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战事仅仅依靠“演习”能在多大程度上训练军队的作战能力?

回答
演习,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军队作战能力方面能发挥多大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绝非简单的“玩过家家”,而是精心设计、高度仿真的模拟战场环境。然而,要说“仅仅依靠演习”就能完全练就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那显然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

演习的“能有多大”:优势与局限

首先,我们得承认演习的巨大价值。它就好比运动员在赛前反复进行的模拟比赛,其核心目标是:

检验战术战法: 演习是检验新出台的战术、战法以及作战条令的绝佳平台。通过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演练,可以暴露出理论上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正和优化。比如,现代战争中强调的体系作战、联合作战,如果没有反复的演习来磨合不同军兵种之间的协同,是难以实现的。
提升指挥员的决策能力: 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员需要在压力下快速分析信息、做出判断并下达指令。演习通过模拟复杂的战场态势,包括敌情、地形、天气、己方兵力部署等,能够极大地锻炼指挥员的临机决断能力和全局观。一场成功的演习,往往是对指挥链条的一次压力测试。
磨炼基层部队的协同与配合: 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在于基层单位的执行力。演习能够让各个兵种、各个层级的官兵在统一的作战计划下进行协同,练习通信联络、火力支援、战术机动等,确保在真正的战场上能够“拧成一股绳”。比如,炮兵如何精准支援步兵,装甲部队如何与步兵协同进攻,都需要在演习中反复演练。
熟悉装备性能与运用: 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需要通过演习来摸透其作战效能、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在演习中对装备进行极限操作,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为装备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增强部队的心理素质: 演习的对抗性、压力性和复杂性,能够帮助官兵适应战争的残酷环境,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虽然不能完全复制战场的恐惧,但逼真的演习能够显著提升士兵的抗压能力。
暴露后勤保障的短板: 现代战争是体系的战争,也是后勤的战争。演习过程中,对弹药、油料、医疗、通信等后勤保障的检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仅仅依靠演习”的局限性:缺失的“真刀真枪”

然而,即使演习做得再逼真,也始终无法完全替代真实的战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真实的生命危险与心理冲击: 这是最关键的区别。演习中的“伤亡”是预设的,不会真正带来生命威胁和极致的恐惧感。而真实的战场,子弹是真实的,死亡是真实的,那种精神上的摧残是任何演习都无法完全模拟的。战士在生死关头的反应,往往是演习无法完全预测和训练的。
“敌人”的固定性与可预测性: 即使是复杂的“红蓝对抗”,在一定程度上,“蓝方”的战术意图、能力水平,甚至指挥官的思维模式,在演习前都是有预设的,甚至是被内部人员所掌握的。而真实的敌人,其反应是不可预测的,其战术是多变的,其阴险狡诈程度也往往超出预设范围。
后勤保障的“底线思维”: 尽管演习会检验后勤,但在现实中,后勤保障的底线往往是国家整体的资源和决心。演习中的物资补给,尽管力求逼真,但可能存在一定的“人性化”或“可控性”,不会真正触碰到国家资源的极限。而真实的战争,后勤往往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断绝的风险。
政治与外交的博弈: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对抗,更是国家意志、政治目标和外交策略的综合体现。演习无法包含这些更深层次的因素。一场真实的战争,其开端、进程、结束,都受到复杂的政治考量影响,这些是演习无法模拟的。
战略欺骗与信息战的真实程度: 现代战争中,战略欺骗、信息干扰、网络攻击等非对称手段越来越重要。演习在模拟这些方面时,往往难以达到真实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真实的战场上,敌方可能会使用你从未设想过的欺骗手段来误导你。
装备的损耗与维护: 真实战争中,装备的损耗速度和维护难度是巨大的。长时间的高强度使用,加上战场环境的恶劣,会极大地考验装备的耐久性。演习虽然会模拟使用,但其损耗程度和维护压力与实战不可同日而语。
情报的获取与处理: 真实的战场情报获取往往充满不确定性、虚假信息和干扰。演习中获取的情报虽然会力求逼真,但其来源和可信度仍然存在可控因素。在真实战场上,辨别真伪情报是极其困难的。

结论:演习是“必要的但非充分”的条件

综上所述,演习在训练军队作战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不断学习、改进和提升的过程。通过演习,军队可以检验战术、磨练指挥、提升协同、熟悉装备,并积累宝贵的经验。可以说,没有足够高质量的演习,现代军队的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

然而,将演习视为“仅仅依靠”就能练就一支作战能力极强的军队,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演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对真实的战争,而战争的复杂性、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是演习所无法完全涵盖的。真实的战场,除了演习中能够模拟的技能和知识外,还需要战士们具备超乎寻常的意志力、适应力以及对生死考验的承受力,这些往往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才能真正锻就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演习是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它能够让军队在“模拟战场”上做得更好,为他们在真正的战场上做好准备,但最终的检验,依然是在真正的战火之中。 军队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其中演习是关键的一环,但它还需要与理论学习、单兵技能训练、装备维护、后勤保障的强化,以及对战场环境和敌人心理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支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强大军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越战之后没打过仗,靠演习来检测作战能力靠谱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演习,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军队作战能力方面能发挥多大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绝非简单的“玩过家家”,而是精心设计、高度仿真的模拟战场环境。然而,要说“仅仅依靠演习”就能完全练就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那显然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演习的“能有多大”:优势与局限首先.............
  • 回答
    要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年为何与奥斯卡擦肩而过,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不少影迷心中的一个“意难平”。别看它在技术层面革新巨大,口碑也相当不错,可愣是没能挤进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类重磅奖项的名单里,这背后嘛,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我们得说说这部电影最显著的标签——技术革新与商业接受.............
  • 回答
    明末辽东战事的旷日持久,确实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而满清之所以没有出现类似的大规模经济困难,其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既有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和政策,也有其崛起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明朝辽东战事的经济重负:首先,我们得理解明朝为何在辽东问题上如此“出血”。辽东是拱.............
  • 回答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最近的这番表态,称白俄罗斯无意直接介入乌克兰战事,这背后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既有地缘政治的现实考量,也有其国内政治的权衡,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某种策略性立场的意图。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得把视角放得更广一些。首先,我们得看看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之间那“特殊的联盟关系.............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没有“战列航母”,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掰扯清楚“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各自的诞生日,以及它们在海战发展史上的角色演变。咱们先得知道,在航母出现之前,海上霸主是谁。那会儿,是战列舰。战列舰,顾名思义,就是战争中的主力舰,它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重炮。一门门巨大的火炮,能把对方的船打得稀巴烂。它.............
  • 回答
    国民党在近代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将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的多次重要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关于国民党是否“没有战神级别”的将领,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而且需要辩证地看待。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战神”这个概念在军事领域的含义。通常,“战神”是指那些在军事指挥上具有卓越才能,能够以少胜多、以.............
  • 回答
    韩国实行全民兵役制度,这确实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现象,尤其是在讨论到韩国的国防能力和地缘政治时。尽管韩国没有战时指挥权,但义务兵役的设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战略考量,远不止“有没有战时指挥权”这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韩国的国防由韩国政府和其军队负责,而美国在韩国驻军,并与韩国建立了同盟关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你说大部分空军没有战略轰炸机,这确实是事实。要详细地说清楚为什么,得从战略轰炸机的定义、现代战争的特点以及各国空军的发展方向这几个维度来聊。首先,咱得先明白啥叫“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一架飞机就能担的起这个名号的。它最核心的特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能携带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咱们聊聊为什么《红海行动》虽然口碑爆棚,但票房暂时没能超越《战狼2》这事儿。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因素挺多的,不光是电影本身,还有观众的心理、档期,甚至一点时代的“情绪”在里面。首先,得承认,《战狼2》确实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它火到什么程度?就像当年《泰坦尼克号》一样,成了.............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全球所有的士兵都睡过头了。不是某个营地,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军人,从边境哨所的列兵到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将领,都在同一时间,集体进入了深度睡眠,而且睡得那么沉,以至于没有任何声音、任何警报能将他们唤醒。在这样的一个早晨,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首先,迎接世界的不是炮火轰鸣.............
  • 回答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为何没有出现类似中国郡县制的体制,这背后是多重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所致。与其说“没有打出来”,不如说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发展逻辑与推行郡县制所需的前提条件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其.............
  • 回答
    夏侯惇在魏国的地位,确实不是单纯依靠冲锋陷阵的战功来衡量的,这背后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厚的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他放到曹操崛起的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以及他与曹操之间独特的关系来看。首先,夏侯惇是曹操的嫡系和宗室成员,这是他地位的根基。 曹操自己是汉室宗亲,而夏侯惇则是曹操的姑父的儿子,也就是曹.............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设想!脱离了成昆这个狗屁膏药和张无忌这个搅局者,光明顶之战的风向,那可真要改写不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没有这两个人的情况下,明教能不能让六大派“未到山腰,先死一半”这个说法,究竟有没有谱。首先,咱们得捋一捋明教当时的实力。光明顶是明教的核心,虽然在江湖上被正派人士视为“魔教”,但其内.............
  • 回答
    要说合肥之战如果没有张辽,魏军还能不能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一直是被很多人拿来讨论的。咱就这么说吧,合肥这地方,战略位置那叫一个关键,是曹操南下的重要屏障。要是这仗输了,对曹操的影响可就太大了。先得搞清楚合肥之战是哪一场。最出名、也最能体现张辽威名的,无疑是合肥新城之战,也就是公元208年(建安.............
  • 回答
    五四青年节晚会作为央视的一项重要节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当红流量明星的参与与否,更是能引发广泛的讨论。今年央视五四晚会未见肖战的身影,一些网友和粉丝因此发出了“肖战要糊了”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央视晚会与艺人“糊”的关联性: 权威平台的认可度: 央视作为国家.............
  • 回答
    如果《最美逆行者》没有肖战,仅凭剧情评分,我会更倾向于给予一个3到3.5星的评价。以下是我的详细理由:剧情方面的优点(支撑3星): 主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最美逆行者》的核心在于展现抗疫期间普通人的牺牲和奉献,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主题。剧集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了疫情初期的那种紧张、无助、以及.............
  • 回答
    关于宋太宗雍熙北伐的战略与曹彬的战术执行力问题,这是一个在宋史研究中持续被探讨的话题。我的看法是,将雍熙北伐的失败完全归咎于曹彬的战术执行力存在偏颇,战略本身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而曹彬的执行力确实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我们来审视雍熙北伐的战略层面。雍熙北伐的战略目标是收复燕云十六州,重现.............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我觉得肖战没有要糊的迹象”,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看透背后的支撑。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人气高”就能概括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而且是动态变化的。首先,得承认他确实拥有一批非常稳固且活跃的粉丝基础。这批粉丝,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脑残粉”来标签化,而是要理解他.............
  • 回答
    关于《咒术回战》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为何似乎不如《鬼灭之刃》那样“炸裂”,这其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两者都是现象级的动漫作品,吸引了无数粉丝,但在日本本土掀起的社会讨论度和全民话题性上,确实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帮你捋一捋,看看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要承认,《咒术回战》在日.............
  • 回答
    二战元凶纳粹德国,在战争中没有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这一事实,确实引人深思,尤其考虑到他们在这方面曾有过令人发指的使用历史。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对过去化学武器使用的深刻记忆与恐惧:一战的惨痛经历是纳粹德国决策者的首要考量。化学武器在一战中首次被大规模投入战场,其制造的恐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