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日本有没有可能对我们来一次珍珠港式的偷袭?

回答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情况来看,日本对中国发动“珍珠港式”偷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历史背景的巨大差异:

珍珠港事件的背景: 1941年,日本发动珍珠港袭击的根本原因是其在东南亚扩张的野心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维护自身利益的战略发生激烈冲突。美国对日本实施了严厉的石油禁运,这在日本看来是生死存亡的威胁,迫使其面临要么屈服要么一战的艰难抉择。日本海军高层认为,通过一次出其不意的攻击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可以为日本争取时间在太平洋战场上建立战略优势,避免被动挨打。当时的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盛行,国内政治体制也对军方有较大的容忍度,决策链条相对集中,能够快速形成并执行激进的战争计划。
当前形势的对比:
政治与外交: 如今,中日两国都深知战争的毁灭性,两国政府都倾向于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解决争端。日本国内虽然存在一些右翼势力,但主流民意和政治精英都认识到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巨大风险。日本政府奉行“和平国家”宪法,强调和平发展,且高度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
经济相互依存: 中日两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提供者。一旦爆发冲突,双方经济都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与二战前两国经济联系相对较弱的情况完全不同。
国际环境: 当前的国际社会更加注重规则和多边主义,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不像二战前,各国在国际联盟中的影响力有限,且大国间存在更明显的战略真空。

二、 日本的国家战略与军事能力现状:

日本的宪法与和平主义: 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并承认不承认国家交战权。尽管近年来日本对宪法的解释有所放宽,允许发展自卫力量并参与海外维和行动,但其军事力量的性质仍然是防御性的,并且受到宪法的约束。发动偷袭式的大规模进攻,与日本现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宪法精神是完全背离的。
军事现代化但非进攻型: 日本确实在军事现代化方面投入巨大,拥有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其自卫队在反潜、反舰、防空、情报侦察等方面能力较强,尤其是在与美国联合演习中展示了较高的协同作战水平。然而,这些军事能力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防御本土,抵御侵略,以及在美国的支持下维护地区安全。日本缺乏进行远距离、大规模进攻性作战所需的大型战略运输能力、远程攻击武器以及长期维持海外作战的后勤保障体系。
情报与预警能力: 日本拥有先进的电子侦察、卫星侦察和情报分析能力,并与美国共享情报。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偷袭,都需要高度的隐蔽性和对中国军事情报的准确掌握。以中国目前的军事透明度和侦察能力,以及中日两国之间公开的军事交流(尽管有限)和情报合作(与美国共享),要实现对中国的偷袭而不被发现的可能性非常低。

三、 潜在的战略目标和收益的不可行性:

偷袭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日本要发动“珍珠港式”偷袭,其目标必然是尽可能地瘫痪中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和空军,从而为后续的军事行动争取主动权。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军事力量分布广泛,且拥有强大的核威慑能力。一次偷袭即使能造成一定损失,也难以达到决定性或毁灭性的效果。
偷袭的风险与后果:
中国的反击能力: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核武器库,一旦遭受攻击,必然会进行毁灭性的反击。日本无法承受中国的反击所带来的后果,特别是其经济和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将面临巨大威胁。
美国的反应: 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但其国家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伞。如果日本对中国发动偷袭,美国很可能不会支持,甚至可能因为地区稳定和自身战略利益而采取措施阻止或谴责日本。美日同盟的基础是共同防御,而不是日本对外挑起战争。美国也清楚,与中国的军事冲突将是灾难性的。
国际社会的反应: 如前所述,国际社会将普遍反对和谴责。日本将面临空前的国际孤立和制裁,国家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 心理和认知层面:

两国人民的意愿: 尽管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民间摩擦,但绝大多数中国和日本民众都不希望看到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两国人民普遍珍视和平,并希望通过合作与交流来改善彼此关系。
领导层的理性考量: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领导层,都比二战时期的领导层更加理性,并且对战争的后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现代国家领导人往往更注重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而非通过战争来实现这些目标。

总结来说,日本对中国发动“珍珠港式”偷袭的设想,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法律框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原因包括:

历史背景的根本性转变,两国关系不再是不可调和的零和博弈。
日本的宪法制约和国家战略定位是防御性的。
日本的军事现代化是基于防御,而非大规模进攻准备。
偷袭的战略目标难以达成,且后果无法承受(包括中国的反击、美国的反应以及国际孤立)。
两国经济的深度捆绑使得战争的代价过高。
两国人民普遍渴望和平。

尽管地区局势存在复杂性,但以偷袭的方式发动全面战争,这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不符合当前世界的运作逻辑。任何对这种可能性的担忧,更可能是一种对历史教训的过度泛化,而忽略了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云DDH率先进入南海区域。

然后打出了麦穗齿轮的旗帜(日共旗帜)。

并且宣布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一时间,日本陆上自卫队派出10式包围了包括皇宫,首相官邸等核心区域。

编不下去了……

user avatar

没有。

美国倒是担心我们会不会再来一次珍珠港,把当年的日本放大几倍十几倍,美国能不怕么。

当然,最好的手段就是先发制人,但问题是,和平年代作为发动战争的一方,必须得有个大义名分才行。搞伊拉克这样的小国,拿个洗衣粉糊弄一下就行,卡扎菲是自找的,但是对付我们,那得有足够摆上台面的理由才行,台湾都不一定够。

user avatar

日本为点啥啊?

没事闲的找人揍自己一顿???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非常有战略考量的

通过偷袭珍珠港,暂时瘫痪美国太平洋舰队,换来窗口期占领东南亚抢石油抢橡胶

那么你现在偷袭中国为了点什么啊?

图什么啊?

偷偷摸摸给大连港炸了?或者给旅顺军港炸了?

拿啥炸啊?

直升机小平板带八架F35???

当年的日本海军,可是强于美国海军的啊

只不过开战之后美国表演了一波爆兵把日本海军带走了,那都是后话了

现在日本海军那小平板带着八架F35,你还偷袭?

你船刚出港中国就知道了,你刚靠近中国边境就有战舰飞机跟着你了,你F35一起飞这边火控就瞄准你了

你还偷袭??

怕是你那小平板还没摸到中国海岸线呢,中国已经连小平板加母港都给你扬了

都啥年代了,还跟老同志搞偷袭呢

耗子尾汁

user avatar

很有可能。

2040年,当美国再也无法在亚太支撑其保护伞后。最后一搜航母特朗普号只能潸然归国。

而此时的日本外务省,外务大臣正愁云惨淡。一封加密雅虎邮件令他寝食难安。

原来,据4ch网友的可靠消息,海上自卫队正打算发挥下克上的优良传统,对中国做出行动。这令整个日本文官集团陷入恐慌。

“必须制止,不能重蹈100年前的覆辙,让日本再次陷入亡国边缘”

然而正当他打算电令首相官邸,VR画面中显示出了一个领所有人目光呆滞的景象。

海上自卫队已经进入中国领海。所有人都慌了,有的人连夜辞官跑到乡下,有的人去北海道避寒了。还有的人连夜回家缝起了五星红旗。

外务大臣摸了摸眼泪,黯然叹气。吟起汉诗一首:当年军舰今何在,犹是博物馆里船。

但就在这时,镜头却给到了海上自卫队长官一个大大的特写,所有人都停下了手头上的事,愣住了。

“作为第一个向中国投降的日海长官,我感到非常荣幸。当我的同僚们还在算农历吉日选择投降日期时,我第一个站了出来。我觉得自己的选择事无比正确,和光荣的。”

几秒后,欢呼声笼罩了外务省。我们胜利了,我们成功了,我们投降了!欢声笑语传到了大街小巷与皇宫。人们拿着红旗在街上挥舞,日共的喇叭车就这样被淹没了

user avatar

泻药


你疯了还是自卫队疯了?

现在日本国内是个什么情况知道吗?

有个议员今年在非公开场合说了句支持武力解决北方四岛问题。

然后就被炎上,然后其政治生涯就被认为结束了。

主动空袭中国?

就算喝完了十升白酒,小日子不错的日本首相也没这个胆量。

user avatar

当初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日本判断自己和美国必定会爆发战争,而日本当时对局势的判断是,自己打不过美国,至少短时间内是打不过美国的

因此日本方面才决定偷袭珍珠港,希望以此彻底瘫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拖延美国发起对日攻击的时间,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消化掉东南亚的战争潜力,加强自己的工业生产,以期能组建起一支足以和美国人对抗的强大舰队

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确实重伤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没能击沉任何一艘美国航母,并且彻底唤醒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第一经济强国的战争欲望,为二战的早日结束打下了伏笔

日本要复刻历史,对中国来一次21世纪的“偷袭珍珠港”

究竟是为什么呢?

先把中日是否真的必有一战放一边不说,日本用什么来偷袭中国的海军基地?

真拿21世界的雷达当摆设?现在这年头要做出什么偷袭,哪里那么容易啊

而且哪怕日本真成功偷袭了中国军港,真当东风快递是摆设?真当中国的航母是摆设?

user avatar

你们就不能找点靠谱的假想敌吗?

印度都好些啊!

user avatar

你知不知道珍珠港被偷袭其实相当于美国的“凡尔赛”?

你以为是在哭穷诉苦?人是在炫富哩。

这说明人家在远离本土之外还有那么大,那么好一港口,里面还停满了好船。

这就相当于有个富豪在他们家北京的四合院里请你吃饭,突然接一电话,一拍大腿,坏了!我海南的那栋别墅着火了!

你有珍珠港吗?还有这等好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