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打脸的。防止给国足找客观理由的。
常见一种说法,德国注册球员650万,中国注册球员8000人。
实际情况呢:
德国注册球员630万世界第一没问题,但中国并非只有8千人,而是71万人,排在世界第12位。
如果看的是足球人口:
中国2600万,世界第一,是巴西的接近2倍。
数据来源:FIFA官网,2006年报告。
当然,希望不要出现那种,说德国600多万的时候用fifa数据,说中国数据的时候认为fifa数据不可靠的杠精好吧。
政策层面,不谈各种支持政策,就说一个,足球有发改委出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就这一个,其他项目就比不了。
有,篮球中长期规划吗?
有,排球中长期规划吗?
有,乒乓球这样中长期规划吗?
足球,独享这样的政策待遇。
截止2017年7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8所(其中小学10022所、初中7111所、高中3085所)。
全国共有校园足球场地51054块,“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改建场地38944块,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场地将达到83726块。
——教育部《2015-201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报告》
经济、社会热度方面,
中超卖了5年80亿的转播费,国内其他赛事有这个待遇吗?
就连A股,都有足球概念板块,其他体育项目比的了?
哪一年,不是足球的赛事最多?
《体坛周报》评选的2017中国十大体育赛事,
第一名是中超,第二名是亚冠,民众和社会还要怎么支持国足?
足球在所有项目里面,从商业化程度和民众参与度来说,是第一没问题吧?
最后,别一天到晚找客观原因,什么起步晚,什么别的国家太强啥的,
只有4.7%的受访球迷是因为对手太强而对国足失望的。
足球圈子里面的人,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别把锅甩给群众。
大家是要求国足夺冠吗?4强、16强?
大家甚至都已经没指望国足能打进世界杯,
只要求国足能够有拼搏精神、有职业精神,能有不断的进步,
这个要求高么?
=====
补充一下,
中国足球的环境条件比发达国家差,这个我承认。
足球要不要科学的发展体系,要,非常要。
但是,中国从政府到企业到群众,给予中国足球的政策、资源、金钱、热情、人气、耐心,我认为全国没有第二个体育项目能相提并论,但凡从甲A伊始就关注中国足球至今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
那种万人空巷的支持国足,那种年复一年的失望后又重拾希望支持国足。
就这样,还有人试图想把锅甩给群众。
比如刘建宏所谓的家长老师校长不支持,
比如高赞答案的【当你对比两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时候,先对比观众比得过他们了吗?】,把锅甩到观众身上,
我的愤怒在于此。
要搞清楚一点,
家长老师校长也好,还是观众也好,没有义务去无条件支持足球或者某一项体育运动。
更不要提,大家真的付出实际支持过。
你如果自己搞得好,自然而然大家会支持。
好比说国货当自强,你国货如果做得好了,大家自然会真刀真枪支持,比如华为、格力、比亚迪等等优秀国产代表;
但如果你利用大家爱国之心,反复伤害国人感情,拿了大量资源,还做出了屎一般的东西,然后怪大家不支持你,比如联想之流,那还要点脸么?
世界人口
中国 14亿
印度 13亿
美国 3.2亿
印尼 2.6亿
巴基斯坦 2亿
孟加拉国 1.6亿
埃塞尔比亚 1亿
菲律宾 1亿
越南 1亿
以上国家40亿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
本届世界杯均未出线
十四亿算什么,四十亿都没戏
我曾经非常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想通了,似乎当下的很多事情都想通了,这并不是一个足球问题,而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大概想通了这么几个事情:
第一,找出合适的运动员的概率与人口基数没有关系。当然,我们承认任何职业都存在着擅长的人,也存在着天才。我们也承认1000人里出天才的概率比100人里出天才的概率要高十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每个天才在1000人里被发现的难度比100人里也要高十倍啊。生活毕竟不是游戏,一个人露个头像,所有的当前能力、未来潜力都血淋淋的摆在眼前,如果肉眼观察,那么太矮的梅西,太花的c罗,太二的穆勒都可能比不上勤劳踏实的瓦格纳同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如果没有合适制度保证,天才在1000人不受阻挠的成长起来,难度比100人那可是几何倍数的增长。因此,在“14亿人的中国”中这个前面的形容词“14亿”,在我看来,积极意义远小于消极意义。但我们可以先忽略它,问题简化成“中国,为何找不到足球踢得好的十一个男子足球运动员”?
第二,制度不应该成为分析问题的全部答案。我完全同意,在当下的中国,与足球相配套的制度基本上都是不合理而且不持续的,我们也当然可以认为足球的管理部门在足球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干扰并影响了足球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我们在看中国足球的时候,我们其实应该平心静气的想一想,我们现在的配套政策和环境,难道真的比拉美地区还要差吗?我们的管理能力和后勤支持,难道与非洲草原仍不可同日而语吗?我们文化中谦和有理,难道不曾沁入到日韩等国文化的血脉里吗?我们当然可以怪罪乃至咒骂相应的管理者,但如果到此为止,那我们终究只是在抚摸动物的皮毛,却根本看不见眼前到底是虎还是猫。
第三,我们到底应该去寻找什么样的足球运动员?在任何的领域下,领军人物是付出了汗水的天才,这当然毋庸置疑。但我们还是承认一件事情,一个天才究竟愿意付出多少汗水,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高度。假设我们幸运的发现了天才,给予了一切政策绿灯和倾斜,那么从小到大,这个天才必然轻而易举的就达到了当前的顶峰,而处在顶峰的他,我们又如何苛责他更加努力的提升自我?不曾负重前行,必是坐井观天,太容易得到,其实就是一种察觉不到的失去。就如同梅西与c罗,如果不是他们相遇彼此,那么他们也必然达不到现在所达到的高度。我们要去寻找王,但要也搭高登上王座的阶梯。因此,十一个男子足球运动员远远不够,我们要找的越多越好,可我们现在似乎只有一个。那么,我们再简化下问题,“中国,为何找不到足球踢得好的男子足球运动员”?
第四,什么是好的足球运动员?时至今日,完全刷新我对于足球理解的,是这样的一句话:足球的技术层面在十五岁之前就已经学完了,余下的都是思维的差距。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天下足球转述的温格教授的话。我必须承认,这句话完全开拓了我对于足球的认知,也可以说拓宽我对于整个体育运动的认知。才理解了现在体育追求的不是“高,快,强”,而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真正含义。当然,我们所说的技术层面学完了的意思,并不是只之后就没有提高的空间,而是说单纯依靠反复的肌肉记忆的方式所掌握技术在十五岁前就可以学完了,而之后更重要的则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自我管理,有效的特长开拓,积极的场面阅读,定期的总结反思。因此,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或者说一个好的运动员,应该是一个有运动基础而且懂得自我规划设计的人,这是前提。
第五,在中国一个有运动基础而且懂得自我规划设计的人,往往不会成为一个运动员。当我们去分析“有运动基础而且懂得自我规划设计”这个设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懂得自我规划设计”这个特性就已经代表了成功,无论是学业上还是事业上。因此,这种显而易见的成功会致使“有运动基础”变成后者的从属属性,地位不自觉的开始降低。例如,我们从小见到的就是那种学习很好,体育竟然不要脸的还有特长的“邻居家的孩子”,如果他的个人选择是要当个运动员,而不是三好学生,那我认为除非父辈有体育情怀,不然以当前的环境下,一定是抄起鞋底,一个大耳刮子抽过去,然后就是人生理想的全方面教育。(我稍微引用下阎鹤翔老师的话:一个能考上211的学生,想去说相声,那班主任都坐家里不走啊。)所以,客观上,中国运动员选材上,运动基础的考量要远大于懂得自我规划设计。
第六,足球为什么是例外?先不说我们是不是体育大国,但至少我们肯定是体育强国。我们在那么多的运动领域有“大魔王”,为什么足球连出来踢得好都很难呢?我认为,足球是唯一的例外是不准确的,尤其是男子运动领域里(准确的叫无差别领域里),越是人数多,配合越复杂的,我们的成绩都不算特别理想,至少与单人和双人运动,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第五个问题的一个延伸,还是放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一个有运动基础而且懂得自我规划设计的人,如果他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天赋(就是我们说的天才),那么在个人项目里,我的成绩我做主,很早的在一个区域乃至于全国都取得了足够的影响,那么是能够改变社会或者家庭的选择的。(反向引用阎老师的话:一个全国冠军,非要去考211,那班主任还是坐在家里不走,因为可以加分上清北啊),但在团体项目里,个人成长并不有自我控制,牵扯的因素太多,走出来的机会太少,就像阿根廷的梅西和巴塞罗那的梅西,成长轨迹是完全不一样是一样的。所以,为数不多的有运动基础而且懂得自我规划设计而成为运动员的运动员,也往往不是足球运动员。
第七,基础薄弱,唯有从零开始。这里不多谈政策了,谈了也没用。我想当我们看待中国足球的时候,首先就要尊重当前的国情和普通人的必然选择。我们不应该抱怨上层,甚至也不应该感慨现实,也不能哀叹我们现在没有专业的足球场,没有人踢球,没有社会支援等。这是事实,但哀叹这样的事实并没有用,无论怎样发生,想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可能性极其微小。作为一名普通人,作为家长和足球爱好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职业化”。我并不是否定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进程,而是认为“职业交给职业,我们就是玩耍。”,换句话说我们对于后来人的要求就是:不要为了当职业运动员,赚大钱去踢球,而是为了快乐去踢球。只有摒弃了功利性,足球才能在当今应试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拥有一席之地。而不是抢资源,抢时间,抢人才,这是必然失败的战争。要为懂得自我设计规划的人提供有“运动基础”这个加分项,足球运动才有土壤和空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先把人送到球场上,然后搭高了登上王座的台阶,等待王的驾临。
足球如此,其他似乎也是。
以上。
找得到,但是被小舅子和大侄子给顶了。
另一个原因,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情商高的才能留下,技术高的留不下。一把手看你顺眼比你自身有水平重要的多。某个球员也许水平就是罗纳尔多的水平,逢年过节也不知道给领导发个祝福短信,平时见领导头都不点,你就赶紧给我滚蛋吧,管你踢的多好。
谢亚龙案发后,米卢说过:「有的话我当时不想说。我带中国队的时候,总是有领导暗示说有的人该上,有的人不该上……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但其实什么都不懂。事实证明他们是错误的,现在我在快乐地旅游,他们却在一个铁窗的世界里。」
很简单地说,如果你真的是在14亿人里面挑国足队员,那我们肯定就世界第一。很可惜,你不是在十四亿里挑呀。别的不说,你自己,我,还有看这个问题的人,哪一个是国足的备选基数?
所以,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事实是。国足只会在足球人口中选,根据国际足联的定义,每周至少接受2次专业足球指导的人才被算作足球人口。我们中国的足球人口数是多少知道吗?也就十几万上下。这是什么概念?和越南是一个水平。所以我们现在国足的水平也就是打越南的水平。
任何一个足球强国的足球都是建立在足球人口基数足够的基础上的。只不过基数足够的成才率各国不同,巴西德国这种成才率相对高点,中国这类,成才率低一点。所以你知道我们出个武磊啥的多么不容易了吧。总人口才300多万的乌拉圭,足球人口30多万,所以人家能打到世界杯四强。按照这个比例,我们要是有1.4亿足球人口,那你放心,我们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就会牵扯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足球人口这么少?
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要抓青训,不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要去建青训体系。最为关键的问题,你们家孩子为什么要去参加青训?
试想一下,一旦青训没训出来,你们家的孩子大学也没念,以后找工作怎么办,就业怎么办,买不起房,结婚咋办……这是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两种国家足球容易踢得好,一种,欧洲这种,福利好,失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好,大家可以完全根据爱好去踢;要知道德国你失业了,刚开始你的失业救济可以达到你全职工作的8成,那我当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踢呗。另一种,南美、非洲这种,反正经济也不行,本来就找不到工作,踢好了难说可以改变生活,反正失去的只有锁链……那也玩命踢。
象中国这类,读书好,努力奋斗了改变生活人生赢家,不奋斗穷困潦倒的,而且贫富差距大,两类人生活差别很大,且走错一步步步落后……多数人都不会把孩子送去走风险很高的职业足球道路。看看我们隔壁13亿人也挑不出一支国足的印度。
看到抬杠人挺多,我补充一下:
1,有人问,篮球人口足够多,为什么也很烂?这么说的人,我很怀疑你看篮球吗?中国男篮曾经是亚洲冠军,最好是世锦赛八强,奥运常常出线,这和男足是一个级别吗?你的同样烂怎么得出来的?其次,谁告诉你篮球人口足够多?说过了,固定每周接受一定专业指导的才算那个球人口,篮球打野球的多,不叫篮球人口足够多,当然,比足球多是肯定的,所以成绩也更好呀。
2,有人问,跳水,乒乓球为什么很牛。我觉得如果有人这么理解问题的话,那逻辑实在是太成问题了。第一,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对于人口基数的依赖性完全不同,个人项目是可以通过举国体制及所有资源去打造一两个天才运动员的。集体项目不可能。而最关键的是,即便套用上述理论,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等项目的人口基数我们也是占优势的,国外你以为有很多人练这些吗?瓦尔德内尔40多岁还在打,为啥?没有人呀
世界杯打到现在,亲眼见证了知乎足球板块从开赛前长期的门可罗雀关注寥寥,到开赛后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各路大神纷纷涌入,上演了一场热门IP的饕餮盛宴。
赛事已近尾声,也一直没想过蹭足球的热度,只想安安静静的看个球。
但最近几天,这篇有明显观念漏洞和无视足球发展规律的高赞答案不止一次在时间线上出现,不胜其烦,作为一个看了十几年球的球迷终于忍不住得说两句了
这位答主罗列的青训人口和校园足球发展数据基本正确,但这些成果是领导层在打假扫黑之后推动的,也就是说中国青训人口指数型爆发的时间非常晚近,懂青训的球迷都知道,一个球员想要成材必须从五六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能接触足球,踢上比赛,并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培训,一旦过了12岁,一个从未踢过球的孩子绝无可能走上职业球员道路。因此目前在中国,能够大范围接触足球,组织校园赛事,并且有希望扛起足球大梁的年龄段是2004年以后出生的小孩。马德兴也在采访中说过,0405年的小球员在场上的表现相比0102年龄段的球员水平明显高一档次。
而在新领导层推动中国足球大发展之前,中国足球的青训基础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当宿茂臻(微博)率领96年龄段U16国少队于2012年9月出征德黑兰参加亚少赛时,国少队3战3平,特别是末仗2比2被印度逼平后,外界颇多批评之声,直指主帅宿茂臻“水平不行”、“指挥无力”,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国青少年队伍的现实情况呢?又有多少人理解宿茂臻纵为巧妇,也苦于无米下锅呢?一个惊人的数字是:全中国出生于1996年的孩子中,在中国足协正式登记注册并通过骨龄检测的,有且仅有34名球员。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宿茂臻不得不从更低年龄段二次选拔,最终参加德黑兰亚少赛的23名国少球员中,只有7人生于1996年,15人生于1997年,最后一人甚至生于1998年。无可奈何之下,这支96年龄段国少队反倒成了自从中国组建U16国少队以来年龄最为干净的一支队伍,也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队伍。鉴于中国足球正在“痛打改年龄恶习”之中,这支国少队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但类似的困难,宿茂臻以外的许多人都曾经遇到过。
……张海涛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手底下的可选择球员,虽然比宿茂臻时期的34个略多一些,但也不过区区64人。“但可以用的、还有一定基础的、多少会打比赛的,全国总共人数也就42人。这就是现在98年龄段中国青少年球员的全部家底。
业余时间踢两脚的足球人口与有能力打上职业比赛的注册球员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00后注册球员虽多,但90-98年龄段的真的只有几千人。
除了武磊,张稀哲,黄紫昌等极少数几个球员以外,基数崩塌导致90-98年龄段相比80后球员质量大为下滑,目前90后已经成为各国联赛和国家队的中坚力量,但在中超和中国国家队,依然是以蒿俊闵,冯潇霆,张琳芃,郜林,郑智,于汉超,黄博文,吴曦,赵旭日,这些89,88,87,85甚至80年龄段的球员为主。
并不是80后球员不愿意让贤,而是90后球员无法接班,黄博文16岁打上中超,蒿俊闵18岁拿到了中超最佳新人奖,冯潇霆20岁获评“世青赛十大新星”,郑龙21岁成为青岛中能队的绝对核心,而90后球员中除了武磊之外没有人能拿得出同一档次的表现,反而需要依赖足协的U23政策才能获得更多的联赛上场时间。
导致90-98年龄段职业球员稀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小球员选择走职业足球之路的年龄段一般在8-12岁之间,而这批小孩的选择期正赶上国足成绩最差,青训弄虚作假潜规则盛行,职业联赛假赌黑最泛滥的时代,前途渺茫和口碑恶劣让大多数孩子放弃了足球道路。
2.这批小球员正赶上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多样化的选择和广阔的就职途径让很多小孩选择了前途更为光明的职业。
3.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90-98年龄段的小孩接触足球的时代,正是地方体育部门进行市场化改革和老工业基地倒闭之日,旧工体队和老足校纷纷解散,88年龄段是这种老式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最后一批成果,在此之后除了少数几家职业俱乐部和老教练在延续血脉之外,中国的足球青训几乎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90-98年龄段的球员就是青黄不接的产物。
因此现在就可以很断定的预言,不仅2018年世界杯中国没能出线,在新一批青训球员尚且稚嫩的2022年世界杯,中国队出线的可能性也很小,届时将倚重的90-98年龄段球员没有与日韩澳伊沙抗衡的实力,未来五年依然会是中国足球的黑暗期,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内中国足球在上级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弥补前朝足协不作为和90后青训凋零导致的溃败,希望届时那位高赞答主不要再次拿前朝的剑来斩今朝的官。
足球事业需要久久为功,就像 @孙雷 指导所说的,日本足球从规划走到今天用了37年,中国足球从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到国字号球队收到成效至少也需要15年的时间。2026和2030年世界杯,亚洲出线名额将增加到8.5个,从大基数人才库中挑选,接受了欧式青训培养并在高强度联赛中洗礼的中国球员,在亚洲的竞争力会上一个档次,晋级世界杯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留意中国青训的球迷们已经闻到果实的味道了:
以根宝青训球员为主要班底的U19小将在今年的熊猫杯连克乌拉圭,匈牙利和世青赛冠军英格兰队,而此前四届熊猫杯中国队12战只赢了两场。7月8号,同样是这支U19国青队,客场以半主力阵容1:2小负法国队。
今年3月27日,恒大足校西班牙分校U16梯队2:0击败马竞U16梯队,获得了4连胜,夺得马德里U16青年杯冠军。
许家印在进入中国足球之初曾经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中国足球的成功经验等于零”,当时很多足球人不服气,但恒大的中超七连霸和亚冠两次夺冠背后所展现出的先进管理体系让其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心悦诚服。
让欧洲先进的足球理念走进来,让国内优秀的足球人才走出去,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和民间资本对足球观念的革新和大力推动,相信未来中国青少年球员中会用脑子踢球,具备团队意识的会越来越多。
PS:关于中国足球,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中交流
关于这个话题,我以前回答过:
核心思想是,我国足球历史短,投入也少,凭什么踢得好?题主说14亿人,真的14亿人踢球吗?到底是哪些人在踢球?你愿意你的孩子去踢球吗?毫不客气的说,我国搞体育的人,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所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整个社会对于体育都是这种态度,凭什么要求他们踢得好?你以为你坐在电视机前看场球赛就是多大的支持了吗?差得远!
投入少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人说了,我今天重点说说文化的问题。简而言之,我国根本就不适合发展足球,因为我们根本就缺少足球文化,不要看现在足球貌似还很流行,其实这种流行是舶来品似的流行,足球文化并没有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英国,就这么大一个岛,他们搞足球,据说有20多级联赛,20多级呀!这些球队并非国家养活的,而是靠卖票、卖周边产品、提供义务劳动等手段养活的。为什么英国人会为看社区球队比赛买票?为什么会粉一个踢球高中生并为他代言的产品买单?因为他们的文化。对于他们来说,看球就和吃饭穿衣一般,是必须品。
欧洲人的历史和文化与我国有非常大的区别,大家看过罗马斗兽场吧。有没有发掘这个斗兽场和足球场样子很像?从古时候开始,欧洲贵族的娱乐活动就喜欢这种让一些人在场中斗,贵族们在旁边看的模式。比如出名的角斗士也是这种模式。但是在我国并没有这种一群人看另外一群人争斗的娱乐习惯。所以蹴鞠在我国只是一项几个人自娱自乐的踢球游戏,但在英国,就变成了一大群人观看两个队竞争的游戏了。
我国有自己的文化,比如我国的人们就比较喜欢打麻将(当然,现在大家更喜欢电子游戏,本文采用麻将为例子,请大家自行带入父辈角色)。大家可以用打麻将来类比一下欧洲人们的踢球文化。假设有一天,大家觉得打麻将是一项非常高尚的运动,然后大家要搞麻将联赛,会是什么情景?我们每个、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甚至每栋楼都可以组织一支麻将队。我们可以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激情,无论国家是否投入经费,都不会影响各个麻将队们的训练和提高。如果我国要组织一个麻将国家队,这支队不敢说世界第一,但是绝对是世界前茅。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这支队会因为缺少国家支持、缺少财团支持、缺少麻迷支持而成绩不佳。因为他们的强大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真正的来自于14亿人。
请问,你会因为你们社区的麻将队水平不高就鄙视他们吗?请问,你会因为省队输了比赛,原本打20的你,改为只打10元吗?请问,你会因为国家队比赛出现黑哨,就立誓再也不打麻将吗?
看看那些对国足冷嘲热讽的人,你们真的是因为喜欢足球而持这种态度的吗?
美国人不喜欢足球,他们可以为橄榄球和篮球疯狂。印度人不喜欢足球,他们可以为板球疯狂。我们国家的人,其实真心喜欢足球,真心愿意为了足球而投入的人并不多,为什么要假装成一个非足球不可的国家呢?既缺少文化,又缺少投入,何不痛快的宣称,足球就是一个娱乐而已,相比之下大爷我更喜欢和女生玩飞行棋。有人说,我为了看世界杯推了和女朋友的约会。这能证明你更爱足球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样的比较是不对等的。世界杯是世界级比赛。如果你有一个和世界小姐玩飞行棋的机会,还有几个人会去看世界杯?
我就说一个事:
某孩踢球不错,小升初,被体校选走,踢的小有名气了。到年龄了,想进职业队,管他要30万。家里农村的,拿不出来,遂踢球不成了。
补充2 (2018/07/19):裁判也是问题,侧面反映体制。别的不说,2018年7月19日下午3:30分,中超预备队联赛,北京国安对阵河南建业,裁判中有一个人我认识(不贴图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索)。在16年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培训,一起吹北京市小学生联赛,后半年吹过北京市中学生联赛。一年的时间,就升到了中超预备队?我们的裁判长,是开心麻花某著名演员的父亲,当时安排我们两个人还合作过一场比赛,中学生的。同样的培训、体测,目前我还是一级证书,中超要国家级的,至少。这么快吗就升上去了?
补充1(2018/07/09):
鉴于原答案较短,补充我就写在下面了,防止新看到的朋友先看补充而忽略原答案。
有的朋友说,你上高中还要学费呢,入职业队要你30万不正常吗?
不正常!高中学费,超出了9年的义务教育,法律规定,天经地义。学费落到实处,用于教育部对教育资源的再次合理分配,属于一项财政收入。而足球,尤其是国足,说白了,很多情况下消耗的是我们纳税人的税!我们的税,一部分购买了足球的基础设施,一部分支撑了体育部、足协、足协官员、国家级培训、裁判费,还有一部分,有可能我们都看不到去哪里了。入职业队索要钱财,与索贿无异,甚至已经是违法犯罪了。
另有:
我在法国一个小城待过一年多,论面积,不足北京市海淀区三分之一。但是据我个人不完全统计,对公众全面开放的假草坪足球场,城区有6处,城外有2处。真草球场,城外我见过的有6处。上述所有球场,只有一处真草场长满杂草(是因为旁边是一个养牛场,臭气熏天,另该草坪一处球门高,另一处低),其余全部正常维护,每天都会有人踢球。海淀区也有不少大学内的球场,但是平时很少对公众开放,真草场大多用于运动会,演唱会,很少开放。试想,政府拨出相当大的经费与人力维护足球基础设施,那么可能更有利于踢球者的发挥吧……我想这也是一种差异之一吧!
再另:
记得刘建宏曾说:你会让你的孩子从事踢球吗?国内的很多人的观念是,踢球是不务正业,要好好读书。有周末踢球的时间,不如多报几个补习班。这种观念影响下的足球教育和发展,堪比蜀道难了。很庆幸目前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踢球,希望从此能够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吧!
还有:中国足球确实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俱乐部董事也很会利用规则。先不论中超联赛的规则质量如何,鲜有哪个足球大国对自己的顶级联赛规则朝令夕改的,一个赛季的规则,从转会,到资本,到球场,到球员,到裁判,基本上会完完整整执行下去。中国足协反而一个赛季中,时常出台新的规则和要求。可能这也证明了,中国足球正在摸索中前进,碰壁是难免的,但是希望能够早日走出黑暗,重见光明。
相信中国足球会有腾飞的一天。
足球人口,身体素质,这些决定了我们的上限
但是下限这个东西……还真就是可以努力的
上个世纪女排也有过大低谷,人家是怎么走出来的?
陈忠和03年上台,上台前百般推迟,排协开玩笑说是我们逼他当这个主教练的。但是一当上主教练人家就把之前的人全踢了,只剩两个人其他都是新的。当时舆论严重到天天都有人寄信臭骂他,陈忠和也说自己压力很大。
但是这个时候排协什么都没说,任由陈忠和“瞎搞”,陈忠和也没被换下来。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就是在这种护犊子的氛围下,陈忠和才敢在对决俄罗斯的世纪惊天大逆转中把新人换上,完成绝杀的胜负手。
再后来请郎平出山的时候,排协也是求爷爷告奶奶,当时郎平因为带过美国队还处于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郎平执教风格比陈忠和还要霸道的多,刚开始的时候一大堆比赛全都是让二队去打,别说什么热身赛了,女排大奖赛也是上二队,一队乖乖给我去集训磨合。输球?老娘没有在怕的,今天不输球明天就别想赢球。
要是换成足协,你觉得这两人主教练做的了几天?
中国足球的问题,至少一半以上已经被范志毅说完了
小高带的挺好的,你换掉他干什么. jpg
这个视频我存很久了,我觉得很适合这个问题。
https://www.zhihu.com/video/996399021430370304
7.3更新
回答评论区的几个问题。
1.刘建宏在是不是在甩锅?
我认为他只是在分析中国足球不行的原因,根本不关注足球但又喷中国足球不行的人,他当然会认为是在甩锅。
日本昨天一度2-0领先比利时,巨星云集的比利时。但亚洲人的身高劣势和日本的体能原因最终被翻盘,日本也是在本届世界杯表现最好的亚洲球队,我们就拿日本来说事儿,既然是亚洲球队,我们就以日本为标准。
日本每年都会有全国高中生锦标赛,1都1道2府43县共4134支球队参与的比赛。拿今年的决赛来说,1月8日的决赛,63700人的球场来了41337名观众。所以再也不要说什么“中国足球水平高我会去看的”,这四万多观众难道都是学生家长吗?说中超、中甲不行,难道踢的还不如这些高中生吗?14亿中国人,本国顶级联赛上座人数平均两万,中甲中乙上座人数惨不忍睹(陕西大秦之水是个例外,中乙球队场场观众1万+,这点我服)。一个没多少人关注足球的国家,却希望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过分?
当你对比两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时候,先对比观众比得过他们了吗?
还是那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同等条件,女足为什么行?
答案评论区已给。
3.跳水、乒乓球之类项目为什么行?
问这种话的人可以判断根本不看球。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不是一两个人的运动,中国魔鬼训练培训出一批打乒乓球的,当然没问题,即使上面的领导不懂球,一点都不影响球员练球。足球你怎么培训?只能通过各国联赛、各梯队训练、选拔,某局长甚至说出这支国家队是杂牌军的话,中超联赛能搞多好?
4.为什么非要去搞足球。
这个问题你问提问题的人。另外我补充一点,既然没必要搞好,水平不高也没必要喷了吧?
5.连伊拉克都踢不过怎么怎么样的。
首先,伊拉克踢得好么你跟伊拉克比?比的意义在哪儿?
其次,中国和伊拉克互有胜负,并不是说踢不过,历史战绩中国甚至占优。这叫踢不过?输一场就证明不如伊拉克了?一场论的话,德国不久前0-2输了韩国,我是不是能直接否定德国14年的世界杯冠军?顺便补充FIFA排名,中国75,伊拉克89。
6.不要跟电竞比,根本不是一个基数。
我是大学刚毕业不久,就拿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游戏基本上是个男生都会玩,足球全年级抓不出来几个会踢的。
7.为什么不考虑中国的体制和国情?
你说得对,一点毛病都没有,我不反驳你。
不过我要说的是,包括刘指导在内,有人不知道这个问题么?有些青训队想去需要塞钱,钱不够人来凑,腐败问题也没有解决,搞足球的人不懂球,懂足球的人不在其位,这些东西我觉得关注足球的人都知道,但是刘指导作为央视的主持人,在央视转播的节目中,他真的敢说吗?
8.视频怎么存。
我上传网盘了,分享给你们,感谢你们如此的关注中国足球。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WArCJFFNCw1l7QIHJgi3g 密码:e8ei
9.那个说6000人挑11个人出来肯定比60万挑11个出来厉害的我建议你治脑子。都不用举例,从逻辑上就能反驳你:中国有14亿人,14亿人挑出来11个人肯定没几千万人挑出来11个人厉害啊,提问个屁啊,你矛盾不?
7.5更新
我不知道是我说的不够清楚还是有些人脑子不行,我只是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因素,中国对足球的关注度问题,到你们这里就总结成中国观众不行了????????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中国有足够的关注度吗?而且我说的很清楚,什么叫水平低谁去关注?中超联赛水平比日本高中生还差吗?你们有关注过吗?退一万步讲,中国足球水平不行,欧洲五大联赛水平也不行?欧冠水平也不行?敢问中国对欧冠和五大联赛的关注度有多少?放数据怕你脸疼。
关于冰岛
我关注冰岛是从16欧洲杯开赛前,我本来不想提冰岛,怕你们脸疼,既然评论非要说,那我就列几个数据,告诉你们冰岛为什么能进世界杯,告诉你们中国和冰岛差距在哪里。
冰岛33万人口,注册球员2.15万,占比(6.5%)世界第一;
冰岛平均500人有一个拥有欧足联B级以上证书的教练,世界第一(英格兰每1.1万人有一个);这个比例,哪怕U10梯队的球员都可以拥有B级教练
冰岛人口:球场比例为250/1,世界第一,顺便,免费球场。
2016年欧洲杯,冰岛人买了27000张票,到法国近10万观众
教练资格证的数据都不用平均,中国都没比过。
冰岛人如此的重视足球,他们凭什么不能打进世界杯?
顺便,各位反驳我的,有几个是真正关注足球的?提一个数据被我打脸一次,您不嫌累啊?能不能查完资料再来反驳?乱七八糟的东西张口就来。
最后一次编辑,关评论了,睿智太多。
作为一个球迷,我当然希望中国足球能更好,早日打入世界杯。
在世界杯期间,看着营销号蹭热点,甚至拿着日本门将南雄太手抛球失误在那黑中国,评论和转发还跟着哈哈哈,我真的心寒,大多数国人对足球的关注也就这样了。
关注了这么多年足球,中国足球到底哪儿不行球迷看的明明白白,都18年了还吃着05世青赛的老底子,郑智都37了还无人可替,老底子马上要退役完了,能在五大联赛(哪怕中下游球队都行)立足的中国球员现在还拿不出来一个。追其根本原因,我只能说很无奈。
说真的,关于国足,球迷跟不关注足球的人一样,几乎场场是骂,不一样的是,球迷骂完还是会场场看。
7.15
神他妈打脸的,我猜你70万的数据从FIFA来的。
得多高的智商才能信FIFA的数据?中国都没有官方数据,只是通过民间采访得出的8k数据,国际足联就知道?一个按人口编造的数据在你们这些旁人眼里就成了打脸的数据,666。
还民意调查,有几个看球的在那参与调查?
就这种垃圾营销号,带个节奏,分分钟2万+转发,吃瓜群众一个个在那哈哈哈踩一脚国足开心的不得了,敢问这里面哪个图是国足?自己翻翻那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他们凭什么被称作“球迷”?恕我直言,中国绝大多数对足球的了解都是这种水平。自己不关注足球就说不关注,大大方方承认关注度不如别人很难?你歇斯底里的反驳我不过是因为自己p都不知道,被指责人人有责的时候开始推锅。
当中国有什么成就的时候,一个个自豪的“我是中国人,我感到骄傲”
当中国有什么方面不行的时候,一个个开始推卸责任“关我p事,这帮人都干什么吃的”
足球讲究的是配合,愿意配合和不愿意配合,只在一念之间。十四亿选的11个,亿里挑一,谁的技术能说不全面呢?那凭啥你进,我就不能进呐!都是传球,凭啥传给疏,不传给亲呐。凭啥不传给钱,传给吝啬鬼呢?足球,其实就是社会风气的写照。
历史看看,洪秀全的农民起义,满清百万绿营束手无策,每战必败。专业的士兵打不过几万农奴。而曾国藩这个八股先生,卖了家产组建几百人的民兵,最后就把太平天国给灭了。这个队伍后来称为“湘军”,收复新疆,镇压四夷全靠湘军。
后来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学堂。聘请上百洋人名师,无论是教授物理,天文,几何,重学,地理,代数,动力学,机械,算学,三角还是行船机械,微积分,测量,驾驶等学问,全部是英文讲课。所有的学生基本上都完全没有英语的底子,在5年的学习中,不光要学习各种以前闻所未闻的学问,还要用更闻所未闻的英文来学习。最后在光绪13年,1887年的一次期末考试,严复选用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毕业中尉的试题,而且全是英文的,结果考试成绩非常的好。天文学有48.4%过平均分,2人达到格林尼茨的荣誉标准,1人满分。观测学有60%为特别优秀,就是90分以上。你说中国人聪明不?
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清朝海军实力为世界第8,日本是第16名。美国也认定清朝陆军稳居世界前三,而清朝的大臣们也洋洋得意,曾在向朝廷的奏报中自豪的写到: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洋枪百万!!!你说装备先进不?
和尚岛要塞西炮台,当年日本第1师团在看到这座巍峨的炮台的时候,看着自己手里可怜的区区几门70MM青铜山炮和单发步枪,全军喝酒壮胆,吃完了所有的干粮,准备全军突击拼死冲上去白刃战的。结果等怀着悲壮的心情的日军冲上去的时候,吃惊的下巴都快掉了。清军丢下了炮台,巨炮和炮弹已经跑路了。这个炮台,“有海岸、行营两种炮凡一百二十余尊,炮弹二百四十六万余颗,而自沪局运至行营快炮封尚未启,华厂自制枪并德国枪六百数十杆,枪弹三千三百八十一万数千颗;及马匹行帐诸式军需,所蓄甚厚”,炮弹二百四十六万余颗是什么概念,二战冲绳岛战役日军连迫击炮弹在内只有二万三千一百颗炮弹!
就让这几个穷的没有云梯的日本兵就这么爬上去了!天呐!
可见,除了技术和装备,还有更重要者在。兵强马壮不难,技术先进也不难。难的是一颗心,那这一颗心,可不是短时期花一点点钱就能获得的。心可以上达九天,下透深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奴隶也好,房奴也罢,其实都是奴才。奴才即便给他洋枪洋炮,给他最先进的教育,即便学贯中西、勇冠三军,也终究是个奴才。
小朋友都知道,龟兔赛跑乌龟胜。中国足球兔子太多,乌龟却是没有。他们都把自己武装成披甲带角的兔子,却没有那个乌龟的心。所以他们终究是乌龟,永世不能出头的烂龟。
装备也好,技术也罢,都是一个钱字,有钱都解决。然而钱终究交不下人,甚至交不下动物。你跟老虎说,我给你一头大象吃,你给我当三年宠物,老虎能干嘛!你跟野鸡说,给你十斤虫子,让我上手摸一下,它能让吗?你跟野兔说,给你一百斤兔粮,你进笼子呆几天,让我近距离观赏,野兔也不能干的。
啥玩意都得自觉,给你一百万,让你去炸碉堡,你能干嘛?然而,不给董存瑞一分钱,董存瑞就抢着干,他雄心壮志追求的不是钱,是子孙后代万世平安。这就是蒋介石、大清灭亡的根本原因,他们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花了许多钱,这钱都没花在正经地方。
中国足球也是一样,净玩虚的,岂能不败。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根本没有前面几个回答那么复杂。
IT界的那句话,套用在足球上我觉得更恰当:“在资本面前,技术就是个P”。
本人初中到大学10年校足球队经历,踢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大小小的业余联赛也有一些。
平常闲着没事和各种球友踢野球,输了付场费那种。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题主,中国民间踢球踢得好,甚至可以称为“天赋异禀”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光是我见过的,印象深刻的就不下数十个。
除了球技了得,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境不好,生活落魄。记得有一个被我们叫做“罗二”的哥们,球感爆棚,各种你们在视频上见过的花活都能信脚拈来,盘带之间颇有小罗之风。哥们常年一双双星胶鞋,永远两身球衣,不修边幅,常年抽6元一包红梅,每次踢球都是骑着一辆漆差不多掉完的老变速车(自行车),知道他条件不好,约他踢球只要他出人,不用出钱(包括场地费,水,饭钱等)。
总有人问他当年为什么不去踢职业,他总是对着你笑笑,也不多说。
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我们帮衬着,这些哥们可能连球都踢不起,毕竟场地费不便宜。球瘾来了可能也就只能在某个胡同里,对着墙来几脚吧。
对了,90年代,听大人说,某省队到各中小学选苗子,明码标价10w一个名额。交得起就进,交不起你就算马拉多纳转世也没用,因为根本不看你踢球。
技术,值多少钱?
十几亿人真找不出几十个踢球踢得好的?
反正我是不信的。
国人总有一种错觉,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所以任何项目拿世界第一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一样。
然而放眼全世界的各项领域,特别是体育运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不入流的项目多了去了,14亿人冰球进过奥运会么,棒球能打过1000万人口的多米尼加么,摔跤各个级别都被阿塞拜疆吊打,马术连个30名都进不了。我们还是举国体制,很多项目都是国家拿钱养的。
国人还有另外一种错觉,好像宋代的蹴鞠和现代足球有什么必然关系。现代足球和蹴鞠根本上就是两项运动,难道丢沙包和篮球是一项运动。而且蹴鞠也只是在北宋贵族之间流行,一方面根本没有向百姓普及,另一方面到了明清这项娱乐项目也被其它娱乐项目取而代之了。
其实我们国家全民关注足球的时间非常的晚,大约起自文革之后,由于央视转播世界杯带来的巨大影响,国人才开始举国瞩目足球赛事。而中国第一代从小在足球文化之下成长起来的球迷,如今也不过40岁不到。而80后一代人再往前推的老足球人,则带有明显的受到苏联举国体育影响的体育官僚。这批人目前仍有不少活跃在中国足坛。何况80年代又不是家家有电视有广播收看收听世界杯,这就是为什么老一辈球员多来自大城市,一方面体育局有钱养,一方面从小有条件耳濡目染。
而且就算中国每年这么大力度的推广足球、尤其是推广世界杯,体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始终占据无足轻重的位置,这种无足轻重要远胜于将棒球视为国球的日韩,和战火纷飞把足球视为一切的西亚更无法比较,和欧洲南美那些足球氛围传统的国家更加大相径庭。而现在世风日下赌博歪风邪气愈演愈烈,全民观赛变成了全民赌球,球迷对于比赛过程一知半解,只关心自己押注有没有收益。
中国不要说先有23个能上场踢球的球员,职业联赛这么多年,中国连10万人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足球观众都不一定具备。当然这些年皆有虎扑和懂球帝这些专业的论坛,总算培养出了一批素养还算专业的球迷群体。中国未来可能的足球运动员,一定出自这些真正热爱足球球迷的群体对下一代的耳濡目染和从小培养,而不是出自那些世界杯期间跟个风看两场球,或者只是过把赌瘾的人们。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至少这个球迷群体的人数最近还是增加了不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