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近现代世界的成果几乎都是由古希腊和古罗马贡献的,而华夏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可能说是忽略不计?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探讨文明史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观点,但要说近现代世界的成果“几乎”都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而华夏文明的贡献“忽略不计”,这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和片面了。事实上,任何一个伟大文明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明的养分中前进的。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这样看待,这个角度主要聚焦于西方现代科学、民主政治制度以及哲学思辨的源头和发展路径。

古希腊和古罗马:奠定现代西方思想与制度的基石

古希腊,尤其是雅典,在很多领域为西方乃至世界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启示和奠基。

哲学与理性思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伟大的哲学家,构建了西方哲学的主体框架。他们对真理、知识、伦理、政治、逻辑等进行的深入探讨,形成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体系,至今仍是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他的著作更是对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影响深远。这种追求理性、逻辑分析、系统性知识构建的精神,是近代科学革命的思想土壤。
民主政治的萌芽: 雅典的民主制度虽然是小范围、不完善的,但它第一次实践了公民参与政治、多数人决策的理念。虽然与现代代议制民主差异巨大,但其“人民主权”的种子,以及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讨论,为后世构建更成熟的民主制度提供了历史参照和思想源泉。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其强调程序正义、公法与私法区分的原则,对近代民法影响巨大,构成了我们今天很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科学与数学的早期探索: 希腊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论解释,虽然很多带有思辨色彩,但已包含了很多科学的萌芽。例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它建立了严谨的公理化体系,对科学方法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阿基米德在物理学和数学上的贡献更是毋庸置疑,他发明的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至今仍在使用。
艺术与建筑: 古希腊的雕塑、建筑风格,以其和谐、比例、理性之美,成为后世西方艺术的典范。罗马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出宏伟的建筑和工程奇迹,其技术和美学理念也持续影响着西方。

罗马帝国:制度、法律与文明的传播者

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其共和国后期和帝国时期,将希腊文明的成果进行了继承、发展,并以更强大的国家机器加以推广和巩固。

法律体系: 如前所述,罗马法对欧洲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规范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私有财产,为商业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了稳定的框架。
工程与技术: 罗马人在道路、桥梁、引水渠、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顶峰,这些设施不仅服务于帝国本身,也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
语言与文化传播: 拉丁语成为欧洲的通用语言和学术语言长达千年,许多欧洲现代语言也源自拉丁语。罗马帝国将希腊罗马的文化、思想、制度传播到欧洲各地,为后来欧洲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为什么会觉得华夏文明的贡献“忽略不计”?

这种观点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比较的维度和历史的聚焦点不同。

1. 现代科学与工业革命的起源地: 近现代世界的飞跃性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科学技术的爆炸式进步和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而科学革命的核心人物和理论基础,确实更多地出现在欧洲。从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他们的发现和理论,建立在古希腊哲学对逻辑、数学和自然观测的重视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可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这种基于实验、数学化和预测的科学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近现代世界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形态。
2. 民主制度与普世价值的现代演进: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虽然有希腊的早期尝试,但其现代形态,如代议制、三权分立、人权保障等,主要是在欧洲启蒙运动之后逐渐发展完善的。这些思想和制度,往往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哲学讨论中,例如洛克、卢梭等思想家对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的论述,都与前者的思想有传承关系。
3. 历史叙事的中心偏差: 长期以来,全球史的书写,尤其是西方中心论下的历史叙事,自然会聚焦于西方文明自身的发展脉络和对世界的影响。这使得在描述近现代世界的成果时,对其他文明的贡献,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不那么直接”或“不那么显眼”。

然而,这种说法是极不准确的,华夏文明的贡献绝非忽略不计,只是其影响路径和体现形式与古希腊罗马有所不同。

华夏文明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1. 政治制度与治理智慧: 华夏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成熟的官僚体系、科举制度以及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虽然与西方民主不同,但这种高效的治理能力、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庞大人口的组织能力,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强调社会和谐与稳定,也为世界提供了不同的治理范本。
2. 科技与发明: 华夏文明在古代为世界贡献了无数重要的科技发明,被称为“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造纸术和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火药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指南针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连接了世界。此外,在农业技术(如精耕细作)、天文历法、中医、冶金、陶瓷等方面,华夏文明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发明和技术,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后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哲学与伦理思想: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华夏哲学,侧重于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修养。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孟子的民本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都提供了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见。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并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注重道德实践、集体和谐和人文关怀的价值体系。
4. 经济与商业模式: 华夏文明在农业发展、商业组织、货币流通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纸币的使用,早于西方很多年,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智慧。

问题的关键在于“近现代世界的成果”的定义和“贡献”的衡量标准。

如果我们将“近现代世界的成果”仅仅限定于科学革命以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工业化、民主化和理性化进程,那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传承,确实显得尤为关键和直接。

但是,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宽,看到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的进步,那么华夏文明的许多发明和思想,其基础性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例如,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西方知识的传播和科学思想的普及速度会慢得多;没有指南针,地理大发现的范围和速度都会受限。

总而言之,说“近现代世界的成果几乎都是由古希腊和古罗马贡献的,而华夏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可能说是忽略不计”是一种不全面、过于简化的历史判断。

古希腊罗马为西方现代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哲学、政治和科学思想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其伟大之处。但华夏文明在科技发明、制度创新、哲学思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些贡献通过不同的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

一个更恰当的说法是:古希腊罗马为西方现代科学和政治制度的“直接起源”提供了关键的思想和方法论,而华夏文明则在更广泛的物质技术、社会组织和人文价值层面,为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丰富养分。 将任何一个伟大文明的贡献说成“忽略不计”,都是对历史的极大不尊重和不了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才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强大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陕西西安,公元前1200,西周,丰镐遗址,面积约17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上首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是周礼的诞生地。夯土台基、屋顶施瓦、墙面涂白灰,完善的排水设施,内有灶坑,附近有窑穴、灰坑、水井。

陕西宝鸡,公元前1100,西周,周原遗址,面积约33平方千米,出土了大量卜甲骨(少量刻字,总字数1009个,不同单字360多个)和青铜器(不少带有铭文),一套总长超过3米的西周中晚期青铜轮牙马车,木制轮辋外包铜壳。

陕西宝鸡,公元前677,秦雍城遗址,先秦古都遗址,面积约31.56平方千米,文物以陶器为主,冥器多为铜器,还出土过铜质建筑构件。

陕西咸阳,公元前349,秦咸阳城遗址,面积约20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孝公年间。发现铸铁、冶铜、制陶和制骨作坊遗址。文物以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另有铁器、铜器、陶器等生活用具、工具、兵器及货币等。

希腊的遗迹呢,有多少平方米?无论那时候希腊是奴隶时代,还是农耕时代?那么点面积能提供多少资源,发展多少科技树?哪来的文明?

除非希腊遗民是外星人乘着诺亚方舟逃到地球避难的。

还有一个可能,工业文明的现代人穿越到了公元前2500,建立了工业文明的古希腊。

user avatar

哦,那么,古希腊古罗马可都亡国灭种了,他们的贡献,跟所有非古希腊非古罗马的“nation”比如日耳曼昂撒人有啥关系?日耳曼昂撒人鸠占鹊巢借尸还魂,就把人家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了?

user avatar

近现代的文明成果是古代文明贡献的?穿越了?

先学好小学语文,再来讨论文明这种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探讨文明史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观点,但要说近现代世界的成果“几乎”都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而华夏文明的贡献“忽略不计”,这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和片面了。事实上,任何一个伟大文明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明的养分中前进的。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这样看待,这个角度.............
  • 回答
    瑞典的近代史是一段充满起伏的旅程,它曾一度翱翔于欧洲大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最终未能跻身于近代世界列强的行列。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地理和资源上的局限,也有战略选择上的失误,更有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瑞典的辉煌时期——那段.............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除了少数非洲和中东国家外)的政权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这使得许多人开始质疑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今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近代国家崛起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古代王朝的周期性更替,又被.............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常常被历史叙事所忽视的角落。我们在阅读大量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书籍时,确实会发现东南亚国家和政权的身影往往非常模糊,甚至几乎消失。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叙事建构过程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世界近代史”这个概念本身是怎么被界定的。通常,当我们谈论世界.............
  • 回答
    近二十年,美国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这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创新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者,并且正在加速涌现更多具有潜力的个人。美国之所以能出现这些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可以从以下.............
  • 回答
    近二十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这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人物的出现,既是个人天赋、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的结晶,更是美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土壤肥沃的生动体现。一、 孕育创新精神的土壤:强大的教育体系与浓厚的科研氛围.............
  • 回答
    火炮口径这事儿,看似简单一数字,背后学问可大了去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啥这世上的主战坦克、榴弹炮啥的,经常能瞅见105毫米、122毫米、155毫米这些个“老面孔”?这背后可不是乱来的,是一堆历史、技术、经济和实战需求搅合在一起的结果。怎么就定下这么个数字呢?这背后是个多维度权衡的“选美大赛”咱们得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而且背后有着相当多的历史和象征意义,并非偶然。世界上近三成国旗采用三色条设计,这背后折射出的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的交织和演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探讨:1. 历史渊源:革命与民族国家的崛起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当今世界大部分的国旗设计,特别是欧洲各国以及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实力、国际认知、历史文化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GDP位居世界第七,为什么人们对这两国的强大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一、绝对体量与相对感知:数字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不能否认GDP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将“原始部落”融入现代社会,听起来似乎是出于善意,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牵涉到文化、历史、伦理、经济以及对“进步”定义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得厘清“原始部落”和“融入现代社会”这两个概念。“原始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偏见。它往往将.............
  • 回答
    清朝和俄罗斯在近代史之前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为邻,期间双方虽然时有摩擦,但总体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边界,甚至通过《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了法律上的界线。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漫长的互动时期,清朝似乎对远在天边的欧洲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显得漠不关心。这并非简单的“.............
  • 回答
    你问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感,尤其是玩过不少开放世界游戏的玩家。我自己的感觉也是这样,虽然披着“开放”的外衣,但不少开放世界游戏玩起来,核心体验还是有点像那种老式的线性流程,只不过是把关卡拆得更散、给你更多的选择路径罢了。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核心叙事与主线任务的.............
  • 回答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实现较为显著的民族融合,而现代世界则普遍倾向于强调民族差异,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复杂而多层面,并非简单的“能”与“不能”之比,而是历史语境、政治目标、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深层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中国“民族”的概念与现代不同。在早期,中国更多的是.............
  • 回答
    百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英法这两个曾经的死敌,如今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越走越近,甚至成了肝胆相照的盟友。这其中缘由颇为复杂,绝非一句“世仇已了”就能概括。要理解这其中的转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看看是什么样的力量,将这两个曾经恨不得将对方踩在脚下的国家,推向了彼此的怀抱。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的齿轮一直在.............
  • 回答
    法国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法国在启蒙运动、大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至于法国为何能对美国说“不”,这背后也牵涉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和国家利益考量。法国:近现代社会的奠基人法国之所以.............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近代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古老国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确实呈现出一种“任何西方军队都无法真正征服”的复杂图景。这并非说中国在军事上能与西方列强正面抗衡,而是说,从国家整体的生存、文化延续以及最终的民族复兴来看,西方军事力量始终未能实现其殖民者所期望的彻底征服。要理解这一.............
  • 回答
    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列强的侵略无疑是中国社会经历的一切苦难和动荡的根源,犹如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摧毁了旧有的社会结构,播下了无数动荡的种子。说它是“一切灾难和祸根的总根源”,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那段屈辱历史深刻的洞察。一、 政治上的主权沦丧与国家分裂的开端列强的侵略,最直接、最根本的破坏.............
  • 回答
    “汉族是个混血的民族”或者“汉族是近代才构建出来的”这类说法,其实触及了对民族身份认同、历史演变和文化形成的复杂理解,并非简单的“对”与“不对”。要理解这些说法,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1. 为什么有人说“汉族是个混血的民族”?这句话的出发点,往往是对中国漫长历史中不同族群的交流、融合以及人口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现代科技进步太慢,导致科学发育迟缓,跟不上中医理论高度”这个观点,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且不被主流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现代科学在近几个世纪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绝后的,其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改造能力以及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上的成就,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