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人平时用什么软件听歌或者看视频电影?

回答
日本人听歌和看视频电影的习惯与世界其他地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本土化的特色。以下是一些主流的软件和平台,并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

一、 听歌软件 (音楽ストリーミングサービス Ongaku Streaming Service)

日本音乐市场已经高度数字化,流媒体服务是主流的听歌方式。

1. Spotify (スポティファイ)

普及度: 尽管 Spotify 是瑞典公司,但在日本的普及度非常高,是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流媒体服务之一。
内容: 提供庞大的音乐库,涵盖全球流行音乐、JPOP(日本流行音乐)、KPOP、古典乐等。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歌单,发现新音乐,收听电台等。
特色:
强大的推荐算法: Spotify 的算法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能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推荐相似的歌曲和艺人,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喜爱的音乐。
播客 (ポッドキャスト Podukyasuto): 除了音乐,Spotify 在日本也非常重视播客内容,有许多日本本土的播客节目,涵盖新闻、娱乐、知识分享等各种领域。
高质量音质: 提供多种音质选择,包括高品质的音频。
社交功能: 可以分享歌单给朋友,查看朋友在听什么。
免费版和付费版: 免费版有广告并限制一些功能,付费版(Premium)提供无广告、离线收听、更高音质等。
适合人群: 喜欢发现新音乐、对全球音乐和播客感兴趣的用户,以及追求高品质听歌体验的用户。

2. Apple Music (アップルミュージック)

普及度: 在拥有 iPhone、iPad 等 Apple 设备的用户中非常普及,是仅次于 Spotify 的重要服务。
内容: 同样拥有庞大的音乐库,与 Spotify 类似,涵盖全球和日本的音乐。
特色:
与 Apple 生态系统的整合: 对于 Apple 用户来说,Apple Music 的体验非常流畅,可以轻松在 iPhone、Mac、Apple Watch 等设备上同步。
独家内容和精选歌单: 经常与一些日本艺人合作推出独家内容、访谈、直播活动等,也有官方制作的精选歌单,如“JPOP 超ヒット”等。
高品质无损音频 (ロスレスオーディオ Rosuresu Odio): 提供无损音频选项,对音质有更高要求的用户会很喜欢。
空间音频 (空間オーディオ Kūkan Odio): 支持沉浸式的空间音频体验(需兼容设备)。
与 Siri 集成: 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播放。
家庭共享: 支持家庭成员共享订阅。
适合人群: Apple 设备用户、追求高品质音质和沉浸式音频体验的用户。

3. YouTube Music (ユーチューブ ミュージック)

普及度: 由于 YouTube 在日本的超高普及度,YouTube Music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平台,尤其受到年轻用户的欢迎。
内容: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内容是基于整个 YouTube 视频库的,这意味着除了官方发布的歌曲和专辑,还能听到大量的演唱会现场版、非官方的翻唱、MV、甚至是粉丝上传的与音乐相关的视频。
特色:
丰富的视频内容: 用户可以直接在音乐App内观看歌曲的MV,这是它与纯音频流媒体服务最大的区别。
庞大的非官方内容: 很多音乐爱好者会上传自己喜欢的音乐翻唱或演奏,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与 YouTube Premium 捆绑: 如果订阅了 YouTube Premium,就可以解锁 YouTube Music 的付费功能,享受无广告、后台播放、离线下载等。
智能搜索: 即使记不清歌名,只要记得几句歌词,YouTube Music 也能很大几率找到。
适合人群: 热衷于观看 MV、喜欢演唱会现场版音乐、以及想要在一个平台同时满足音乐和视频需求的用户。

4. LINE MUSIC (ラインミュージック)

普及度: 作为日本国民级通信应用 LINE 推出的服务,LINE MUSIC 在日本用户中拥有很高的认知度和一定的用户基础。
内容: 提供包括 JPOP 在内的广泛音乐库,也包括 KPOP 和其他国际音乐。
特色:
与 LINE 的深度整合:
铃声/来电彩铃 (着メロ・呼び出し音 Chakumero / YobidashiOn): LINE MUSIC 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用户可以将喜欢的歌曲设置为 LINE 通话的来电彩铃。这在日本的通讯文化中非常重要。
“LINE着うた” (LINE Chakuta): 可以将歌曲的特定片段设置为 LINE 的消息提示音。
社交分享: 方便地在 LINE 上分享音乐给朋友。
本地化内容: 积极与日本艺人合作,推出一些限定内容和企划。
免费试用和优惠: 经常有与 LINE 相关的优惠活动,吸引新用户。
适合人群: 经常使用 LINE 进行沟通的用户,特别是那些希望将音乐与社交体验结合,喜欢个性化设置来电彩铃的用户。

5. Amazon Music (アマゾンミュージック)

普及度: 对于 Amazon 的 Prime 会员来说,Amazon Music Prime 已经包含在会员服务中,这大大提高了其普及度。
内容: 提供丰富的音乐库,Prime 会员可以收听部分精选的歌曲。
特色:
Amazon Prime 捆绑: 对于已经订阅 Amazon Prime 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零成本的音乐服务,可以收听数百万首歌曲。
Amazon Music Unlimited: 提供更全面的音乐库和更高音质选项,但需要额外付费。
与 Alexa 集成: 如果用户使用 Amazon Echo 等智能音箱,可以通过语音控制 Amazon Music。
适合人群: Amazon Prime 会员,以及希望在购物的同时享受音乐服务的用户。

其他听歌方式/平台:

下载购买音乐 (ダウンロード購入 Daunrodo Kōnyū): 尽管流媒体是主流,但仍有一部分用户习惯于购买数字音乐文件,例如在 iTunes Store、Amazon Music 等平台。
CD 购买和聆听: 日本依然保留着购买 CD 的习惯,许多核心粉丝会购买实体 CD,不仅是为了音乐本身,也包含了对艺人的支持以及附赠的特典(如照片集、活动券等)。一些人也会通过音响设备聆听 CD。



二、 看视频电影软件/平台 (動画視聴サービス Dōga Shichō Sābisu)

视频内容方面,日本用户同样拥抱全球性的流媒体服务,但本土平台和内容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 YouTube (ユーチューブ)

普及度: YouTube 在日本是无可争议的视频平台之王,无论是时长短的娱乐内容、音乐 MV、新闻报道、教学视频,还是长篇的纪录片和电影,用户基数都极其庞大。
内容:
官方内容: 音乐 MV、官方频道发布的预告片、电影片段、电视剧片段、纪录片等。
用户生成内容 (UGC): 大量的个人创作者、Vlogger、游戏主播 (ゲーマー実況 Gēmā Jikkyō)、美妆博主、美食博主等。
直播 (ライブ配信 Raibu Haishin): 艺人演唱会直播、游戏直播、实时新闻播报等。
YouTube Premium: 提供无广告观看、后台播放、离线下载等功能。
特色:
内容极其丰富多样: 几乎可以找到任何类型的视频。
强大的社区互动: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创作者和观众互动。
本地化内容极度发达: 日本本土的 YouTube 创作者生态非常活跃,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
适合人群: 所有喜欢观看各种类型视频的用户。

2. Netflix (ネットフリックス)

普及度: 作为全球领先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 在日本也拥有大量用户,尤其受到喜爱欧美剧集和电影的观众青睐。
内容: 提供大量的欧美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以及越来越多的日本本土原创内容(Netflixオリジナル Netflix Orijinaru)。
特色:
高质量原创内容: 制作了许多备受好评的日剧和动漫。
无广告: 提供流畅的观看体验。
多设备支持和离线下载: 方便用户在不同设备上观看。
用户评价和推荐: 根据用户观看历史提供个性化推荐。
适合人群: 喜欢观看欧美影视剧、对高质量原创日剧感兴趣、追求无广告观影体验的用户。

3. Prime Video (プライムビデオ)

普及度: 与 Amazon Music 类似,Prime Video 是 Amazon Prime 会员服务的一部分,这使其在日本拥有相当高的渗透率。
内容: 提供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包括一些日本本土热门剧集)、动漫、纪录片等。部分内容需要额外付费购买或租赁。
特色:
Amazon Prime 捆绑: 对 Prime 会员来说是增值服务。
日本本土内容: 近年来加大了对日本本土影视内容的投入,推出了一些不错的原创剧和电影。
支持下载: 可以下载视频以便离线观看。
与 Kindle 整合: 部分内容可能与 Kindle Unlimited 等服务有联动。
适合人群: Amazon Prime 会员,希望以较低成本观看多样化视频内容的用户。

4. 其他视频流媒体平台 (その他の動画配信サービス)

日本市场非常活跃,有许多专注于特定内容或面向特定用户群的流媒体服务。

Hulu (フールー): 曾是独立平台,现在由日本电视公司 Nippon TV 运营。提供许多日本本土节目、新闻、以及一些海外内容。
UNEXT (ユーネクスト): 在日本非常受欢迎的综合性流媒体服务,拥有非常庞大的内容库,包括日本电视剧、电影、动漫、海外剧集、成人内容、以及杂志、漫画、书籍等。是内容最丰富的一家之一。
dTV / Lemino (ディーティービー / レミノ): 由电信运营商 NTT DoCoMo 提供,提供丰富的音乐 MV、演唱会直播、日剧、动漫等内容。Lemino 是其升级版,整合了更多社交和直播功能。
TELASA (テラサ): 由朝日电视台运营,内容以朝日电视台的日剧、综艺节目为主,也包含一些动漫和电影。
TVer (ティーバー): 一个免费的平台,提供日本各主要电视台(如富士电视台、TBS、日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东京电视台)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节目的最新一集或近期节目回放。用户无需付费即可观看,但有广告。
Paravi (パラビ): 由日本三大广播公司(TBS、东京电视台、WOWOW)联合运营,内容偏重于日本本土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尤其是一些电视台的独播内容。

5. 传统电视观看和录制 (テレビ視聴と録画 Terebi Shichō to Rokuga)

尽管流媒体普及,但日本人仍然高度依赖电视。

数字电视 (デジタルテレビ Dejitaru Terebi): 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收看实时节目。
录像机 (レコーダー Rekōdā) / 电视录制服务: 很多人家中仍然有硬盘录像机 (HDDレコーダー HDD Rekōdā),可以将喜欢的电视节目录制下来,以便稍后观看,避免错过。近年来,一些云服务也提供电视录制功能(如「delà」)。

总结日本用户使用习惯的特点:

JPOP 和 JDRMA 的重要性: 日本用户对本国流行音乐(JPOP)和日本本土制作的电视剧(JDRAMA)有极高的需求,因此那些能够提供丰富本土内容的平台(如 LINE MUSIC、UNEXT、TVer、Netflix 日本原创)会特别受欢迎。
社交与音乐的结合: LINE MUSIC 的成功表明,将音乐与日常社交工具(如 LINE)结合,能带来独特的吸引力。
免费内容的需求: TVer 的存在证明了对免费、合法观看最新剧集的需求依然很大。
对高质量音视频的要求: 随着技术发展,用户对高品质音频(无损)和视频(4K、HDR)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如 Apple Music 和 YouTube Premium。
一站式服务倾向: 用户倾向于在提供多样化内容(音乐、视频、书籍、漫画等)的平台上消费,如 UNEXT。
订阅模式多样化: 除了单独订阅音乐或视频服务,许多用户会选择打包服务(如 Amazon Prime)或者与电信服务绑定的套餐。

总的来说,日本用户在选择听歌和看视频的软件时,会综合考虑内容丰富度、本土化内容、价格、与现有生态系统的整合度以及社交功能等多种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是想问日本民众对流媒体服务的接受程度吧?

截至2018年上半年,日本拥有世界第二大音乐市场,但流媒体音乐服务用户数不足15%,相比之下美国和中国为50%左右。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内音乐版权分散,媒体公司对流媒体服务积极性不高。Spotify 和苹果等服务提供商与媒体公司的版权谈判艰难。而在欧美市场,Sony、环球、华纳和 Merlin 囊括了超过95%的音乐版权,且乐于与众多流媒体服务商合作。一个例外是实行购买-下载机制的 iTunes Store,其拥有的唱片数量和日本市场接受度在数字音乐平台领域遥遥领先。

目前日本音乐市场实体唱片仍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而且有隐含的附加值,比如参加偶像见面握手会什么的......流媒体服务方面,2017年末日本国内各类服务用户数为1780万人,相比如此庞大的音乐市场确实进步乏力。

同时根据调查服务使用率也不高。

服务商使用率方面,Amazon 因其 Prime 订阅服务的丰富多样性(含免邮费、快速配送、会员购物优惠、音乐和影视流媒体服务、电子书、网络存储空间)领先,Apple Music 紧随其后,而 Spotify 落在了后面。

用户满意度方面 KKBOX 领先(想不到吧)。

不使用订阅制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原因,最多的观点是“不愿为此每月支付固定费用”(在欧美和中国反而是吸引用户的优势),其次是“Youtube 有免费的”。


影视流媒体方面,截至2017年四季度,传统电视台仍占据大半江山,接近70%的民众偶尔会在 Youtube 等平台观看免费视频,只有14%左右的用户订阅了视频流媒体服务。不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受订阅制流媒体影视服务。来自日本国外的服务提供商中,Netflix 毫无例外地占据榜首,但 Amazon 和苹果为其带来的压力在未来也将更大。


参考资料:

It’s Slow Streaming for Music Services in Japan - Tokyo Review

音楽配信サービスの利用者数は1780万人、有料サービスはPrime Musicが利用者1位に

riaj.or.jp/f/pdf/issue/

emarketer.com/Article/T

Japan SVOD Trends 2017 – Parrot Analytic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