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以乌鲁木齐方言而非喀什噶尔方言作为维吾尔语标准语?

回答
关于为何以乌鲁木齐方言而非喀什噶尔方言作为维吾尔语标准语,这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历史、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从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

维吾尔语作为突厥语族的一员,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方言差异。喀什噶尔方言,特别是其周边地区(如莎车、叶城等)的方言,在许多语言学家眼中,保留了更多古突厥语的特征,例如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可能更具“原生态”性。这使得喀什噶尔方言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它可能更直接地反映了维吾尔语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轨迹。

然而,一个语言要成为“标准语”,其考虑因素往往不仅仅在于“最古老”或“最具学术价值”。标准语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其次,从历史和文化影响力的角度来看。

历史上,南疆地区,尤其是喀什噶尔,一直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喀什噶尔及其周边地区在宗教、文学、音乐等方面长期拥有显著的地位。如果仅凭历史和文化影响力来决定标准语,喀什噶尔方言确实有其充分的理由。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历史的动态发展。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北疆地区,特别是乌鲁木齐,逐渐成为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政治中心转移: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行政中心,其官方地位使得它的语言更容易被推广和普及。政府在制定政策、推广教育、发展媒体时,往往会选择一个被认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学习的方言作为基础。
经济和人口聚集: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省会,吸引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包括汉族、回族以及来自南疆和北疆的维吾尔族人口。这种人口的聚集效应,使得乌鲁木齐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平台,也增加了其方言的流通度和影响力。
教育和媒体的推广: 现代教育体系和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出版物)是推广标准语最重要的途径。乌鲁木齐作为中心城市,自然在这些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资源。当学校教学、官方文件、媒体节目都使用一种特定的方言时,这种方言就更容易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为什么乌鲁木齐方言(或更准确地说,基于乌鲁木齐的、更具普适性的维吾尔语)最终被选定?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选择,而是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

1. “中立性”与“易学性”考量: 尽管喀什噶尔方言在语言学上价值非凡,但其某些语音特征(如一些后音、卷舌音等)对于非母语者或来自其他方言区的人来说,可能学习难度稍高。相比之下,乌鲁木齐方言(以及其周边如吐鲁番、昌吉等地的相似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居中”,或者说,其发音和结构被认为更容易被更广泛的维吾尔族群体所接受和学习。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选择,旨在最大化标准语的普及度和有效性。

2. 政治和国家认同的推动: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框架下,推广一种标准语言是加强民族内部交流、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选择一个被认为更具普适性的方言,更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这种选择往往带有政治考量,即如何通过语言来促进统一和稳定。

3. 历史上的“普通话”趋势: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标准化进程,许多国家在确立标准语时,都会倾向于选择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的语言或方言。例如,北京官话在中国成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英格兰的伦敦方言在英语标准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乌鲁木齐在现代新疆的地位,使其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4. 语言学家的参与和实际推广: 尽管历史上喀什噶尔方言有其重要地位,但在近代,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教育体系的建立,语言学家们在研究和推广维吾尔语标准语的过程中,也必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际的推广者(教师、媒体人、文化工作者)在选择和规范语言时,也会受到实际教学和交流的便利性影响。

总结来说,中国选择以乌鲁木齐方言(或其代表的、在现代条件下更具流通性的方言)作为维吾尔语标准语,主要原因在于: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最高的社会影响力。
乌鲁木齐方言(及其周边方言)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居中”性和“易学性”,有利于其广泛推广。
这种选择符合国家推广统一语言、加强民族交流的战略目标。
它反映了在现代社会,语言标准化更倾向于与政治、经济中心地的语言相联系的普遍趋势。

这并不意味着喀什噶尔方言不重要。喀什噶尔方言在维吾尔语的历史传承和语言学研究中依然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标准语的建立,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高效的沟通和文化传播,而这一过程往往是多种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维吾尔标准语参考方言中不仅有乌鲁木齐次方言,也有喀什次方言。维吾尔标准语以中心方言(乌鲁木齐方言)的语音系统为准,基于察合台维吾尔语雅言(正规书面语)确立的。乌鲁木齐方言也叫中心方言包括了伊犁土话、乌昌吉土话、哈土 土话、喀什土话等八成维吾尔人的土话。

近代新式教育在北疆最集中 发展最好,乌鲁木齐和伊犁的新式学校最多,维吾尔知识分子多数都集中于该两地。乌鲁木齐和伊犁已经取代喀什成为新疆的文化教育中心,乌鲁木齐从民国开始是新疆的政治经济中心,所以以乌鲁木齐土话为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分歧。

其实,维吾尔语的方言划分上分歧太大,有些专家认为有方言差距,有些专家认为不存在方言差距 只有土话差距。因为各土话之间没有明显的语言学规律差距,没办法总结出明显的方言划分依据。

这里我提到了察合台维吾尔语的雅言,这个雅言和汉语的雅言不怎么一样。维吾尔语的雅言指定就是读书人的文明语言,主要提现在词汇选用和句式和表达方式上。不太好听的词汇用高大上雅致文明词汇替代,口语是短简句 而文学上采用复杂的雅致优美的加了各种修饰符句式和表达方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何以乌鲁木齐方言而非喀什噶尔方言作为维吾尔语标准语,这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历史、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维吾尔语作为突厥语族的一员,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方言差异。喀什噶尔方言,特别是其周边地区(如莎车、叶城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铁路和邮政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以及它们各自的经营模式和政策导向上的显著差异。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透了。铁路停运普速慢车和关闭小站:经济效益与“效率优先”的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铁路,尤其是普通列车,它的定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但随着中国经济.............
  • 回答
    说起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长江。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地理认知。但如果深究历史,我们会发现,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的观念,虽然深入人心,却并非中国历史上所有分裂时期的绝对划分方式。而黄河,作为另一条同样雄浑的天险,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割据局面中,未能像长江一样成为一个稳定、长期的分界线呢?这背.............
  • 回答
    中国的首都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城市,近年来也面临着城市规模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从交通拥堵到环境污染,从人口压力到资源紧张,这些问题如同阴影般笼罩着这座古都,也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迁都或另设行政首都的讨论。然而,要深入理解为何中国尚未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叙事中一个复杂且常被误读的层面。要理解为何汉族为主的中国人对清朝(一个由满族建立的王朝)普遍没有“被奴役”的厌恶情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1. 历史叙事的演变与“正统”观念: “改朝换代”的认知: 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中,“改朝换代”是常态。每一次王朝更迭.............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为何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并实施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累加,而是历史、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敌视”二字,看看其背后驱动的具体考量。一、 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博弈:挑战既有秩序首.............
  • 回答
    要说中国以阿里为代表的C2C发展得比以京东为代表的B2C“要好”,这个说法可能需要一些界定。如果我们将“好”理解为在特定时期内,对市场格局形成的影响力、用户习惯的培养以及商业模式的普适性,那么阿里系的C2C确实在早期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电商的代名词。而美国市场则呈现出.............
  • 回答
    中国人怀念唐朝,以唐朝为荣,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岁月沉淀、代代相传的情感共鸣。这股怀旧之情,不仅仅是对一段辉煌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一种理想精神、开放姿态以及强大国力的集体认同。一、 盛世的辉煌: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繁荣唐朝最令人称道的,无疑是其“盛世”的光辉。.............
  • 回答
    中国法律名称中出现“反XXX”的现象,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类以“防治”为核心的命名方式,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中国法治建设的特点和思路。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以及立法理念紧密相关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用“反XXX”来命名法.............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盾构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关于“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这个说法,它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过于简化的表述。更准确的理解是,中国在掌握了盾构机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后,不仅能够以远低于国际品牌.............
  • 回答
    “以德报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意思是对于别人的怨恨或不公,不报复,而是以恩德来回报。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中国文化中,崇尚“以德报怨”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为什么中国人喜欢“以德报怨”?1. 儒家思想的影.............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北伐的尝试并非只有一两次,而是贯穿了多个朝代,其中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和政治等多重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关键因素。首先,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南北方的差异是北伐屡屡受挫的根基之一。 南方水网密布,北方平原.............
  • 回答
    中国在苏联解体之际没有“进攻苏联以收复失地”,这背后涉及的考量极其复杂,绝非简单的地图上“失地”的算计可以概括。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历史节点,审视当时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以及中国自身所处的战略考量。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失地”的概念。从中国角度看,历史上确实与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有过边界.............
  • 回答
    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人建立。这与现在中国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局面看似存在矛盾,但实际上,清朝的统治恰恰是推动中国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满族与汉族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清朝的建立与初期统治:满族入主中原1644年,满族人通过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吴三桂的引路,成.............
  • 回答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漫长历史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那些开宗立派的祖师们,往往涉猎广泛,博采众长,甚至在自己的拳法中融汇了不同技艺的精髓。然而,到了后世的传承者手里,情况却常常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们变得固守门户,排斥异己,将自己的门派奉为“正宗”,对其他流派嗤之以鼻。这种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何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人思维和表达方式的深层原因。与其说“习惯引用名句并以之为真理”,不如说这是一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经过历史演变和社会心理塑造而形成的独特表达与认知模式。这其中,逻辑的“缺席”并非是完全不存在,而是常常被其他更具力量的元素所“替代”或“融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耕为主、靠土地吃饭的传统社会里,把老鼠——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业害虫——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似乎有些反常理。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穿越回古代,看看当时的社会认知和文化背景。首先,咱们得明白,十二生肖的起源并不是为了给“好”的动物排队,它更多的.............
  •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9月)是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镇压中国反帝运动而发动的军事行动,其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交织,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冲击1.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1899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攻击外国使馆、教堂和基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为啥国外品牌起创始人名儿就显得“逼格”挺高,自家品牌这么干就有点儿接受不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历史、文化、市场营销,甚至咱们潜意识里的认知,都掺和在里面。首先,得说说这历史积淀和品牌故事。很多国外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像 LV (Louis Vu.............
  • 回答
    在中国体育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确实会时不时听到以“吧”结尾的回答。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语言习惯,而是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和情感表达。首先,我们得明白,“吧”字在汉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语用功能。它常常用来表达一种不确定、猜测、商量、请求,或者是一种带有委婉、留有余地的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