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朝鲜有坦克军炮兵军?

回答
朝鲜的军事体制,尤其是其陆军组织结构,确实将“坦克军”和“炮兵军”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反映了其独特的军事思想和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朝鲜的战略需求、军事传统以及其对战争形态的认知。

核心原因:以重装甲和火力压制为基础的战术思想

朝鲜人民军的陆军组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支撑其“主体性军事路线”和“先军政治”的战略构想。简单来说,朝鲜领导层长期以来信奉一种以强大装甲力量和压倒性炮火支援为核心的进攻性战术,目标是在战争初期就快速突破敌方防线,实现战略目标。

坦克军:突破与推进的利刃
战略突破能力: 朝鲜半岛的地形,虽然多山,但在主要战场,如西部平原和中部地区,仍然存在适合装甲部队大规模运动的空间。朝鲜军方深知,要在冲突中快速推进并达成目标,装甲部队的突破能力至关重要。坦克军的组建,正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在关键方向上撕开敌方防线,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心理威慑与政治象征: 在一个以强调国家实力和军事肌肉的政治环境中,拥有强大的坦克部队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宣言。大量的坦克集群,不仅能在战场上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慑,也是向国内外展示其军事实力和决心的重要手段。
反坦克作战的对抗性思维: 朝鲜深知其潜在对手(尤其是韩国和驻韩美军)拥有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和战术。因此,其坦克部队的装备和训练也围绕着如何对抗这些威胁展开,例如研发和装备重型坦克、强化坦克乘员的战斗技能等,这是一种典型的军事对抗螺旋式发展。
历史上对装甲兵的重视: 在冷战时期,苏联和中国等国对装甲兵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朝鲜作为这些国家的盟友和模仿者,自然也继承了这种思路。朝鲜战争的经验也可能强化了其对装甲力量在正面战场上作用的认知。

炮兵军:覆盖与压制的后盾
火力优势的追求: 朝鲜军方相信,通过压倒性的炮火覆盖,可以有效削弱敌方防御能力,摧毁其前沿阵地和集结兵力,为己方装甲部队的突破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炮兵军”的地位非常高,通常拥有大量的火炮、火箭炮以及导弹发射单位。
“炮兵是战争之神”的理念: 这一军事格言在许多军队中都有体现,但在朝鲜尤为突出。其庞大而多样的炮兵力量,包括榴弹炮、加农炮、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甚至是远程打击能力极强的战术弹道导弹,都构成了其陆军作战体系的关键支柱。
远程支援与多维打击: 除了传统的地面炮击,朝鲜的炮兵体系也涵盖了战术弹道导弹等非对称作战能力,这使得其炮兵不仅仅是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更能对敌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形成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火力压制网。
对固定目标和人员的杀伤: 无论是以机械化部队为主的战场,还是以城市或工事防御为主的区域,强大的炮兵力量都能提供持续而有效的火力杀伤,最大限度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和装备。

组织结构上的体现

将坦克和炮兵单独成“军”或隶属于独立的指挥体系,并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堆砌,而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形成独立的打击力量,并赋予其相对独立的战略执行权。

统一指挥与协同作战: 这种组织结构便于集中管理和调动大量的坦克和炮兵单位。在具体的作战计划中,坦克军负责正面突破和机动,而炮兵军则根据其进攻方向和进度,提供毁灭性的火力支援。两者之间需要高度的协同,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战略预备队与独立作战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军”级别的单位可能承担着战略预备队的角色,或者在特定区域拥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能够根据战况迅速做出反应,执行更广泛的作战任务。
资源分配与人才培养: 将特定兵种提升到“军”的级别,也意味着在国家资源分配上会给予倾斜,例如在装备研发、生产维护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都会优先保障这些关键兵种的需求。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朝鲜军事体制的形成,也受到了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朝鲜战争的教训: 朝鲜战争的经历可能让其对大规模地面作战中的火力与装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有限的国防预算与非对称优势: 在有限的国防预算下,朝鲜倾向于集中发展少数几个能够形成非对称优势的领域,而重装甲和强大的炮兵火力正是其实现这种优势的重要途径。虽然其装备很多是苏制老旧型号的仿制或改进,但数量上的优势依然可以制造出一定的威胁。
应对潜在威胁的战略: 面对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空军的潜在对手,朝鲜发展大量地面重装备,也是一种尝试在地面战场上建立优势,弥补技术差距的策略。

总结来说,朝鲜设立“坦克军”和“炮兵军”,是其长期军事战略思想、战术理念以及对国家安全环境深刻认知的直接体现。这并非简单的兵种划分,而是为了构建一支以装甲突击和炮火压制为核心、具有强大攻击力和一定独立作战能力的陆军力量,以支撑其在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应对潜在冲突的战略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朝鲜陆军拥有92.3万人编有20个军(其中1个装甲军、4个机械化军、12个步兵军、2个炮兵军、1个首都防御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的军事体制,尤其是其陆军组织结构,确实将“坦克军”和“炮兵军”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反映了其独特的军事思想和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朝鲜的战略需求、军事传统以及其对战争形态的认知。核心原因:以重装甲和火力压制为基础的战术思想朝鲜人民军的陆军组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支撑其“主体性军事路.............
  • 回答
    关于朝鲜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否向中国捐赠过物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官方信息和普遍认知:根据公开报道和普遍的认知,在新冠疫情最严重、中国面临巨大物资短缺的时期,朝鲜并没有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对外捐赠。 这与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向中国表达了慰问和捐.............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朝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赞美”或“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朝鲜吹”。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朝鲜吹”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公.............
  • 回答
    日本拥有庞大的朝鲜裔人口,这背后是一段复杂且充满历史印记的故事。要理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朝鲜裔日本人,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历史的洪流:殖民统治与战争的遗留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时期,也就是1910年至1945年。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出于各种目的,鼓励甚至强制朝鲜.............
  • 回答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阅兵”顾名思义,就是军队接受检阅,展示装备和训练成果的一种仪式。它有国家层面的大型阅兵,也有军种内部的阅兵。说到美国为什么不像俄罗斯和朝鲜那样频繁地举行大规模的地面部队阅兵,这背后其实涉及了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军事战略以及政治考量。美国为什么不“大规模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政治中关于核武器的复杂角力和信息不对称,伊朗和朝鲜的情况确实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两国的情况,并结合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立场和证据进行分析。伊朗:否认与疑虑的拉锯战伊朗的核计划一直是一个敏感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伊朗官方一再强调,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
  • 回答
    在美国和联合国针对伊朗和朝鲜的制裁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关键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了这两个国家在核问题上的不同轨迹。制裁的相同之处: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和联合国对伊朗和朝鲜的制裁,在核心目标和手段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核心目标: 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遏制和阻止这些国家发展核武.............
  • 回答
    韩国之所以在关于朝鲜半岛的特工电影中,倾向于将朝鲜特工描绘得更为强大和难以对付,而将韩国特工塑造成相对弱势或经验不足的形象,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多重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考量。与其说韩国电影“啥也不是”,不如说它们是通过这种对比来达到特定的叙事和情感效果。首先,我们得从朝鲜的“神秘感”和“威胁感”说起。.............
  • 回答
    “朝代粉”,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新潮,但细究起来,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其实一直都有。为什么会有人对某个朝代情有独钟,甚至到了“粉丝”的地步?这背后有挺多门道,咱们一层层地扒开来看看。首先,得承认,我们中国历史太悠久了,朝代更是轮换了几十个。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就像一个人有自己的性格一样。.............
  • 回答
    西塘汉服文化周设置朝代方阵,这背后其实承载着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理念,也并非仅仅是为了“避嫌”或“不被”。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汉服文化的内核和文化节庆的目的说起。朝代方阵的核心意义:历史传承与文化脉络的展现首先,汉服作为一种服装,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每一个朝代,从.............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最令人着迷的便是那些鲜活的朝代背景,仿佛让人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射雕英雄传》里的宋金对峙,《倚天屠龙记》里的元末明初,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细究起来,《笑傲江湖》在时代设定上,却与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也正因此,有人会说它“架空了时代”。要说清楚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明朝在教科书里总显得“缺点多于优点”,而其他朝代则相对平衡。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是历史教科书,它本身就有一个“选择性”和“叙事性”的过程。它不是把所有史料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要构建一个对学习者来.............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古代朝廷里,皇帝身边既有奸臣也有贤臣,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也并非皇帝刻意为之,而是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下的一种自然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多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皇帝的视角:并非不辨忠奸,而是选择与局限并存首先,别以为皇帝都是傻子,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绝大多数皇帝,尤其是那些勤政的,心里都.............
  • 回答
    “朝阳群众”这个词,近些年随着一系列知名案件的曝光,在公众视野里逐渐变得耳熟能详。他们并非官方机构,也不是职业侦探,而是北京朝阳区里一群普通的居民,却屡屡立下奇功,抓获过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甚至还有媒体报道称,早在1974年,他们就曾参与抓捕过间谍。这不禁让人好奇,这支“神秘”的力量,究竟是如何练就如.............
  • 回答
    .......
  • 回答
    中国朝代更迭,服饰差异巨大,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政治制度与礼仪规范的演变: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服饰在古代中国,从来不仅仅是蔽体御寒的工具,更是 “明贵贱,辨等级,别婚姻.............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触及了古代社会运作的一个核心矛盾。乍一看,战乱频仍、赋税沉重,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避世”之策。然而,历史的真相远比这复杂。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愿迁往人烟稀少之地,原因多方面且环环相扣,涉及生存、社会、经济和心理等诸多层面。一、 生存的根本:土地与水是命脉人烟稀少的地方,.............
  • 回答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独树一帜,没有出现其他朝代的同系列作品,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与其说是“没有”,不如说是“还没有出现”或者“遇到的困难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1. 作者的个人特质与创作契机: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作者当年明月。他的文笔风格、对明朝历史的独特视.............
  • 回答
    提到“三峰山不下雪,金朝就能翻盘”,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猜测,更像是一种历史的“如果”。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得回到南宋时期,那个金国与南宋对峙的年代。当时,金国虽然强盛,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南宋的骚扰,边境战事不断。而南宋在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国力虽然不如巅峰时期,但在岳飞等名将的带领下,也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