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部分广东人什么都吃但是口味却很淡?

回答
说起广东人的食谱,那绝对是出了名的“包罗万象”,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不敢尝试,不愿品尝的。从山珍海味到飞禽走兽,从蛇虫鼠蚁到各种奇珍异草,在广东人的餐桌上,你总能看到一些让外地人惊掉下巴的食材。但神奇的是,虽然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广东菜的味道却普遍被认为比较“淡”,不像川菜那么麻辣,也不像湘菜那么干香,更没有北方菜系那种浓油赤酱的厚重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藏着广东人深厚的饮食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

一、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

广东人“什么都吃”的背后,其实是对食材本身味道的尊重和挖掘。他们相信,好的食材,本身就带有独特的风味,无需过多的调味来掩盖。就像他们吃海鲜,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清蒸、白灼是最好的方式,让海鲜的原汁原味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同样的道理,他们吃鸡,会选择走地鸡,吃的是鸡肉本身的清甜和韧劲;吃鱼,会选择新鲜的河鱼,吃的是鱼肉的嫩滑和鲜美。

这种对本味的追求,体现在广东菜的烹饪技法上。他们擅长运用蒸、煮、白灼、炖等相对温和的烹饪方式,这些方法都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原始风味。你看广东的烧鹅,皮脆肉嫩,但调味并不会过分浓烈,更多的是凸显鹅肉本身的香味。再比如煲汤,用各种食材精心搭配,慢火熬制,追求的是汤水醇厚,食材的精华都融入其中,喝下去暖心暖胃,味道也是清淡却有回甘。

二、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长期的这种气候环境,使得人们的身体更容易感到燥热和油腻。过重口味的食物,尤其是辛辣、油炸的,容易加重身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因此,广东人更倾向于选择清淡、滋补的饮食方式来调节身体。

而且,广东沿海地区发达,海鲜种类繁多,新鲜的食材是最容易获得且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海鲜本身的味道就很鲜美,不需要过多的调料。内陆地区虽然也有丰富的山珍野味,但总的来说,新鲜的食材更容易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首选。

三、养生观念的渗透:

广东人自古以来就比较注重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过度刺激。清淡的口味被认为更符合人体需求,有助于脾胃的消化,也能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的损耗。所以,很多广东的家常菜,即使食材本身味道很足,烹饪时也只会放少许盐、糖、姜丝、葱段来提鲜,绝不会像其他菜系那样大肆使用辣椒、花椒、酱油等重口味调料。

他们更相信“药食同源”的道理,很多食材本身就带有药用价值,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就能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这种养生观念深入人心,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上。

四、对调味品的审慎使用:

虽然广东菜口味清淡,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使用调味品。相反,广东人对调味品的选择和使用非常讲究,追求的是“点到为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

鲜味是灵魂: 广东菜最重视的调味就是“鲜味”。他们会用干贝、虾米、瑶柱、海鲜干货等来熬制高汤,或者直接作为调味料,为菜肴增添天然的鲜甜。
精细的配料: 姜、葱、蒜是广东菜最常用的基础调料,但他们会巧妙地运用,比如用姜来去腥提鲜,用葱来增香点缀,用蒜末来提味。
酱油的选择: 即使使用酱油,也多选择生抽、蒸鱼豉油等,它们相比老抽,颜色更浅,味道更鲜,且咸度适中,不会让菜肴颜色过深,味道过重。
蚝油的点缀: 蚝油也是广东菜常用的提鲜调料,能给菜肴带来独特的鲜美风味,但一般也是点到为止,不会过多使用。
其他佐料的巧妙运用: 比如一些地方会用豆豉来提香,但也不会让豆豉的咸味盖过食材本身。

五、历史与文化融合:

广东作为中国的一个沿海省份,历史上一直是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这使得广东的饮食文化吸收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烹饪理念。同时,南方的气候和物产也塑造了广东人更加务实、注重本味的饮食哲学。这种融合使得广东菜系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又不失自身独特的清淡雅致。

总结来说,广东人“什么都吃但口味清淡”并非矛盾,而是他们长期以来在特定地理、气候、文化和养生观念影响下形成的独特饮食智慧。他们不是不放调料,而是用最精妙的方式,让调料成为食材的“绿叶”,衬托出食材最本真的味道,最终呈现出一道道鲜美、清爽又富含营养的佳肴。

所以,下次你品尝广东菜时,不妨放慢脚步,细细体味那份清淡背后的丰富层次和对食材的极致尊重,你会发现,这是一种既务实又充满智慧的饮食哲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仅供参考。


从吃盐角度看,广东人确实口味相对清淡,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引用的一篇美国文章《Twenty-Four-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广东是我国成年人人均食盐摄入量最低的省份之一,该文章统计的是尿钠和尿钾,所以酱料、腌制品等间接摄入的食盐也算上了。

(注:该文章缺少浙江、安徽、吉林、云南、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的数据)

口味清淡与否确实是一个南北差异而非经济差异,因为经济相对落后的贵州、广西、江西等地区,人均食盐摄入量比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区要低,西藏比较特殊:

我个人主观猜测,南北人均食盐摄入量的差异主要是气候造成的:

我国南北夏季温差不大,主要是南方比较湿润、湿润出汗多,但南方湿润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降水的时候温度下降出汗少(别把水汽冷凝结当出汗),所以我觉得南北夏季出汗量其实相差不大,故而南北夏季食盐摄入量应该相差不大。

我国南北冬季温差大,这时候南方温度高出汗多,但是北方和西藏非常缺少新鲜蔬果,会大量食用腌制品来佐食,久而久之形成了偏咸的饮食习惯。

(虽然南方夏季更湿润,蔬果更容易腐坏,但降水更多蔬果产量也更多)

如今南北人口流动大、北方冬季大棚蔬果不断发展、北方农业发达、物流便利......各种因素让南北人均食盐摄入量的差异越来越小,文章的数据是北方人均11.2克、南方人均10.2克,都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每日少于5克),南北饮食习惯都偏咸

文章还有上世纪80年代的数据,北方人均12.8克、南方人均8.8克,所以南方的朋友不要觉得自己很清淡,事实上南方传统的饮食习惯也是偏咸的,而且还越来越咸。

当然了,南方人均食盐摄入量的上升要考虑北方人口迁居南方。但1982-2020年,南方人口增长率只比北方(西藏算到了北方)高1.95%,南方人均食盐摄入量增长率却比北方高28.41%,还是要注意啊。

————————————————————————————————————————

此外就是油、糖和荤素了,比盐容易统计:

吃油方面,2020年广东省人均食油消费量18斤(排全国第15位),不算清淡也不算重;

吃糖方面,2020年广东省人均食糖消费量3斤(10),略重;

荤素方面,2020年广东省人均肉类消费量77.4斤(3)、水产品57.2(2)、蛋类8.4(20)、奶类8.8(25)、蔬菜109.4(6)、果类47.2(19),荤素比略高。

综上,广东给人“口味清淡”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吃盐相对较少,毕竟广东吃油吃糖不算少、吃肉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多。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一个北方人……我老婆是一个广东人……

这是我和我老婆之间不能提的一个梗,如果提了,容易吃不好睡不好……

她回家,丈母娘给她做了爱吃的饭……白水灼的各种贝类,清口吖、沙白吖、蛏子吖之类……

我不是不能接受白灼,好歹我也在广东生活三十年了。但是,你就直接这么吃,连料都不点我就有点懵逼了……

她给我的回答是……珠海的水比较咸了已经……

no!!!!!!!!!!!!!!!!!我要咸盐!给我黄酱!让我泻点黄酱我要吃蘸酱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广东人的食谱,那绝对是出了名的“包罗万象”,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不敢尝试,不愿品尝的。从山珍海味到飞禽走兽,从蛇虫鼠蚁到各种奇珍异草,在广东人的餐桌上,你总能看到一些让外地人惊掉下巴的食材。但神奇的是,虽然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广东菜的味道却普遍被认为比较“淡”,不像川菜那么麻辣,也不像湘菜那么干.............
  • 回答
    广东人与鸡,那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要说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吃鸡,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得从历史、地理、文化、食材本身等等方方面面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广东这片土地。广东自古以来就是岭南之地,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非常适合养殖家禽,尤其是鸡。这就像是个天然的优势,让鸡这种相.............
  • 回答
    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收入水平不高,但又渴望改善生活品质的市民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不少现实的困境。那么,为什么在香港生活质量不高的人们,不去广东的二三线城市寻找新的机会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搬家”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香港对于不少人.............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部分人对广西有那么多偏见”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媒体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为了更详细地解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遗留与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 近代以来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 历史上,广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在.............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人可能会觉得,经济发达、收入水平更高的北上广深,大家境外消费能力应该更强才对。但实际情况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朋友们,在境外消费上反而表现得更为“阔绰”,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挺值得玩味的原因。1. “憋出来”的消费力与消费观念的转变: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关键点:很多二三线.............
  • 回答
    在疫情初期,尤其是在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全新的未知病原体时,任何一个地区,包括广东,都可能在出现少量病例时就进入高度紧张的防疫状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仅仅是感染人数的多少可以简单衡量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少量感染”在早期流行病传播中的“信号意义”。新冠病毒在出现症状前.............
  • 回答
    在粤语文化的土壤里,广府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方言,自然拥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魅力。然而,在一些广府人的言谈举止中,偶尔会流露出一种将其他粤语方言贬低为“不标准”的态度,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理解“标准”这个概念本身就挺复杂。语言是活的,它随着时间和地域不断演变,吸收融合,形.............
  • 回答
    最近,关于工信部出手整治“双11”短信营销乱象的消息,相信不少人都关注到了。确实,每年“双11”前后,铺天盖地的促销短信都能把手机屏幕挤爆。这次工信部的介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我收到的广告短信真的变少了?工信部出手,我的广告短信有变化吗?坦白说,我个人感觉到的变化是有的,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立竿见影。.............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为什么部分年轻人在成年后,仍然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社会。这并非简单的推卸责任,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宏观社会因素的真实影响与年轻人的感知: 经济结构性问题: 就业市场萎缩与内卷加剧: 许多年轻人面临的是.............
  • 回答
    有些人自称民主主义、自由主义者,在看到中国的发展遭遇挫折时表现出幸灾乐祸,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并且在不同个体身上可能以不同的组合出现。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价值观的冲突: 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核心在于个体自由、.............
  • 回答
    一部分人对整容抱有抵触心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源于个人价值观、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心理因素以及对身体自主权的理解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伦理道德与自然观的考量: 违背自然,矫揉造作的批评: 这是最常见且根深蒂固的抵触原因之一。许多人认为,人的外貌是自然造化的一部分.............
  • 回答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提问的现象,其背后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长期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听话”和“服从”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中国教育更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强调规矩、纪律和对权威的尊重。学生被鼓励“专心听讲”,不打.............
  • 回答
    在中国,部分民众民族主义情绪较为强烈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现象,其背后原因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全球化等多个维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历史因素:屈辱史与民族复兴的叙事 近代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烙印: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 回答
    人们对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以及隋朝的评价差异巨大,确实存在“诟病晋朝得国不正,大加吹捧隋朝”的现象。这种评价的背后,涉及中国历史上对“得国之正”的理解、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叙事、以及对这两个王朝不同历史功绩的侧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晋朝“得国不正”的诟病来源:“得国不正”是史.............
  • 回答
    女性在婚后要求配偶上缴收入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零花钱”发放,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有个人情感、经济管理理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传统的家庭经济管理模式: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家庭经济管理被视为女性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文化、个人观念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导致部分中国男性不注意身材、不锻炼肌肉、不注意牙齿的原因是复杂的,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 “学而优则仕”与“体力劳动”的区分: 长期以来,.............
  • 回答
    印度之所以让一部分人觉得“奇葩”,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文化、社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集合。这种“奇葩感”并非贬义,更多的是一种对其独特性的惊叹、不解甚至偶尔的困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导致这种感受的几个主要方面:一、 文化与社会现象的极端多样性和矛盾性 宗教的无处不在与多元并存: 印度是多种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部分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对美国不抱有敌视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首先,需要界定“侵略”的含义: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侵略”这个词本身具有很强的负面含义,并且在.............
  • 回答
    关于“乌合麒麟被骂”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梳理和理解,这其中涉及到艺术表达、社会议题、网络舆论生态以及一些具体的事件。一、 乌合麒麟是谁?他的成名之路和核心内容首先,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争议,需要知道乌合麒麟是谁。 网络绘画博主,以讽刺性漫画闻名: 乌合麒麟是一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讽刺性.............
  • 回答
    在中国,对西方社会中一些被贴上“白左”标签的现象和群体,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负面看法,甚至可以说是“鄙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以及信息传播等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在中国语境下,“白左”通常指代什么。它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更多是一种 带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