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区别有哪些?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虽然名字里都带着“罗马”,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根儿上扒一扒它们各自的渊源、构成、统治模式以及最终的命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罗马帝国”。

提到罗马帝国,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那个辉煌灿烂、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以罗马城为中心,用拉丁语交流,以凯撒、奥古斯都这样的皇帝为首,建立起了一套严谨的法律体系,修建了令人惊叹的道路和水道,并且对后世的文化、语言、法律、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间跨度: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27年)是其前身,而罗马帝国则从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成为第一位皇帝算起,一直到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则延续到1453年。咱们这里主要谈论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罗马帝国,特别是其鼎盛时期的西方部分。
地理范围: 它的版图曾经极其辽阔,最鼎盛时期差不多囊括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今天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南部、北非、希腊、小亚细亚以及部分中东地区。这是一个统一的、疆域辽阔的国家。
政治结构: 罗马帝国初期是元首制,也就是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但仍然保留了元老院等共和时期的机构。随着时间推移,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形成了绝对君主制。帝国拥有强大的军队、高效的官僚体系以及一套相对统一的法律来治理如此广阔的土地。
文化认同: 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罗马化。它不仅仅是武力征服,更是一种文化、语言(拉丁语)、制度的传播。被征服的地区逐渐接受罗马的语言、法律、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相对统一的文化认同。虽然各地区保留了地方特色,但“罗马人”这个身份是他们的共同标签。
核心: 罗马城,以及后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是帝国的心脏。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围绕着这些核心展开。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这个名字里带着“罗马”,却又大相径庭的“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名字,说实话,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它跟那个我们熟悉的罗马帝国,在很多方面都差了十万八千里。它更像是一个由很多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组成的松散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时间跨度: 神圣罗马帝国的起源通常追溯到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标志着它的正式建立。它一直存续到1806年拿破仑战争时期才正式解体。你可以看到,它比我们说的一般意义上的罗马帝国晚了一千多年。
地理范围: 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变化非常大,但其核心区域大致在今天的德国、奥地利、瑞士、捷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地区。它 从未 包含过罗马帝国那样广阔的地中海区域,更没有控制过北非和近东。它的核心区更偏向于中欧。
政治结构: 这是两者之间最关键的区别。神圣罗马帝国并非一个集权的君主制国家。相反,它是一个高度“去中心化”的政治体。名义上的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但他需要得到帝国境内各个封建领主、选帝侯、教士、城市等强大势力的认可和支持。皇帝的权力非常有限,常常被这些强大的诸侯架空。帝国境内存在着众多的邦国、公国、王国、教会领地,它们各自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这种政治上的碎片化是神圣罗马帝国最显著的特征。
文化认同: 神圣罗马帝国并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形成一种统一的“帝国文化”。帝国境内使用的语言多样,主要是德语、拉丁语(作为官方和宗教语言),以及其他各种地方语言。虽然它借用了“罗马”的名号,试图继承罗马帝国的合法性,并且与天主教会紧密联系(这也是“神圣”的由来),但其文化主体是日耳曼文化,而不是拉丁文化。它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和宗教上的联合体,而非文化上的统一体。
核心: 神圣罗马帝国没有一个固定的首都。皇帝的住所经常变动,而“罗马”这个名字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是教皇加冕的仪式地点,而不是一个实际的政治或经济中心。

简单来说,这两者的区别就像:

罗马帝国: 是一个由中央集权、统一法律、统一语言(虽然各地有方言,但拉丁语是官方语言)和强大军队统治的庞大国家。就像一个超级公司,有明确的老板、清晰的组织架构和全国统一的运营规则。
神圣罗马帝国: 更多地像是一个由许多拥有自己武装、自己法律和自己统治者的独立小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大家名义上听从一个“总代理”,但这个“总代理”的命令未必管用。就像一个由各个独立公司组成的商业协会,大家在一起开会,但各自为政。

再来总结一下关键的差异点:

| 特征 | 罗马帝国 | 神圣罗马帝国 |
| : | : | : |
| 核心概念 | 统一的、集权的、疆域辽阔的古代文明国家 | 由分散的、自治的政治实体组成的政治与宗教联盟 |
| 时间 | 公元前27年 公元476年(西罗马) | 公元962年 公元1806年 |
| 地理范围 | 地中海世界,欧亚非大陆的广大区域 | 主要集中在中欧,范围远小于罗马帝国,且变动很大 |
| 政治结构 | 集权君主制(皇帝权力最大) | 高度碎片化、权力分散的邦国体系,皇帝权力有限 |
| 权力中心 | 罗马城(早期)、君士坦丁堡(东罗马) | 无固定首都,权力分散于各诸侯和教会 |
| 文化 | 强烈的罗马文化(拉丁语、法律、建筑、制度) | 多元化文化(主要是日耳曼文化),缺乏统一的帝国文化 |
| 法律 | 成熟、统一的罗马法体系 | 各邦国法律并存,缺乏统一的帝国法 |
| 合法性来源 | 武力征服、政治继承、自身制度 | 教皇的加冕(神圣性)、继承罗马帝国名号的象征意义 |
| 军队 | 强大、统一的罗马军团 | 各诸侯自行招募军队,缺乏统一的帝国军队 |

所以,下次再听到“神圣罗马帝国”,可别再把它跟那个我们熟知的、光辉灿烂的罗马帝国混为一谈了。它们只是名字里沾点“罗马”的光,骨子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大海,另一个更像是一群大大小小的湖泊或河流的集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说几点——1.皇帝是什么;2.为什么是罗马皇帝;3.神圣怎么来的。

对于第一点:

——这里所说的皇帝,即”罗马皇帝“这一称号和”皇帝“这一职位。这个位置毫无疑问来自于古罗马帝国,但原本只是罗马国家单纯的最高元首的职位而已,但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和整个罗马世界的主流信仰之后,”皇帝“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皇帝被加上了和上帝教会的保护人及上帝在人世的代理人的意义。当基督教认定自己是人间唯一教会必将永存之时,他同时给承认自己的国教地位并予以保护的罗马帝国以同样神圣化,大地之上任何信仰上帝的人民和土地都将接受皇帝的统治,由此基督教会和罗马帝国开始形成一体共存的局面:天上只有一个上帝,那么地上也只有一个他的代理人(皇帝)和使徒(教皇)。

——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来说,对于基督教会(特指天主教会)和西欧文明来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是罗马帝国皇帝,皇帝始终是教会的保护人和上帝的代理人来统治整个人间。这是一种普世教会和普世帝国理论的现实架构体现。


对于第二点:

——一开始很多人是说罗马帝国分裂成了两个,所以后面法兰克的查理被加冕的是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这是罗马二元化,存在两个国家便有两个皇帝;然后很多人说罗马并没有分裂,只是遵循传统有两个皇帝统治而已,因此查理得到的是西部罗马皇帝的头衔,这是罗马一元但皇位二元。

——不过查理得到的皇冠,在他自己和罗马教会看来,也不是什么罗马皇冠的一半而已,而是整个皇帝头衔。狄奥多西皇帝去世之后,罗马帝国的确再一次回到了之前两帝共治的传统上,不过随着大家耳熟能详的奥多亚克废黜罗穆洛这件事的发生,皇帝再次合二为一。因为奥多亚克当时是将西部皇帝的皇冠重新送回君士坦丁堡,向东部皇帝臣服并得到官职(和当时及日后那些占据罗马旧地的蛮族首领一样),他声称罗马不再需要两个皇帝,帝国再次归于一个皇帝的统治下。也因此从5世纪末开始,在西部蛮族和罗马教会看来,皇帝还是只有一位(就是君士坦丁堡的那位),他们自己也是得到罗马贵族身份和皇帝授予的官职来统治这些旧罗马行省的,只不过这些地方的人民多数变成了自己民族的人。

——但是光有道理是没用的,查士丁尼再征服并没有给意大利和罗马教会带来安稳的保护和发展,随着东部行省沦陷于穆斯林之手和保加利亚人、伦巴德人的入侵,君士坦丁堡能投入到意大利的力量几乎等于没有,北部意大利也被伦巴德人占据,罗马和教会处在直接威胁之下,而皇帝对此无能为力或者无所作为。那么为了保护自己,教会便不得不去到那些信仰基督的蛮族国王之中寻找能够引为助力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兰克的查理便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因为他父亲丕平对教会的帮助并征讨伦巴德人,查理自己也在扩张基督教领土和保护教会上有着巨大的成就,罗马教会赠与他“贵人”的罗马贵族头衔并让他成为执政官(这本来是皇帝的权力,但皇帝长期对意大利的忽视使得教会开始自行其是了,)他也乘势应允教皇的请求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击败伦巴德人,来到罗马城。这让查理在功绩和身份上有了成为皇帝的前提

——与此同时在大义名分上让查理戴上皇冠的,则是在君士坦丁堡发生的政变。这场政变之中,伊伦娜太后废黜自己的孩子君士坦丁六世,随后将其害死,并自称为女皇。这在罗马教会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教会由此认为皇位已经空悬,伊伦娜是不合法的皇帝。正好此时,强大的法兰克国王作为后盾来到了罗马,并且也具有法律上的罗马人的身份,教会和罗马市民认为此时便是重新恢复罗马在帝国的权威。按照古代罗马元老院和市民选举皇帝的传统,在这一年的圣诞弥撒上,教皇为正在圣坛前祈祷的查理突然加冕,并让他接受罗马市民的欢呼,确认他是经过教会支持和市民选择的合法的罗马皇帝。从这一刻起,在罗马教会和西部视角看来,皇帝就已经被转移到了查理的头上,他取代君士坦丁堡的僭主伊伦娜成为唯一的罗马皇帝。

——至于查理之后,他的儿子路易并没能维持住父亲所开创的一个(至少在西部)普世帝国的局面,皇位很快就随着帝国分裂而空悬下来,直到10世纪来自萨克森的奥托仿效查理应允教皇的求助南下意大利,击败伦巴德人并控制北意大利,奥托也由此被罗马教会加冕为皇帝,成为教会的保护人。但这一批10世纪的条顿人和查理那会儿8—9世纪的法兰克人完全是两个体制,奥托作为德意志国王并不能像查理的法兰克国王那样对底下的封臣、诸侯如臂使指,反而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按照日耳曼的继承法,被选举为国王的公爵甚至要在当选后放弃掉他原有的领土和头衔才行)。在这个时候,教会成为了奥托皇帝和他的继承人们的一个很好的武器,此时教会对皇帝也是配合的,皇帝通过在德意志大量册封教会贵族和提升伯爵贵族,让皇权大大得到加强。

——只不过随着查理加冕由教皇主动授予(虽然不能否认他可能是抢在国王的前面强行给人家加冕的),以及奥托事实上来到罗马由教会加冕为皇帝这样的先例。教会开始越来越主张自己的权力高于君主的权力,原本他或许只打算和皇帝一道维护住罗马的传统和地上天国的长存,但现在他已经觉得自己作为使徒的传人是一切世俗权力合法化的源头,随着奥托和他的直系子孙的绝嗣,又有两任德意志国王未能加冕为皇帝,教会开始主张他比皇帝更加尊贵。为此直接带来剧烈冲突的是亨利四世时教皇对皇帝开除教籍,而皇帝随后又发兵攻破罗马废黜教皇。矛盾的直接爆发使得就有的皇帝和教会一体共存理论事实上破产,并随着霍亨斯陶芬王朝在腓特烈二世对教会斗争的最终惨败而使得皇帝这一头衔变得暗淡无光。(当然这并非简单的教权和皇权的冲突,背后还存在着德意志诸侯对强大皇权的恐惧、意大利城市同盟及王公对外来统治者的反抗等等,教皇在和皇帝斗争的同时往往会发动这些力量一起战斗,而代代皇帝迫于南下加冕而几乎都会卷入和意大利人的对抗之中)


最后时第三点:

——正是由于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皇帝(尽管是德意志人)和教皇的斗争基于的是到底谁是上帝在人间的真正代理人。当教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宗教理论和教权蚕食皇帝手下的封臣并主张他们自己作为封君的权力,甚至意图将这一权力凌驾在皇权之上时。皇帝也必须进行反击,他们除了主张传统的皇帝对于一切人民和土地统治和管理的权力外,同时提出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唯一代理人也同样具有神圣性。从腓特烈一世开始,这一神圣帝国、神圣皇帝的表述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文本之上,而罗马帝国也开始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说,“神圣”这个叫法是为了和教皇相对抗而被后来添加上去的,皇帝和帝国的本身还是在于“罗马”这个内涵。

user avatar

首都都换得不知去向了

user avatar

这点我觉得CK1黄金版还原的很好,CK1黄金版里的神罗只是“德意志王国”,继承人只能继承王位而不能直接获得帝位。必须满足同时拥有德意志、勃艮第、意大利3个国王头衔(游戏里5个其它国王的头衔也行)的条件并且威望得达到一定数值之后,教皇才会为你加冕。拜占庭则是真帝国,继承人继承的那一刻起直接获得帝位。

这个设置其实非常符合历史,绝大多数神罗皇帝因为这个原因,实际统治(继承王位)和加冕都是存在时间差的,继位时是国王(当然,皇帝也经常把自己儿子封为国王),加冕之后才是皇帝,这往往已经是继位后若干年了,并且往往花费了很大精力稳定局势让自己加冕(有些国王死时或退位时也未加冕)。所以,很多神罗的统治者都很喜欢远征意大利以展示自己在教皇身边的实力和影响力。

当然德意志国王这个说法也不严谨,只是现代约定成俗了。那个时候都没有德意志这说法,我没记错的话神罗国名是在16世纪才加上“德意志”这个词的。所以,其实这个王位就是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只是这个头衔在奥托大帝之后均改名“罗马人的国王”(römischer König)。只是游戏要是写成"东法兰克王国"或者"罗马王国"的话,不太符合大众上的历史课认知。

当年贴吧曾经为了吵法国还是德国是法兰克正统吵得不可开交(笑),现在来看,法国是西法兰克的继承人以及继承了法兰克(Francie)的国名,而奥地利其实才是继承了东法兰克传下来的衣钵,当然“罗马王”称号随着神罗被拿破仑解散也不存在了。

参考:de.wikipedia.org/wiki/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虽然名字里都带着“罗马”,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根儿上扒一扒它们各自的渊源、构成、统治模式以及最终的命运。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罗马帝国”。提到罗马帝国,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那个辉煌灿烂、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
  • 回答
    要理清罗马帝国、东西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看下去。它们都带着“罗马”的名号,名字上就有着剪不断的渊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各自的命运和面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得从那个最古老、最辉煌的起点说起:罗马帝国。想想看,那个用拉丁语说话,以罗马城为中心,一步步扩张.............
  • 回答
    东西罗马的分裂,是一段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两个“罗马”之间,在漫长岁月里,时而隔膜,时而交织,时而误解,时而又带着一丝微妙联系的相互评价。首先,我们来聊聊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对于他们而言,西罗马帝国早已在公元476年那个经典的时刻,被日耳曼蛮族所.............
  • 回答
    欧洲历史上的权力格局,尤其是在拿破仑时代以及之后,确实充满了继承、断裂与演变。要梳理清楚法兰西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欧是否只能有一个皇帝”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细致地剖析每一段历史。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与神圣罗马帝.............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复杂且变动不居的政治实体,其内部的权力分配和选帝侯的实力排序也并非一成不变。选帝侯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七大选帝侯的组成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变动,但自1356年金玺诏书(Golden Bull)颁布后,科隆、美因茨、特里尔(三位大主教),以及普法尔茨、萨克森、勃艮第(后被波西.............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这项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运行了近千年的独特制度,确实拥有其在同时期中世纪制度中的独到之处,也并非是全然的“缺点”堆积。若要细究其优点,我们得先将其置于那个碎片化、权力分散的时代背景下,并与其他同期的政体做一番对比。首先,从政治稳定性的角度来看,选帝侯制度提供了一种相对可控的权力继.............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的主教国,作为帝国政治版图中的独特存在,其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掺杂着内部的权力斗争、外部的世俗君权扩张,以及宗教改革带来的深刻影响。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拨开迷雾,深入探究那些让主教国从曾经的举足轻重一步步走向式微的根源。一、 早期辉煌与特权的根基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理论上可以没有一寸国土”的说法,确实抓住了这个帝国最独特也最令人费解的几个核心特征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神圣罗马帝国从诞生之初,到其漫长而复杂的存在过程中的一些根本性的设定。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政治或军事问题,而是牵扯到宗教、法律、政治结构以及历史演变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那位被后世评价如此复杂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说实话,评价他绝非易事,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本身就充满了剧烈的动荡与变革,而他本人,也扮演了一个相当关键,却又极具争议的角色。背景:一个动荡的欧洲,一个天主教的堡垒在谈论斐迪南二世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他所继承的帝国是什么样的。神.............
  • 回答
    荷兰人与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人的分化,并非一蹴而就的突变,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历史演进。它糅合了地理、语言、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民族认同的深刻变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中世纪,看看那片低地是如何逐步走出神圣罗马帝国的羽翼,走向独立的。地理的隔离与独特性:首先,地理是奠定分离基.............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的混乱局面,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互相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张纠缠不清的网,越想理清,越发现它的复杂。首先,帝国本身的设计就埋下了不稳定的种子。它并非一个统一的、由中央政府有效统治的国家,而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由数量庞多的诸侯国、自由市、教会领地等等组成。皇帝的权力,与其说是绝对.............
  • 回答
    在卡佩王朝早期(约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法兰西国王的直属领地,也就是所谓的“法兰西岛”(ÎledeFrance),规模确实相对较小,而英格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室领地则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模。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来看: 法兰西岛(ÎledeFrance)在卡佩王朝早期卡佩王朝的建立者.............
  • 回答
    要探讨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谁更能被视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带有争议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对此也各有看法。简单地说,两者都无法完全、无可置疑地声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唯一正统继承者,但它们都从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中汲取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政治理念。咱们不妨从头梳理一下神圣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西班牙没有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位置,他们的“日不落帝国”能否续命一段时间,答案是:很有可能,但续命的时间长短、形式以及程度,都会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有显著不同,并且充满变数。要详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对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
  • 回答
    关于神圣罗马帝国为何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帝国漫长历史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充满张力的转变过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只看字面上的“神圣罗马”和“德意志民族”的对应关系,而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层叠,看看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演变使得这个称谓最终成为帝国后期最显著的标识。首先,.............
  • 回答
    欧盟和神圣罗马帝国,乍听之下,似乎都有着“联合”或“帝国”的字眼,似乎有着某种历史的传承和相似之处。但如果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虽然有一些表面的、概念上的重叠,但从本质、运作方式、权力结构以及历史使命上来看,欧盟更像是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政治实体,而非神圣罗马帝国的简单复制或现代版本。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和认同的复杂 interplay,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就能回答的。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中国”和“罗马”这两个概念,它们在历史上的含义和演变,跟我们今天理解的国界、民族国家概念是不同的。元朝和清朝的“中国”认同: 元朝: 统治者是蒙古人,来自.............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一个在欧洲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存在,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色彩。然而,要给它下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却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个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没有统一的疆域、单一的民族、集中的权力,甚至连稳定的首都都没有。相反,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松散的政治联盟,一.............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横跨欧洲心脏地带的庞大政治实体,其“名存实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其中有几个关键的时期和事件,共同促成了其最终的衰落。如果要 pinpoint 一个“转折点”,我认为那应该是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及其随之而来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在此之前.............
  • 回答
    要论证神圣罗马帝国是否比拜占庭更有资格继承罗马之名,这绝非易事,因为“资格”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解读空间的概念,而且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复杂的继承与断裂。首先,我们得直面一个核心问题:罗马的“传承”究竟是指什么?是政治上的延续,还是文化上的血脉?是帝国的疆域,还是罗马精神的体现?如果以政治合法性和对古典罗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