论一家公司有多么强大的技术实力或市场地位,最终用户体验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用户不会因为你是某个公司的员工,就容忍糟糕的产品。
内部反馈的价值: 这也提醒了大型科技公司,重视来自内部员工的反馈。内部员工往往是最了解产品细节和潜在问题的群体。

事件的后续影响和思考:

Edge的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Edge浏览器在此事件发生后,在后续的更新中确实在稳定性和性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虽然不能直接断定是这一事件直接促成了改进,但这类公开的“尴尬”事件无疑会加速问题的解决和产品的迭代。
公关处理: 微软官方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也会影响其后续的品牌形象。是选择冷处理,还是积极回应并承诺改进,都将影响公众的看法。
个人选择的边界: 在工作场合,员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竞品?这触及了公司文化和个人行为的边界问题。大多数公司可能会鼓励员工使用自家产品,但在产品出现严重问题影响工作效率时,员工的合理选择也应该被理解。

总结:

“因 Edge 连续崩溃,一微软员工在演讲中途安装 Chrome”事件,是一次极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科技圈事件。它既是微软在产品稳定性方面的一次“翻车事故”,也是一名普通用户在产品糟糕体验下的真实反应。

从评价角度来看:

该员工: 可以被视为一个敢于直面问题、以效率为先的“真性情”的个体,但也可能被视为缺乏公司忠诚度或不够专业的员工。
微软: 这次事件无疑给微软带来了品牌上的尴尬和对Edge产品质量的质疑,同时也可能成为推动产品改进的催化剂。
Edge浏览器: 直观地暴露了其在稳定性上的短板,提醒了产品团队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提醒了所有科技公司,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永远是基础,内部员工的真实体验是宝贵的反馈,而竞争也始终是推动进步的动力。这名员工的行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出格”,但也是一种对科技产品最直接的“公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OK,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多人关注,澄清几件事。

下面说的事情是2016年10月的,现在的Edge表现已经好了很多。

关于更新策略,VSCode是个很好的榜样,并且是去年微软在GitHub上点赞最多的项目,微软也是2017年GitHub上最大的贡献者,在Google之前。

很多人告诉我说VSCode是他们开始爱上微软产品的原因。就连更换了一个丑logo也在社区的强烈请求下换了回去。

微软有很多部门也有很多产品,随着拥抱开源大环境的趋势,以前那种不理用户反馈的现象在逐渐变少。

作为员工其实也是希望公司越来越好,这样股价就越来越高2333

=====

我从2010年开始用Chrome,一直到在MS实习,包括正式入职至今都一直只用Chrome并且首页是Google。

Chrome当然有其缺点,耗电占内存什么的大家都明白我也不重复了。(但我内存多我任性我只想用的爽)

说实话Edge刚出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微软终于有现代浏览器了,并且还省电。

后来因工作原因需要对Edge进行适配,立刻就发现了Edge的性能问题,并且跟标准跟的太慢,需要polyfill,后来我还发现了一个Bug。于是我直接一封邮件就发到了Edge team。讨论半天结论是他们会修,但是让我等半年后的RedStone2和操作系统一起更新。

我当然不满意啊,这直接影响到我的项目啊。

于是就建议能不能提高更新速度,和OS剥离开,放到Store里面也行啊,学学Chrome快速迭代。互联网时代就是要快速迭代,这就是干仗啊出招要快,不然你半年甚至一年才跟着OS更新一次,用户用的不爽早跑了。

奇葩的是突然一个PM跳了出来,说Edge是Windows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由Terry领导,最后上升到政治层面我也是醉了(btw,邮件里我顶着Azure的title)。

由此可见Edge做不好并不全是技术的原因…

user avatar

现在是2019年12月。

我不知道是我变笨了,还是所谓的“智能化”变笨了,两年前很好用的“按图搜索”,现在不好用了,搜出来的都是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看不出跟被搜索的图片的共性。但是,两年前明明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按图搜索都好用,为何现在就不好用了呢?

这是一个疑惑,但我觉得原因可能跟浏览器差不多的情况。

目前电脑上有3个浏览器,edge,谷歌,ie,后两个基本是为了办公或者看一些网站的视频而安装的。

现在,好像都想搞个性,搞不兼容,并通过不兼容强行拉拢用户。而研发人员,大概也为了业绩每天强行进步,将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自己创造问题再去解决,以突显自己的业绩。

浅薄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以及现在的软件真特么复杂又难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