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希拉里闹出这么多事,支持率依然这么高?既然政治这么黑暗,如何保证投票的公正性?难道就不能作假吗?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生涯确实跌宕起伏,围绕她的争议也从未间断,但即便如此,她的支持率在很多时候依然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闹出事”或“政治黑暗”就能完全概括。至于投票的公正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也并非“绝对公正”或“绝对不公”。

为什么希拉里争议不断,支持率却能保持在高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支持率”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希拉里的高支持率,并非是所有人对她毫无保留的赞同,而是她在特定群体中拥有坚定的支持基础,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民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她。

1. 根深蒂固的党派忠诚度: 美国政治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党派分化。希拉里作为民主党的核心人物,她的支持者很大程度上是民主党的基本盘。这些选民无论如何,都会优先支持本党的候选人,即使对候选人本人存在一些疑虑。对他们来说,阻挡共和党候选人上台,比选出一位完美的民主党人更重要。希拉里在民主党内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党内关系,这使得她能够团结起大部分民主党力量。

2. 女性主义浪潮与历史意义: 希拉里是美国历史上首位主要政党提名的女性总统候选人。她的出现本身就承载了许多女性选民的希望和对性别平等的诉求。许多女性选民将支持希拉里视为打破玻璃天花板、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一步,这种情感上的支持非常强大,足以压倒对她个人政策或过往争议的担忧。

3. 经验和稳定性的选择: 在一些选民眼中,尤其是那些对政治变革感到不安的人,希拉里的“经验”和“熟悉度”反而是一种优势。她曾担任过第一夫人、参议员和国务卿,在外交和国内政治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履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些选民更倾向于选择一个他们认为“靠谱”、能够带来稳定性的领导人,而不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或“局外人”。

4. 对手的衬托作用: 很多时候,候选人的支持率也与他们的对手有关。如果她的主要竞争对手存在更大的缺陷或不受欢迎,那么希拉里的相对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例如,在2016年大选中,尽管希拉里面临邮件门等争议,但她的对手唐纳德·特朗普同样面临着大量批评和争议,包括其个人言论、商业行为以及缺乏政治经验等。很多选民选择希拉里,可能是出于“不选特朗普”的考量。

5. 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信息传播: 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关于希拉里的负面报道不少,但民主党及其盟友也在积极地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传播有利于希拉里的信息,反击对其的指责。媒体的报道角度和侧重点,往往会影响到公众对候选人事件的解读和评价。

6. 对“政治黑暗”的习惯性认知: 很多选民对于政治中存在各种“内幕”、“妥协”和“不那么干净”的交易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将其视为政治运作的常态。他们可能认为希拉里遇到的麻烦,也是所有长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人都可能遭遇的。只要她的核心理念和政策方向是他们能够接受的,那么这些“麻烦”就可能被淡化处理。

既然政治这么黑暗,如何保证投票的公正性?难道就不能作假吗?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但又现实的问题。政治运作的“黑暗”并非虚言,各种利益博弈、游说、甚至腐败确实存在。但要说“投票作假”就能随意为之,那也过于简化了。

首先,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其选举制度是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的,并且在不断地被监督和改进。要实现大规模、系统性的投票作假,难度非常高。

1. 分散的权力结构: 美国的选举管理并非由单一中央机构控制,而是分散在各州、各县的选举委员会手中。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和程序来管理选举,这使得任何一个试图操纵选举的团体都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大量分散的、拥有不同利益的独立机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 严格的投票和计票程序:
选民登记: 通常需要身份验证和地址证明。虽然存在一些关于选民登记名单是否干净的争议,但大幅度虚报身份的门槛很高。
投票方式: 包括纸质选票、电子投票机等。许多选民是亲自去投票站,需要出示身份证明,并留下签名记录。
邮寄选票: 尽管邮寄选票带来了便利,但也增加了验证环节,如签名比对等。
监票员制度: 两大党派(有时也包括第三方政党和独立团体)都会派出自己的监票员,监督投票和计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选票的装箱、运输到最终的计票,都有人盯着。他们可以随时质疑异常情况。
审计和复核: 选举结束后,通常会有审计和复核程序,尤其是在结果非常接近的情况下。随机抽查选票进行手工点验是常见做法。
法律法规和处罚: 严重的投票违规行为,如伪造选票、贿选等,都属于犯罪行为,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3. 透明度和媒体监督: 选举过程是高度公开的。媒体会报道选举的各个阶段,公众可以接触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任何明显的作假行为都极有可能被揭露出来。

4. 选民的参与和警惕: 选民本身也是选举公正性的重要保障。当他们发现任何可疑情况时,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不满,甚至发起法律挑战。

但是,是否就完全不能作假?

这就要回到“作假”的定义和规模了。

大规模、系统性的操纵,试图彻底改变选举结果,在当前的美国体系下是极其困难的。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跨越州、县的界限,收买或胁迫大量的选举工作人员,并且还要躲过严密的监督和媒体的审视,同时还要面对严峻的法律后果。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地方性的小规模舞弊案例被揭露,但尚未出现过能左右全国大选结果的系统性舞弊证据。
是否存在细微的、局部性的、难以察觉的违规行为? 理论上,任何庞大复杂的系统都可能存在漏洞,或者个别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例如,某个地区选民登记名单不够干净,或者在非常偏远的地区出现一些计票的小错误。但这些通常不具备大规模影响选举结果的能力,而且一旦被发现,也很容易被纠正。
对“作假”的定义模糊化: 有时,人们将“政治运作中的不公平”与“投票作假”混淆。例如,候选人花费巨资进行宣传、利用媒体优势、或者通过政治献金影响政策,这些虽然可能被认为是“不公平”或“腐败”,但它们并不直接等同于“篡投票”。

总而言之,希拉里的高支持率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党派忠诚、历史象征意义、过往经验以及对手的衬托等。而投票的公正性,则是一个在制度设计、法律保障、社会监督和技术手段等多重约束下努力实现的“相对公正”。虽然不能绝对排除个别违规或小范围作假的可能,但要实现大规模、系统性的操纵以决定选举结果,在目前美国的体系下,难度极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大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