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医生术前告知风险,术后就不用担责?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医疗领域一个核心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很多时候,大家会想当然地认为,医生把风险都告诉你了,那就万事大吉了,患者签字了,医生就不再负什么责任。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

咱们得这么看:医生术前告知风险,这是尽职,是法律和伦理上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就好比你去买一件贵重的东西,卖家必须告诉你这个东西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你买了之后才不会说“你没告诉我这个会坏啊!”

但是,这份告知和患者的签字,并不能完全免除医生术后的责任。原因有很多,咱们慢慢捋:

1. 知情同意的边界在哪?

告知的充分性: 医生告知的风险必须是“充分”的。什么叫充分?得是基于医学专业知识,对于该项手术可能出现的、以及患者个体可能出现的(如果医生有能力预见的话)并发症或不良后果进行详细、清晰的说明。这包括常见的风险、少见的但严重的风险,以及一些无法预见的、但可能发生的意外。如果医生只是含糊其辞,或者省略了一些关键的风险点,那么这份知情同意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医生自然也就不能因为这份“不充分”的告知来推卸责任。
理解性: 告知不光是“说”了,还得是患者“理解”了。医生得用患者能懂的语言来解释,而不是用一堆医学术语糊弄人。如果患者因为语言障碍、文化水平低或者医生解释不清而没有真正理解风险,即使签了字,事后也可能认定为没有“真实”的知情同意。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风险: 风险分为“必然发生的”或“大概率发生的”与“偶发性的”、“不可预见的”。术前告知主要是针对“必然发生”或“大概率发生的”以及“少见但严重”的风险,让患者了解手术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有些风险是医生无论如何都无法预见或避免的,比如患者特殊的过敏体质,或者术中出现的极其罕见的意外情况。对于这类“不可抗力”导致的后果,医生在尽到最大努力的情况下,责任可能会减轻,但并非完全没有。

2. 医生的“注意义务”贯穿始终

术前告知只是医生一系列“注意义务”的开始。即使风险告知到位了,医生在术中的操作、术后的护理和观察,也都有相应的注意义务。

术中操作: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尽最大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术中出现了并发症,是因为医生操作失误、技术不当,或者违反了诊疗常规,那么即使术前告知了相关风险,医生依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告知了出血的风险,但如果出血是由于医生在缝合时操作粗暴导致的,那这就是医疗过失。
术后护理与观察: 手术成功与否,术后的恢复非常关键。医生有义务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指导和观察。如果术后出现了并发症,但医生没有及时发现、没有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加重,那么医生同样需要负责。就好比你买了个手机,卖家告诉你可能出现“电池鼓包”的风险,但你买回来发现屏幕碎了,而且是摔碎的,这跟电池鼓包是两码事,而且就算电池鼓包了,你也不能说“我已经知道有风险了”就不管了,你还得看是不是它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

3. 责任的划分与“因果关系”

在医疗纠纷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判断就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患者出现的不良后果,是因为医生术前告知的那个“风险”发生的,还是因为医生存在过失导致的。

风险与过失的区别: 如果某个不良后果是术前告知的合理风险,并且医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过失,那么医生可能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依然要承担告知的义务)。但是,如果不良后果是因为医生存在医疗过失(比如误诊、操作失误、用药错误等)造成的,那么即使术前告知了该类风险,医生也必须承担责任。
预见与避免的可能性: 法律会考量医生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能够预见到并避免这个不良后果。有些并发症是医学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如果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并且有成熟的避免或处理方法,而医生却没有采取,那么责任就可能落在医生身上。

总结一下:

医生术前告知风险,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基本尊重,也是医生的法定义务。它能够减轻医生在某些情况下(如发生合理的、已告知的并发症)的责任,让患者对手术的可能后果有心理准备,并自主做出决定。

但它不能完全免除医生术后的责任。如果患者出现的不良后果,是因为医生在术中操作失误、术后护理不当,或者未尽到其他应有的注意义务而导致的,那么即使术前告知了相关风险,医生仍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术前告知是医生“尽了第一道责任”,但后续的医疗行为才是真正决定医生是否需要“承担最终责任”的关键。医生不能因为告诉了你“可能会下雨”,就把雨伞忘在家里的责任推卸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用来应对病人不满意手术效果时说“做了还不如不做”,这时医生可以说已经讲明利害关系与替代方案。如果有责任问题还是要承担的。

user avatar

在术前沟通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出血、感染,以及与此相关的二次手术。另外还会根据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做沟通。

只要认真做术前评估、术前跟患者认真谈话、围手术期多加注意,这种概率也会降到很低的程度。如果哪个医生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特别多,不必等患者提意见,医务处分管医疗质控的工作人员甚至是主要领导就要找到这个医生去做劝勉谈话了。那么你可能会担心这些并发症医生会不会压住不上报?

那你想多了,因为如果病历(主要是查房记录和医嘱)中不体现并发症问题以及医生针对并发症做了哪些处理的话,一旦病人打官司,那就是妥妥的输,严重的话职业生涯就可以提前结束了。所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一定会体现在病历中,甚至有些情况下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有专门的上报系统(有些是病案系统上报,有些电子化水平略差的医院可能是打电话或手写)。

但是有些科室、有些类型的手术就是不做就要命、做了并发症风险特别高。比如肝胆胰外科的胰头癌、壶腹癌、急性胰腺炎这些跟胆道、胰腺关系特别密切的部位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各种消化液的外漏。而这些消化液又是专门消化“肉”的,所以......如果胆汁、胰液从管道里漏到腹腔,轻则导致腹膜炎,重则把所到之处的人体组织全部“咬碎”。而最容易发生胰瘘的位置就有人体最大的动脉和最大的静脉。一旦咬破,大出血可以让病人分分钟去见马克思,发现晚了的话抢救都来不及。

所以很多并发症是无法避免、只能尽全力降低发生概率的。这就好比初中物理上反复提到的测量误差问题,无法避免,只能尽可能降低。这个道理看上去简单,但是到了和患者生死相关的医疗问题上大家就很难接受。

那么反过来讲,如果是医生自身的错误导致了不好的后果,无论如何都要担责。比如术前没有准确核对患者信息、没有核对手术部位(比如左右侧肢体搞反了)、手术器械或者纱布遗忘在创面内部等等。这种新闻估计大家都在很多新闻平台上看到过。这种情况无论医生术前沟通多么完美,都难辞其咎。但是大家也不要因为新闻上时不时看到这种负面新闻就觉得这种事情很多见,这只是因为现在媒体发达了,大家经常能看到此类新闻。事实上,医院里出现这种医疗过错,从医务处领导到分管业务的副院长都恨不得要生吞活剥了当事医生。因为哪怕一个病人出了这种事情,所有负责的领导都要写情况说明逐层上报。而且罚款、处分、评奖评优一票否决,甚至取消手术权限的惩罚手段都会安排上。没有哪个外科医生的胆子这么肥,敢在这种事情上掉以轻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医疗领域一个核心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很多时候,大家会想当然地认为,医生把风险都告诉你了,那就万事大吉了,患者签字了,医生就不再负什么责任。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咱们得这么看:医生术前告知风险,这是尽职,是法律和伦理上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就好比.............
  • 回答
    医生在急诊手术前未告知患者进行的是造瘘手术,这件事情的定性,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1. 什么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简单来说,是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 回答
    在大型手术前,医生是否会告知病人家属手术成功率,答案是:是的,并且这是医生和病人家属之间沟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然,这里的“成功率”不是一个简单到可以一概而论的数字,它背后蕴含着复杂的信息和考量。让我来详细说一说这个过程是怎样的:1. 告知的必要性与法律/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原则: 医疗领域.............
  • 回答
    .......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其实是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年轻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去承受这种不可逆的伤害,这背后折射出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先说说这“小腿肌肉阻断术”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通过手术方式,把小腿肚上的一些肌肉神经给阻断掉。小腿肚那块肌肉,如果发达一些,视觉上看起来就.............
  • 回答
    网传陕西一家医院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位未患病的年轻女性被推上手术台,并在手术过程中被要求筹钱。这则消息的传出,无疑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和愤怒,也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事件的传闻细节与公众关切根据网上的零星爆料和讨论,这起事件的核心情节大致是:一位原本健康、没有明显疾病困扰的年.............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是否中医黑”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样会更全面,也更能展现问题的复杂性。直接贴标签说它是“中医黑”或者“中医粉”可能过于简单化了,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丁香医生在关于中医的论述和行为上表现出的特点。首先,理解“丁香医生”这个平台。它是一个以科学、理性为基调的健康科普平台,背后.............
  • 回答
    关于医生是否会为了推卸责任而故意夸大病情,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涉到职业道德、医疗实践、法律责任以及人性的多方面考量。我将尽量详尽地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更全面地呈现它的各个层面,就像一个真正经历过或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的视角。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怀着救死扶伤的初心进入.............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揪心的。一个人生病了,身体出现状况,最希望的就是能尽快得到医生的帮助,尤其是当这种状况自己处理不了的时候。可偏偏,这头儿联系不上医生,那头儿身体却越来越不舒服,甚至可能出现危险。这时候,大家心里自然会琢磨,这医生到底该不该为此负责?要说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看具体.............
  • 回答
    在地震等突发性紧急情况下,医生是否可以为了自保而抛弃病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触动伦理神经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它涉及到职业操守、法律责任、人道主义以及个人生存的本能。首先,从职业操守和道德层面来看,医生宣誓就职时,通常会承诺“救死扶伤”,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被期望在.............
  • 回答
    关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泌尿外科医生许超是否存在讥讽患者缺陷、暴露患者隐私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是否违反医生职业道德,这涉及到医疗伦理、患者权益保护以及医生职业操守等多个层面。要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定性:许超的行为是否构成了“讥讽患者缺陷”和“暴露患者隐私”首先,.............
  • 回答
    在医疗实践中,医生在知情同意和尊重病人自主权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然而,围绕“医生是否有权利向病人隐瞒病情”这个问题,情况远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家属要求或同意的情况下。这其中涉及到的法律、伦理、以及人性关怀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法律与伦理的基石:知情同意与病人自主权首先.............
  • 回答
    大卫·里恩执导的1965年版《日瓦格医生》,这部宏大的史诗级影片,无疑在视觉上征服了无数观众。它以其令人惊叹的摄影、壮阔的场景和动人心魄的配乐,成功地将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那部曾引发现代人无数思想碰撞的俄国文学巨著搬上了银幕。但若要探究它是否“真实反映”了作者小说精髓,这便是一个更加复杂且引人深思的.............
  • 回答
    护理学专业在医学院内是否受到歧视,以及护士与医生之间是否存在阶层差距,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护理学专业在医学院内是否受歧视?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的歧视或是不平等待遇是存在的,但其表现形式和程度因国家、地区、具体医学院校以及历史文化因素而异。1. 历史.............
  • 回答
    在面对高致死率的传染病爆发时,医生是否会援引紧急避险的规定请假回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并且需要理解“紧急避险”在法律和医学伦理中的具体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紧急避险”这个概念。在法律上,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
  • 回答
    医疗界的海底捞式服务?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戳到大家心窝子的。你想想,我们平时去海底捞,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桌上的零食水果,递到手边的热毛巾,还能唱生日歌、拉小提琴,简直是把顾客宠成了“上帝”。那么,医疗界能不能也来这么一套?要我说,医疗界有没有“海底捞式服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更像是.............
  • 回答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多种机制来影响医生培养的数量,但并非直接的计划性数量控制。与其说是在“控制”,不如说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市场力量以及教育体系的反馈机制来“引导”和“塑造”医生队伍的规模和结构。让我详细说说这个过程,尽量避免让人觉得这是AI写的官方报告。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美国没有一个中央计划部门.............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辟谣 101》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并力求用一种更加自然、贴近真实感受的方式来呈现。首先,要评价一个“辟谣”栏目是否做到正确和严谨,关键在于其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论证过程的科学性、以及表述方式的客观性。信息来源:丁香医生作为一家专注于健康科普的平台,其背后.............
  • 回答
    降低医生收入以缓解医患关系紧张,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像“饮鸩止渴”,乍一听似乎能直击痛点,但仔细推敲,却是一条充满陷阱的道路,弊大于利,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个“可行性”:1. 收入与医患关系紧张的“因果”分析:首先,需要弄清楚,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因为医生“赚得.............
  • 回答
    丁香医生关于“吃冰淇淋可以缓解感冒时咽喉疼痛”的说法,其实在民间流传已久,也有不少人亲身体验过。但要说它是否绝对安全有效,还需要我们深入地、不带偏见地聊一聊其中的道理,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什么冰淇淋能“缓解”咽喉疼痛?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冰淇淋带来的“缓解感”是真实存在的,这主要归功于它的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