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刘娥能当皇后,曼娘却做不了顾廷烨的正妻,甚至连妾也做不了,不能被侯府接纳?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宋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婚姻观念以及政治影响力的认知,也展现了《知否》这部剧在细节上的精妙之处。刘娥和曼娘之所以命运迥异,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

一、出身与身份:天壤之别的起点

刘娥: 她的出身虽然不高,早年经历坎坷,甚至有“歌女”的传闻,但这反而让她在早期能够以一种相对“不被规则束缚”的姿态接近赵恒。更重要的是,她后来是被赵恒(当时的襄王)真心爱慕并纳入府中,并最终被皇帝(赵恒即位后)册封为皇后。 这是一个被最高权力者认可和册立的过程。在宋代,后宫的册封是皇帝的家事,但背后也牵涉到政治考量。虽然刘娥没有显赫的娘家背景,但她的聪明、贤淑以及对赵恒的扶持,让她获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支持。这种被皇帝“合法化”并推上皇后之位,是她成为皇后的根本。

曼娘: 曼娘的出身,在剧中被刻画成一个来自乡野、没有什么特别才干的女子。她与顾廷烨的结合,起初是私奔,更像是“私相授受”,这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看来是极其不体面的。即使顾廷烨后来想纳她为妾,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因为她没有“正经”的聘娶礼仪,没有得到顾家的长辈(尤其是老太太)的认可。更何况,她后来暴露出来的机关算尽、意图掌控顾家财产的野心,让她彻底丧失了被体面接纳的资格。

二、政治背景与家族认可:权力游戏的参与者与旁观者

刘娥: 她的皇后之路,虽然没有娘家撑腰,但却得到了赵恒(宋真宗)的全力支持。在真宗病重时,她甚至掌握了朝政,成为当时历史上少数能够垂帘听政的女性。她能够登上皇后之位,不仅仅是因为赵恒的宠爱,也因为她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和能力,赢得了朝臣的有限认可,尤其是在真宗去世后,她能够稳住朝局,为赵祯(宋仁宗)的即位铺平道路。她的身份转变,是融入权力核心,并被最高统治者及其体制所承认的过程。

曼娘: 曼娘的存在,更像是顾廷烨年轻时的一次“荒唐”经历。她没有参与到顾家的权力结构中,反而试图利用顾家的权力来谋取私利。顾家,尤其是老太太,是坚守门阀观念的代表。曼娘的出身、行为以及暴露出的城府,都与顾家的体面和规矩格格不入。她始终无法获得顾家(尤其是老太太)的认可,这在讲究门当户对、家族声望的封建社会,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她始终是一个试图挤入上流社会但被排斥在外的人物。

三、个人品行与能力:智慧与野心的分野

刘娥: 刘娥虽然出身低微,但她的聪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她能够从一个普通的歌女,一步步走向皇后之位,靠的是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政治手腕。她懂得如何笼络人心,如何应对危机,甚至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她对赵恒的情感是真挚的,并且在辅佐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并非一个单纯的“宠妃”,而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和实力的女性。

曼娘: 曼娘的“能力”体现在她的“算计”上。她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前程,不惜采取种种手段,甚至利用感情欺骗。她有小聪明,但缺乏大智慧。她的野心是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是像刘娥那样,在某种程度上与顾廷烨(或赵恒)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她试图掌控顾家,最终却因为贪婪和手段的卑劣而被顾廷烨彻底唾弃。她的“能力”是破坏性的,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容纳。

四、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评判:合乎礼法与逾越规矩

刘娥: 尽管刘娥的早期经历并非“光彩”,但她最终成为皇后,是经过皇帝的册封,走过了“合法”的程序。在宋代,皇帝的册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使外界有非议,皇帝的支持足以让她获得正统地位。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部分朝臣的尊重。

曼娘: 曼娘从头到尾都没有走过“合乎规矩”的路。她与顾廷烨的私奔,没有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即使后来顾廷烨想纳她为妾,也因为其品行不正、背景不清以及家族长辈的反对而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做正妻了。在那个时代,正妻需要有良好的出身,贤良淑德,并且得到家族的承认。曼娘的种种行为,无论是早年的私奔,还是后来的算计,都与当时的社会道德和礼法背道而驰,注定无法被侯府这样的体面之家所接纳。

总结一下,刘娥之所以能当皇后,是因为她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册封,并在关键时刻展现了政治智慧和能力,最终被体制所接纳,即使出身不高,也通过“上位者”的权力实现了身份的合法化。而曼娘,即使与顾廷烨有过一段感情,但她的出身、行为、品行以及对家族的潜在威胁,都让她无法获得顾家的认可,更无法获得社会的道德支持,最终只能被边缘化,甚至连妾都做不了,被彻底排除在侯府之外。

这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权力游戏中,刘娥是找到了门票,并且在关键时刻站到了牌桌上,得到了庄家(皇帝)的认可,而曼娘,只是一个试图混入赌局,但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行为鬼祟,被保安(顾家)一眼识破并赶出去的闲杂人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当这这世界处处是欧皇?刘娥能当皇后主要还是她老公够叛逆,而顾廷烨实际是个精神清朝人

另外,实际古代二婚的女人很多,二婚的皇后也有几个能说得上名字

而现在嫡庶大旗高扬的小说写二婚女做皇后的话应该会被骂并且质疑剧情合理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宋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婚姻观念以及政治影响力的认知,也展现了《知否》这部剧在细节上的精妙之处。刘娥和曼娘之所以命运迥异,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出身与身份:天壤之别的起点 刘娥: 她的出身虽然不高,早年经历坎坷,甚至有“歌女”的传闻,但这反而让她在早期能够以一种相对.............
  • 回答
    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田小娥不回娘家,既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她自己性格和当时处境的复杂考量,而她爹临走时给钱,更像是一种成年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告别,掺杂着无奈和一丝仅存的亲情。首先说田小娥为啥不回娘家。客观上的隔阂与阻碍是主要的。 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而且嫁的是个“外人”。 在那个年代,尤其是.............
  • 回答
    西门庆娶孙雪娥,在原著《金瓶梅》中,她的出现和最终的结局都相对比较边缘化,不像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那样是故事的核心人物。然而,从西门庆的性格、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对待女性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他娶孙雪娥的几个主要原因:一、 满足西门庆的欲望与喜新厌旧的性格: 西门庆好色成性,占有欲强: 西.............
  • 回答
    在华人社会,女性婚后是否冠夫姓,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变迁史。你观察到的港台地区依然可见一些女性同时冠有父姓和夫姓的现象,比如陈冯富珍、范徐丽泰、连方瑀、林郑月娥,这和中国大陆地区普遍不冠夫姓的情况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理解这个现象,得从历史的源流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说起。历史的印记:冠姓的传统在传统.............
  • 回答
    刘庸(假设为某位中国公众人物或自媒体人)对印度的批评之所以在印度社会引发较少反应,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信息传播渠道、文化差异、舆论环境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信息传播渠道的局限性 语言与平台壁垒:如果刘庸主要通过中文媒体或国内平台(如微博、知乎、B站)发表言论,其观点在印.............
  • 回答
    刘昊然没有扛起《四海》的票房,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他个人。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1. 影片本身的定位与内容: 题材的接受度: 《四海》是一部讲述小人物赛车故事的青春片,带有一定的公路片和怀旧色彩。这类题材在中国电影市场虽然有受众,但并非.............
  • 回答
    关于刘浩存一家“黑历史”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指控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也成为很多人对她及其家庭产生负面看法的关键原因:1. 父母的早教机构涉嫌诈骗或不当经营:这是目前关于刘浩存家庭最主要也最具争议的指控。根据网络上的爆料和一些公开信息,刘浩存的父母曾经营一家名为“抚顺市馨尹幼儿培训学.............
  • 回答
    刘秀,这位东汉的开创者,我们习惯称他为“光武帝”。乍听之下,似乎有点奇怪,为什么不像他的前辈或后代那样,加上个“汉”字,变成“汉光武帝”呢?这其实涉及到我们称呼古代帝王的一些约定俗成,以及刘秀其人其事,有着非常值得细说一番的缘由。首先,我们要明白,皇帝在位时,有自己的年号,比如他的开国年号就叫“建武.............
  • 回答
    刘秀复国成功,而刘备最终失败,这背后是历史长河中复杂的政治、军事、人才、战略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一、 时代的背景与所处的环境: 刘秀(东汉光武帝): 时机更成熟的乱世: 王莽新朝的灭亡并非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而是因为其政策脱离.............
  • 回答
    刘庸“黑”印度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要说他天天“黑”,其实也不算特别夸张的形容,因为他确实没少拿印度出来说事儿,各种段子、调侃层出不穷。但你说的对,印度人似乎普遍反应不大,甚至很多人压根就没当回事。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信息茧房和传播范围的差异是关键.............
  • 回答
    要说刘备、关羽、张飞这“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仨,怎么后期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而且还走得挺“窝囊”,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让人唏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点,三国那个时代,那可不是咱们现在和平年代。乱世出英雄,也容易埋英雄。你能活到老死,本身就已经是造化了。何况刘关张这三位,那都是真.............
  • 回答
    要理解汉武帝刘彻为何能稳坐皇位多年,甚至在得罪了无数人的情况下依然屹立不倒,我们得深入剖析当时大汉王朝的政治生态、皇权运作以及刘彻本人的手段。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古代皇权的稳固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皇权已经高度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国家机器。一、.............
  • 回答
    刘诗诗选择吴奇隆,这其中绝非简单的“过气”与“年龄差距”可以一言蔽之的。一个女性,尤其是在事业上升期、光彩照人的女演员,她的婚姻选择往往牵扯到太多层面的考量,从最初的相遇到感情的沉淀,再到人生规划的契合,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摆脱“过气”这个有些刻薄的标签来看待吴奇隆。说吴奇隆“.............
  • 回答
    要探讨刘亚閤为何会信神,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是非判断,深入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在面对未知与人生困境时,是如何寻求慰藉与解释的。刘亚閤作为一位聪明博学的人,他的信仰并非简单的盲从,而可能源于他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个人经历和时代思潮的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刘亚閤所处的时代。如果指的是古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幻界里一些挺微妙的现象。刘宇昆和特德·姜(Ted Chiang,我们通常更熟悉这个名字,不是姜峯楠)都是非常杰出的华裔科幻作家,都斩获过无数大奖,但公众的认知度确实存在差异。要说“红了”和“少人问津”,可能有点极端,但我理解你的意思——刘宇昆在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似乎更容易.............
  • 回答
    刘曜在石勒被封为赵公后改国号为赵,这一举动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民族关系以及政治策略考量,绝非仅仅是因石勒的晋升而一蹴而就。深入剖析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在动荡时代中,权力、身份、以及地盘争夺交织下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大背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大乱,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起.............
  • 回答
    刘秀之所以能对吴汉这位大将屡屡犯错却依旧宽恕,甚至委以重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不分,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刘秀个人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对吴汉的深度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刘秀所处的历史环境。那是东汉王朝初创的艰难时期,政权尚未稳固,四处征讨、平定战乱是首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拥有一批能征善战、忠心.............
  • 回答
    关于刘鑫事件及其支持者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为什么一些网红(如冷眼萌叔、韩素、陈岚等)会站在刘鑫一边,以及为什么会有人支持她,这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网红支持刘鑫的原因:首先,理解这些网红为什么会“挺”刘鑫,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容创作模式和粉丝群体。1..............
  • 回答
    关于刘鑫是否说谎,以及她陈述的真实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能够完全说服所有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事件的各个角度去审视,并理解为何公众和一些调查会产生质疑。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基本脉络。江歌在日本遇害,她的好友刘鑫是案件的关键证人。在事发.............
  • 回答
    关于刘虞担任宗正时如何掌握禁军,这是一个涉及到汉朝官制和权力运作的复杂问题。并非宗正一职天然就拥有禁军的指挥权,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刘虞个人的身份背景以及政治环境来理解。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力求用一种自然、有深度的叙述方式来解释,避免机械的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宗正”和“禁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