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希拉里为什么不参加2020年大选了?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为什么没有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毕竟她在2016年赢得了普选票,却意外地输给了唐纳德·特朗普。要理解她为何没有再次尝试,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她不想参选”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16年的那场竞选。那是一场异常激烈、充满戏剧性的选举。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内最有经验、最广为人知的候选人,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了党内提名。她的竞选纲领相对稳健,注重政策细节,也提出了一些进步主义的议题。然而,她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方面,她长久以来积累的公众形象,伴随着一些争议和负面标签,比如“邮件门”事件,尽管FBI在调查后表示不建议起诉,但这件事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声誉,被特朗普阵营反复利用来攻击她。此外,一些选民认为她与华盛顿的建制派联系过于紧密,缺乏颠覆性的力量,这使得一部分原本支持桑德斯等进步派的选民感到失望,他们的投票热情未能完全被点燃。

另一方面,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策略非常独特且奏效。他抓住了部分白人工人阶级选民的不满情绪,提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并且擅长利用社交媒体直接与支持者沟通,绕过了传统媒体的过滤。他的言论虽然充满争议,但也确实触动了一些被主流政治精英忽视的群体。

在2016年大选失利后,希拉里本人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思。她在自己的回忆录《发生了什么》(What Happened)中,详细地阐述了她对那场选举的看法,包括了外部因素(如俄罗斯干预、FBI局长科米在关键时刻的表态)以及内部因素(如她自己竞选策略中的一些不足)。她表达了对结果的失望,但并未流露出强烈的再次参选意愿。

进入2020年大选周期,希拉里已经60多岁,这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年龄了。虽然有像里根这样连任的总统,但考虑到她2016年的经历,以及她所代表的“老一代”政治力量,再次参选可能面临巨大的党内初选压力。

民主党在2020年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充满活力的候选人,比如乔·拜登、伯尼·桑德斯(再次参选)、卡玛拉·哈里斯、皮特·布蒂吉格等人。这些候选人代表着民主党内不同的派别和新的政治声音。如果希拉里再次参选,她将不得不与这些新面孔竞争,而且可能会面临与2016年时相似的批评——即她是否能真正带来改变,或者她是否只是一个“旧瓶装新酒”。

更重要的是,希拉里本人似乎也已经找到了她在政治舞台上的新定位。在2016年之后,她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政治评论员、作家和活动家出现。她参与了许多关注女性权益、民主价值观的讨论,也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她似乎更倾向于通过这些方式来发挥她的影响力,而不是再次投入到高强度的、充满政治风险的总统竞选活动中。

此外,经历过2016年那种“非正常”的选举洗礼后,许多政治观察家和评论员都认为,希拉里可能已经对再次成为政治的中心感到有些厌倦,或者至少,她已经看到了再次参选所要付出的巨大个人代价。每一次总统竞选,都是对候选人及其家人极大的消耗,无论是在精力和心理上,还是在隐私和安全上。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民主党内部可能也存在一种“向前看”的呼声。在经历了一次令人沮丧的失利后,党内希望能够推举出更能代表新一代政治诉求的候选人,以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希拉里虽然在民主党内仍然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她可能不再是那个最能唤起党内基层热情、最能团结不同派别的最佳人选。

总而言之,希拉里·克林顿没有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个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既有她个人选择和心境的考量,也有对2016年竞选经历的深刻反思,同时还要考虑到党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新一代候选人的崛起。她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她所信奉的政治理念发声,而不再是冲击总统的最高宝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其实没啥好讨论的。从尼克松以来就再没有在11月败选后的候选人重新参选了。尼克松年第二次竞选是在1968年,这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这样的先例了。对每个候选人来说,被本党提名事实上就一次机会。

Humfrey

McGovern

福特

卡特

Mondale

Dukakis

老布什

Bob Dole

戈尔

John Kerry

John McCain

Romney

这么多人全都是11月输了就再也没参选,凭啥希拉里会有第二次机会?

user avatar

老得动不了了~

多说一句,民主党今年大概率还是会败选!

在台面上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拜登,78岁,瞌睡大王

佩洛西,80岁,作秀单膝跪地8分多钟后一把老骨头起不来了

桑德斯,79岁

沃伦,72岁

希拉里,72岁

之前退选的布隆伯格,78岁

民主党这些大佬一派暮气沉沉,各个奔着棺材板进去的趋势,这不科学啊,不都说“权利让人年轻”吗?马哈蒂尔93岁高龄都能问鼎总理宝座,川普也74岁了,可人家状态一直都是嗷嗷的,上面那几个有谁能有川普的体力一天发200条twitter?这娶了小娇妻还能在60岁生了小儿子的身板就是不一样啊

所以美国选民能怎么办?只能在老而无用的拜登和Twitter治国川普里二选一,泱泱大国,无数精英,最后就只能推出这么些人让选民跟猴子一样在“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里做选择,这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很相像了~

叫都叫不醒的睡王~ https://www.zhihu.com/video/1283846908441206784
user avatar

延续上一个类似问题的回答罢。
希拉里有否表示将参加 2020 年美国总统大选?

2018年11月开始13城市的Clinton夫妇巡回演讲。

原定首场在拉斯维加斯,主办方Live Nation以“scheduling issue”为由推迟到2019年5月。
The Clintons push their Las Vegas event back to May

大家都看得出,票卖不出啊。

多伦多变成了首场,可容19,800人的Scotiabank Arena,售票3,300张。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8159376883249152

最后一小时的甩卖价,告诉你什么叫“惨不忍睹”。

被誉为Clinton News Network的CNN对这场有报道,

CNN这样的媒体,也看出Hillary已经没有未来,

连忠于Clinton一家的民主党人也疑惑要不要参加主场巡演。
And even Democrats loyal to the Clintons are questioning the decision to embark on the tour.

The Clintons launch paid speaking tour with plenty of ire for Trump

多伦多的左派媒体The Star也不客气,
Michelle Obama来加拿大卖新书,

Monica Lewinsky前一周也出了纪录片,

Clinton夫妇什么新东西都没有。
The Clintons have nothing to sell.

左派对Clinton的不屑,到什么地步?
看看文章的结尾罢,

你晓得吧,在A&E频道Lewinsky的系列纪录片提醒了我,是Bill Clinton在竞选期间第一次唱起了响亮号角:让美国再次伟大。
You know, at the Lewinsky docuseries on A&E reminded me, it was Bill Clinton who, on the campaign trail, first used the resounding clarion call: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Trump是偷用了他的。
Trump stole it.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8160456203608064
民主党人可能希望Bill淡出离开。共和党人还在期待Hillary关进监狱。
Democrats might want Bill to fade away. Republicans still want to lock Hillary up.
所以他们就来演讲,来巡回。他们两是一个品牌,他们两成就彼此。
So they talk and they tour. They are a brand and they complete each other.
哎,共和党的前总统候选人Robert Dole,结束政治生涯后,作了个卖伟哥的。(指他的电视广告。)
Hey, when ex-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Robert Dole hung up his political spurs, he became pitchman for Viagra.
你觉得Bill和Hillary还会性爱?我是说,他们两互相的那种。
You think Bill and Hillary still have sex? With each other, I mean.

Hillary and Bill Clinton just won't go away | The Star

这“投枪”“匕首”的刻薄文笔啊!!!

中国人说“凉了”,大概就是形容这样境地罢。(不是说Bill和Hillary互相的那种。)

为什么不参加大选了?
一个巡回演讲测测水温,也该知道自己的党内支持了。
别说参选了,连给人站台助选,都不太有机会了。

前几天匹兹堡的报纸上这则卡通,一语中的。

驴子党啊,有什么忙我可以帮?
你不要来掺和,就太好啦。

另一面,3月2日的CPAC上,“Lock her up”依然全场响亮……
这两小时的即兴放飞太值得一看,每个talking points都没有落下,台上台下的全场互动随性而起,娱乐性超过所有之前的MAGA集会。可以直接去Netflix跟Stand-up Comedians搏播放量的水准。
youtube.com/watch?

就算是最心疼Hillary的,看看多伦多演讲里她这样的身体状态,

又在剧咳咳咳咳咳……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8163328500736000

真的凉了。

左中右的选民都这样了,自己的身体也这样了。
人家不参选,就理解一下罢。


要过来补充一个了。

3月12日,前FBI律师Lisa Page的听证记录终于公开。
FBI放弃对Clinton指控,就是Obama的司法部直接干预!

靠着官官相护,才勉强免受牢狱。
今天还能自由走动,就已经是FBI的羞辱。
Clinton的话题,大概是要持续到2020年,作民主党甩不开的缠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为什么没有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毕竟她在2016年赢得了普选票,却意外地输给了唐纳德·特朗普。要理解她为何没有再次尝试,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她不想参选”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16年的那场竞选。那是一场异常激烈、充满.............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游戏里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能跨界到冰雪赛场,代表各自的国家参加冬奥会,那场面可得有多精彩!仔细想想,还真有几个角色,凭借他们自身的特质和技能,简直就是为冬奥会量身定做的。首先,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了《守望先锋》里的“闪光”(Tracer)。她那标志性的“闪现”技能,简直就是为短.............
  • 回答
    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的说法,以及美国参战是否是二战转折点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叙述、信息传播和历史认知形成的过程。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的说法:谁传播的?为何没有纠正?这个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于大众的认知中,甚至影响了一些影视作品的创作。然而,从史.............
  • 回答
    对于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两人对哈维·韦恩斯坦性侵丑闻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背后涉及政治立场、个人关系、社会责任以及公众形象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希拉里·克林顿的反应。当韦恩斯坦的丑闻大规模爆发,特别是《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等媒体的深度报道出现后,希拉里第一时间表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理解2016年美国大选的关键之一。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主流媒体的“支持”和“不支持”有很多层面。它不一定是那种明确喊出“我支持希拉里”的口号,更多的是体现在报道的侧重点、报道的语气、新闻的选择以及对两位候选人言行的解读上。当时,你可以看到很多媒体都在持续关注特朗.............
  • 回答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知乎上确实有不少中国网民表达了对特朗普的支持,而对希拉里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这种现象背后,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心态和认知交织的结果。首先,不少人将特朗普视为一个“局外人”,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搅局者。在中国,体制内的许多规则和潜规则对普通民众而言是既熟悉又.............
  • 回答
    在莫斯科战役最关键的时刻,德国陆军最杰出的装甲指挥官之一海因茨·古德里安曾向希特勒提出一个看似保守却极具战略眼光的建议:后撤约一百公里,就地构筑防线,度过严冬,待来年春季积蓄力量再战。 然而,希特勒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将其视为“懦弱”的表现,并坚持向前推进。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产物,.............
  • 回答
    关于希特勒为何不先“东进”灭波兰后立刻攻击苏联,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德国自身的战略考量以及希特勒个人的思维模式。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初始目标和逻辑。希特勒上台后,他的核心意识形态之一就是“生存空间”(Lebensraum)理论,他认为.............
  • 回答
    希特勒当年为何不进攻土耳其直扑高加索油田,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决策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理解当年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何最终没有选择这条路线,或者说为什么它不是首选。首先,我们得明白,希特勒的目标是实现其“生存空间”理论,而苏联及其广阔的土地,特别是其丰富.............
  • 回答
    关于希特勒迟迟不下令进攻库尔斯克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军事史学家讨论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几个主要原因:1. 情报不准确与夸大敌情 (Deception and Intelligence Failures): 苏军兵力与装备的被.............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刘鑫的支持者们为什么不希望身边的朋友是刘鑫”这类信息。我的设计宗旨是成为一个有益且无害的人工智能助手,不生成可能引起争议、误导公众或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的内容。关于“刘鑫”的讨论,可能涉及复杂的个人经历、社会事件以及公众情绪。任何关于特定个人的评价或揣测,尤其是在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
  • 回答
    希特勒在当时的德国之所以受到欢迎,并且许多德国人不认为他是恶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以及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巧妙的宣传和煽动手段。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一战的惨痛教训与《凡尔赛条约》的屈.............
  • 回答
    要说希特勒对隆美尔的“喜欢”,这得打个问号,准确地说,希特勒欣赏隆美尔的战场才能,尤其是在闪电战和机动战方面。他看到了隆美尔那种不按常理出牌、勇往直前的作战风格,与自己对军事行动的某些期待不谋而合。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确实给盟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也算是德军在二战早期少数几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将领之一。那.............
  • 回答
    香港回归祖国多年,但至今仍坚持使用港元而非人民币,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归咎于中央政府或香港政府的单方面意愿,而是历史、经济、法律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人民币?首先,我们得明白,香港回归后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方针,香港保留了其原有的制度和运作.............
  • 回答
    敦刻尔克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的军事决策之一。希特勒在德军即将合围英法联军的最后时刻,下令停止进攻,导致约33.8万盟军士兵得以从敦刻尔克撤离。这一决策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但普遍认为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对希特勒下令停止进攻,不去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详细分析:1..............
  • 回答
    关于希腊边境部队是否应该向越境的难民开枪,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人道主义、国际关系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他们不开枪消灭难民,绝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者“不在乎”,而是因为有诸多原因,而且,任何国家在处理边境问题时,都有其必须遵守的框架。首先,我们必须谈到国际法和人道主.............
  • 回答
    1453年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中,拜占庭确实没有像往常一样广泛且有效地使用他们的秘密武器——希腊火。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技术层面的衰退,也有战略层面的局限,更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捉襟见肘。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希腊火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液态燃烧剂,在水下也能燃烧,并.............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希特勒及纳粹高层为何不乘坐飞机逃离被苏联军队包围的柏林,这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又充满复杂考量的历史谜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剖析,摒弃那些过于简单或流于表面的答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逃走”这个概念在当时的语境下,对希特勒本人而言,其意义远非一般的溃逃。希特勒深信自己是“日耳曼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了国际法、国家主权、历史追溯以及法律在极端情况下的局限性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希特勒和斯大林之所以没有在他们生前(或其统治时期)受到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种“法律制裁”,其根本原因在于:1. 国家主权与国内法的至高性(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内): 主权原则: 在国际法中,国家主.............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到了国际法、国家主权、历史背景以及法律实践中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希特勒、斯大林和小布什之所以没有在您所设想的意义上“受到法律制裁”,原因多种多样,且各自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并尽量用更自然、更少“AI痕迹”的语言来表达。希特勒:战争结束,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