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哪些大一就该明白的事情?

回答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一就像是扬帆起航的第一个港口。这个阶段,你不仅要熟悉新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建立起对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清晰认知。我这里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那些在你踏入大学校门前,甚至刚踏进校门时就应该深深刻在脑子里的事情。

1. 英语,远不止“学好语言”这么简单。

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很多同学一开始会误以为英语专业就是背单词、练语法、提高口语。没错,这些是基础,但绝不是全部。英语专业是一门人文社科专业。它教你的是如何通过英语这扇窗,去理解和连接世界。

语言是工具,更是思想载体: 你学的不仅仅是词汇和句型,更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你会接触到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阅读原著,你会发现英语在不同语境下的 nuanced(细微之处)的魅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分析、解读、评估信息。这能极大地锻炼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你能否看到文本背后的作者意图?能否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否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这些在大一就要开始培养。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如今这个时代,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是常态。英语专业为你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你有机会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并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避免误解和冲突。

2. 你的“母语”意识需要觉醒。

很多人会问,学英语专业,还要学汉语吗?答案是:非常需要,而且要学得更明白。

语言的本质是相对的: 你越是深入学习一门外语,你越会反思和理解自己的母语。你会开始留意汉语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甚至会发现自己以前很多使用汉语的方式是多么的“惯性”而非“自觉”。
专业学习的支撑: 很多时候,你在理解西方文化、文学作品中的精妙之处时,会发现很多概念和情感用中文表达起来会更加准确和传神。同时,你在写一些学术论文或者进行翻译时,对中文的驾驭能力也直接决定了你的成果质量。
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深刻理解母语的结构和特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共性与个性,从而更灵活地运用语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

3. 广泛阅读是你的“必修课”,而且是“不限学分”的。

听起来老套,但这是真的。大一是你建立阅读习惯和扩大知识面的黄金时期。

从经典开始,但不止于经典: 别光盯着教材和推荐书单。文学作品、历史传记、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甚至质量高的博客文章,都可以成为你的阅读材料。尝试阅读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
带着问题去阅读: 不要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想表达什么?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建立自己的“阅读库”: 遇到好的词汇、句子、表达方式,一定要做笔记。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用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尝试在自己的写作和口语中运用它们。
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在线资源: 大学的图书馆资源是宝藏,千万别浪费。熟悉各种数据库,学会利用 JSTOR, Project MUSE, Google Scholar 等学术搜索引擎。

4. 听力口语的“磨练”,远不止课堂练习。

很多人认为听力口语只能靠老师教,其实不然。

沉浸式学习: 创造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这意味着你要多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初期可以带字幕,但慢慢尝试无字幕)、听英文播客(BBC Learning English, VOA Special English 是不错的入门选择,之后可以挑战更专业的如 Stuff You Should Know, This American Life 等)。
主动输出: 不要害怕犯错,大胆开口。可以找语伴练习,参加英语角,甚至可以自言自语,复述听到的内容。录下自己的声音,你会发现很多自己平时没意识到的发音和语调问题。
关注发音和语调的细节: 英语的韵律感很强,学习它的发音规则、连读、弱读、语调起伏,能让你的口语更地道、更具表现力。

5. 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大学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主动的。

抓住教授的Office Hour: 很多教授会设置Office Hour,这是你向他们请教问题、讨论学习内容、甚至探讨学术兴趣的绝佳机会。别觉得自己的问题“小儿科”,很多时候,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深入的思考。
同学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你的同学和你一样,都在努力学习。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一起攻克难关。你会发现,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优势,互相学习能让你事半功倍。
建立学术人脉: 参与学校的讲座、学术会议,认识一些有经验的前辈和老师,这会对你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6. 明确学习目标,但保持开放心态。

大一确实是探索的阶段,你可以思考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方向,但也不必过早给自己设限。

了解英语专业的出路: 英语专业毕业后的去向非常广泛:教育(中小学、大学、培训机构)、翻译(笔译、口译)、外贸、商务、媒体、出版、法律、外交、文化交流、科研等等。了解这些方向,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 是对文学感兴趣?还是对翻译感兴趣?或是对语言学?或是对跨文化交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能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
不要拒绝尝试: 即使你觉得某个方向可能不适合自己,也可以去了解和尝试。也许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7. 英语学习是你“终身学习”的起点。

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

保持学习的热情: 大学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毕业后,你仍然需要不断学习,接触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文化现象。
利用一切机会练习: 无论是工作中的邮件、会议,还是生活中的社交媒体、电影,都要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
保持好奇心: 对世界保持好奇,对不同的观点保持开放,你会发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四年,尤其是大一,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阶段。 别害怕犯错,别畏惧挑战。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拥抱这门语言,去拥抱这个专业,去拥抱这个更加广阔的世界。相信我,当你真正沉浸其中,你会发现英语的魅力,远超你的想象。祝你在这段旅程中收获满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词汇量很关键。想要学好英语,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生来说,提高词汇量真的太重要了。之前我参加专四考试的时候,第二部分的语言运用总共有20个选择题,但是,有好几个题目里的单词不认识,所以只能乱蒙了。词汇量一上来,而后学以致用,听力水平也可得以提高,行文水平也会有所改进。

因此,建议给自己定一个背单词的计划,长期坚持下去。

2.专四考试和专八考试是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生必须通过的考试,而且最好一次性通过。第一次如果没过,那第二次参加考试时,成绩只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像第一次有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另外,这两个考试,一生中有且仅有两次考试机会。如果两次都没通过,那甭想拿证书了。

因此,建议调整好心态,积极备考,不要想着考不过再考,尽力一次性通过。

3.对于专业类的课程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不要等到期末考试了再疯狂复习。知识学到了就是学到了,如果仅仅用于应付考试,则无意义了。

——————补充——————

4.英语专业也有不同的类别,如商务英语、英语师范、翻译等。大一和大二的专业核心课程不多,主要集中在大三。我本科专业是英语师范专业。大一课很少,大二课程中,师范类专业偏多,比如教育学原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与案例解析等。到了大三,就有六门英语专业课了,大部分都是专业核心课程,比如语言学、高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词汇学等。

想告诉学英语专业友友们的是,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课,课前预习非常重要!!!期考时,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复习,拿自己能拿到的最高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