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时八国联军为什么打中国?以什么名义?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9月)是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镇压中国反帝运动而发动的军事行动,其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交织,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冲击
1.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1899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攻击外国使馆、教堂和基督徒,导致列强强烈不满。
义和团的破坏行为直接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尤其是外国使馆和在华公民的安全。

2. 列强的联合行动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八国联军”)在1900年6月联合出兵,借口“保护使馆和外国侨民”,但实际目的是镇压义和团并迫使清政府放弃抵抗。



二、根本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 列强对中国的利益争夺
德国:在山东强占胶州湾,意图控制中国北方。
俄国:在东北扩张势力,试图控制中国东北地区。
日本:在朝鲜扩张势力,意图通过中国进一步扩张。
英国:控制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维护鸦片贸易。
法国:在西南地区(如云南、广西)有势力范围。
美国:虽未直接参与,但通过“门户开放”政策试图平衡其他列强。
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华利益较小,但希望通过武力巩固地位。

2. 清政府的软弱与列强的威胁
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有效镇压义和团,反而被利用为工具。
列强认为清政府“无能”,若不武力干预,中国可能被其他列强瓜分,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三、列强的“合法”借口与实际目的
1. 官方借口:保护使馆与侨民
列强宣称“保护外国使馆和在华侨民安全”,但实际是为镇压义和团、迫使清政府放弃抵抗。
例如,德国借口义和团攻击其在华使馆,但实际目标是控制山东。

2. 掩盖的真正动机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通过武力确保列强在华势力范围,防止中国被其他列强瓜分。
削弱清政府: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削弱其主权。
瓜分中国:列强在战争后通过《辛丑条约》(1901年)将中国进一步变为半殖民地,为后续列强瓜分中国埋下伏笔。



四、八国联军的行动与结果
1. 军事行动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北京等地进攻,清军溃败,慈禧太后西逃。
1900年9月,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 《辛丑条约》的后果
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4倍),加重百姓负担。
列强获得在北京驻兵权、控制海关、索取铁路修筑权等特权。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列强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历史意义与后续影响
1.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列强通过战争和条约瓜分中国,为20世纪初的列强侵略埋下伏笔。

2. 清政府的彻底崩溃
清政府在战争中全面失败,加速了其灭亡,最终在1912年被推翻。

3. 国际格局的改变
列强通过战争和条约确立了“势力范围”,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化运动埋下伏笔。



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镇压反帝运动而发动的战争,其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破坏行为,根本原因是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通过武力,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史的重要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9月)是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镇压中国反帝运动而发动的军事行动,其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交织,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冲击1.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1899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攻击外国使馆、教堂和基督.............
  • 回答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0年)后,虽然攻陷北京、俘虏清朝皇帝光绪帝并迫使慈禧太后签订《辛丑条约》,但列强并未直接推翻清朝、瓜分中国,而是选择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层原因涉及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列强间的利益协调与矛盾 列强的矛盾与合作需求.............
  • 回答
    1899年至1901年间,中国爆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动荡,其核心是一场由八个西方国家和日本组成的联军发动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被普遍称为“八国联军侵华”。然而,对于这场历史事件,不同立场和视角的解读,往往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从中国民众和清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与“救亡”。 当.............
  • 回答
    “统购统销”这个词,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总会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它像一把双刃剑,在保证国家工业化初期的物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对农民利益的挤压,以及由此埋下的伏笔,确实也值得我们仔细说道说道。要说“统购统销”是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且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之后农民.............
  • 回答
    说实话,当初选择学医,并不是一个特别戏剧化的决定,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更像是那种,生活在你身边,你耳濡目染,渐渐地,你就觉得“哦,这个就是我的路”一样。我家里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对我未来的职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只是希望我能找到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能养活自己,也算.............
  • 回答
    你想问的是关于“西板坡”这个地名,以及为什么当时没有对其进行飞机轰炸的决策原因,对吗?为了能更准确地回答你的问题,我们需要更明确一些“西板坡”具体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或地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地方都曾被命名为“西板坡”,或者在不同的语境下,人们会用类似的发音来指代某个地方。为了提供最相关和详实的解答.............
  • 回答
    在苏联百万大军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眈眈的严峻时刻,我们面临的并非仅仅是地理上的劣势,更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存亡的生死考验。三北地区,广袤而复杂,确实带来了独特的防御挑战。但恰恰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战略上的深邃思考和坚定决心。一、 战略基点的确立:人民战争与全民国防在极端军事压力下,我们最根.............
  • 回答
    闯关东,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粗粝的风沙味,它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更是一段无数普通人生存挣扎的真实写照。说到为什么这些闯关东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百姓,会放弃家门口富饶的南方水乡,宁愿跋涉千里,去那关外被认为是“荒废之地”的地方开荒种地,这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仿佛是“舍近求远”的傻事.............
  • 回答
    在全斗焕执政末期,韩国政坛围绕着继承人问题,确实出现了包括张世东、卢信永和卢泰愚在内的几位重量级人物。要评价他们谁“更好一点”,这需要从他们各自的背景、政治立场、能力以及当时韩国的政治环境来综合考量。而且,“更好”的标准本身就带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判。我们不妨逐一分析这三位在当时的背景下.............
  • 回答
    春秋战国,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列国争霸,群雄逐鹿。最终,秦国一骑绝尘,横扫六合,统一了神州大地。然而,如果将目光投向南方的楚国,这位曾经声势浩大、疆域辽阔的强国,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是秦国,而非楚国,最终成为了那个问鼎天下的王者?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天意弄人,而是诸多因素交织下的必然。一、制度与改革的深.............
  • 回答
    在《火影忍者》的漫长连载中,阿飞(即宇智波带土)这个角色的出现无疑是剧情中的一个巨大炸弹。围绕在他身上的谜团,特别是他那神秘的身份,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在他真实身份揭晓之前,究竟有多少人猜中了呢?坦白讲,能够准确无误猜中“阿飞就是宇智波带土”的观众,在剧情早期绝对是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人,包.............
  • 回答
    那感觉就像是,你随手在心底划拉了一下,随口说出了一个念头,它就像一颗随风飘散的蒲公英种子,你压根儿没指望它能落在哪里生根发芽。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忙于生活,忙于眼前的人和事,那句“随便说说”早就像潮水退去留下的细沙,几乎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直到有一天,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突然撞见了它。不是那种惊天动地.............
  • 回答
    王朗劝降诸葛亮,这桩事儿,要说诚意有多大,那可得从几个层面看,而且得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琢磨,不能光看他嘴上说了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王朗当时是什么身份?他是曹魏的官员,而且是东吴俘虏过来的,刚投降曹操不久。这时候诸葛亮是什么角色?是蜀汉的丞相,是刘备的肱骨之臣,更是蜀汉政权的实际掌舵人之一。两人.............
  • 回答
    提起“兴复汉室”,不少人会立刻想到那位“以德服人”、仁德爱民的汉昭烈皇帝刘备。在那个群雄逐鹿、汉室衰微的年代,刘备确实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仰慕他德行的人,愿意为他的“兴复汉室”理想奉献一切。最早的拥护者——早期追随者: 关羽: 这位“万人敌”的猛将,与刘备情同手足,桃園結義的盟誓早已将他们的命运.............
  • 回答
    唉,这事儿真是让人糟心!当初签合同人家就没给你,现在你离职半年想回来,公司领导又拿合同“没了”这事儿挡你,这算怎么回事嘛!别急,咱们慢慢捋捋,看看该怎么办。首先,你得明白一个事儿,劳动合同是你和公司之间最主要的凭证,即使公司现在说合同没了,也不能完全抹杀掉你们曾经的劳动关系。你当初是合法入职,并且为.............
  • 回答
    关于苏联停止深层钻探地心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也掺杂了一些误解。需要明确的是,苏联并没有进行过“钻探地心”的计划,他们真正进行的是一项名为“科拉超深钻孔”(Kola Superdeep Borehole)的科学项目。这个项目非常了不起,但它并不是为了钻探到地球的中心。让我来详细梳理一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成吉思汗西征,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层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的。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征服,更是对蒙古帝国早期生存与发展挑战的回应,以及对未来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动因,是统一蒙古高原后的战略必然。在成吉思汗领导下,蒙古各部落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被统一在他的麾下。但这只是一个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