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战中国军的武器装备如何?鬼子如何?

回答
说起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那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充满了血泪、挣扎与不屈。与“鬼子”(日本侵略者)相比,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方方面面,从源头到末梢。

中国军的武器装备:一把辛酸一把泪

咱们先得明白,抗战爆发时的中国,国家分裂、内战不断,工业基础薄弱得可怜。中央军勉强算是有个“家当”,但装备也五花八门,洋枪洋炮来自五湖四海,新旧混杂,甚至还有不少老掉牙的东西。

中央军: 这是蒋介石嫡系的部队,装备相对最好,但依然是“万国牌”。
步枪: 国造的“中正式”步枪是当时中央军的“主力舰”,仿制德国毛瑟步枪,精度不错,也算是有拿得出手的国产武器。但说实话,产量有限,很多部队还在用从德国、美国、捷克等国进口的老式步枪,比如汉阳八八式、春田步枪、老毛瑟等等。枪的来源不同,子弹也得跟着不一样,后勤保障是个巨大的挑战。
轻重机枪: 德国的MG08(马克沁)重机枪是中央军的“宝贝疙瘩”,虽然笨重,但火力凶猛,是阵地战的利器。也有捷克式轻机枪,相对灵活。但总的来说,机枪的装备率不高,很多步兵连只能装备少量机枪。
迫击炮: 山炮、野炮这些重型火炮,中央军的数量也极少,且大多是引进的旧式装备。野战部队装备最多的还是各种口径的迫击炮,但性能和数量都无法和日军抗衡。
战车/飞机: 几乎没有!少数的几辆坦克,也都是从国外买来的,数量少得可怜,而且大多在初期就被消耗殆尽了。空军更是如此,虽然也有一些飞机,但技术落后,损失惨重,很快就丧失了制空权。
特种兵装备: 火箭筒、反坦克炮这些对付日军坦克的利器,几乎是空白。即便后来有零星引进,也无法形成规模优势。

杂牌军(地方部队): 这就更别提了。装备更加简陋,很多部队还在使用清朝末年剩下的老掉牙的枪械,甚至刀矛棍棒都还在战斗序列里。武器来源五花八门,很多是地方兵工厂自行土法制造的,质量参差不齐,威力更是有限。有些部队甚至需要靠缴获日军的装备来武装自己。

缺乏重工业: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缺乏强大的重工业基础。制造先进武器的工厂少之又少,而且很多还设在沿海地区,日军一来就被炸毁或占领了。所以,我们很多武器都要靠进口,而进口的渠道又受到日军的海陆封锁,这导致我们的武器装备始终处于“缺斤短两”的状态。

“鬼子”(日本侵略者)的武器装备:精良但非无敌

和中国军相比,日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现代化”了许多,尤其是在单兵装备和火炮方面。他们的武器主要来自本土的工业制造,而且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化和系统化。

步枪: 日军主力是“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这款步枪以其精密度高、射程远、结构坚固可靠而闻名,非常适合当时的战术需求。日军士兵的步枪装备率非常高,几乎是人手一支。

轻重机枪: 日军装备的“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火力持续性强,射速快,是战场上的“收割机”。重机枪方面,他们也有不少可靠的型号,可以有效压制我军的火力。日军在机枪的装备数量和使用战术上都比我们有优势。

迫击炮和火炮: 日军的迫击炮、山炮、野炮等炮兵装备数量多,性能也较好。他们能在战场上形成有效的炮火支援,对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他们还装备有先进的“九二式步兵炮”,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曲射火力支援武器,威力惊人。

战车和飞机: 这是日军最明显的优势之一。他们的坦克虽然在面对盟军的重型坦克时显得有些笨拙,但在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几乎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日军的坦克就像“推土机”一样横扫战场。他们的飞机也对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城市和交通线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失去了制空权。

特种兵装备: 日军装备了掷弹筒(这玩意儿杀伤力很大,在中国军队手中也能发挥作用)、歪把子机枪(“九六式”和“九九式”)、各种口径的炮等,这些武器在当时的战场上具有很强的压制力。

差距的根本原因:工业、体制与国家实力

虽然日军的装备在很多方面优于我们,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

1. 工业基础: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军事工业方面。而当时的中国,虽然也有兵工厂,但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争的巨大需求。我们的许多先进武器都依赖进口,而日军则主要依靠自己的生产能力。
2. 国家凝聚力与组织: 日本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军国主义国家,能够调动全国的资源用于战争。而中国虽然有顽强的抵抗精神,但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中央和地方、国共之间存在矛盾,统一协调作战的能力受到影响。
3. 战略战术: 日军一开始就以速战速决为目标,其装备的优势能够支撑其闪电战术。而中国军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防御,装备上的劣势使得我们在与日军进行正面大规模作战时,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结论:

抗战中国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万国牌”,五花八门,以老旧和数量不足为主要特征。而日军则相对精良,拥有更强的火力、更好的单兵装备和制空权。这种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是中国在抗战初期付出了巨大牺牲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正是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中国军民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顽强的抵抗意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胜利,不仅仅是靠武器,更是靠血肉之躯、靠智慧、靠信仰在支撑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炮楼。

只要看过抗日剧,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东西。就是炮楼。

这种炮楼其实土砖垒的一个二层楼。迫击炮几炮就能轰塌,要是有一个92式或者美国榴弹炮,就是一炮的事。但是日本人就是欺负八路军没有炮。修这种东西恶心八路军。

每一个炮楼之间用电话线通信,只要发生通信问题。日军就会开一个装甲车查线。这种脆皮车,也是几炮或一炮的事。但是日本人就是欺负八路军没有炮。开这种东西恶心八路军。武工队给这种车起了一个外号:铁王八。因为用普通子弹就是打不动它。

其实侵华日军的装备就是这么拉垮。但是八路军的装备更差。大家就这么互相对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那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充满了血泪、挣扎与不屈。与“鬼子”(日本侵略者)相比,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方方面面,从源头到末梢。中国军的武器装备:一把辛酸一把泪咱们先得明白,抗战爆发时的中国,国家分裂、内战不断,工业基础薄弱得可怜。中央军勉强算是有个“家当”,但装.............
  • 回答
    要说抗战时期中国武器装备与日本的差距,还是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武器装备与美国的差距,哪边更大,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说道。咱们先来看看抗战时期。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经历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军队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杂牌军的枪支弹药很多都是清末甚至更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许多历史的复杂性。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的表现,以及解放军(原国民党军投诚起义改编的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对比,往往会得出“国民党军无能,起义部队神勇”的结论。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非“.............
  • 回答
    评价中国的抗战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就像是对比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各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它们都关乎民族的存亡与尊严,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因此塑造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精神。中国的抗战: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国家生存的殊死搏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毫不夸张地说,是以国族生死存亡为赌.............
  • 回答
    谈起抗战和内战时期国军的将领,确实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印记,既有赫赫战功,也难免受到时代局限的影响。咱们就挑几位代表性的,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他们究竟有多“厉害”。一、 战略大家与军事改革的先行者—— 蒋介石咱们先从最高统帅说起,蒋介石的厉害,不能仅以战场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充满了历史假设的魅力。如果汪精卫在抗战时期取代了蒋介石,日本会不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汪精卫的政治立场、以及日本的战略目标,并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极其“如果”的命题,历史的走向往往是多线交织的结果,任何一.............
  • 回答
    抗战后期,随着中国战场战局的扭转,以及太平洋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留在中国的日军,尤其是那些被切割、被包围的部队,处境愈发艰难。他们的“负隅顽抗”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绝望的挣扎,而非有组织的、有希望的反攻。兵力与士气: 分散与孤立: 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推进,日本海军和空军的制空权、制海权几乎丧.............
  • 回答
    抗战胜利前夕,在中国境内,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据点,仍有部分日军在负隅顽抗。这些部队的处境,正如您所说,已经非常窘迫,走向了最后的败亡。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其战败情况和生活窘迫程度:一、战败情况:被围困、补给断绝、节节败退1. 战术上的孤立与围困: 随着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推进,特别是.............
  • 回答
    抗战胜利后,中国是否还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非非黑即白,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历史学的分析来理解。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 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分析工具,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它包含两个核心层面: 半殖民地.............
  • 回答
    提起抗日战争,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无数的英勇故事,但我们也无法回避那段惨痛的历史,以及其中一些具体的人物。在问到抗战时期第一个在中国战场上阵亡的日军师团长是谁时,一个名字会浮现出来:饭田祥二郎。这位饭田祥二郎,他的死,其实也带着一些时代的印记和战争的残酷。他是日军第5师团的师团长,而这个师团,在日军侵.............
  • 回答
    八年抗战,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迸发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在那个年代,情报战同样是一场无声的硝烟,而密码破译,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密码学家的努力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确实有一批默默无闻的密码学家,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们的事迹远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指挥体系、军官素质、士兵待遇、政治环境以及地方势力的特性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中央军临阵逃跑的概率远超过地方军阀可能不够准确,但确实在一些关键战役中,中央军表现出了比部分地方军阀部队更严重的溃败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其.............
  • 回答
    关于抗战剧为何常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以及为何观众会有“日本把中国吊打”的期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创作惯性、审查制度以及观众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抗战剧为何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撕鬼子”、“裤裆.............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抗日战争中最令人痛心和复杂的层面之一。那位老兵的话,虽然简练,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部的背叛者——汉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痛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奸?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坏人”标签就能解释的,它牵涉到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沉重,它触及了战争中最残酷和最令人痛心的层面。如果中国真的不幸沦陷至今,那将是一段难以想象的黑暗历史,对中国人民而言,那将是无法磨灭的民族伤痛。在这样的情境下,讨论针对日本平民的无差别袭击,无论是发生在沦陷区还是日本本土,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伦理、道德和战略考量。关于在沦陷区执行的、以日本.............
  • 回答
    关于中国军队在抗战后期仍然面对日军的艰难局面,以及几年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巨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划为“惨败”与“大胜”,而应看到其中演变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转变。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抗战后期的中国军队与日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和另一种可能性。我们不妨就从这两个角度来展开想象,但请记住,这仅仅是基于现有知识的推演,历史的走向充满了无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情景一:1941年的德国入侵中国如果说在1941年,德国的矛头不是指向苏联,而是转向了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因为它与当时德.............
  • 回答
    《战争之王》里的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尤里·奥洛夫,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的形象和经历,确实是基于现实世界中一些真实的军火贩子而创作的。尤里·奥洛夫的原型指向尤里·奥洛夫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甚至有人会去探究他的原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军火贩子”这一群体的一些普遍特征和生存逻.............
  • 回答
    要论证中国独自打赢抗战所需的国力,这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方面面。它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宏大叙事,深入剖析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以及实现胜利所需克服的巨大鸿沟。我将尽量详尽地讲述,并用更具人情味和历史厚重感的笔触来描绘这个过程。一、军事实力:从劣势到“以空间.............
  • 回答
    评价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表现,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它是一段充满艰辛、牺牲,也伴随着复杂挑战的历史。首先,在抵抗侵略、坚持抗战方面,国民政府无疑承担了最主要的责任,并展现出了极强的民族韧性。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军队,特别是中央军,在战争初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