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软银为什么要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进行套现,将持股比例降低为28%?

回答
软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将其持股比例降至28%左右,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远非简单的“套现”二字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软银自身的战略需求、阿里巴巴的现状以及更宏观的经济环境来分析。

软银自身的战略考量:

降低风险敞口,优化资产负债表: 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一直是软银最亮眼的投资,为软银带来了巨额回报,也极大地支撑了软银的估值。然而,投资的集中度过高也意味着风险的集中。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科技行业监管收紧的背景下,软银选择分散其投资组合,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是稳健经营的必然选择。出售部分阿里股票,可以将账面上的巨额浮盈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债务、投资新的高增长领域,或者在市场动荡时提供缓冲,从而优化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为“愿景基金”提供弹药,押注新赛道: 软银以其“愿景基金”(Vision Fund)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科技初创企业而闻名。这些基金的运作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以抓住新的技术浪潮和颠覆性创新。通过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票获得的现金,可以为愿景基金提供强大的“弹药”,使其能够更灵活、更大规模地投资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生物科技等被软银看好的未来领域。这是一种“以售养投”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转变: 软银早期投资阿里巴巴,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早期的、战略性的财务投资者,看重的是阿里巴巴的增长潜力和中国的互联网生态。随着阿里巴巴的成熟和壮大,以及软银自身的业务重心转移,软银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它可能不再需要持有如此高比例的股份来影响阿里巴巴的战略方向,而是更倾向于一个财务投资者的角色,通过持有相当但非绝对控股的股份来分享阿里巴巴的成长红利。28%的持股比例依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可以确保其在公司治理中拥有重要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但又避免了过高的持股比例带来的管理负担和潜在的政治风险。
回应市场对其高负债和现金流的担忧: 过去一段时间,市场对软银庞大的投资规模和由此带来的高负债率存在一些担忧。通过出售部分优质资产并转化为现金,软银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担忧,向市场证明其健康的现金流状况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这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并可能在未来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阿里巴巴的现状和外部环境:

阿里巴巴的成熟与战略调整: 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家体量巨大的、多元化的科技巨头。其核心业务如电商、云计算依然稳健,但也面临着新兴竞争对手的挑战,并且需要应对中国国内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和市场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自身也在进行战略调整,例如推动组织变革,更加聚焦核心业务。软银降低持股比例,也可能与对阿里未来发展路径的一些判断有关,或者说是为了让阿里有更大的空间去调整自身。
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压力、加息周期、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挑战。科技行业的估值也经历了从高位回落。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许多投资者都在重新评估其投资组合的风险。软银作为一家全球性投资公司,其决策必然会受到这些宏观因素的影响。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票,也是在为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和经济下行风险做准备。
监管和反垄断压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力度都在加强。中国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尤为严格。软银作为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也可能需要考虑这些潜在的监管风险,降低持股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与“股权过度集中”相关的潜在监管压力,同时也能让阿里巴巴在接受监管调查时,软银作为外部投资者的角色更加清晰。

总结来说,软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并降低持股比例,并非简单的“套现”动作。 这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举措,旨在:

1. 优化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获得流动性,降低负债,分散风险。
2. 为新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确保愿景基金能够继续投资于未来的增长领域。
3. 调整其在阿里巴巴中的角色: 从一个早期、积极参与的战略投资者,转变为一个更成熟的财务投资者,但依然保持重要的影响力。
4. 应对宏观经济和行业变化: 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采取更为谨慎和灵活的策略。

28%的持股比例,意味着软银仍然是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能够分享其长期的增长价值,但同时获得了更大的战略灵活性和财务安全性。这是一个典型的成熟投资机构在面对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阶段调整时的理性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灵也有希望

说得已经非常到位了,软银就是因为收购Sprint而背负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的,我再做三点补充:

1、为什么软银要收购Sprint?

软银虽然做了很多互联网方面的收购,但是它最大的业务,是移动通信业务,占收入66%,也就是说,软银基本可算是家运营商。2006年,沃达丰日本的经营举步维艰,软银抓住机会,一举将其收入囊中,并投入大量精力对其改造,最终奠定了自己日本三大运营商之一的地位,而2013年,软银看见Sprint经营困难,便想故伎重施,通过收购Sprint在美国运营商市场分一杯羹,然而天算不如人算,软银原本的如意算盘是把T-mobile也收入囊中,形成规模优势,但遭到美国反垄断法的强力阻击,未能成行,而Sprint自身的经营也乏善可陈,自收购以来就不断侵蚀软银的现金流,致使软银离当初收购Sprint的目标越来越远。


2、软银究竟有多缺钱?

软银究竟有多缺钱?先看报表:

2016年3月31日资产负债表:

有息流动负债:2.64万亿日元,有息非流动负债9.28万亿日元(表中划单线处),合计约12万亿日元(约1000亿美元)!

再看资产负债率:负债17万亿日元,负债+所有者权益20.7万亿日元,资产负债率高达近85%!

可以说,软银的债务负担已经相当沉重了,外界对其评价已经相当负面,标普已下调软银至垃圾级

当然,这一切只说明软银债务负担沉重,尚不足以说明软银目前极度缺钱,那我们再看这个:

软银拟37亿美元转让Supercell控股权

Supercell,2015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3.3亿美元,净利润达9.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新游戏《皇室战争》上线后,单月收入就超过1.33亿美元,然后,软银打算37亿把它卖了.......

对此,我觉得只有两个解释:1,软银疯了。2:软银太缺钱了。否则我无法理解它为什么要卖掉一座金山。当然,软银不太可能疯了,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


是的,软银太缺钱了



3、软银此举是为了还债吗?

这个我还真不确定,软银现在肯定很缺钱,但它筹钱是为了还债吗?不一定,也可能筹钱是为了花钱。还是先看报表

2016年3月31日资产负债表: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7万亿日元,和流动有息负债(2.64万亿日元)基本相当

流动比率:大于1,速动比率:基本等于1,虽然的确算不上好看,但是:

软银短期偿债的压力并不是非常大啊,减持阿里固然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这么急切地把supercell这座金山给卖了?

联想到软银最近收购雅虎的动作,以及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我更愿意相信的是:

软银虽然深陷债务泥潭,但它出售阿里股份并不是为了还债,而是为了进行它的下一步投资计划。supercell虽好,却不在它的宏大构想之内。

user avatar

软银为什么要减持阿里巴巴的股票,减持的原理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剖析其中的奥秘。

软银减持阿里巴巴的股票,在资本市场犹如抛下了一个重磅炸弹,大家都知道,软银当初以区区几千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十六年来都未曾减持,所持股票的市值也一路攀升到600多亿美元,软银作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如此投资所带来的巨大回报是让众人艳羡的,也因为如此,国内投资者常常叹息当年错失了机会,将这么好的投资机会拱手让于外人。

软银的这笔投资也常常为众人乐道,作为风投的行业标版,大家只看到了软银在阿里巴巴投资上的成功,却未看到软银在其他项目投资上的失败。

这就是survival bias 生存者偏差,我们只能看到那些成功的项目,而不会去关注那些失败的项目。换句话说,能告诉大家自己过的不错的都是那些活着的人,死去的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风投的本质,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数不尽的失败,可能就只有那么几项成功的案例,若非如此,国内每年那么多的风投项目,真真存活下来的却也寥寥无几。

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被众多投资界人士捧上了神坛,但软银终究还是人控制的,所以他也会有失败。

软银这次减持阿里巴巴的股票进行套现,最大的动机,或者说原因,就是为了弥补2013年投资美国通信商Sprint的巨亏。

我们来看一条新闻链接:finance.qq.com/a/201606

我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内容:

软银当初打的算盘是,收购完美国第三大通信商Sprint之后,再合并美国第四大通信商T-mobile,从而挑战美国第一大通信商的霸主地位,但是在收购完Sprint之后,正准备收购T-mobile时,这笔交易被美国监管部门以“反垄断”的名义否决。
祸不单行,由于合并失败,软银的算盘落了空,之前收购Sprint带来的负效益立马显现出来,连续几个季度,亏损越来越大,这才不得不出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以填补因为Sprint业绩亏损所造成的巨大窟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犹如关羽一样,当年威震华夏,而后竟败走麦城。
软银这次投资的失败,让人不禁想起十六年前投资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然而时随境迁,今天却也要为投资失败付出惨重代价。
我想说的是,这才是真正的投资,有盈有亏,世事无常,纵使你神机妙算,但无奈终究百密一疏,而这一疏竟是致命的,甚至会把你之前所有的志得意满都亏空进去。
有时候,你赢了许多次,可就因为亏了那么一次,声名俱毁。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窥探其中的因果吧。
公司的收购兼并,通常分为这么几种:
Horizontal merger 水平并购,指的是横向并购同行业企业,目的是追求规模效益,有协同效应(synergies),不过效应影响力一般。
例如:优酷对土豆的并购,58同城对赶集网的并购,都是同行业的横向并购,并购之后,会消除相互之间的竞争成本,同时能提高规模效益,达到1+1>2的效果,对两家企业都是双赢。
Vertical merger 垂直并购,指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纵向并购,有非常强的协同效应(synergies),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汽车厂先是收购上游的轮胎厂,接着又收购下游的经销商,形成一个产业链,达到了1+1+1远大于3的效果。
Conglomerate merger 跨行业并购,指的是一个企业收购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协同效应(synergies)最差,是企业出于分散投资的目的去做,比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未来发展堪忧,收购一个不相关的行业,以图达到继续盈利的目的。
例如:360收购酷派手机,为的就是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PC领域,360是绝对的霸主,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360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方式,这才选择收购酷派手机。
然而这种跨行业并购,对于股东来说是不利的,股东如果觉得自己所投资的这家公司业绩下滑,可以选择抛售股票,去投资其他公司,不用承担这家公司因为并购后而产生的风险。

软银投资的公司众多,做游戏的,做网购的,做门户的,做电信的,我们很难区分,站在软银的角度,去收购Sprint到底是属于以上三种并购的哪种行为,但是我们能够分析出,软银在收购Sprint完成后,再去收购T-mobile是一种怎样的并购行为,没错!就是第一种,Horizontal水平并购。

软银的这种并购同行业企业T-mobile的行为,遭到了美国监管部门的否决,而且是以“反垄断”的名义否决的,那么,怎样的并购行为才会被美国监管部门以反垄断名义否决呢?

我们这里引入一个概念,HHI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赫芬达尔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是经济学界和政府管制部门使用较多的指标。


以上概念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举个例子:
情况一:你家门口开了五家火锅店,占据着你们家周围的市场,如果这五家火锅店是平均每家占据20%的市场份额,那么HHI指数为:
HHI=20x20+20x20+20x20+20x20+20x20=2000
HHI指数>1800,说明行业集中程度偏高

情况二:你家门口开了五家火锅店,占据着你们家周围的市场,第一家占据30%的市场份额,第二家占据25%的市场份额,第三家占据20%的市场份额,第四家占据15%的市场份额,第五家占据10%的市场份额,那么HHI指数为:
HHI=30x30+25x25+20x20+15x15+10x10=2250
HHI指数>2250,说明行业集中度比第一种情况还要高

情况三:你家门口开了十家火锅店,占据着你们家周围的市场,第一家到第四家都占据10%的市场份额,第五家到第八家都占据8%,第九家占据25%的市场份额,第十家占据着3%的市场份额,那么HHI指数为:
HHI=(10x10)x4+(8x8)x4+(25x25)+(3x3)=1290
1000<HHI指数<1800,说明行业集中度比情况一和情况二都弱,行业集中度适中。

情况四:我们以情况三为底板,进行行业并购,第一家到第四家都占据10%的市场份额,现在第一家启动并购计划,把第二家到第四家的火锅店都并购到他名下,那么HHI指数为:
HHI=(10+10+10+10)x(10+10+10+10)+(8x8)x4+(25x25)+(3x3)=2490
HHI指数>情况三,说明在并购完成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美国反垄断法规定,在行业集中度已经比较高的行业,HHI指数上升50就会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直接关注,软银在收购完美国电信行业第三大通信商后,再收购第二大通信商,行业集中度会迅速升高,所以美国监管部门会果断否决。

下面,我带大家看一道我所学教材上的一道例题:


最上面我划红线的部分就是10家公司分别占据的市场份额。
Pre-Merger并购前,行业集中度HHI是1450,我在底部用咖啡色下划线标出。
如果第二家和第三家公司合并,那么合并后Post-Merger的行业集中度HHI是1850,我在底部用蓝色下划线标出。
如果第九家和第十家公司合并,那么合并后Post-Merger的行业集中度HHI是1500,我在底部用暗红色下划线标出。
相应的解释,我在文中段落也以各种颜色的下滑线标出,大意就是:
如果是第九家和第十家公司合并,虽然行业集中度上升了50,但依然是在一个温和的集中区间内,不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但如果是第二家和第三家公司合并,行业集中度迅速上升400点到1850,行业集中度大幅上升,会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强烈关注。

所以,软银在收购Sprint之前就应该知道,在美国这种法律体系完备的市场里,你想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形成行业垄断是不可能的,你既然已经收购了老三Sprint,就已经不能在收购老四T-mobile了,而软银却任性地以为可以完成收购,继而形成寡头垄断,那么因为收购Sprint而造成亏损,从而背上巨额负债就不可避免了。

根据软银最新的计划,对阿里巴巴股票的出售总额增至100亿美元,其在阿里巴巴集团所占股份也由原来的32%进一步降至25%。

新闻链接:软银增售阿里股票至100亿美元 软银持股降至25%_TechWeb

下面贴上其中一段的截图:

我分别用几种颜色标注了减持股票操作的下划线
我们来一项一项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及合伙人定向购买24亿美元
软银减持阿里巴巴股票这条新闻刚出来时,新闻媒体上说阿里巴巴会回购股票,其实这是一条误导消息,阿里巴巴回购是公司层面的操作,马云及合伙人购买则是公司管理层的个人操作,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简单来说,公司层面的回购,是指公司通过留存资金去市场上购买股票,回购的结果是市场股票流通数(number)下降。
管理层个人层面的回购,是指管理层用个人的资金去定向购买股票,抛开协议层面,过程就和大众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股票实质一样,通过购买股票,在公司所占股份比例上升,公司股票价格(price)不会经历大幅波动。
阿里巴巴管理层是通过个人购买的方式定向购买软银所持有的股票。
既然讲到了公司层面的回购,那么我就顺带把公司层面的回购和股利分红一并讲一下吧。
公司经过一年的生产经营,扣除掉所有费用,所留下的部分就叫净利润,公司可以选择用这些钱扩大生产规模,去赚更多的钱,也可以选择给股东分红,或者回购股票,酬劳股东。
对股东而言,现金分红和回购股票对财富的影响是一样的,不过这有个前提:在无税的条件下。
很多人的直观感受,现金分红的确是让股东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了,那么回购股票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产生和股利分红一样的效果,下面听我娓娓道来。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
有一家公司,名称叫SPI,这家公司有2000的流通股数(number),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是每股50美元(50$/股),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是10000元,其中有70%要被再投资于公司未来发展中,对于剩余的30%,公司正在考虑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第一种:股利分红,将剩余的3000元分给所有股东
办法:
公司现有2000流通股(number),公司股价(price)50$/share
公司总市值=2000X50元/股=100000元
用其中的3000来发放分红
股东的红利3000元,平均分发到2000股股票后,
每股的股利=3000/2000=1.5元/股
公司剩余的总价值=100000—3000=97000
平均分发到2000股股票后,
公司的股价=97000/2000=48.5元/股

股东现在每股所拥有的财富为:1.5元的股利+48.5元的股票=50元
股东所持有每股的财富还是50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公司回购的过程。

第二种:公司回购,用剩余的3000元回购公司股票
公司现有2000流通股(number),公司股价(price)50$/share
公司总市值=2000X50元/股=100000元
用其中的3000元来回购股票
回购股票数=3000元/50=60股
回购后公司的总市值(value)=10000-3000=97000元
回购后公司的总股票数(number)=2000-60=1940股
回购后公司股票的价格(price)=97000元/1940股=50元/股

回购之后,股东持有一股所拥有的财富还是每股50元,但股东持股数从原来的2000股降到了现在的1940股,等于是把其中的60股拿来发股息,但股价没变。

这就是股利分红和股票回购的过程,股东的财富不受影响。

但是,在计税的情况下,如果股利的税率>资本利得的税率,那么选择回购股票对股东有利;如果股利的税率<资本利得的税率,那么选择股利分红对股东最有利。资本利得就是股票升值所带来的那部分收益。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讲的上面那道原题: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划蓝线的部分,一家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投资公司)购买5亿美元,还有下面那一段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购买5亿美元,这两家都是机构投资公司,不影响阿里巴巴的市场流通股数,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

最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可转债的部分,这是重点,紫色下划线标注的部分:

其余的50亿美元通过发行可转换信托债券的方式向市场公开发售

那么什么是可转债呢,下面这张截图是我教材上的原话:





我来给大家简单翻译一下:可转债的持有者,对可转债有一个权利,在转换期,以转换价格,可以把它转换成发行人的固定数额的普通股。可转债允许投资者享有股票价格上升的收益。发行人以较低的借钱成本发行这个可转债,如果可转债被执行,现有股东可能会遭遇股权被稀释。

新闻链接:软银增售阿里股票至100亿美元 软银持股降至25%_TechWeb

下面贴上其中一段的截图: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软银现在想用现金去偿还巨额债务,但是现在手上又没有现金,但是有阿里巴巴的股票,这些股票价值50亿美元,如果直接到公开市场抛售,会引起股价剧烈震荡,股价会急速下跌,自己也卖不了好价钱,想要卖给别的投资者,但是那些投资者一共只购买了50亿(阿里巴巴管理层,新加坡的两家公司),还有50亿要出售,于是软银决定,先发行等额50亿美元的债券,告诉购买者,你拿着这个债券,年收益5%,当前阿里巴巴的股价是76.69美元,三年后,股价如果超过了76.69美元,你可以把所持有的债券转换成股票,在公开市场出售获益,最高出售价不超过每股90.11美元,如果股价低于76.69美元,那软银还以每股76.69美元从投资者的手中购买债转股的股票。
买可转债,就是买了一个权利,这个权利能让你在几年后,如果股票大涨,能转换成股票,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股票大跌,你还能以约定好的价格把债券换成股票,出售给软银。
那么我就用以上的数据,简单和大家算一下:

我们假设这些可转债都由一人买完,并且这三年阿里巴巴不会分红,
可转债总价值(value)=50亿
当前股票价格(current price)=76.69美元
可转换股票数量(number)=50/76.69=0.6520亿股
相当于你现在持有了0.6520亿股阿里巴巴的股票。
所以,你进行债转股的唯一标准就是,阿里巴巴股价上升到76.69美元以上。如果不能达到76.69美元,那这个可转债对于你来说就只是个债券,因为三年后,还是以现在的价格每股76.69美元出售给软银,就比如说,软银发行了一个债券,价格为76.69美元,三年后偿还本金还是76.69美元。
如果三年后,阿里巴巴股价超过76.69美元,那你持有的可转债其实就相当于股票,能够转换后直接获利,最高转换价格(conversion price)上限为每股90.11美元,债转股后,你所投资的价值(value)是:
90.11美元X0.6520亿股=58.7517亿美元
也就是说,你通过购买可转债,除去利息,你能赚取:
58.7517亿元—50亿元=8.7517亿美元

软银发行的这个可转债,其实是嵌入了一个对阿里巴巴股票的看涨期权的,他能让软银在三年后,如果阿里巴巴股价高于90.11美元时,还能按90.11美元从投资者手中购买。
比说如,三年以后阿里巴巴股价达到每股150美元,由于可转债的规定,投资人只能以每股90.11美元的价格折算卖给软银,投资人在期初,相当于购买了0.6520亿股的阿里巴巴股票,每股价格76.69美元,由于有上限,投资人每股最多能赚90.11—76.69=13.42美元,软银能够以每股90.11的价格从投资者手里购买股票,软银每股能赚150—90.11=59.89美元。
如果不设置90.11美元的上限,那么投资者每股能赚150—76.69=73.31美元
如果软银不发行债转股,继续持有阿里巴巴股票,那么每股净赚150—76.69=73.31美元
发行债转股,如果股价上涨,这其中的资本利得由软银和投资者共同分享,投资着分享的空间有上限,软银分享的空间无上限。
如果三年后,阿里巴巴的股票价格下降到每股50美元,这只债转股的证券其实就相当于是纯债券,到期后软银还以每股76.69美元的价格进行兑付。
因为阿里巴巴的股价发生下跌,软银就需要赔钱兑付了,由于阿里巴巴股票的市场价格是每股50美元,所以软银每股赔50—76.69=-26.69美元,软银总共赔的金额为:
-26.69美元X0.6520亿股=-17.4019亿元
软银给了投资者一个权利,可以当阿里巴巴股价低于76.69美元时,以76.69美元出售给软银,同时当股价高于76.69美元时,又能以最高不超过90.11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软银,等于说,软银给了投资者一个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所以投资者才愿意购买这个可转债,权利是需要花钱买的,投资者如果不要这些权利,只购买软银发行的债券的话,那么投资者要求的利率要远高于现在的5%,应该会达到10%以上,因为投资者获得了期权上的好处,所以愿意接受5%的利率。
软银的债券现已被评级机构评为了垃圾级,债券风险很高,债券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回报率越高,因此,软银要想以低利率发行债券,必须给投资者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嵌入的期权。
如果软银不设定每股90.11美元的赎回价格上限,那么债券利率还能够进一步压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接受4%的利率,如果投资者也看好阿里巴巴未来股价走势的话。等于说是软银又把自己的一份权利让给了投资者,这个权利就是未来阿里巴巴股价大涨时,比如涨到每股150美元,除了投资者溢价的部分,自己依然能够分得一部分收益。

所以,综上所述,软银还是看好阿里巴巴未来股价的走势的,只是现阶段急需套现用钱,这才不得已而为之。

发行可转债进行股票套现,可以说是软银经过各方权衡后,最终所做的决定。
软银当然想现在就把价值100亿市值的股票全部抛售掉,在市场提前找好买家进行交易,这样股价不会有巨幅波动,但是市场上只有阿里,新加坡等公司愿意购买其中的50%的股票,还有50亿股票没有买家,于是,软银只能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进行套现,每年还要支付投资者5%的利息成本。
然而这套现的100亿美元,对于软银财务的巨大窟窿只能是杯水车薪,预计一年内还会有第二次减持,我们拭目以待。
大家如果觉得读完还算有收获的话,那就点个赞吧*^_^*

-

--

公众号:呵呵的小书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软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将其持股比例降至28%左右,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远非简单的“套现”二字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软银自身的战略需求、阿里巴巴的现状以及更宏观的经济环境来分析。软银自身的战略考量: 降低风险敞口,优化资产负债表: 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一直是软银最.............
  • 回答
    MySQL 和 Zookeeper,这些在分布式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软件,为了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都遵循着一个看似“多此一举”的步骤——先写日志(WriteAhead Logging, WAL)。这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巧的机制,关乎着数据安全、系统稳定以及在复杂故障场景下的恢复能力。想象一下,你正在修.............
  • 回答
    这桩事儿,说起来就像一部精彩的商业大片,里面有远见、有冒险、有股权的巧妙运作。你提到的阿里巴巴的股权分配,特别是早期软银和雅虎(后来的Oath,再到Verizon Media,现在已经和雅虎分家了,不过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当年那个雅虎)占据的比例,以及马云他们自己以及合伙人的比例,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地.............
  • 回答
    日本人听歌和看视频电影的习惯与世界其他地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本土化的特色。以下是一些主流的软件和平台,并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 一、 听歌软件 (音楽ストリーミングサービス Ongaku Streaming Service)日本音乐市场已经高度数字化,流媒体服务是主流的听歌方式。1. Spo.............
  • 回答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今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我们确实面临着来自日本动漫和韩国韩剧的强大冲击。这并非简单的“侵袭”,而是一种全球化的文化输出与接受过程。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又该如何坚守并弘扬自己的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扎.............
  • 回答
    这件事,让很多人心里都“咯噔”一下。先是那天(4月16日)网上炸开了锅,各种消息传得飞快。最早的版本,说是中软国际有个程序员,加班到不行,直接猝死了。这种消息一出来,哪个圈子里的人不心惊肉跳?尤其是我们这些做开发的,都知道加班是家常便饭,身体出了问题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又.............
  • 回答
    软水与硬水:区别、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居家饮水选择水是生命之源,但并非所有水都生而平等。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根据其矿物质含量,主要分为软水和硬水。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做出更适合居家饮用的选择。 软水与硬水的本质区别:矿物质含量软水和硬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溶解的矿物质的.............
  • 回答
    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暂停在中国开展新的投资,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背后反映了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以及软银自身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复杂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决定背后的直接原因和软银的官方说法软银官方对此的解释通常比较谨慎和.............
  • 回答
    要全面看待特朗普促成日本软银(SoftBank)和富士康(Foxconn)对美国的巨额投资及创造就业的承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更深层次的影响。这笔总计约570亿美元的投资,伴随着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无疑是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一项重要“成绩单”。一、 .............
  • 回答
    当然,日本当然有社交软件,而且种类丰富,使用习惯和我们熟悉的社交软件在很多方面又有一些独特的之处。与其说日本有没有社交软件,不如说日本有哪些主流的、人们普遍使用的社交软件,以及它们各自的特色。主流社交软件概览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用户的社交习惯和偏好。与一些国家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一个“万能型”的社交平台.............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确实涌现出一批英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他们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似乎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许多人将其形容为“软脚虾”。这种巨大的反差,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抗战时期.............
  • 回答
    电脑用久了,各种软件的缓存、临时文件、注册表残留就像杂草一样疯长,不仅占用硬盘空间,还可能拖慢系统速度。不用 360 也能把这些“垃圾”清理干净,而且更安全、更可控。别看 360 вроде 很方便,但里面捆绑的东西和弹窗也是够让人头疼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不依赖第三方安全软件,如何自己动手把 W.............
  • 回答
    兄弟姐妹们,你们的日语学习之路是不是还在摸索阶段?是不是想找个能真正帮到你的软件,而不是那些看了跟没看一样的东西?我这儿就来跟大家唠唠,我用过的、觉得真心不错的几个学日语软件,保证是肺腑之言,没有一丝AI的痕迹!首先,得说说那个“五十音图APP”。别小看它,名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对于刚入门的我们来说,.............
  • 回答
    关于“库克掌舵的苹果公司软件质量日益下降”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科技界和用户群体中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表现以及不同的观点。一、 软件质量下降的表现:用户和评论家普遍认为,近年来苹果的软件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质量下滑的迹象: Bug 数量增多且顽.............
  • 回答
    想把日语中的汉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和制汉字”)转换成假名,其实是有不少方便的工具可以实现的。这在学习日语,尤其是初期阶段,以及在阅读日文文本时非常有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发音和词汇。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类软件和在线工具,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为什么我们需要将汉字转为假名?日语是一.............
  • 回答
    刚开始接触日语,肯定会感觉有点无从下手。别担心,这很正常!想从零开始打下坚实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至关重要。下面我给你推荐一些我认为特别好用的书籍、网站和软件,希望能帮你开启一段愉快的日语学习之旅。一、 书籍推荐: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系统性的教材是绝对的基石。我推荐以下几本,.............
  • 回答
    .......
  • 回答
    周鸿祎在8月15日公开表示,有些软件存在偷偷打开摄像头或麦克风进行录音的行为,这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技术和可能性上来说,周鸿祎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担忧。 智能手机和电脑上,摄像头和麦克风早已成为标配,而这些硬件的权限管理,说到底.............
  • 回答
    12月7日,美团外卖平台出现的宕机事件,确实在当天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打不开,而是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突然中断了。试想一下,当时正值用餐高峰期,许多人可能已经点好了外卖,正等着享受美食,或是急着下单,想要赶紧填饱肚子,又或者是商家们忙得不可开交,订单络绎不绝,.............
  • 回答
    听到微软宣布 IE 浏览器将在 2022 年 6 月 15 日正式“退休”,我的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就像老一辈电器被更新的技术替代一样;另一方面,IE 陪伴了我们太久,承载了太多过去,它的落幕,多少会让人有些不舍,也勾起了很多深埋的回忆。评价 IE:一位迟暮的巨人,功过自有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